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的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4.60 KB
- 文档页数:3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1、尖角缺陷:表现为在压铸件的边缘和表面出现尖利的角,其
原因是模具的固定不牢,模具合模前没有铂精加光等操作,模具和表
面间的空隙较大,导致铸件连续流和溅射的金属物料的冷凝无法完全
填充到模具内。
解决办法是在压铸件的模具制作中要注意模具的固定,还要在合模前进行铂精加光,使模具缝隙尽量控制在最小。
2、翘曲缺陷:表现为铸件胚体过大或模具设计不当,导致部分
孔表面被填充的金属物料过度凝固后发生变形。
解决办法是提高铸件
的成型质量,在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做到模具中高低正常,同时要增加
相应的引流装置,降低铸件表面在压铸过程中的温度,减少物料凝固
时间。
3、凹槽缺陷:表现为压铸件内壁或内孔出现浅深不均、粗糙凹槽,一般出现在内壁与模穴孔面间,其原因是模具合模时并未完全排
除空气,另外铸件内孔口位、形喉与内壁模穴间距过大,空气中的熔
融物料的细沙子难以充分清除也会导致此缺陷的产生。
解决办法是采
取真空压铸成型,即采用真空室和真空阀将空气真空,以消除空气;
另外应改变合模方式和模具设计,减少内孔口位与形喉与内壁模穴间距。
铝合金压铸是一种通过使用铝合金材料进行铸造加工而得到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铝零件或铝合金零件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铝合金压铸工艺还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那么我们在铝合金压铸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流痕和花纹:铸件表面上有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条纹,产生原因是压铸模腔表面有裂纹或压铸模预热不均匀。
解决方法:调整浇道截面积或位置。
提高模温。
调整内浇道速度及压力。
冷隔:压铸件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的下陷线性型纹路,有时交接边缘光滑,在外力作用下有断开的可能。
解决方法:适当提高浇注温度,控制在640°-680°C,适当提高模具温度。
提高压射比压,缩短填充时刻。
压铸机调试过程中适当提高冲头的速度,同时加大内浇口截面积。
改善排气填充条件。
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设计或制造),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
缩陷(凹痕):在压铸件厚大部分的表面上有平滑的凹痕。
可能是由于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开模过早或浇注温度过高。
解决方法:调整浇道截面积或位置。
提高模温。
调整内浇道速度及压力。
降低压射速度,适当增加压力。
改变模具设计,改善排气条件。
铝合金成分调整,增加稀土元素含量。
降低浇注温度,适当提高模具温度。
检查模具是否有裂纹或损伤,及时修复。
印痕:铸件表面与压铸模型腔表面接触所留下的痕迹或铸件表面上出现阶梯痕迹。
解决方法:模具温度适当提高。
模具表面要光滑,不能有损伤、裂纹等。
压铸时要控制好填充速度和压力,避免填充过快或过慢。
定期对模具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适当调整压铸机的参数,如填充速度、压力等,以改善印痕的出现。
在模具设计时,考虑改善排气条件,以减少印痕的出现。
分层(夹皮及剥落):在铸件局部有金属的明显层次。
解决方法:调整浇道截面积或位置,避免金属液进入型腔时发生剧烈翻滚和冲击。
提高模具温度,以提高金属液的流动性。
调整内浇道速度及压力,控制金属液的填充速度和压力,避免金属液剧烈冲击型腔壁。
压铸模具的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方案1. 模具裂纹压铸模具在制作或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纹现象。
裂纹可能是由于材料选择不当、热处理不充分、加工工艺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在出现裂纹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模具,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坏。
处理方案:选用合适的材料,如高韧性、高强度、高耐磨性的模具钢;进行充分的热处理,提高模具的强度和韧性;优化加工工艺,避免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
2. 模具磨损压铸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金属液的冲刷和摩擦,容易导致模具表面的磨损。
磨损可能是由于高温氧化、硬度过低、耐磨性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处理方案:采用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模具材料;对易磨损部位进行特殊处理,如增加耐磨涂层;定期检查和维修模具,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3. 模具堵塞压铸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金属液中的杂质、涂料残留等原因导致堵塞。
堵塞会影响压铸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处理方案:定期清理和清洗模具,保持模具的清洁度;加强原料的质量控制,减少杂质和涂料残留;设计合理的浇注系统,避免出现死角和滞留点。
4. 模具变形压铸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冷却不均匀、热处理不当等原因导致变形。
变形会影响压铸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
处理方案:优化冷却系统,确保模具均匀冷却;进行充分的热处理,提高模具的稳定性和精度;定期检测和修正模具的变形情况,保持模具的精度和形状。
5. 模具脱模不良压铸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脱模不良的现象。
脱模不良可能是由于模具材质问题、模具设计问题、加工工艺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处理方案:选用合适的模具材料,如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材质;优化模具设计,提高脱模性能;加强加工工艺的控制,保证模具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使用合适的脱模剂,减少粘模现象。
6. 模具热疲劳压铸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反复的热循环和冷热交替而产生热疲劳裂纹。
热疲劳会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压铸产品的质量。
处理方案:降低加热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减少热循环的次数;优化冷却系统,提高模具的冷却效率;定期进行热处理,恢复模具的硬度和强度;选择合适的热传导材料,减少热损失。
产生原因 1. 动,定模间合模不严密,间隙较大 2. 锁模力不够 3. 压铸机动,定模安装板不平行4. 支板跨度大,压射力致使套板变形,产生喷料。
调整方法1.重新安装模具2.加大锁模力3.调整压铸机,使动,定模安装板相互保持平行 4.在动模上增加支板,增加套板的刚度。
影响压射头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因素有:1.压射头本身的材料、质量;2.压射头与压射料筒之间的配合间隙;3.模具安装时与压射料筒的同心度;4.冷却问题;5.选用优质压射头润滑油等。
缺陷名:产品表面起皱(一)症状:产品表面形成的不规则褶皱,主要出现在壁较薄的前段部分,如图1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射出的细小铝颗粒和褶皱。
原因:由于吸入了脱模剂和压缩空气,被封闭在前段的气压较高,把产品表面顶起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解决方案:排气彻底,清除多余的脱模剂。
调整高速高压区的位置以防止溶液降温缺陷名:起皱(二)症状:镶件附近的圆柱状部分,表面的皮膜出现起皱现象起皱的表面部分,根据发生状态有差异。
在靠近镶件的拐角处,出现与镶件平行的褶皱。
在离拐角稍远处,表面皮膜起皱部分有细小的铝颗粒聚集,呈粉末状附着在表面起皱的断面可以观察到起皱导致的凹凸,细小的铝颗粒被压碎后嵌入褶皱里。
原因:在模具温度低时进行铸造容易发生此现象。
铝液在流道流淌时前锋冷却,形成氧化皮膜,在距离浇口较远的突起部分凝固,由于压力增大在表面形成褶皱。
解决方案:对模具进行预热,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生产是很重要的,将模具温度设定在适当的范围。
换导柱以及导套时一定要注意尺寸变化,尤其是长时间使用但是没有回火或者测量的模具,一定要检查模具的尺寸,包括模板平行度、孔直线度、孔内外径是否变化。
一般情况下基准尺寸会变化。
锌压铸件毛坯看不到麻点,电镀前抛光就出现麻点,这是怎么回事?这是锌压铸件最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要注意:1.原材料的质量(纯净度);2.熔化时的精炼除气除渣;3.压铸时速度、压力的调整(特别是皮下气孔等缺陷);4.抛光时摩擦的压力和温度不要太高。
1. 流痕其他名称:条纹特征:铸件表面上呈现与金属液流动方向相一致的,用手感觉得出的局部下陷光滑纹路。
此缺陷无发展倾向,用抛光法能去除。
2. 冷隔其他名称:冷接特征: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
呈现不规则的线形,有穿透的和3. 擦伤其他名称:拉伤、拉痕、粘模伤痕特征: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4. 凹陷其他名称:缩凹、缩陷、憋气、塌边5. 气泡其他名称:鼓泡6. 气孔其他名称:空气孔7. 缩孔其他名称:缩空、缩眼特征:压铸件在冷凝过程中,由于内部补偿不足所造成的形状不规则,表面较粗糙的孔8. 花纹特征:铸件表面上呈现的光滑条纹,肉眼可见,但用手感觉不出,颜色不同于基体金属的纹路,用9. 裂纹特征:铸件上合金基体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丝状的缝隙,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有发展趋势。
裂纹可以分为冷裂纹和热裂纹两种,他们的主要区别是冷裂纹铸件开裂处金属未被氧化,10. 欠铸其他名称: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11. 印痕其他名称:推杆印痕、镶块或活动块拼接印痕。
特征:铸件表面由于模具型腔磕碰及推杆、镶块、活动块等零件拼接所留下的凸出和凹12. 网状毛刺其他名称:网状痕迹、网状花纹、龟裂毛刺特征:由于模具型腔表面产生热疲劳而形成的铸件表面上的网状凸起痕迹和金属刺。
13. 有色斑点其他名称:油斑、黑色斑点14. 麻面特征:充型过程中由于模具温度或合金温度太低,在近似于欠压条件下铸件表面15. 飞边其他名称:披缝。
压铸不良原因与措施压铸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用于制造各种各样的金属零件。
然而,在压铸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无法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压铸不良原因及相应的措施。
1.缩孔(针眼)原因:高温熔融金属凝固时,金属液缩小所形成的孔洞。
措施:-控制材料的熔点和凝固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提高注入压力和速度,确保金属充实完全。
-控制铸造工艺参数,如浇注温度、压力和速度,减少气体夹杂物。
2.气孔原因:熔融金属中混入空气或水分,冷凝成孔洞。
措施:-净化材料,确保金属液没有杂质。
-增加浇注温度,减少金属和气体冷凝。
-提高注入速度,使气体远离金属液。
3.热裂纹原因: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残余应力、金属浓缩和组织缺陷等原因引起的开裂。
措施:-优化铸造工艺,减少或消除金属残余应力。
-控制金属的凝固速度,避免快速凝固造成应力集中。
-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改善金属组织结构。
4.狭长缺陷原因:熔融金属填充模腔的过程中,金属液流动不均匀,形成局部过渡缩小的缺陷。
措施:-设计合理的铸造模具,确保金属液能够均匀填充模腔。
-调整铸造工艺参数,如入口和出口位置、浇注温度和速度,改善金属液流动状态。
-使用合适的流道和浇口设计,使金属流动更加均匀。
5.长气孔原因:金属液注入模腔的过程中,气体无法顺利排出,形成长而突出的孔。
措施:-增大出口尺寸,提高气体排出的通道。
-调整浇注顺序,避免气泡在金属液中积聚。
-使用适当的排气装置,确保顺畅排出气体。
6.表面不良原因:压铸件表面出现裂纹、气孔、疤痕等缺陷。
措施:-增加模具的冷却系统,提高金属液凝固速度。
-优化模具表面处理,减少摩擦和热传导。
-控制铸造工艺参数,如浇注温度和速度,减少金属液与模具的接触时间。
总之,压铸不良的原因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优化材料、设计模具、调整工艺参数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压铸不良,提高产品质量。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一、压铸件缺陷
1、压铸凹痕:压铸凹痕是指在压铸后件表面出现的凹痕或沟等处的缺陷。
2、拉伤表面:这种缺陷是指当件拉伸出模后,件毛刺或表面斑点等特
征缺陷。
3、起火晶:起火晶是指压铸件中凝固过程中熔料里存在的大量小气泡
缺陷。
4、压型:这种缺陷是指模具中几个竖向型腔偏移位置,影响压铸件内
部夹紧、定位等缺陷。
二、解决办法
1、压铸凹痕:首先要检查有没有流淌痕或模具内应有的空气渗入,来
找出原因,同时要及时修整和修复模具。
2、拉伤表面:要检查压铸模具表面的震动是否合理,如果表面粗糙可
以适当采用打磨,以降低拉伤表面。
3、起火晶:保证熔料温度合适,及时移动和改变拳头垫针,使熔料流
动均匀;改进圠充,减少浪涌现象;改变压力以降低小气泡形成的机会;合理的检查温度之间的差异。
4、压型:检查模具的型腔,确保它们定位准确,消除产品的分离现象;合理更换冷却介质等以降低成型环境的温度差异。
压铸中常见问题小结压铸中常见的十个问题:1、【压铸机打料时,经常会消失打几十模,料就打不出的状况,常要等几分钟后方可打料】一般遇到这类状况,应当是射咀头或咀身堵住了。
这时,观看下料头顶端是否没有亮点,假如全是断面灰色,就说明堵咀了。
解决方案如下:1、将射咀温度适应调高;2、打离咀状况时间调低0.1到0.2秒;3、定模冷却水稍稍关小点。
2、【压铸薄壁件产品时易开裂】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分析:1、材料可能有问题,压铸件材料的使用,尽量掌握废料的比例不要超过30%;2、模具开设不好,一是顶出力不平衡;二是冷却水的开设不合理导致模具温度不均衡,单是充填流淌不合理。
3、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工艺参数问题主要在留魔时间和顶出延时时间上出错,留模时间不宜长,每mm壁厚3s左右;顶出延时不能长,一般0.5-2s。
3、【锤头卡死】要想避开锤头卡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在生产中,常测量温度,避开锤头、司筒温度过高造成锤头卡死;2、材料的使用,应选择优质的合金材料,避开杂质的渗入,在投放回料的时候,也要留意不要让杂质混入,这样才能避开杂质黏着在锤头上,造成锤头卡死。
4、【压铸模具粘料】压铸模具粘料了怎么办呢?首先检查模温是否正常,适降低合金液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2、检查脱模剂配比是否特别,尝试更换脱模剂,调试喷涂位置表面进行抛光,对已氮化过的模具,慎重抛光,防止破坏掉表面的氮化层,形成越抛越粘的状况;4、改进浇注系统设计结构,避开合金液持续冲刷型腔壁或型芯;5、修改模具冷却系统;6、调整压铸工艺参数,适当降低压射速度,缩短二速行程。
5、【ADC14材料压铸加工时反馈材料偏硬,易磨损刀具的状况】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入:1、最关键是才来哦的成分内不容许有杂质产生,也就是说硬质点,最好全部应新的原始材料配比,不能用再生材料,特殊是S1元素的品质要好;2、应当采纳特地为这些比较硬的合金而生产的宝石刀片,一般使用寿命有7天左右。
1).冷纹:
原因:熔汤前端的温度太低,相叠时有痕迹.
改善方法:
1.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设计或制造) ,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
2.检查形状是否不易充填;距离太远、封闭区域(如鳍片(fin) 、凸起) 、被阻挡区域、圆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并注意是否有肋点或冷点.3.缩短充填时间.缩短充填时间的方法:…
4.改变充填模式.
5.提高模温的方法:…
6.提高熔汤温度.
7.检查合金成分.
8.加大逃气道可能有用.
9.加真空装置可能有用.
2).裂痕:
原因:1.收缩应力.
2.顶出或整缘时受力裂开.
改善方式:
1.加大圆角.
2.检查是否有热点.
3.增压时间改变(冷室机).
4.增加或缩短合模时间.
5.增加拔模角.
6.增加顶出销.
7.检查模具是否有错位、变形.
8.检查合金成分.
3).气孔:
原因:1.空气夹杂在熔汤中.
2.气体的来源: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
改善方法:
1.适当的慢速.
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减.
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后充填的地方.
4.检查离型剂是否喷太多,模温是否太低.
5.使用真空.
4).空蚀:
原因:因压力突然减小,使熔汤中的气体忽然膨胀,冲击模具,造成模具损伤.
改善方法:
流道截面积勿急遽变化.
5).缩孔:
原因:当金属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时所占的空间变小,若无金属补充便会形成缩孔.通常发生在较慢凝固处.
改善方法:
1.增加压力.
2.改变模具温度.局部冷却、喷离型剂、降低模温、.有时只是改变缩孔位置,而非消缩孔.
6).脱皮:
原因:1.充填模式不良,造成熔汤重叠.
2.模具变形,造成熔汤重叠.
3.夹杂氧化层.
改善方法:
1.提早切换为高速.
2.缩短充填时间.
3.改变充填模式,浇口位置,浇口速度.
4.检查模具强度是否足够.
5.检查销模装置是否良好.
6.检查是否夹杂氧化层.
7).波纹:
原因:第一层熔汤在表面急遽冷却,第二层熔汤流过未能将第一层熔解,却又有足够的融合,造成组织不同.
改善方法:
1.改善充填模式.
2.缩短充填时间.
8).流动不良产生的孔:
原因:熔汤流动太慢、或是太冷、或是充填模式不良,因此在凝固的金属接合处有孔.
改善方法:
1.同改善冷纹方法.
2.检查熔汤温度是否稳定.
3.检查模具温充是否稳定.
9).在分模面的孔:
原因:可能是缩孔或是气孔.
改善方法:
1.若是缩孔,减小浇口厚度或是溢流井进口厚度.2.冷却浇口.
3.若是气孔,注意排气或卷气问题.
10).毛边:
原因:1.锁模力不足.
2.模具合模不良.
3.模具强度不足.
4.熔汤温度太高.
11).缩陷:
原因:缩孔发生在压件表面下面.
改善方法:
1.同改善缩孔的方法.
2.局部冷却.
3.加热另一边.
12).积碳:
原因:离型剂或其他杂质积附在模具上.
改善方法:
1.减小离型剂喷洒量.
2.升高模温.
3.选择适合的离型剂.
4.使用软水稀释离型剂.
13).冒泡:
原因:气体卷在铸件的表面下面.
改善方式:
1.减少卷气(同气孔).
2.冷却或防低模温.
14).粘模:
原因:1.积附在模具表面.
2.熔汤冲击模具,造成模面损坏.
改善方法:
1.降低模具温度.
2.降低划面粗糙度.
3.加大拔模角.
4.镀膜.
5.改变充填模式.
6.降低浇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