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1
- 格式:ppt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11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病毒性肝炎1、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
甲型、戊型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毛蚶、泥蚶、牡蛎、螃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还可能发展为肝癌或肝硬化。
2、主要症状: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黄疸。
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无任何肝炎症状。
3、应急要点:(1)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3周的隔离。
(2)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工作的肝炎病人,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3)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在开水中煮15分钟以上。
(4)不要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其使用过或接触过的公共物品和生活物品要消毒。
(5)与肝炎病人共用同一个厕所,要用消毒液或漂白粉对便池消毒。
(6)不要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共用剃刀、牙具;不要与乙肝病人发生性关系,如发生性关系时,要使用避孕套。
4、日常预防(1)养成用流动的水勤洗手的好习惯。
(2)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置和储存,避免熟食受到污染。
(3)食用毛蚶、牡蛎、螃蟹等水产品,须加工至熟透再吃。
(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5)不喝生水。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流感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指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主要症状:重则发烧在38℃以上,浑身酸痛、头痛明显,轻则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
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患流感后,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人死亡。
3、应急要点:(1)有流感症状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开窗通风。
(2)发生流感时,尽量避免外出活动;不要去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应戴口罩。
(3)流感病人应与家人分餐、分室居住。
(4)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传染病学――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性肝炎一、名词解释1.同时感染(coinfection)2.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3.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4.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5.血清转换(seroconversion)二、填空题1.慢性肝炎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
2.急性肝炎可分为2个类型:______和______。
3.重型肝炎可分为3个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
4.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最直接、特异和敏感的指标是______。
5.在我国最常见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是______。
6.各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______,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______。
三、选择题1.A1型题⑴ 在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是:A.表面抗体(抗HBs)B.核心抗体(抗HBc)C.DNA多聚酶(DNAP)D.Dane颗粒E.e抗体(抗HBe)⑵ 在血液中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A.小球形颗粒B.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C.丝状颗粒D.管状颗粒E.核状颗粒⑶ 血清中能检出抗HAV IgM的时间是:A.起病后6周内B.起病后12周内C.起病后6月内D.起病后4周内E.起病后12月内⑷ 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⑸ HBV基因组前C区1896位发生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导致:A.不能产生HBsAgB.不能产生抗HBeAgC.不能产生HBcAgD.不能产生HBV DNAE.乙肝病毒消失⑹ 丙型肝炎较典型的病理改变是:A.滤泡样细胞聚集和较明显的脂肪变性B.显著间质增生C.肝细胞嗜酸性病变D.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E.汇管区见较多的浆细胞⑺ 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A.慢性重型肝炎B.急性无黄疸型肝炎C.急性黄疸型肝炎D.隐性感染E.慢性肝炎⑻ 在肝炎患者中,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血清学检查项目是:A.谷丙转氨酶B.谷草转氨酶C.凝血酶原活动度D.血清胆碱脂酶E.γ-谷酰转肽酶⑼ 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A.胆红素> 171μmol/LB.凝血酶原活动度<40%C.血清白蛋白<32g/LD.丙氨酸转氨酶>500u/LE.胆碱酯酶<2500u/L⑽ 关于肝性脑病,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A.可发生于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B.肝性脑病程度越深,病死率越高C.极少并发脑水肿D.应积极利尿放腹水治疗,以减轻内毒血症E.与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调,支链氨基酸增高有关⑾ 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A.急性肝炎不需抗病毒治疗B.甲、乙、丙型可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C.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病理改变不同D.血清肝纤维化的指标具有高特异性E.凝血酶原活动度是诊断重型肝炎最重要的指标⑿ 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聚集现象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⒀ 关于丙型肝炎慢性化,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A.超过50%HCV感染者转为慢性B.与HCV 高度变异性有关C.与HCV 对肝外的泛嗜性有关D.与遗传染因素有关E.与HCV 在血液中滴度低,免疫耐受有关⒁ 关于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A.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传播最重要的方法B.肝外损害主要与免疫复合物引起C.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况D.秋冬季节多见E.初次感染HBV的年龄越小,慢性化越高⒂ 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A.频繁呕吐B.黄疸进行性加深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E.发热⒃ 下面哪一项是干扰素治疗的禁忌征:A.HBV DNA >105B.ALT>正常的2倍C.女性D.失代偿性肝硬化E.肝活检见炎症程度3级的慢性肝炎⒄ 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丙型肝炎C.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D.慢性乙型肝炎E.急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⒅ 乙型肝炎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A.慢性重型肝炎B.急性无黄疸性肝炎C.急性黄疸性肝炎D.隐性感染E.慢性肝炎⒆ 对于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A.通过输血制品而传播B.明显的临床表现C.引起慢性肝炎D.目前仍无理想的疫苗可供使用E.可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⒇ 下面哪一项不是戊型肝炎的特点:A.通过污染食物和水传播B.发生在妊娠妇女中病死率高C.需抗病毒治疗D.是成人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E.黄疸比甲型肝炎严重(21) 急性肝炎,下面哪一项不是常见的表现:A.流感样症状B.尿黄及黄疸C.持续发热D.恶心、呕吐E.肝肿大(22) 下面哪一项不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A.严重黄疸B.凝血酶原时间延长C.发热D.中毒性鼓胀及腹水E.肝肿大(23) 下面哪一项不是诊断为慢性肝炎的依据:A.病程超过半年B.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C.脾大D.乏力、纳差、恶心E.A/G 比值异常(24) 下面哪一项不是戊型肝炎特点:A.通常不引起慢性肝炎B.发生在妊娠妇女中病死率高C.通过粪-口传播D.我国并不多见E.多发生成年人,黄疸较深(25) 下面哪一项不是肝病引起出血的机理: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使血小减少C.DIC 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D.门脉高压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血小板功能下降(26) 早期肝病腹水的主要原因是A.门脉高压B.低蛋白血症C.肝淋巴液生成增多D.钠潴留E.并发自发性腹膜炎(27) 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A.慢性重型肝炎必需是有明确慢性肝病史B.急性重型肝炎晚期才出现肝性脑病C.小儿肝炎多为无黄疸型D.老年肝炎黄疸多较深,持续时间长E.瘀胆型肝炎病程长,故起病时类似慢性肝炎。
肝损害诊断标准分级
肝损害的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而有所区别,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肝损害的诊断标准:
1. 急性肝细胞损害(Acute Hepatocellular Injury,AHI):
轻度:ALT>上限的3~5倍
中度:ALT>上限的5~10倍
重度:ALT>上限的10倍以上,共分4级
2. 急性重型肝炎(Acute Severe Hepatitis,ASH):
轻型:有明显的肝细胞损害,ALT>上限的5倍以下
中重型:ALT>上限的5~10倍,或ALT>上限的3~5倍伴持续性肝炎病毒感染
重型:ALT>上限的10倍以上,或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肝性脑病
3. 慢性肝病:
轻度:ALT略高于上限,或者ALT正常而AST轻度升高
中度:ALT>上限的2~4倍,或者AST和ALT均轻度升高
重度:ALT>上限的5倍以上,或者AST和ALT显著升高,肝功能减退
4. 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A级:得分5~6分,B级:得分7~9分,C级:得分10~15分
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评分系统:根据血清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算出分数,分数越高,预后越差。
总之,肝损害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来做分级的,分级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第一讲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
周永兴
【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
【年(卷),期】2004(7)1
【摘要】@@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乙、丙、丁、戊五型典型病毒性肝炎广泛存在,仅就病毒性乙型肝炎来说,其HBsAg携带率达10%,现症患者约3000多万,其中60%以上为慢性乙型肝炎.这些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常有恶化或发展成晚期肝病的可能.
【总页数】2页(P1-2)
【作者】周永兴
【作者单位】710038,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关于高原病的命名,临床分型和诊断标准的建议 [J], 孙新甫;朱世楣
2.人-猪链球菌病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 [J],
3.慢性与重型肝炎临床分型的新思考 [J], 邢同京
4.慢性乙型肝炎与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新探 [J], 邢同京;李浩;蔡仁田
5.多系统萎缩临床分型和诊断标准探讨 [J], 林永祥;杜秀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性肝炎问答题与病案分析一、问答题1. 试述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答案要点 HBV DNA定量检测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
诊断方面:①HBV DNA是HBV存在最直接的依据;②HBV DNA是HBV复制的标志;③HBV DNA是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④对血清学标志起补充诊断作用:a. HBeAg(﹣)/ 抗HBe(﹢)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b. HBsAg(﹣)乙型肝炎(S区变异);c. 低水平感染,如单项抗HBc(﹢)乙型肝炎。
治疗方面:①作为用药指征,HBV DNA是决定是否用抗病毒药的重要因素;②用于疗效预测,一般情况下,HBV DNA低滴度(载量)的患者,抗病毒药的疗效较好;用于疗效评估,HBV DNA是目前判断乙肝抗病毒药物疗效最敏感的指标。
2. 试述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测意义。
答案要点⑴基本病变:肝细胞变性: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
肝细胞坏死: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碎屑状坏死,桥接坏死,融合坏死。
炎症细胞浸润。
纤维化。
⑵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注:PN 碎屑状坏死;BN 桥接坏死。
⑶预测意义:G2S2(第二级第二期)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低于G2S2效果欠佳;高于G2S2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3. 试述重型肝炎主要的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μ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③出血倾向,PTA低于40%;④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
早期肝昏迷可出现扑翼样震颤;⑥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
4. 试述典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典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期。
①黄疸前期:持续约5~7天。
表现为畏寒、发热、疲乏及全身不适等。
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等。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092020年 第24期在对乙肝病毒进行检查时,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以及肝炎系列检查,这两者是同一检查吗?肝炎系列检查与肝功能检查是两种不同的检查,其在检查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指标也并不相同,大多数来院检查的病人会将这两种方式弄混,主观认为肝炎系列检查以及肝功能检查是相同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肝炎系列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肝炎病毒予以检查,其中代表性的物质是体内肝炎病毒,例如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但肝功能检查主要是患者肝脏功能的状况。
一、什么是肝功能检查?患者实施肝功能检查主要指的是通过不同的生化试验方式对其肝脏功能代谢的相关指标检测,对患者的肝脏功能基本情况予以反映,其中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等。
通过一系列肝功能的检查,对患者的肝脏合成以及分解的代谢能力予以反映,并且可以对其肝脏排泄能力予以有效反映,通过检查结果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评估,对患者疾病的类型予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肝炎、肝硬化等,其肝细胞以及肝脏的损失严重程度等。
在患者使用药物或者是有毒物质之后,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对药物等损害情况进行分析,一些患者会患有心肾,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的疾病,以此对肝脏造成损害,对疾病产生的类型予以推断,病程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等,对患者的黄疸性质进行有效的辅助性鉴别。
患者在治疗之后,可以利用肝功能检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对疾病的预后效果予以分析,以此对肝脏的耐受能力进行确定。
患者的谷丙转氨酶程度以及谷草转氨酶程度对患者的肝细胞炎症程度予以反应,总蛋白、白蛋白以及球蛋白对患者的肝脏合成功能予以反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简洁胆红素对患者的肝脏胆汁排泄功能予以反应[1]。
二、进行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有哪些?患者进行检查之后,谷丙转氨酶呈现升高趋势,主要原因是肝细胞在不同因素印象作用下,造成急性以及慢性的损伤,通常情况下,在出现急性损伤情况时,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出现升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