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1 锐角三角函数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4.16 KB
- 文档页数:4
【知识梳理】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A c ∠==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 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 ∠AEF ”,不能写成“tanAEF ”;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 (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 >0.锐角三角函数BCa bc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锐角30°45° 160°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的值依次为、、,而、、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典型例题】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例1】如图,在方格纸中,点A,B,C都在格点上,则tan∠ABC的值是()A.2B.12C.√55D.√5【例2】如图,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tan∠BAC的值为()A.12B.1C.√33D.√3【变式训练】1.如图,若点A的坐标为(1,√3),则sin∠1=.2. 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 B. C. D.考点二已知三角函数求边长,则BC的长为()【例3】如图,在△ABC中,∠C=90°,AB=15,sin B=35A.3B.9C.4D.12【变式训练】,则AB的长是()1. 如图,在Rt△ABC中,∠C=90°,AC=4,tan A=12A.2B.8C.2√5D.4√5,则斜边AB上的高为.2.在Rt△ABC中,∠C=90°,若AB=5,sin A=35考点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例5】求+tan60°﹣【例6】已知△ABC中的∠A与∠B满足(1﹣tanA)2+|sinB﹣|=0(1)试判断△ABC的形状.(2)求(1+sinA)2﹣2﹣(3+tanC)0的值.【变式训练】1. 6tan230°﹣sin60°﹣2sin45°2. sin60°﹣4cos230°+sin45°•tan60°+(√3-tanβ)2=0,则对此三角形的形状描3.若α,β是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且满足sinα-√32述最准确的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三 锐角三角函数的拓展探究与应用【例6】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1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AB==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1)sad60°=________.(2)对于0<A <180°,∠A 的正对值sad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3)如图1②,已知sinA =35,其中∠A 为锐角,试求sadA 的值.【变式训练】如图,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α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α的余切,记作cot α,即cot α=∠α的邻边∠α的对边=ACBC .根据上述角的余切定义,解答下列问题:(1)cot30°= ;(2)已知tan A=34,其中∠A 为锐角,则cot A 的值为 .【强化练习】1. 如图,以点O 为圆心,半径为1的弧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P 是AB⏜上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结PO,设∠POB=α,则点P的坐标是()A.(sinα,sinα)B.(cosα,cosα)C.(cosα,sinα)D.(sinα,cosα)2.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弦CD⊥AB,AC=2√2,BC=1,那么sin∠ABD的值是.3.在Rt△ABC中,若2AB=AC,则cos C=.,AD是BC边上的高线.4. 如图,在△ABC中,∠B=45°,AC=5,cos C=35(1)求AD的长;(2)求△ABC的面积.5. 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且AB=10,CD是⊙O的弦,AD与BC相交于点P,若弦CD =6,试求cos∠APC的值.【典型例题】考点一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例1】如图,在方格纸中,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tan ∠ABC 的值是 ( )A .2B .12C .√55D .√5【答案】A【例2】如图,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tan ∠BAC 的值为( )A .12B .1C .√33D .√3【答案】B【解析】如图,连结BC ,则BC ⊥AB.答案及解析=1.在Rt△ABC中,AB=BC=√22+12=√5,∴tan∠BAC=BCAB【变式训练】1.如图,若点A的坐标为(1,√3),则sin∠1=.【答案】√322. 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 B. C. D.【答案】D【解析】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ABC为直角三角形,∴tan∠B==,故选:D.考点二已知三角函数求边长,则BC的长为()【例3】如图,在△ABC中,∠C=90°,AB=15,sin B=35A.3B.9C.4D.12【答案】D【变式训练】,则AB的长是() 1. 如图,在Rt△ABC中,∠C=90°,AC=4,tan A=12A.2B.8C.2√5D.4√5【答案】C,则斜边AB上的高为.2.在Rt△ABC中,∠C=90°,若AB=5,sin A=35【答案】125考点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例5】求+tan60°﹣【答案】见解析【解析】原式=+﹣=2+﹣=3﹣2+2.【例6】已知△ABC中的∠A与∠B满足(1﹣tanA)2+|sinB﹣|=0 (1)试判断△ABC的形状.(2)求(1+sinA)2﹣2﹣(3+tanC)0的值.【答案】见解析【解析】(1)∵|1﹣tanA)2+|sinB﹣|=0,∴tanA=1,sinB=,∴∠A=45°,∠B=60°,∠C=180°﹣45°﹣60°=75°, ∴△ABC 是锐角三角形;(2)∵∠A=45°,∠B=60°,∠C=180°﹣45°﹣60°=75°,∴原式=(1+)2﹣2﹣1=.【变式训练】 1. 6tan 230°﹣sin60°﹣2sin45° 2.sin60°﹣4cos 230°+sin45°•tan60°【答案】见解析 【解答】(1)原式==12- (2) 原式=×﹣4×()2+×=﹣3+3;3. 若α,β是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且满足sin α-√32+(√3-tan β)2=0,则对此三角形的形状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C 【解答】∵sin α-√32+(√3-tan β)2=0,∴sin α-√32=0,√3-tan β=0, ∴sin α=√32,tan β=√3. 又∵α,β都是锐角, ∴α=60°,β=60°,∴此三角形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C考点三 锐角三角函数的拓展探究与应用【例6】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1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 AB ==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 (1)sad60°=________.(2)对于0<A <180°,∠A 的正对值sad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3)如图1②,已知sinA =35,其中∠A 为锐角,试求sadA 的值..【答案】见解析【解析】(1)1; (2)0<sadA <2;(3)如图2所示,延长AC 到D ,使AD =AB ,连接BD .设AD =AB =5a ,由3sin 5BC A AB ==得BC =3a , ∴ 22(5)(3)4AC a a a =-=,∴ CD =5a-4a =a ,22(3)10BD a a a =+=,∴ 10sadA BD AD ==.【变式训练】如图,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α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α的余切,记作cot α,即cot α=∠α的邻边∠α的对边=ACBC .根据上述角的余切定义,解答下列问题:(1)cot30°= ;(2)已知tan A=34,其中∠A为锐角,则cot A的值为.【答案】(2)4 3【强化练习】1. 如图,以点O为圆心,半径为1的弧交坐标轴于A,B两点,P是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结PO,设∠POB=α,则点P的坐标是()A.(sinα,sinα)B.(cosα,cosα)C.(cosα,sinα)D.(sinα,cosα)【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P作PQ⊥OB,垂足为Q.在Rt△OPQ中,OP=1,∠POQ=α,∴sinα=PQOP ,cosα=OQOP,即PQ=sinα,OQ=cosα,则点P的坐标为(cosα,sinα).故选C.2.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弦CD⊥AB,AC=2√2,BC=1,那么sin∠ABD的值是.【答案】2√23【解析】∵AB是☉O的直径,∴∠ACB=90°,则AB=√12+(2√2)2=3.∵AB ⊥CD ,AC⏜=AD ⏜,∴∠ABC=∠ABD , ∴sin ∠ABD=sin ∠ABC=AC AB =2√23. 3. 在Rt △ABC 中,若2AB=AC ,则cos C= .【答案】.√32或2√55【解析】∵2AB=AC ,∴AB 不是最长边,即∠C ≠90°.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B=90°时,设AB=x ,则AC=2x ,∴BC=√(2x )2-x 2=√3x ,∴cos C=BC AC =√3x 2x =√32.②当∠A=90°时,设AB=y ,则AC=2y ,∴BC=√(2y )2+y 2=√5y ,∴cos C=AC BC =√5y =2√55. 综上所述,cos C 的值为√32或2√55. 4. 如图,在△ABC 中,∠B=45°,AC=5,cos C=35,AD 是BC 边上的高线.(1)求AD 的长;(2)求△ABC 的面积.【答案】见解析【解答】解:(1)∵AD ⊥BC ,∴∠ADC=∠ADB=90°.在Rt △ACD 中,AC=5,cos C=35,∴CD=AC ·cos C=3,∴AD=√AC 2-CD 2=4.(2)∵∠B=45°,∠ADB=90°,∴∠BAD=90°-∠B=45°,∴∠B=∠BAD ,∴BD=AD=4,∴S △ABC =12AD ·BC=12×4×(4+3)=14.5. 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且AB =10,CD 是⊙O 的弦,AD 与BC 相交于点P ,若弦CD =6,试求cos ∠APC 的值.【答案】见解析【解答】连结AC ,∵ AB 是⊙O 的直径,∴ ∠ACP =90°,又∵ ∠B =∠D ,∠PAB =∠PCD ,∴ △PCD ∽△PAB ,∴ PC CD PA AB=. 又∵ CD =6,AB =10,∴ 在Rt △PAC 中,63cos 105PC CD APC PA AB ∠====.。
C B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姓名: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周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锐角正弦的定义,并能运用si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重点)2、能灵活运用正弦的定义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哪些元素?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些元素中,你还记得它们之间有哪些性质吗?①三边之间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两锐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直角三角形ABC 中,究竟边与角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我们将在这一章的知识中不断探究学习.二、探究导学 1、正弦的定义:(课本第75页)如图,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a 与斜边c 的比叫做∠A的______,记作________,即:si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念诊断:(1)sinA 表示sin 与A 的乘积 ( )(2)sinA 表示∠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 )(3)在Rt △ABC 中,∠C =90°,则sinB=AB AC ( ) (4) 在△ABC 中,则sinA= ACBC ( ) 4、自学课本第76页例1,并尝试在课本上完成第第77页练习5、根据如图中条件,分别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值。
三、能力提升1、如图,在Rt △ABC 中,∠C =90°,(1)若AC =6,BC =8,求 sinB 的值(2)若sinB=53,求sinA 的值 解题提示:(1)已知AC 和BC ,要求sinB 的值,需先求得什么?如何再求sinB 的值? 解:(2)根据sinB=53,设AC=3k ,如何表示其他两边的长度?求sinA 的值又如何呢?解:2、如图,在Rt △ABC 中,∠C =90°,sinA=54, AB =15,求△ABC 的周长四、课堂小结(1)、sinA 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 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并能运用。
2.知道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并能运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和化简。
3.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锐角三角函数概念(2)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难点:(1)锐角三角函数概念(2)数形结合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同学们课后自己回顾九下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SinA= ;cosA= ;tanA= 。
SinB= ;cosB= ;tanB= 。
3.由下列条件解题:在Rt△ABC中,∠C=90°:(1)已知a=4,b=8,求c.(2)已知b=10,∠B=60°,求a,c.(3)已知c=20,∠A=60°,求a,b.二.交流展示: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预习检测内容,然后与同伴交流,课堂上由学生代表作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评。
对回答正确同学给予肯定,及时鼓励。
三.互动探究:学生按学习小组探究学案中的探索活动内容,要求组内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讨论出本组内最佳60︒45︒CBA答案,有疑惑的地方标上记号。
四.精讲点拨: 1.考查三角函数概念(1) 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 ∠B 的值为( ) A .12B .2 C .3 D .3 (2)在△ABC 中,∠C =90°,sinA =20102009;则cosB= 。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C ⊥AB ,AD =CD ,cos ∠DCA=54 ,BC =10,则AB 的值是( ) A .3 B .6 C .8 D .92.考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 在Rt ABC △中,90C ∠=o ,5BC =,15AC =,则A ∠=( ). A .90o B .60o C .45oD .30o(2)已知α为锐角,且cos (90°-α)=21,则α的度数为( ) A .30° B .60° C .45° D .75° (3)104cos30sin 60(2)(20092008)-︒︒+---=______.3.考查解直角三角形(1) 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m ,40B ∠=o ,则直角边BC 的长是()A .sin 40m oB .cos 40m oC .tan 40m oD .tan 40mo(2) 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452AOC OC ∠==°,,则点B 的坐标为( )A .(21),B .(12),C .(211)+, D .(121)+,4.考查三角函数的应用(1)天空中有一个静止的广告气球C,从地面A 点测得C 点的仰角为45°,从地面B 点测得C 点的仰角为60°.已知AB=20m.点C 和直线AB 在同一铅垂平面上,求气球离地面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xyO C B A五.迁移应用(1)某片绿地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A=60°,AB⊥BC,CD⊥AD,•AB=•200m,CD=100m,求AD、BC的长。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复习学案一、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 、cos 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0°、30°、45°、60°、9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函数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通过解直角三角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问题对微积分的思想有所感受。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三、知识点与方法(一)正弦、余弦、正切的意义【第1课时】(1)在Rt△ABC中,∠C=90度,则锐角A的与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则锐角A的与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则锐角A的与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
(2)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
【练习】1、把Rt△ABC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A′B′C′,那么锐角A,A′的余弦值的关系为()A.cosA=cosA′ B.cosA=3cosA′ C.3cosA=cosA′ D.不能确定2、如图1,已知P是射线OB上的任意一点,PM⊥OA于M,且PM:OM=3:4,则cos α的值等于( )A .34B .43C .45D .35图1 图2 图3 3、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a=c ·sinB B .a=c ·cosBC .a=c ·tanBD .以上均不正确 4、在Rt △ABC 中,∠C=90°,32cos =A ,则tanB 等于( )A .35B .C .25.5、、如图2,在△ABC 中,∠C=90°,BC :AC=1:2,则sinA=_______,cosA=______,tanB=______.6、如图3,在Rt △ABC 中,∠C=90°,b=20,c=220,则∠B 的度数为_______.7、已知:α是锐角,247tan =α,则sin α=_____,cos=_______. 8、如图,角α的顶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一边在x 轴上,•另一边经过点P ()32,2,求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9、(2013•自贡)如图,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O 的圆心在格点上,则∠AED 的余弦值是 。
1.1 锐角三角函数(1)1.已知在Rt △ABC 中,∠C =90°,BC =1,AC =2,则tan A 的值为(B ) A .2 B.12 C.55 D.2 552.在Rt △ABC 中,如果各边的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D )A .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B .都扩大为原来的4倍C .不能确定D .没有变化3.已知∠A 是锐角,sin A =35,则5cos A 等于(A )A .4B .3 C.154D .5(第4题)4.如图,已知锐角α的顶点在原点,始边在x 轴正半轴上,终边上一点P 的坐标为(1,3),那么tan α的值等于__3__.5.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10,周长是40,则其底角的正弦值是__2 23__.(第6题)6.如图,在△ABC 中,∠C =90°,AC +BC =7(AC >BC ),AB =5,求tan B 的值. 【解】 ∵∠C =90°,∴AC 2+BC 2=AB 2=25.又∵AC +BC =7,AC >BC , ∴AC =4,BC =3,∴tan B =AC BC =43.(第7题)7.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若BD ∶AD =1∶3,求tan ∠BCD . 【解】 在Rt △ABC 中, ∵∠ACB =90°,CD ⊥AB , ∴△BCD ∽△CAD ,∴BD CD =CD AD,∴CD 2=BD ·AD . 设BD =x ,则AD =3x ,∴CD 2=3x 2,∴CD =3x . 在Rt △BCD 中,tan ∠BCD =BD CD =x 3x =33. 8.如图,在△ABC 中,边AC ,BC 上的高BE ,AD 交于点H .若AH =3,AE =2,求tan C 的值.(第8题)【解】 ∵BE ⊥AC ,∴∠EAH +∠AHE =90°. ∵AD ⊥BC ,∴∠HAE +∠C =90°. ∴∠AHE =∠C .∵在Rt △AHE 中,AH =3,AE =2, ∴HE =AH 2-AE 2=32-22= 5. ∴tan ∠AHE =AE HE=25=2 55.∴tan C =2 55.(第9题)9.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BC =6,AC =8,则sin ∠ABD 的值是(D ) A.43 B.34 C.35 D.45【解】 ∵AB 是⊙O 的直径,∴∠ACB =90°.∴AB =BC 2+AC 2=10.∴sin ∠ABC =AC AB =45.∵CD ⊥AB ,∴AC ︵=AD ︵.∴∠ABC =∠ABD . ∴sin ∠ABD =sin ∠ABC =45.(第10题)10.在△ABC 中,∠C =90°,∠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则AB -BCAD=(A ) A .sin B B .cos B C .tan B D .sin A【解】 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则DE =CD . 易证△BED ≌△BCD ,∴BE =BC , ∴AB -BC =AB -BE =AE , ∴AB -BC AD =AEAD=cos A =sin B . 11.直线y =kx -4与y 轴相交所成的锐角的正切值为12,则k 的值是__±2__.【解】 设直线y =kx -4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点A ,B .则A ⎝ ⎛⎭⎪⎫4k,0,B (0,-4).∴tan ∠ABO =AO BO =12,∴AO =2.∴4k=±2.∴k =±2.12.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若AB =13,BC =10,试求tan ∠DBC 的值.(第12题)【解】 过点A 作AH ⊥BC ,垂足为H ,交BD 于点E. ∵AB =AC =13,BC =10, ∴BH =5.∴AH =AB 2-BH 2=12.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 ∴点E 是△ABC 的重心, ∴EH =13AH =4,∴在Rt △EBH 中,tan ∠DBC =EH BH =45.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若EF =2,BC =5,CD =3,则tan C =__43__.(第13题)【解】 连结BD.∵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BD =2EF =4.又∵BC =5,CD =3,∴BC 2=CD 2+BD 2,∴△BCD 是直角三角形,∴tan C =BD CD =43.初中数学试卷。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等有关知识、方法;2、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计算和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回忆本章所学知识,用图表的方式加以梳理概括。
着重说明以下几点:1、本章的重点是锐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计算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
2、注意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要准确记忆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有关锥度、坡度、方向角、仰角、俯角等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二、例题教学:例1、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CB=Rt ∠,CD ⊥AB ,D 为垂足,CD=5,BD=2,求:(1) tanA; (2)cos ∠ACD;(3)AC 的长。
注意:角之间的转化,如∠ACD=∠B ,∠A=∠BCD 。
例2、在△ABC 中,∠C=90°,AB=,3D 为AC 上一点,且∠DBC=30°,COS ∠ABC=53. 求BC 和AD 的长。
注意:求AD 的长的关键在于求BC ,因此解此类问题应从两Rt △的公共边入手。
B2,求△ABC的面积。
例3 、已知:△ABC中,∠A=30°,∠C-∠B=60°,AC=2注意:画CD⊥AB,将解一般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在本题中,求公共直边CD成为求解的关键。
例4.北部湾海面上,一艘解放军军舰正在基地A的正东方向且距离A地40海里的B 处训练。
突然接到基地命令,要该舰前往C岛,接送一名病危的渔民到基地医院救治。
已知C岛在A的北偏东方向60°,且在B的北偏西45°方向,军舰从B处出发,平均每小时行驶20海里,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患病渔民送到基地医院?(精确到0.1小时)例5.如图,城市规划期间,要拆除一电线杆AB,已知距电线杆水平距离14米的D处有一大坝,背水坡的坡度i=2:1,坝高CF为2米,在坝顶C处测得杆顶A的仰角为30°,D、E之间是宽为2米的人行道.请问:在拆除电线杆AB时,为确保行人安全,是否需要将此人行道封上?请说明理由(在地面上,以点B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
A
学案----1.1锐角三角函数(1)
班级 姓名
【我们要掌握的】
思考问题:小红在上山过程中,下列哪些量是变量和常量(坡角,上升高度,所走路程)? 小红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上升的高度和所走路程的比值有变化吗?
1、已知∠A=30°,在角的边上任意取一点B ,作BC ⊥AC 与点C,请计算
BC
AB
的值.
2、已知一个50o 的∠A,在一边上任意取一点B ,作BC ⊥AC 于点C.用刻度尺先量出AB,AC,BC,的长度(精确到1毫米),再计算,,BC AC BC
AB AB AC
的值(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当点B 位置发生改变的时候
,,BC AC BC
AB AB AC
会不会发生改变?
经过以上几题,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要完成的】
3、请写出sin A = sin B =
cos A = cos B =
tan A = tan B =
4、在Rt ⊿ABC 中,∠C=Rt ∠,AB=5,BC=3, 求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
5、在Rt ⊿ABC 中,∠C=Rt ∠,AC :BC=1:2,求锐角∠B 的各三角函数的值.
6、在Rt ⊿ABC 中,∠C=Rt ∠,3
sinA =
5
,求锐角∠A 的余弦 .
7、根据右边的直角三角形,把左边的表格填写起来
并观察表中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请说明理由.
8、在Rt ABC ∆中,当0
30,45,60A ∠=时,把右边的表格填写起来
8
、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5,BC=6.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56
.sin ,.sin ,.65
A B B B C ==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第- 1 -页 共4页
1.1锐角三角函数
【学习目标】
⑴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锐角度
数。
⑵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
【学习重点】
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
函数的运算式
【学习难点】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一个锐角正弦是怎么定义的?
一个锐角余弦是怎么定义的?
一个锐角正切是怎么定义的?
二、合作交流:
思考:
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
是多少度?
你能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码?.
三、教师点拨:
归纳结果
30° 45° 60°
siaA
cosA
tanA
例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60°+sin260°. (2)-tan45°.
例4 (1)如图(1),在Rt△ABC中,∠C=90,AB=,BC=,求∠A的度数.
cos45sin45
63
第- 2 -页 共4页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的倍,求a.
四、学生展示:
一、课本6页 课内练习第1 题
课本6页 课内练习第 2题
二、选择题.
1.已知:Rt△ABC中,∠C=90°,cosA=35 ,AB=15,则AC的长是( ).
A.3 B.6 C.9 D.12
2.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sin260°+cos260°=1 B.sin30°+cos30°=1
C.sin35°=cos55° D.tan45°>sin45°
3.计算2sin30°-2cos60°+tan45°的结果是( ).
A.2 B. C. D.1
4.已知∠A为锐角,且cosA≤12 ,那么( )
A.0°<∠A≤60°B.60°≤∠A
<90°
C.0°<∠A≤30°D.30°≤∠A
<90°
5.在△ABC中,∠A、∠B都是锐角,且sinA=12 ,
cosB=3 2 ,则△ABC
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6.如图Rt△ABC中,∠ACB=90°,CD⊥AB于D,BC=3,AC=4,设∠BCD=a,则tana的值
为( ).
A. B. C. D
.
7.当锐角a>60°时,cosa的值( ).
A.小于12 B.大于12 C.大于3 2 D.大于1
3
3
2
3443354
5
第- 3 -页 共4页
8.在△ABC中,三边之比为a:b:c=1::2,则sinA+tanA等于( ).
A
.
9.已知梯形ABCD中,腰BC长为2,梯形对角线BD垂直平分AC,若梯形的高是,则
∠CAB等于( )
A.30° B.60° C.45° D.以上都不对
10.sin272°+sin218°的值是( ).
A.1 B.0 C.12 D.3 2
11.若(3 tanA-3)2+│2cosB-3 │=0,则△ABC( ).
A.是直角三角形 B.是等边三角形
C.是含有60°的任意三角形 D.是顶角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
三、填空题.
12.设α、β均为锐角,且sinα-cosβ=0,则α+β=_______.
13. 的值是_______.
14.已知,等腰△ABC•的腰长为43 ,•底为30°,•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周长为
______.
15.在Rt△ABC中,∠C=90°,已知tanB=5 2 ,则cosA=________.
五、课堂小结:要牢记下表:
30° 45° 60°
siaA
cosA
tanA
六、作业设置:
课本 第6页 作业题第3题
七、自我反思:
本节课我的收获: 。
3
32313331.3..6222BCD
3
cos45sin301cos60tan452
第- 4 -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