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家族的学堂
- 格式:ppt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14
《白鹿原》家族的学堂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料峭.(qi ào) 2.趔.趄(li è) 3.愠.怒(y ùn) 4.撵.走(ni ǎn) 5.雏.形(ch ú) 6.亲昵.(n ì) 7.祭祀.(s ì) 8.繁衍.(y ǎn) 9.椽.子(chu án) 10.逃遁.(d ùn) 11.伺.候(c ì) 12.栋.梁(d òng) (二)多音字1.殷⎩⎪⎨⎪⎧ 殷.实y īn 殷.红y ān 2.厦⎩⎪⎨⎪⎧ 厦.屋sh à厦.门xi à 3.剥⎩⎪⎨⎪⎧剥.落b ō剥.皮b āo 4.劲⎩⎪⎨⎪⎧ 劲.头j ìn 劲.旅j ìng 二、写准字形 1.⎩⎪⎨⎪⎧ 洋y ì溢狭ài 隘 2.⎩⎪⎨⎪⎧ ji āo 娇惯ji āo 姣好 3.⎩⎪⎨⎪⎧ gu àng 逛街ku áng 诳语 4.⎩⎪⎨⎪⎧ 倾xi è泻xi è泄漏《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
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
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
《白鹿原家谱的学堂》教案《白鹿原家谱的学堂》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研究《白鹿原家谱的学堂》一文,学生将能够:1. 理解家族文化在白鹿原的重要性;2. 掌握家族学堂对家族传统的影响;3. 分析故事中家族学堂的意义和作用;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白鹿原家谱的学堂》的基本情节和背景介绍;2. 家族学堂在白鹿原的建立和发展;3. 家族学堂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中家族学堂的意义和作用;2. 掌握家族学堂对家族传统的影响。
难点1. 分析故事中家族学堂的深层含义;2. 运用文学理论分析家族学堂对整个家族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阅读分析和文学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先介绍《白鹿原家谱的学堂》的基本情节和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2. 学生们阅读《白鹿原家谱的学堂》,并进行文本理解和分析;3. 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对家族学堂的理解和观点;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家族学堂对整个家族的影响,并进行文学理论的引导和分析;5. 学生们展示他们对家族学堂的分析和理解,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
六、课后作业学生撰写《白鹿原家谱的学堂》故事的读后感和文学分析,包括对家族学堂的理解和家族传统的分析。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白鹿原家谱的学堂》的阅读理解能力;2. 学生对家族学堂的分析和文学理论运用能力;3. 学生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上为《白鹿原家谱的学堂》教案的大致内容。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白鹿原——家族的学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白鹿原——家族的学堂》,首先回顾一下情节结构(ppt)(此时板书课题)。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
这部“中华民族的秘史”通过对主人公白嘉轩这一复杂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意蕴丰富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这节课我们依据节选部分来分析这一人物。
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2、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分析白嘉轩的人物形象(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情节描写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2、通过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分析形象(肖像、语言、心理、行动、细节)3、通过环境描写反映人物的活动背景(二)首先来看情节,课文围绕白嘉轩主要写了几件事?修祠堂、兴学堂这两件事体现了白嘉轩怎样的性格特征?(1)白嘉轩为什么修祠堂?为什么不是修戏台?祠堂功能是什么?祭祀祖先、举行礼仪活动、惩戒有过之人。
象征着家族伦理秩序。
《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终,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结论:白嘉轩修祠堂是为了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维系着乡民的人心与福祉,彰显了白嘉轩的家族责任感。
(2)白嘉轩为什么兴学堂?看他请什么老师,教什么?“仁义”,为“开来”。
结论:白嘉轩兴堂是为了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彰显了白嘉轩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分析形象(肖像、语言、心理、行动)白嘉轩太喜欢这两个儿子了。
他往往在孩子不留意的时候专注地瞅着那器官鼓出的脸)却说不出亲热的话也做不出疼爱亲呢的表示,“没有背过,也没有抱过”,心硬地断儿子的偏食。
结论:为了维护族长的威严,他甚至牺牲了天伦之乐。
白鹿原。
族人的学堂》教案白鹿原。
族人的学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白鹿原》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3.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白鹿原》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3.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农村社会问题。
三、教学内容1.综合了解《白鹿原》的背景、作者及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3.探讨小说中涉及的社会问题,如封建礼教、家族关系、土地问题等。
4.进行小组讨论,就小说中的事件、人物和主题展开深入探究。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思维。
五、评价方式1.阅读理解题目。
2.写作任务和讨论表达。
3.小组合作和个人评价。
六、教学资源1.小说《白鹿原》。
2.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讨论和写作的素材和题目。
七、教学安排1.第一课:介绍小说《白鹿原》,引导学生浏览和了解小说的背景。
2.第二课: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
3.第三课:讨论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
4.第四课:小组讨论和展示,总结学生的观点和思考。
5.第五课:进行阅读理解练和写作任务。
6.第六课:课堂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以上为《白鹿原。
族人的学堂教案》的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和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第10课《白鹿原》——家族的学堂一、作者名片陈忠实,1942年6月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人。
1965年初发表散文,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
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五卷。
《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这是一部记录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二、内容链接整部《白鹿原》充满着史诗品格。
它着墨于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以白鹿原为近现代历史更替嬗变的舞台,以白、鹿两家三代人各自的命运发展和相互间的人生纠葛作为主线,细腻地反映出白、鹿两大家族及周围各色人等祖辈三代人的恩怨纷争、灵肉交缠。
借助这个颇具史诗意蕴的故事,小说深刻地审视了凝结在上个世纪前五十年关中农民身上的民族的生存追求和文化精神,且演绎了“一个民族的秘史”。
《家族的学堂》节选自小说《白鹿原》第五章。
节选之前的内容写了李寡妇地卖两家,引起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的争斗。
二人为了挣个面子,决定见官进行解决。
鹿泰恒怕鹿家输给白家,从此不好抬头,便默许了儿子的做法。
后来还是朱先生出面,一纸劝解信,了结了官司,白、鹿二人在冷先生的调解下,不仅没要李寡妇的地,而且还周济了她一些粮食和银元。
这事传开影响很大,白鹿村被滋水县令批为“仁义白鹿村”,凿刻石碑一块,并亲自送到了村上。
节选的文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修葺祖祠、兴建学堂、教育后人,为的是“仁义白鹿村”的精神永久流传。
小说的第六章,改朝换代开始了,白鹿原传统的宗法制度面临着种种考验。
原来比较单一的群体也逐渐分化为三种势力:国民党、共产党、土匪。
年轻人也渐渐长大了,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随着时代的发展,白鹿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人物长廊1.白嘉轩白嘉轩是《白鹿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