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与应用性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6
对话句法视域下的相声语言研究作者:王春雨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22期【摘要】Du Bois (2014)提出的对话句法理论(Dialogic Syntax)将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话语作为研究对象,关注会话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选择性地复用前一说话人部分话语来建构自身语言的现象。
本文尝试运用对话句法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相声《姥说》中的“捧哏”和“逗哏”之间的93条话语互动进行分析。
一方面论证了对话句法理论的普适性与解释力;另一方面丰富了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声的语言学视角下的“对话”研究范围。
【关键词】对话句法;对话;相声;《姥说》【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07-02引言对话句法理论(Dialogic Syntax)是由Du Bois 1995年首次提出的,2014年认知语言学界的核心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s第三期另辟专刊,刊登了一系列主题为“Dialogic Syntax”(对话句法)的文章,标志着对话句法理论的正式确立。
对话句法主要关注会话过程中交际双方“用语言建构语言”的话语产生机制,将传统线性句法对单句层面的分析模式扩展到话语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对话句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句法现象,即当一话语相伴于另一话语出现时,前一话语的语词或结构被后一说话人部分的重复使用,由此形成话语间的平行结构(parallelism),产生配对感知,进而在言语事件中形成语义和形式上的共振(Du Bois 2014:359)。
对话句法理论作为当前认知语言学的前沿,其研究领域广泛。
国外有关对话句法的研究包括:Maschler and Nir (2014), Zima (2013), Sakita (2006), Brne and Zima (2014)将对话句法理论与其他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来解释语言交际的动态性、真实性。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汉语言文字学的区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内部的各个方面的获得和认知情况,下设中文信息处理、应用文公文写作、语言获得方法研究等专业。
文字学的话,就比较窄了~主要是各种字体,从古至今~但是要是从考试角度的话,考试内容应该差不多,都要考语言学概论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更侧重于语言学和现代汉语,而“汉语言文字学”则侧重于古代汉语和文字方面,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大多设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下面,是其一个分支。
2.对外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但区别也不是特别大。
如果你报考了“现代汉语”专业,日后当然可以进行外汉教学(或者你报考了“对外汉语”专业,那是肯定确定以及一定要进行现代汉语方面的研究的)一个是侧重于对语言的考察,一个侧重于对文字的专研和了解,比如篆书,甲骨等。
两个方向考的书目步一样,文字学比较冷门。
一个研究语言包括方言研究,普通话和方言的对比等,文字学主要研究文字,包括篆书,甲骨文等。
通俗一点来讲,对外汉语主要学习怎么教外国人,汉语言文字学主要是中国人自己研究理论问题。
祝您好运!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是学语言学的东西,主要是一些语言学的理论,分支,流派,应用语言学的内容很多,包括心理语言学,语言教学等等。
主要还有就是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东西。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面还有些方向,现在比较火的是对外汉语。
很多人考这个专业也就是冲着这个方向去的。
文字学相对于要枯燥些,他们的课程设置很多和古汉有关,一些训诂,释意,说文之类的内容。
在我们学校,我们两个专业有些课是差不多的,像语音学,中古汉语,只有这两门课重合。
同为二级学科。
语言文字学主要修习“小学”(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应用语言学主要学习现代语言学,包括:修辞、应用语言学(其下还可细分,如:计算机语言学)等等......请问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文字学区2008-10-14 13:00:45 xqyrlq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Wed Sep 10 10:05:32 CST 2008 由湖南的 xqyrlq 提出的问题问题:请问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文字学区别内容:1 应用语言学专业与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区别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2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怎样的区别,应该怎样选择比较好;3专业方向会影响录取吗?谢谢你好,应用语言学专业更侧重于应用,而语言文字学更注重本体研究。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张兰来源:《鄱阳湖学刊》2021年第05期主持人語: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所有学科都要研究的问题。
本期选登几篇生态语言学研究论文,就是根据这种思路组织的。
张兰的《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一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以生态语言学为主题的中英文文献,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及可视化图谱展现,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
张丹清的《生态科学热点在公众语言中的使用和传播研究》一文以大规模语料库为数据驱动,跟踪生态科学热点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和传播,通过对新闻媒体话语中词汇搭配和语境共现展开分析,探究科学语言与社会语言-文化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归纳中国语境下生态科学语言在公众层面的使用和传播状况,为可持续发展语言生态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曾抒羽的《基于共现词语义网络的动物保护议题生态话语分析》一文使用语言学中的生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检验和阐释话语的工具,揭示微博舆论中对于动物保护议题存在的态度和观念,并阐释不同话语框架中透露的动物伦理观及其语言特征。
孙肖雨的《后疫情时代绿色社会工作完善人本话语的思考》一文基于疫情所生产的社会话语,尝试探讨后疫情时代社会工作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应有的反思及所应承担的专业责任。
以上几篇论文的研究表明,探讨语言与生态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视角去讨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与生活的语言之间关系的问题;生态语言学研究突出了语言学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人们提高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进程中推动价值创造和价值重塑。
(黄国文)[摘要]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以生态语言学为主题的中英文文献,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
北师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目录一、培养目标 (2)(一)学术目标 (3)(二)专业技能目标 (3)(三)综合素质目标 (4)二、研究方向 (5)(一)语言学理论研究 (6)(二)应用语言学研究 (7)(三)跨文化交际研究 (9)(四)计算语言学研究 (10)三、课程设置 (11)(一)公共基础课程 (12)1. 政治理论课 (12)3. 心理健康课 (14)(二)专业必修课程 (15)1. 语言学原理 (16)2. 应用语言学 (17)3. 跨文化交际 (18)4. 计算语言学 (19)(三)专业选修课程 (20)1. 语言政策与规划 (22)2. 语料库与语言分析 (23)3. 社会语言学 (25)4. 语言教育 (26)(四)实践教学 (27)1. 学术论文写作 (28)2. 项目研究 (29)四、培养措施 (31)(一)师资队伍建设 (32)(二)教学资源建设 (33)(三)学术交流与合作 (34)(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35)五、附则 (37)(一)本培养方案的适用范围 (37)(二)本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解释权 (38)(三)其他事项 (38)一、培养目标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专业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操作,具备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
创新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针对语言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独到见解和解决方案。
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2月20日Feb.20 2021第41卷 第2期Vo1.41 No.2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2.023网络流行语“X精”语义及语用分析赵一锦 李国宏 于 雯(西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摘 要:近年来,网民们频繁使用“柠檬精”“杠精”“猪精”等“X精”词汇,使其成为网络流行词汇。
分析“X精”语义及语用情况能进一步探究网民情感与网络流行语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X精”形式满足语言中的经济原则,其使用更能隐晦表达网民感情。
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近年来网民情感变化趋势,从而反映出语言和变化中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热词;“X精”;语义分析;语用分析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2-0051-04多元的文化交融造就了多样化的语言,丰富了网民的情感,并最终使出现的网络用语迅速走红,因此,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着手分析网络流行语风靡背后人们的心理动机。
反过来,对网络流行语的语用进行研究也能够顺势探索出中国网民所关注的焦点,从而总结这些焦点反映的网民感情偏好和发展情况。
一、“X精”的语义结构根据阿黛尔·葛德伯格(Adele E. Goldberg)所说,当语言表达形成构式时,一般表明这种语言表达能够在形式和意义上配对,同时其意义超越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组合[1]。
例如,“戏精”一词是“X 精”最早流行起来的样式,却不是最早出现的样式,早在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便有“白骨精”“蜘蛛精”等“X精”的出现[2],但语素意义却与本文中讨论的“X精”大相径庭。
《西游记》中的“X精”就是各类妖精的一个称呼,而现在流行的“X精”并不是指某种妖精,而是对具有X特性的一类人的称呼,更加具有语用价值。
比喻的研究现状综述本文一方面梳理现代汉语比喻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脉络,另一方面总结当前对现代汉语比喻从构成成分角度、内部分类角度、认知阐释角度以及逻辑角度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特点,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标签:比喻构成成分内部分类认知阐释逻辑考察比喻作为一个修辞学的研究课题,历来倍受学者关注,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
下面主要按时间顺序从古代和现代分别来介绍比喻的研究现状。
一、古代对比喻的研究比喻在古代称为“比”或者“譬”,在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比喻,如“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尚书·盘庚上》)朱骏声把它解释为:“纲”喻君,“网”喻臣。
言下从上令,则有常而不乱也。
“服田”喻劳苦,“有秋”喻乐利,言迁徙则一劳永安也。
同时,在《诗经》和《楚辞》中也大量运用比喻,《詩经》中使用的“赋、比、兴”中的“比”就是指的比喻。
最早给比喻下定义的是墨子,他指出:“辟也者,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墨子·小取》)他这种说法不仅给比喻下了定义,而且指出了比喻的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而比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手段,也引起了诸子百家研究的兴趣。
诸子在运用比喻的过程中,逐渐提出了一些学说:孔子提出了“能近取譬……(《论语·雍也》)”阐明了比喻运用的原则,即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为喻体来设喻。
韩非子提出了“连类比物”(《韩非子·难言》)阐述了比喻在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不能随意设比。
荀子提出了“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明之,……”(《荀子·非相》)“辩说譬喻,……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
”(《荀子·非十二子》)由此可见,荀子认为比喻是“谈说之术”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强调比喻要符合礼仪,为宣传儒家的政治思想服务。
惠施曾经说“夫说者,用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汉·刘向《说苑·善说》)深刻阐述比喻的作用,充实了墨子的观点,先秦时期是我国比喻研究的草创阶段。
2023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2023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在语言学领域,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热点话题。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更是备受关注,其涉及的研究方向和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期待。
在此,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2023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为大家带来一篇全面评估的文章。
一、项目背景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是立足于当前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旨在促进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该项目面向广大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金和学术支持,对于推动语言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的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向在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中,涉及的研究方向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语言习得、语言认知、语言教育、跨文化交际、语言与社会等。
这些研究方向涵盖了语言学的多个维度,既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有实践层面的应用。
这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也为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议题分析在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中,涉及的议题涵盖了从语言学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诸多领域。
在语言习得方面,可以探讨儿童语言习得的认知机制和影响因素;在语言认知方面,可以研究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和心理过程;在语言教育方面,可以探讨语言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等。
这些议题的研究将为语言学领域带来新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启示,对于推动语言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四、个人观点对于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我个人认为,其研究方向的多样性和议题的前沿性,为广大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机会和评台。
通过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推动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为语言学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我也期待通过这一项目的支持,能够见证更多优质的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涌现,为语言学领域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结: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无疑将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为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提供新的契机。
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罗希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很快便被广泛移用至语言学研究之中,尤其是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领域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型理论试图说明人们形成、掌握和理解概念的心理过程。
结构语义学中的成分分析方法认为,词语的意义由最基本的语义原素组合而成。
各个概念都有其特定的一套语义原素,如“椅子”可以分解为“坐具”和“带靠背”两个语义原素。
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认知学科的各个领域。
原型最初是用来描述界,解释自然事物的,后来才被引入了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用来释义,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原型语义学(prototype semantics)。
西方对原型理论的研究要比国内早许多,国内现在也已经有很多研究原型理论及其应用的论著和文章。
随着原型理论在释义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肯定,语义学家和许多工作者开始逐步将原型理论应用到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使其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1原型理论的提出“原型理论产生于当代语言学和界对于经典的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的批判,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对于语义范畴‘家族相似性’的深刻揭示。
”[1]“原型理论是针对传统释义方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原型语义学的建立是与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从根本上决裂的。
”[2]说到原型理论的提出,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和“充分必要条件”(sufficient andnecessary conditions)。
在原型理论之前,经典范畴理论一直占主导地位。
为了弥补经典范畴理论的不足和“充分必要条件”的缺陷,原型理论就被提了出来。
对于原型理论的提出,贡献最大的要属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认知心家罗斯(E. Rosch)。
1953年,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对经典范畴理论和“充分必要条件”的质疑,提出了他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
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一、本文概述二、. 的语用学理论框架概述在《如何理解语用学》一书中,Verschueren提出了一个全面且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
他认为,语用学不应仅仅被看作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应当被视为一种研究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语言哲学。
他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可变性、协商性、适应性和语境的动态生成性。
Verschueren指出,语言使用具有可变性,这意味着语言的选择和表达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语境、交际目的和说话者意图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可变性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等。
协商性是Verschueren理论框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涉及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协商和互动。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需要根据听话者的反馈和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选择,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适应性是Verschueren理论框架的核心概念之一。
他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适应过程,说话者需要根据语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选择,以适应不同的交际需求和目的。
这种适应性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等。
Verschueren强调了语境的动态生成性。
他认为,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说话者和听话者需要根据交际需求和目的,共同构建和解读语境,以实现有效的语言交际。
Verschueren的语用学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语言使用和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他强调了语言使用的可变性、协商性、适应性和语境的动态生成性,为我们深入研究语用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如何理解语用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何理解语用学》是Jef Verschueren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深入剖析了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和实际应用。
Verschueren强调,语用学不仅仅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更是一种理解和分析语言在社会交际中使用的全面视角。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认知心理学一、什么是认知(一)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Neisser(1967)指出,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获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李德(S. K. Read)根据上述定义进一步指出,“认知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它包括许多心理活动,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言语、问题解决、认知的自我监控等。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二)对人的认知活动的理解1、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2、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系统3、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二、什么是认知心理学1、广义的认知心理学2、狭义的认知心理学1)定义: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信息加工心理学,或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积极的知识探求者和信息加工者,同时把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做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人对信息的加工也经过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解释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一)信息加工模型---纽韦尔和西蒙(A. Newell & H. A. Simon,1972)在《人的问题解决》一书中提出了信息加工系统。
1、信息加工模型的假设:2、信息加工系统的组成3、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输入、输出、贮存、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迁移。
纽韦尔和西蒙看来,凡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必然表现出智能行为,同样,凡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系统必然具有这些功能。
(二)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举例分析人的信息加工系统)1、感觉登记2、模式识别3、短时记忆4、长时记忆5、注意四、认知心理学的两种取向(一)信息加工取向主要观点:许多认知过程是以系列和序列的方式进行的。
近二十年来国际翻译学研究的核心、热点及前沿-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翻译是一个历时千年的跨语言跨文化活动,对翻译的认识和论述也有千年以上的积累。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翻译学,一般认为以1972 年James Holmes 发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为标志(Gentzler,2001) 。
历经四十余载的发展,翻译学研究日臻成熟,与多学科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相互借鉴,各种理论流派和观点百花齐放。
因此,把握翻译学理论的整体发展脉络,厘清翻译学研究关注的核心课题和热点课题,深入挖掘和探索翻译学的研究前沿与热点并掌握其历时的演变,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借助CiteSpace 这一新兴的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国际上近二十年来(1993 至2012) 翻译学的核心研究领域及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考察,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以准确、形象的图像直观地呈现上述内容。
1、研究方法近年来,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和知识的式增长,科学知识图谱(绘制)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这一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Shiffrin &B rner,2004: 5183) 异军突起,帮助我们在海量信息中有效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和探测知识前沿。
本研究借助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的利器美国德雷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 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 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
2、数据来源为保证数据的质量,本研究将数据来源定位于翻译学研究中刊载大量专业论文且利用率较高的少数权威国际期刊。
权威期刊的选定主要依据欧洲翻译研究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Translation Studies) 、国际翻译和跨文化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简称IATIS) 和纽约大学图书馆的相关推荐。
以写促学:英语“写长法”的理念与操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超 主编北 京内 容 提 要我国第二语言习得专家王初明教授革新外语教学理念,首倡英语“写长法”,针对我国学外语听说环境不利但读写条件充分的国情,在英语学习的中级阶段,以写为先导,以长度为可控变量,以切合外语学习特点的作文任务来营造语境,以“写长”体验去克服外语学习的心理障碍,以激发创作成就感来释放学习潜力,以写促学,成效显著,影响已波及全国。
本书全面展示这一崭新的教改体系,分为“理念篇”和“操作篇”两大部分。
理念篇收集了我国外语教育界多位名家、学者对“写长法”的学术论述和实证研究,为英语教学界的同仁们提供了科研上的全景式视窗;操作篇则主要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五年多来以“写长法”为主要特色的“以写促学”教学改革,和在此基础上成型的对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全程策划。
有志于以“写”为突破口改革英语教学的学校可以全面采用这套教学方案,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挑选、增补或重新组合书中所介绍的教学任务。
广大英语爱好者则可以在本书中学到一套让自己的英语水平走向熟练,走向精通的生动、实在的学习方法。
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 以写促学:英语“写长法”的理念与操作/郑超主编畅—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ISBN 7-03-014066-4 Ⅰ畅以… Ⅱ畅郑… Ⅲ畅英语-教学法-高等学校 Ⅳ畅H319畅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78697号 责任编辑:郝建华责任印制:钱玉芬/封面设计:黄华斌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sciencep.com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倡2004年9月第 一 版 开本:787×1092 1/162004年9月第一次印刷 印张:印数:1—4000 字数:000定价:23畅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科印枛)15350编 委 会主 编 郑 超副主编 牛瑞英编 委 谭 智 钟 虹 林 芝 梁静璧 杜寅寅 焦 敏 徐佳欢 孙 晔序———写给我们永恒的朋友———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王初明学习英语,目标很简单,那就是要尽早能够准确、流利、恰当地运用它。
专业的语言学期刊推荐语言学是一个涉及语言结构、语言历史、语音学、语义学、句法学等方面的学科领域。
作为语言学学习者,了解并订阅一些高质量的语言学期刊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期刊可以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进展以及学术研究的深入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推荐几本专业的语言学期刊,帮助读者不仅拓宽知识面,还能跟上语言学领域的前沿发展。
1. 《言语与语言学习》(Speech and Language)《言语与语言学习》是一个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语言学期刊。
它发表了各种类型的研究论文,包括实证研究、实验研究、理论性文章等。
该期刊的内容涵盖了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此外,该期刊还会特别关注言语障碍、语言习得和语言治疗等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
《言语与语言学习》期刊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读者对语言学领域全面了解的需求。
2. 《应用语言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杂志》是一个专注于应用语言学的期刊。
它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应用语言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章。
该期刊的研究方向包括外语教学、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语言测试与评估等。
在这个期刊上,您可以找到最新的语言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工具。
无论您是一名语言学学生、教师还是研究者,这本期刊都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资源。
3. 《语言科学》(Language Sciences)《语言科学》期刊是一本跨学科的语言学期刊,它聚焦于语言科学的各个方面。
该期刊发表的文章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此外,该期刊还特别关注跨学科研究,探索语言与其他学科(如认知科学、人类学和神经科学等)之间的关系。
《语言科学》提供了一扇通向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窗口,为读者展示了语言学在不同学科的研究应用。
4. 《语言与认知过程》(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语言与认知过程》期刊聚焦于语言、记忆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外语学科五大研究方向外语学科是一门涉及多种语言和文化的学科,其研究方向也非常广泛。
以下是外语学科五大研究方向的介绍。
1. 语言教学与学习语言教学与学习是外语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这个方向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外语。
研究者会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他们还会研究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如儿童、成人和非母语者,以了解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
2.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外语学科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个方向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行为和沟通方式。
研究者会关注语言、礼仪、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环境。
他们还会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3. 语言与认知语言与认知是近年来外语学科中兴起的一个研究方向。
这个方向主要研究语言如何影响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研究者会探讨语言对记忆、注意力、思维方式等认知活动的影响,并研究不同语言间的认知差异。
他们还会研究语言习得和语言失语等认知障碍,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4. 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是外语学科中一个历史悠久的研究方向。
这个方向主要研究语言的演化过程和变化规律。
研究者会关注不同语言家族的起源和发展,研究语言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他们还会研究语言的地理分布和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化的影响。
这个方向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语言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是外语学科中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
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研究者开始探索如何利用计算机处理和理解自然语言。
他们会研究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信息检索等技术,并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
这个方向的研究对于促进语言交流和信息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外语学科的五大研究方向包括语言教学与学习、跨文化交际、语言与认知、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以及语言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
方位词“前/后”的认知语义分析“前/后”是汉语中常见的两个方位词。
本文在分析其本义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前/后”表示空间、时间的意义与用法,以及由此进一步拓展的隐喻现象,从而希望为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标签:方位词前/后认知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从人类经验去寻找语言的理据性,认为“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生理和物质基础的。
”[1]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出发,分析“前/后”的意义及用法。
一、“前/后”的本义《说文解字·上部》:“歬,不行而进为之歬,从止在舟上。
”不难看出许慎是从分析字形的角度来分析字义的,但是从古书的例句中可以看出它的本义实有“朝自身‘脸面’所对的方向行进”之义,词性为动词。
后来,“歬”被“前”代替。
如:(1)及至壁门,莫敢前。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2)二执戈者前矣。
(《左传·昭公元年》)《说文解字·彳部》:“後,迟也。
”《说文解字·辵部》:“迟,徐行也。
”“徐行”即“慢慢地走”。
彳旁表示人足上缚着绳子而行,所以走得慢。
又由于走得慢,自然就引申出了“落在后面”之义,词性为动词。
如:(3)子畏于匡,颜渊后。
(《论语·先进》)(4)子路从而后。
(《论语·微子》)人类的认知模式是“通过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2],而且总是从已知向未知,由近而远,所以人类自身在人的认知领域里是极其重要的对象,是人类认知的生理基础。
方位概念的形成是由人自身的身体构造及人的认知方式决定的,而且又由于人类的视觉系统有运动、方位的感知器,却没有时间的感知器,所以人类首先突显的是空间方位性质。
因此“前”“后”就由动词义首先隐喻成表示空间义的方位词。
如:(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6)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成公二年》)二、“前/后”的空间义(一)人自身面部所对的方向为“前”,反之为“后”因为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如眼睛都是在面部的,所以,无论是走在前面的人还是落在后面的人均是朝自己的“脸面”所对的方向行进。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课后练习题导言一、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
2.语言学是19 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伯尔尼经》。
6、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判断正误~1、语文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书面语。
F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F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
F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
T三、思考题1、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哪些密切关联第一,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
第二,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第三,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社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可见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2、语文学研究有哪些特征%语文学是为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言学的研究注重历史文献,意在解读文化典籍,而不注重对口头语言的研究,因此知识语言学的雏形。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引言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在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形式和使用,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功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并阐述其对其他学科的贡献。
语言学的定义和范畴语言学的定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声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研究。
语言学的范畴1.语音学:研究语言的声音单位和声音规律。
2.语法学:研究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组织。
3.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系统。
4.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和解释语言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语言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际语言使用的数据,来验证和建立理论。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语料库语言学等方式进行。
2. 对比研究对比研究是比较不同语言或不同语言变体之间的异同,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特点。
3.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研究语言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的方法。
通过对古代语言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语言在历史上的变化和演变。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言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心理学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加工和理解,而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两者的交叉研究领域被称为心理语言学,它深入探讨了语言对认知的影响以及语言理解的心理机制。
2. 社会学语言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而社会学研究社会系统和社会行为。
语言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领域称为社会语言学,它研究了语言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
3. 人类学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背景,而人类学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语言学与人类学的交叉研究领域称为人类语言学,它研究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4. 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称为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