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规划3.1旅游规划概述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3
- 格式:doc
- 大小:720.96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规划3.1旅游规划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规划3.1 旅游规划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规划 3.1 旅游规划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旅游规划3。
1 旅游规划概述相关素材旅游规划概念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
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
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
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旅游规划理念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
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地、稳定地,必要地.旅游规划任务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规划的困境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
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
其实,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规划3.1 旅游规划概述教案湘教版选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规划 3.1旅游规划概述教案湘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规划 3.1 旅游规划概述教案湘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旅游规划3。
1 旅游规划概述(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与繁荣等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2.了解旅游规划的作用。
3.了解旅游规划的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统计图表资料的阅读、分析,认识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培养统计资料的分析、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认识旅游规划的作用,培养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3.通过规划案例对比了解旅游规划的两种类型的差别,直观理解两类规划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的认识,体会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的蓬勃生机,及我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迫切性,产生对旅游地理学习的热情。
2.通过对旅游规划作用的理解,体会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行为的重要性,培养科学观。
3.通过旅游业发展的利弊得失的比较,培养辩证唯物观.1. 旅游业发展的意义2。
旅游规划的作用旅游规划类型【阅读】阅读表“旅游业的作用”以及课本第61页材料“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繁荣”,说明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板书】1.促进经济发展【引导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的(奥地利)达6。
7%;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希腊)达40%;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最高的(西班牙)达10%。
第三节旅游规划旅游规划的目标——————情景导入先思考—-——-——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重要的构景,右图为大理三塔.思考探究:大理三塔体现了旅游景区规划的什么目标?提示: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
—-——-—基础知识要记牢—-————-1.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1)严格保护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
2.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旅游资源的个性,是其魅力长存的关键所在,必须使旅游资源的个性和景区的总体形象相适应。
要进行旅游区域规划时要做好下面工作:(1)研究旅游区的历史文化格局。
(2)设计保护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可行性方案。
(3)营建高雅的旅游环境。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我国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十分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旅游资源和历史文物保护的法规与制度。
——————重点难点掌握好 --—————旅游规划的目标1.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之上.因此,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严格保护旅游资源,协调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旅游资源的个性,是其魅力长存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必须注意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
在进行旅游景区规划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旅游区的历史文化格局:应重点研究其历史文化地位,以及与类似的区域相比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为扬长避短、彰显特色提供依据。
(2)设计保护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可行性方案: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旅游资源个性的“灵魂",它们具有强烈的异地吸引作用,能够丰富和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
(3)营建高雅的旅游环境:旅游景区应当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给游人以美的感受和愉悦的享受.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必须考虑营造与之匹配的环境背景。
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规划3.1 旅游规划概述导学案湘教版选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规划3.1 旅游规划概述导学案湘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规划3.1 旅游规划概述导学案湘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3。
1旅游规划概述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
了解旅游规划的作用及其类型.二、预习要点1.重点: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
难点:了解旅游规划的作用及其类型.三、预习问题1.发展旅游业能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某地的旅游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70%,这样的产业结构能否利于当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2.与旅游发展规划相比,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有何特点?四、预习检测1.经济意义:增加________收入;回笼________,加速________周转;加速________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
2.社会意义:提供________机会;促进区域________交流;有利于________稳定。
3。
旅游规划的作用制订高水平旅游规划,对景区发展目标进行________,合理安排各种建设项目,协调处理好________发展与________保护的关系,以及景区内部各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避免出现景区景点的________建设,对________的开发性破坏,以及盲目追求________导致的各种短期行为。
4。
旅游规划类型(1)旅游发展规划指以________或________为规划对象的旅游产业规划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考查学问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进展旅游业的意义1、2 6、8旅游规划的作用与类型 4 3、5、7一、选择题1.“旅游一动百业兴”体现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A.满足人类的需求B.促进经济的进展C.扩大沟通D.疼惜环境解析旅游一动百业兴,说明旅游业可以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进展,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建材、交通机械等工业部门的进展。
答案 B2.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A.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B.促进经济的进展C.推动生产力的进展D.缩小世界的距离解析旅游活动的作用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经济进展和扩大对外文化沟通。
答案 B3.社会因素是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下列因素属于社会因素的是()。
①宾馆、饭店、汽车旅馆、野营地等②市场营销方案和促销方案③与旅游相关的活动④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疼惜规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社会因素作为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主要包括市场营销方案和促销方案、相关的立法和法规、旅游组织机构、招商引资措施、旅游从业人员的训练培训、提高公众对旅游业生疏的方案、生态环境疼惜规划和社会经济进展规划等。
答案 C4.旅游规划的作用包括()。
①保持旅游可持续进展,使旅游业不仅造福当代人也造福子孙后代②查找进展旅游业的各种机会及途径③为了进一步适应人们旅游愿望扩大的要求④有助于一个地区的形象定位,保持该地区的优势,制造该地区的标志物⑤避开旅游业的消极影响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⑤解析进行旅游规划,可以对景区进展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合理支配各种建设项目,协调旅游经济进展与生态环境疼惜的关系,以及景区内部各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旅游规划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旅游区域的经济素养,有利于景观资源的疼惜和旅游景区的可持续进展。
综上所述,选项①⑤属于旅游规划的作用,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 D5.下列关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1.关于旅游业经济职能的正确叙述是()A.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地位的作用B.有了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C.有利于国家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D.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旅游业的经济职能,故C 项的文化职能应排除。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它与其他产业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它的发展是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其发展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
2017 年5 月19 日是第七个“中国旅游日”。
全国各地围绕“旅游让生活更幸福”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利民惠民的系列活动,调动社会和企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共邀广大公民共享各地旅游建设成果,深入体会全域旅游新内涵,提升旅游休闲意识,携手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
据此完成2~3 题。
2.文化韵味浓厚、文化元素丰富的旅游项目,备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下列关于旅游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B.淡化了民族认同感C.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D.推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3.关于旅游业对社会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对外开放,有效地提高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B.旅游业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进步C.旅游业会使旅游地的基础设施负担过重,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D.旅游业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对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解析:第2 题,旅游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旅游活动促进了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科技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
第3 题,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以改进,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故合理的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基础夯实读我国旅游外汇收入(1978—2008年)图,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0430043)1.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变化总趋势是()A.逐年上升B.逐年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2.此图说明发展国际旅游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A.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B.增加国家外汇收入C.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逐年上升。
第2题,此图说明发展国际旅游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答案:1.A 2.B2013年3月15日上午,2013年云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
云南省将全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力争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核心景区、彰显发展特色、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合作、树品牌拓市场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据此完成第3~4题。
3.近年来,云南把旅游业作为立省之本,这表明()A.旅游活动可扩大文化交流B.旅游活动可改变民族构成C.旅游活动可促进经济发展D.旅游活动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4.西双版纳地区很多宾馆、旅社、摊点的服务人员讲英语,说明()A.英语是国际工作语言B.旅游活动可以促进文化交流C.傣族人偏爱英语,受英语扩散影响解析:第3题,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云南把旅游业作为立省之本。
第4题,西双版纳地区很多宾馆、旅社、摊点的服务人员讲英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和外国游客交流,说明旅游活动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3.C 4.B读下图,完成第5~6题。
5.旅游淡季和旺季的形成,与下列什么因素无关?()A.不同的季节B.人的闲暇时间C.各地的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D.旅游景区的人为规定6.该图表明发展旅游业的作用是()A.增加就业机会B.满足精神文化需求D.改善居住环境解析:第5题,旅游区的旅游人数与季节的变化、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各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
第6题,从图中可分析出旅游者住宿总天数越大,居民失业总人数越小,二者呈负相关,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与居民就业有关联性。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第三节 旅游规划学习目标学习本节内容后,你应能 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掌握以下要点 1.了解旅游规划的目标和组成要素。
2.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探究以下问题1.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有哪些?2.如何进行旅游景区规划?一、旅游规划的目标1.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对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之上。
2.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旅游资源的________是其魅力长存的关键所在。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了保护旅游资源,大多数国家进行了________。
预习交流在旅游景区规划中,如何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二、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________________。
预习交流旅游吸引物和活动包括的内容有哪些?三、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答案:一、1.旅游资源保护2.个性3.立法预习交流:提示:(1)研究旅游区的历史文化格局;(2)设计保护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可行性方案;(3)营建高雅的旅游环境。
二、旅游吸引物和活动社会因素预习交流:提示:包括能吸引游客的一切自然、文化资源和与旅游相关的活动。
三、景区主题市场交通信息环境保护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主题一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材料:影响旅游规划的因素示意图。
(1)图中哪一要素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客体?(2)有同学认为在进行旅游交通规划时,仅考虑旅游区内部的交通条件即可,是这样吗?(3)组成旅游规划六要素中的住宿设施应属于旅游活动三要素中的哪一要素?主题二旅游景区的规划材料:在晋北的宁武,在黄土高原的深处,在人们以为荒凉无比的地方,竟隐藏着一个神秘异常的佳境。
3.3 旅游规划同步测试课时作业旅游规划目标的正确制订,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属于旅游规划目标的是 ( )①确保旅游资源有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②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③确保住宿设施的安全、完备④确保交通条件的畅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在进行旅游景区规划中有利于保持旅游资源个性的工作是( )①研究历史文化地位,以确保其历史文化格局优势②设计保护民族特色的可行性方案③淡化地方色彩,吸取优秀旅游景区长处④景区设计突出主题,彰显特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②增加旅游景区的吸引力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为了保护文物古迹,敦煌莫高窟管理局对游客进入洞窟参观既限制人数,又限定停留时间,主要是为了( )A.避免游客丢弃大量垃圾B.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C.减少因游客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等使珍贵的壁画受到损坏D.限定停留时间,让更多的人可以进入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气候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据此回答5~6题。
5.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6.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B.全面实施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下图为景观图)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地跻身于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3.1旅游规划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B.旅游规划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根本保证,使旅游景区获得更大的效益
C.旅游规划是一项涉及多个行业的经济活动,旅游规划要考虑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D.旅游规划可给旅游管理部门带来巨大收益,但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影响很小
某大城市郊区,山峦起伏,林木苍郁,水库明净,温泉遍布,尤其是春季风景如画。
山麓地带古宅成片,民风淳朴,瓜果飘香,鱼虾满塘。
为吸引游客,当地的旅游部门规划在中心服务区兴建音乐喷泉、叠水假山、休闲广场等景点,还增加了“西游记宫”和大型游乐场。
但景区建成开放以后,游客远未达到预期的人数,尤其是“西游记宫”几乎无人光顾,根据上述材料,回答2~3题。
2.该旅游规划不成功,其主要问题有( )
①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②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通达性差
③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中心区布局过多的接待服务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④“西游记宫”等人造景物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⑤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鲜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⑥环境污染严重,很难吸引游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3.关于本区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区发展应以农业为主导,以农业基地建设为目标
B.本区旅游产品应定位为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自然风景为辅
C.鉴于长期发展的需求,本区宾馆的等级应一步到位,建成五星级宾馆
D.该旅游区应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林野趣,开发观光和度假旅游产品新华网北京2009年5月31日电:2009年端午假日旅游新特点,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挑战、抵御甲型H1N1流感疫情扩散的同时,短途游受到追捧,长线游回调,端午民俗游成为节日一大亮点。
据此回答4~5题。
4.中国的“假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铁路运输的多次提速
B.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D.新建了许多旅游景点以吸引旅游者
5.假日旅游活动产生的作用是( )
A.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C.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D.满足人类生存的物质需求
二、综合题。
6.根据以下资料提供的信息,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县城。
有2 700余年的建城史,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已形成现今规模,城市基本格局已有600余年未做改动。
该城古城墙完整、古建筑排列有序,共有4 000余处民居,有10%保存完好,古街巷尤如“龟背”上的寿纹。
街道两旁保存有17~19世纪建造的商业店铺。
平遥是中国近代金融的发源地,一度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在平遥古城发展兴衰的百余年中,这里集中了全国最大的票号富商,经济基础雄厚,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筑质量也领先多年,在县级城市中实为罕见。
平遥是山西省文物大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其中双林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万佛殿——建于五代北汉年间的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清虚观龙虎殿——“悬梁吊柱”,20尊木雕,26箱“纱阁戏人”位列其中……充分展现了平遥古城作为民族历史文化载体的地位和人文生态环境特征。
平遥古城内的民居是山西民居的典型代表,基本保持了明清晋中民居风貌,它同皖南民居齐名,建筑以“凿土为窑”的理念贯彻其中,体现了窑洞式结构,又凝聚了乡土文化的“标志符”——砖砌窑洞外加木廊外檐,饰以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及彩画,特色鲜明夺目。
(1)开发平遥古城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有哪些?这些优势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有什么价值?
(2)请你对平遥古城的旅游开发条件进行简要评价。
(3)平遥古城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7.旅游评价是旅游规划的基础,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前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景区代号及其选择的开发措施填于下表中。
可供选择的开发措施:
A.保护性开发
B.国家扶持,适当超前开发
C.全方位开发
D.恢复与人造新资源开发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模式
(2)到景区④ 游览可选Ⅰ和Ⅱ两条线路,下列景观在Ⅰ线可见的是(多选)( )
研究学习
北戴河见证30年中国旅游
北戴河是中国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它不仅是中国滨海避暑度假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摇篮。
30多年前,全国旅游热潮正是从这里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北戴河成为中国第一个休疗基地,当时接待的多是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等。
在
老百姓眼中,北戴河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
变化是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把眼光投向了旅游业,而且首先投注到北戴河。
1979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北戴河休养区拨给旅游部门接待外宾使用。
此后,庐山、杭州、济南、大连等地纷纷效仿,从此拉开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序幕。
此后,中外旅游者像潮水般地拥向北戴河,资料统计,1979年,北戴河海滨接待中外游客72.68万人次。
到1980年,这一数字翻了一番,达到158.7万人次。
此时,平民百姓已经成为北戴河旅游的主体人群。
“当时,整个北戴河区才2万人口,可是暑期每天就要接待2万人,高峰时竟达4万人,一时间北戴河海滨人满为患,不少人没有住处,海滨的各个学校都成了国内游客的接待站,教室成了客房,几十个人住在一起也没有意见,只要白天能到海里游泳就行;有的游客因找不到住处,不得不当天晚上返回,有的甚至在海边沙滩上呆一夜。
”对北戴河旅游做过深入研究的作家孙志升在其著作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请思考:三十年间,北戴河发生了巨大变化,你能说出这种变化给北戴河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吗?
参考答案
1.D【解析】合理的旅游规划可给旅游景区增添魅力,使旅游者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需求,实现旅游目的。
2.B【解析】该区旅游规划不成功不取决于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通达性差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
3.D【解析】;该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民宅、民风古朴,靠近大城市,这是该区旅游开发的优势也是其特色,所以本区应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林野趣,开发观光和度假旅游产品。
4.C【解析】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促进“假日经济”迅速发展。
5.B【解析】假日旅游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A、C不符合题意,D项旅游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6.(1)主要是古城风貌及建筑文化景观,如街道的格局、店铺、民居、文物等。
有审美价值:古朴美、造型美、色彩美;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有建筑科学的研究价值。
(2)该古城保存完好,景观集群状况较好;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游览价值较高;距离京津发达地区较近,客源充足;交通通达度较高,但环境承载量有限,地区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3)在保存古街道建筑的基础上,新建城市旅游设施仍要采用古城风貌,与原城建筑保持风格上的统一,不建高层楼房;现代设施要做暗处理,各种装饰以仿古为主;恢复特色商品,开发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用品;补栽树木,防止污染;修建一些仿古文物、楼台、书院、街景等。
解析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
风土民情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7.(1)
(2)ABCE
解析第(1)题,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开发措施。
①为广西,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但沿海区位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今后开发应增加人造旅游资源。
②为三江源地区,旅游资源较好,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位条件也较差,今后应在国家扶持下,适当超前开发。
③为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高,应实行全方位开发。
④为拉萨,旅游资源丰富,但区位条件及经济水平较差,且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应实行保护性开发。
第(2)题,由图可知,Ⅰ线为青藏铁路,沿青藏铁路可出现的景观有A、B、C、E。
研究学习
有利影响:(1)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3)扩大对外交流,树立良好的区域发展形象;(4)为当地居民提供娱乐休闲设施等。
不利影响:(1)导致土地、住宅、消费品、日常生活服务价格上涨;(2)占用和毁坏一定数量的农田和林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3)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