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感染的特点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26
ICU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WHO 的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病房。
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监测、预防、控制、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 1.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是普通病房感染率的5-10 倍。
在美国院内感染每年可影响超过200 万的患者并且对5-35% 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造成影响。
2。
感染部位占首位的是下呼吸道约30%,其次为尿路感染约占24%,血流感染约占16%,外科切口感染约占8%。
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约为27.5%,其中60。
9%的患者死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宿主因素:主要为基础疾病和免疫水平低下,如大手术、颅脑外伤、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不良、年龄、入住时间等这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大. 2. 医源性因素:主要以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手段,如机械通气、器官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鼻胃插管、深静脉置管以及皮质激素放疗、化疗、静脉营养液、抗菌药物的应用等。
3。
其他:医院环境问题,如医务人员不足或环境拥挤也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潜在性危险。
在调整干扰因子如重症患者营养、呼吸机使用及住院时间后, 护士与患者的比例是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三医院管理措施(一)医务人员管理 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及标准预防措施。
2。
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预防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感染。
3.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特别是接触体液、血液、分泌物应洗手或戴手套。
4.对多重耐药菌如MRSA、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有上报制度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物品、环境的消毒管理1.ICU 患者肺部感染多与使用呼吸机或人工气道有关,加强呼吸治疗器械消毒管理尤为重要;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连接头、呼吸活瓣等凡能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2。
保持患者的床单位的清洁无污染,每日用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
肺部感染属于常见的一种在肺泡腔等肺部实质发生炎症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大多发病急,病因在于致病菌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咳血、发烧、乏力等。
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进一步发展为重症肺部感染(如老年人、有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史),从而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肝肾功能不全,甚至出现死亡,极大地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目前研究发现,造成重症肺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菌清除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翁朝航厦门巿海沧医院,福建厦门 361026[摘要]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菌清除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观察组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美罗培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及总体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清除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美罗培南在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细菌清除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细菌清除率;炎症因子[中图分类号]R969.4;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09(2020)19-0034-04Effects of Imipenem Cilastatin Sodium and Meropenem on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WENG ChaohangXiamen Haicang Hospital, Xiamen Fujian 36102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imipenem cilastatin sodium and mero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imipenem cilastatin sodium intravenous dri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6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ropenem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 weeks. The clinical efficacy,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1.6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a clearance rate and the overall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learance rat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fung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terleukin-6, C-reactive protein and calciton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Mero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Imipenem Cilastatin Sodium; Meropenem;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Efficacy;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Inflammatory Factors作者简介:翁朝航,本科,副主任医师。
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ICU是重症病人集中治疗的场所,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细菌耐药ICU 患者比普通病房患者或院外患者更加普遍。
因ICU 患者多来自院内各专科,致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对增高。
又因患者治愈后回到原科室,使在ICU的耐药菌株被携带到医院各处而引起流行。
降低ICU 院内感染发生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一、预防控制原则(1)隔离感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ICU 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能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
(1)ICU 病房设置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且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
(2)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m²,床间距大于1m;每个病房最少配备1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 18m²,用于收治隔离病人,有条件者宜配备负压病房。
(3)ICU 整体布局应划分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等应具有相对独立性。
(4)配备足够的非接触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两床1 套。
(二)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建立并完善ICU各项感控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其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协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操作流程,并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更新、修订,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三)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管理(1)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
医师和护士人数与 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 0.8:1-1:1和2.5:1~3 :1以上。
(2)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接触病人。
重症医学的知识点总结重症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解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了解危重病人的基本病情和病情发展规律,以及对常见危重病因和疾病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和治疗。
因此,重症医学不仅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临床嗅觉,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危重病人的病情,为其制订合理的诊疗方案。
在现代重症医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生命支持和生命维持技术、多器官功能支持技术、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疼痛管理、镇静和麻醉、临床监测和病情评估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重症医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生命支持和生命维持技术生命支持和生命维持技术是重症医学的基本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各种医疗手段来维持患者生命稳定,防止危急情况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 空气道管理在重症医学中,空气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患者在危重状态下往往存在呼吸困难、气道阻塞、气道分泌物堵塞等情况。
医生需要掌握清楚的气道管理技术,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内气管等。
2. 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重症医学中必备的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对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医生需要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按压胸骨、人工呼吸、使用自动体外心脏去纤颤器等。
3. 血管通路的建立在重症医学中,经常需要给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输液、输血、给药等治疗,因此需要在患者身体上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
医生需要掌握各种血管通路的建立技术,包括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动脉导管插管等。
4. 人工呼吸机的使用人工呼吸机是重症医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设备,它可以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保证患者的氧合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医生需要掌握人工呼吸机的各种操作技术,包括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调节气道压力和氧合水平等。
二、多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危重病人往往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多器官功能支持技术来维持患者的生命稳定和机体内环境的恢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