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应激与心身疾病
- 格式:pdf
- 大小:7.30 MB
- 文档页数:62
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Nursing Psyc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7适用专业:护理学总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基础心理学后续课程:行为科学、神经心理、异常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教学,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如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讲解,理解哪些因素导致心理健康或异常的发生、如何诊断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心理问题后怎样干预、学习了不同病人年龄、性别、病种的不同具有的心理特点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最后还分析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怎么维护护士本人健康。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解决临床护理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杨艳杰主编《护理心理学》(第三版)、新华书店、1999年。
必读书目:《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蒋继国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沈郁秋主编选读书目:《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10月第6版姚树桥孙学礼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12年6月第3版杨艳杰主编二、课程总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的地位日渐明显,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目的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指导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解决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实现对病人的最佳护理。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史、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向。
2、熟悉各类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以及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
3、掌握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疾病的病因分析、心理诊断、心理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第一节应激反应: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一、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一)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
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
应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
平衡一生理,健康不平衡一病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
这些心理应激源包括:①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失业、破产、患绝症、被强暴、目睹特大车祸及死亡场面、突遇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重大灾难。
②生活、工作方面的应激,如: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
③生存环境改变的应激,如:突然被拘禁、难民、移居国外。
这些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①焦虑(anxiety)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第一节应激反应: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一、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一)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
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
应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
平衡一生理,健康不平衡一病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
这些心理应激源包括:①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失业、破产、患绝症、被强暴、目睹特大车祸及死亡场面、突遇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重大灾难。
②生活、工作方面的应激,如: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
③生存环境改变的应激,如:突然被拘禁、难民、移居国外。
这些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①焦虑(anxiety)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2016年修订)适用专业:护理学前言课程简介: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将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方法运用于临床护理领域,研究护理服务对象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对不同人群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临床心理护理普遍性和个性化规律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特点;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心理活动的影响;研究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心理护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及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模式的应用,以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的提出,都对护士掌握心理护理的理论和实务,为病人提供身心整体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支撑人类的健康事业,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紧随现代护理学的大趋势。
掌握本课程内容对于护理本科生未来在护理工作岗位为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发挥更独特、更重要的社会职能;使每个护士展现“人类健康守护神”的职业魅力;使全社会认同“护理是与医疗共同服务于人类健康的独立专业”的观念。
本课程共5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2学时,实践8学时。
本课程将采用讲授、病例讨论、真实病例等方法进行教学。
考评方式:课程成绩由期末理论考试和病例报告二部分组成。
1.病例报告:占总分20%。
2人一组,对指定病人进行访谈和病历查询,对病人心理社会状况进行评估,列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
并写出反思与体会。
2.期末理论考试:80%使用教材及其他建议参考书:教材:杨艳杰.《护理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参考书:1.刘晓红. 《护理心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 赵淑萍.《实用护理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 姚树桥,杨彦春.《医学心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英)尼科尔斯(Nichols,K.)著,刘晓虹,吴菁主译.《临床心理护理指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课程目标:通过护理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掌握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掌握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在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的应用程序、方法、实施形式;掌握各类病人常见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问题;以及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