初中历史: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最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71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分析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得出《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清朝虽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仍然创造了大量先进的/辉煌的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大致内容、写作特点和价值影响;昆曲的特点和代表作;京剧的形成过程等。
难点:初一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不多,对昆曲和京剧感兴趣的更少,这会对他们的艺术鉴赏带来一定影响。
三、教学过程展馆一:文学馆1.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主流文学形式,和学生一起回忆。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额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部著作呢?2.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3.教师在以上学生发言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介绍曹雪芹人生经历及《红楼梦》成书过程。
让学生掌握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高鹗续写。
4.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总结出《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5.由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让学生思考其社会历史意义、艺术特色、地位和影响。
6.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她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成为了关于中国的世界性学问。
当然,中还有很多谜题和惊喜等着大家去探究和发现。
(过渡)明清时期除了小说成就突出之外,戏曲艺术也大放异彩,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剧种是什么呢?展馆二:戏曲馆1.昆曲馆(1)播放昆曲《牡丹亭》片段,让学生体会一下昆曲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诗歌:介绍了清朝前期诗歌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和创作风格。
2.散文:阐述了清朝前期散文的特点和主要成就,分析了桐城派等散文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3.小说:介绍了清朝前期小说的繁荣景象,重点分析了《红楼梦》等经典小说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4.戏曲:阐述了清朝前期戏曲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昆曲等戏曲形式的兴起和流行。
5.绘画、书法和建筑:介绍了清朝前期绘画、书法和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分析了文人画派等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文学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类课程兴趣较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掌握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主要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主要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在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2、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2、通过交流、了解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2、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多媒体课件等【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的欧洲。
《红楼梦》是一部巨著。
古今中外对它的评价这么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新课讲授】一、红楼梦1、概况: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2、成书过程: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
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提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3 、主要内容:(1)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玉、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掌握《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内容、地位。
理解把握其思想艺术特色。
2.了解清朝时期戏剧的繁荣情况;3.掌握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的艺术价值;4.知道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红楼梦》难点:掌握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的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结合课件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视频文化的繁荣,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清代的戏剧剧种有什么新的发展?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读取信息、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1.《红楼梦》(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一乾隆中(一七六五年),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写本,以数十金鬻语言庙市。
其本止八十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学习与探究:《石头记》即《红楼梦》,它的作者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红楼梦》以何种版本流传民间的。
曹雪芹。
手抄本。
(2)教师展示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二《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学习与探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
材料三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学习与探究:材料中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当今也有很多人热衷于《红楼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1)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医药、茶道、花卉种植、人生哲理等等;(2)以爱情为主线。
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以悲剧展示给读者,让人有撕心裂肺之痛;(3)词文优美,结构严谨,笔法高超;(4)影射历史,疑案重重,引起众多学者讨论,成为焦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特点、影响;(2) 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对话分析、讨论总结问题等形式,激活学生思维,理解本课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了解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中国戏剧成就很高,养成学生对国粹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的意愿。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此外,乡村学校的学生受环境所限,对古典文学与戏曲的接触途径非常少,需要在课堂中设置播放戏曲片段的环节,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与戏剧的直观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与戏剧的特点。
教学难点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温故知新】多媒体出示《唐宋元明清的文学成就》表格,通过提问,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知识的填空。
活动二、【创景设情】多媒体展示87版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的剧照,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以及作者曹雪芹和书中的重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
教学活动一、红楼梦活动1、多媒体出示【作者扫描】,师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成书的时代和作者。
生阅读课文总结: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生前定稿前80回,后40回经高鹤整理续写。
清朝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活动2、多媒体先后出示《红楼梦》中诗词《枉凝眉》和87版电视剧精彩片段,学生赏析后,师提出问题:《红楼梦》创作特点、内容、影响。
学生读教材,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简介。
二是昆曲的出现、发展和没落。
三是被誉为“国剧”的京剧艺术。
内容虽然不多,但要在知识讲授时,应有一定的拓展,简介与《红楼梦》相关的四大名著,并重点对京剧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和兴趣,对于老师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而对于昆曲、京剧知之甚少,因此,四大名著同学们可以用预习的方式进行了解或通读,但是对昆曲、京剧仍然需要老师进行讲解。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知道《红楼梦》的作者、特点等。
知道昆曲的特点、代表作等。
了解京剧的产生过程、流传原因。
清朝文化是清朝政治、经济的反映,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特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清时期的小说成就达到高峰,体现了反对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和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明白明清小说与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反封建。
知道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及反映出的时代特点教学难点:中国国剧“京剧”的讲授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思路:通过四大名著引入新课,首先以《好了歌》及其注解来讲述《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
昆曲片段欣赏,京剧曲目《大雪飘扑人面》《儿行千里母担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来激发学生对学习京剧的兴趣。
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我国的文学体裁在不断的变化演进,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汉朝时的赋、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到了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备课时间课题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由于地域的限制,可能学生对昆曲和京剧并不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的片断。
提问: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它的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一朝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由此导人新课。
讲授新课:(一)《红楼梦》环节时间3程教师在组织有关《红楼梦》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红楼梦》问世后,为什么几经统治者的封禁?”“《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所谓的‘红学’说明了什么?”等不同层次和角度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
1.教学时,可设计以下表格腦学生理清关于《红楼梦》: 书名《红楼梦》、《石头记》等作者曹雪芹(定稿前80回):高鹆(整理续写后40回,题名《红楼梦》排印时期乾隆晚期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聆凤等主要内容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思想内容不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有所了解,知道不但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度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水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因为很多学生没看过书本的《红楼梦》,仅仅简单的看过一下影视剧,对红楼梦没什么了解,更别提内容的寓意、艺术手法。
对昆曲、京剧的了解那就更少了。
【方式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曹雪芹像、《红楼梦》插曲及昆曲、京剧选段等。
【教学过程】—、复习二、导入新课三、提问: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它的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一朝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由此此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红楼梦》教师在组织相关《红楼梦》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红楼梦》问世后,为什么几经统治者的封禁?”“《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所谓的‘红学’说明了什么?”1.教学时,可设计以下表格帮学生理清关于《红楼梦》:书名《红楼梦》、《石头记》等作者曹雪芹(定稿前80回):能够加讲后四十回遗失的小插曲。
高鹆(整理续写后40回,题名《红楼梦》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聆凤等主要内容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❶教学分析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
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
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❷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
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
系统。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
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
高鹗整理”[2]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
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
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
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
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
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
《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
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
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
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
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
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
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
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影响)
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中的影响
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目标导学二 昆曲和京剧
(一)昆曲
1.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昆曲脸谱图片)
2.提出问题: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教师指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
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3.(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昆曲的代表作)读教材,
要求学生抢答昆曲的代表作
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4.(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昆曲的特点)读教材,
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提示: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
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 文学
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
充分的艺术享受。
(二)京剧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瓦特与蒸汽机图片)
材料:《唱脸谱》简介编辑
作词:阎肃
作曲:姚明
体裁:戏歌 京戏歌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京剧兴起的背景)读教材,
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背景
(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3.(多媒体出示问题: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
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
答案提示: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
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
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
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
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
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
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
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
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在相同的历
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❸板书设计
➷
❹教学反思
➷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意见统一的定义,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更是困
难。有鉴于此,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提出前两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回答。可以让学生带着问
题学习本课,通过学生对内容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对明清文化特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