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发感动真情词——论李煜词中之情
- 格式:pdf
- 大小:580.00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中心编号:174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煜词》学生愈丹学号06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 2017年4月23日目录摘要 (3)一、煜词创作的背景 (4)〔一〕煜简介.................................................................................4〔二〕煜生活经历 (5)二、煜词的思想容与艺术特色...............................................................6〔一〕煜词前期的思想容与艺术特色......................................................6〔二〕煜词后期的思想容与艺术特色 (7)三、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参考文献: (9)论煜词摘要煜生在在动乱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芒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芒。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煜。
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与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容与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煜,诗歌,艺术特色一.煜词的创作背景〔一〕煜简介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与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
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煜词的思想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词境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我国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
他把词作为抒写自己心魂的重要手段,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美感。
本文从李煜词的意象、情感和哲思意蕴的角度,分析李煜词的艺术美、并从中探寻李煜的词心。
首先他善于用优美的意象(如:月、水、歌女)和朦胧的艺术效果(如写梦境)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人在读他的词时,情不自禁地走进他的词境中,或徘徊在柔美的月光下;或荡漾在如岁月般轻轻流逝的江水中;或梦游在歌女们漂亮的舞姿中。
其次李煜词注重真感情的自然流露,使他的词作既纯洁又感人,特别是他亡国后的词作,字字滴血,句句含泪。
他用细腻的笔法将他内心深处那种纯真的、悲伤的、感人的情感描述了出来,倾诉了他的亡国之音、亡国之痛、亡国之思。
同时李煜因为特殊的人生体验和善于思悟的个性,使他的词作,具有了一种含蓄、深沉的哲思意蕴,留给人们不少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李煜,真感情内心意象美,朦胧美,情感美一.李煜词的内容1.国君使命与诗人天性的尖锐矛盾南唐作为江南弱国.李煜作为南唐国主.若按“有道君王”的使命行事.本应摒弃儒弱多愁的性格.攻于政事和军事。
方能兴国。
然而李煜天生性格多愁善感,儿女情长.加之自幼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使得他酷爱诗词。
父亲李瑗“多才艺。
好读书。
善骑射”。
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雄歌舞。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在25岁继位之前不问军国大事,。
惟覃思经籍”@,工书、善画、知音律、精鉴赏。
博通众艺,造诣甚高。
艺术才华与诗人气质相结合,他不断思索着人生的困惑和解脱的途径.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2.亡国前后人生境遇的巨大变化亡国前,李煜过的是穷奢极欲的小皇帝生活。
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他前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亡国后做了俘虏,囚禁期间受人施舍、生计维艰,而作为亡国贱虏的屈辱、哀痛、悲恨的痛苦他难以承受,“此中El夕,只以眼泪洗面。
李煜最经典十五首词一、李煜与南唐词坛二、描写思乡之情的词1.《长亭怨慢·近日春风弄轻尘》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4.《木兰花慢·妾发初覆额》三、抒发爱情之苦的词5.《秋夜寄邱员外》6.《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7.《鹧鸪天·无力爲从容》8.《玉楼春·春恨不相逢》四、表达壮志豪情的词9.《乌夜啼·春城无处不飞花》10.《杨柳枝·曾经沧海难为水》11.《采桑子·人易老·情难了》1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赞美女性之美的词13.《红绣鞋·偷尽桃花三两枝》1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煜,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南唐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在位期间,能力强,政绩卓著,也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词人。
他的词作题材广泛,以咏史、怀古、婉约闻名于世。
一、李煜与南唐词坛南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辉煌的王朝,历时44年,文化底蕴深厚。
而其中的文学瑰宝,诗词则以李煜的作品最为经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煜在位期间,开创了南唐文化的黄金时代,他众多的作品成为了后世咏史抒怀的楷模。
李煜能在动荡的时代中产生如此多的高水平作品,饱含了他极高的才华和丰富的内涵,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皇帝的胸襟和情怀。
二、描写思乡之情的词李煜的作品中,有不少描写思乡之情的词,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词作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作者内心的思念之情浓缩并凝结成独特的艺术形象,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苦。
以下是其中几首代表作品:1.《长亭怨慢·近日春风弄轻尘》这首词描绘了李煜思乡之情的最高峰,通过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出了一系列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感受,令人为之动容。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用描写四时变迁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发布日期: 2013-07-10 发布:摘要:李煜,晚唐五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纳兰性德,清初复兴词坛的主将之一。
李煜与纳兰性德,一为亡国之君,一为乌衣承平之少,身份经历固不可同日而语,然综观二人之心路历程、词作之情感特征与美感,却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均是以其纯真、率性的情怀,喷薄出对事物敏锐的感触,字字珠玑,声声血泪。
围绕二人词作中所体现的纯真美这一核心的共同点展开论述,或可借以管窥二人词作之亲缘关系。
国论文网 /5/view-4190069.htm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纯真赤子之心一、“词之言情,贵在得真”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之言情,贵在得真。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真”,乃文学之第一要义,是艺术感染力之深厚根源。
故为词人、为词,纯真的气质是极为宝贵的,而后主与容若,则共同禀赋了一颗“赤子之心”,并将其贯穿于一生的创作之中,因而在二人的词作中明显放射出一种纯真之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所谓“赤子之心”,李贽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
”{1}后主词的情感抒发是以“真”取胜,以“真”感人。
以亡国为界,后主词明显呈现出两种基调,但在基本上却有一点不变的特色,即于词中贯以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的感情,使其作洋溢着纯真之美,彰显着那颗不易的赤子之心。
同样,王国维认为,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2}。
容若的词作有意识地追求“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其真挚、浓郁、深沉、缠绵的情感时时给人以心灵的撞击。
张任政在《纳兰性德年谱》自序中说道:“先生之待人也以真,其所为词,亦正得一真字,此其所以冠一代排余子也。
”这道出了纳兰词重真性、讲实感的特点。
而容若自身也主张以对生活实践的真情实感为诗歌创作的第一要义,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作诗,欲以言情耳”。
试论李煜的《浪淘沙》词的意象美和情感美内容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伟大的词作家之一,他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真实内心情感的重要工具,加之意象运用的独到之处,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在国破家亡、身囚宋朝之后,他的去国感怀词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真实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浪淘沙》是李煜去国伤感词的代表之作,这首词有其独特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关键词:李煜去国感怀词《浪淘沙》意境美情感美正文:李煜(937-978),字重光,自幼精通文章、诗、词,善书、画,25岁时继承父业做了南唐国主。
李煜是一位才艺出众却有着悲剧色彩的君主,不善治国的他坐上龙椅,南唐注定要被弱肉强食,李煜注定要沦为亡国之君。
中主李璟的大臣钟谟就曾进言道:“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煜在位时,中国北方已建立了强大的北宋王朝,李煜秉性懦弱,年年向宋太祖纳贡,苟且偷安。
北有强邻,可李煜在位15年整天过着的却还是纸醉金迷的生活。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出降,被俘到北宋都城汴京,封为“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1]的软禁生活。
被囚期间,李煜深思故国,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著名词作。
李煜创作的一贯特点是“真”[2],尤其是后期的去国伤怀词,感情真切,不加掩饰,“真所谓以血书写者也” [3]。
《浪淘沙》是李煜被囚禁期间的重要作品,这首词交织了短暂的梦中欢娱与悲凉凄清的现实境遇,由雨夜的梦入手,选用微妙的意象,流露出真实的亡国被囚、深深思念故国的深悲巨痛,意象美与情感美在这首词作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示。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煜被誉为一位“纯情的诗人”,这与他在词作中所展现出的情景交融、愁绪难消的艺术境界是分不开的。
李煜的词选用某种具体的意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进去,二者的结合天衣无缝,让人有一种读来有一种极为真实的感觉。
李煜的《浪淘沙》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选用“雨”“夜”“落花”几种可以赋予个人情感的自然物作为词的意象,巧妙地传情达意。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李煜词赏析
邓霞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生活的巨变使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他前期的作品大都描写宫庭享乐生活,后期主要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抒发浓郁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语言自然,情词兼美.词作天真自然,深邃动人,超越时空,影响深远.【总页数】1页(P29)
【作者】邓霞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项脊轩志》抒情艺术赏析 [J], 邓吉川
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想北平》赏析 [J], 侯迎华
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谈实用类作文的情感拉近 [J], 伍福常;刘灵芝
4.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论“音乐情感” 激发之“三以”法 [J], 卢潇洒
5.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主旋律纪录片的情感营造 [J], 鲁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李煜词作者:赵付民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年第04期李煜(937~978),是五代南唐的末代皇帝。
他作为一个不成功的皇帝,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一生均在庸庸碌碌中度过。
在他的十几年的皇帝生活中,就生活态度而言,并无可取之处。
即便是在国破家亡之后,他也还是没有超出“自我”这个圈子,只是个落荒的皇帝罢了。
但是,历史上的无数昏庸之帝王不都是早已被无情的岁月冲刷殆尽了吗?为什么李煜有人忆起他、怀念他、惊羡他。
归根结底来说,李煜虽是个不成功的皇帝,但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成功的词人。
他留下的作品虽然不多,充其量不过三十几首。
但正像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一席之地一样。
李煜的三十几首词,给予我们的是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爱与恨、喜与悲、合与离、甜与苦的世界。
他以赤子之心,惊世之才描摹了这样的一个世界,给了我们以无穷的美的享受。
他的高度的文学修养,知音善乐,使他的词能巧妙地将文学、音乐、绘画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以其出众的艺术才华将生活中极盛之荣和绝悲之辱,经过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艺术加工,填出了高度凝练的小词,创造了神奇的艺术美,呈现出纷繁多姿的美学情趣。
李煜以其艺术的灵感,将生活中的爱情的欢乐、相思的苦痛、亡国的怨恨,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浓化成一般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超越了李煜生活时空的限制。
因而获得了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的青睐。
刘毓盘先生在《词史》中说“言词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李白,南唐之二主,及宋之易安”。
本文想就二主中的后主的词做一个粗浅的论述:一、艺术化的语言,创造了神奇而自然的语言美文学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独特风格的语言,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和陶冶性情的美的享受。
没有个性化的语言,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艺术。
李煜词的艺术魅力就首先表现在他的语言艺术上。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言的自然美和蕴性美李煜词的语言美要首推他的自然、朴素、淡处见浓、有声有色、含蕴无穷。
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的解读-教学教案第一篇: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的解读-教学教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李煜生平及词风衍演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
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
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
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二、《相见欢》的“细读”西方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采纳重视文字本身在作品中的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组成篇什的基础,而文字表现出的形象、肌理、色调、语法乃是评说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
下面,笔者就用这种“细读”的形式对两首《相见欢》的意义加诸简评。
(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1、“林花”:满林花树;“谢了”:表现一种美好事物--美好之节、美好之花、美好之色--零落凋残的悲慨;“春红”:代落英;“太匆匆”:花开短促,体现为对美的凋零的伤悼之感。
李煜诗词欣赏【标题】: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评解】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
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
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集评】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统观这首小词,构思新颖,环环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净流畅。
《唐宋词鉴赏集》:李煜笔下这个欢乐而又使他悲苦的梦,可以使作品置身于唐宋诗词作家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梦”的画廊之中。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车水马龙”句为时传诵。
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云:后主词一片忧思,当领会于声调之外,君人而为此词,【标题】: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2]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相留醉,几时重,[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