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实践共100页
- 格式:ppt
- 大小:7.67 MB
- 文档页数:100
认知学习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语言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教育学者和语言学者的关注。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其运用到语言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认知学习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介绍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认知学习理论是指一种将知觉、记忆、注意力等认知过程与学习行为联系起来的理论。
它认为学习是个体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索环境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和概念。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需要通过各种认知活动来加深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认知。
首先,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以灌输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索来发现和建立知识。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语言运用的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比如,在教授新的单词和词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上下文来猜测其意义,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其次,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先前知识与经验。
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连接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来帮助他们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教授新的语法规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母语的对比和类比来理解和应用新的语法规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法学习效果。
第三,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意识和控制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培养和提升元认知能力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策略,并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比如,在教授阅读技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阅读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认知语言学基本概念及其理论应用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發展和探索,认知语言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和方法,认知语言学已经在中国语言学界蔚为壮观,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产生了大批的学术成果。
根据有些学者的统计,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的学术杂志上發表的有关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论文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的10倍以上,也远超过其他任何语言学分支。
本文主要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大学英语;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
认知语言学初步形成,其标志是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Duisburg,Germany 1989)的召开和1990年《认知语言学》杂志(cognitive Linguisties)的出版。
认知语言学大会每二年召开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九届。
认知语言学经历了由萌芽到發展的过程。
各种认知理论层出不穷,研究者的出發点不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本文主要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功与过。
1.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1.1认知语言学概念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脱胎自认知心理学或认知科学。
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
认知语言学尚处于不断發展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学派内部也存在较大分歧。
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认识。
综合国内外学者各种观点,笔者认为可区分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并认为,狭义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發点,以意义研究为中心,旨在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1.2认知语言学分支认知语言学有以下三大分支:1、认知语意学:包括了构词法及语意分析。
2、认知文法:透过对现存语言的分析及了解其背后产生的环境及习惯、隐喻等,归纳出来的文法规则,而不是透过数学的生成方程来产生的文法规则。
3、认知语音学。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一个中国女孩端起盘子吃饭,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家都采用西方的餐桌礼仪,这个女孩便会放下她的执拗而从众。
这是因为文化的什么特性?()参考答案:约束性2.儒家文化的“长幼有序”在韩国文化中也依然可见,当一个大四的学生冲着餐厅里的大一新生说,让他们安静下来,不要吵闹,这个指令会十分管用。
这体现了文化的什么特性?()参考答案:相对稳定性3.在后教学法时代,人们应当运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答案:错误4.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输入与互动假设_建构主义5.“文化休克”现象较少出现在()身上。
参考答案:旅行者6.乔姆斯基强调人类语言能力的先天性,完全否认后天经验。
参考答案:错误7.语法翻译法是要翻译哪种语言呢?参考答案:拉丁语8.交际法的语言学基础主要是()参考答案:社会语言学_功能语言学9.北岛曾这样写道“一个来自古老文明的文化人,很难在另一个古老文明中存活”,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文化休克的哪个时期非常严重?参考答案:挫折期10.在20世纪2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法是()参考答案:认知法11.什么教学法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作心理咨询人与顾客,知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社团语言学习法12.布龙菲尔德关注语言系统研究,制定了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的描写原则。
参考答案:正确13.以下哪项不属于第二语言学习所需要的生理条件是()参考答案:语言交往条件14.结构主义语言学只关注语言运用却忽视了语言能力的研究。
参考答案:正确15.韩礼德的语篇理论把语法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了句群。
参考答案:正确16.生成语法通过内省的方法做心理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正确17.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参考答案:在语言解释方面关注人文和社会因素,有利于二语学习者理解目的语。
语言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摘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而语言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是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语言教育、语言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语言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当前语言学理论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语言是人类的重要交流工具,因此研究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探讨语言的结构、用法和演化等方面的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关注语言学理论在教育、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其实践效果。
2. 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应用2.1 语言教学方法的改进语言学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指导原则,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
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例,该方法主要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
而基于语言学理论的交际法则更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通过真实语境的模拟,使学习者在实际交流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2 语言测试与评估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测试和评估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语言能力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提供科学的语言教学建议。
例如,通过语篇分析和语用理论,可以设计出更贴近实际应用的语言测试题目。
2.3 多语言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多语种教学成为一种趋势。
语言学理论可以研究多语种环境下的语言互动和语言转换规律,为多语言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可以更好地指导多语种教学的实践。
3. 语言学理论在语言翻译领域的应用3.1 机器翻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语言学理论为机器翻译提供了基础框架,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语义规则,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语言翻译。
然而,机器翻译仍然面临着语境理解和口语表达等问题,需要不断发展与改进。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1原型X畴理论(The Theory of Prototypes)1.1原型X畴理论的发展历程原型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段过程。
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G)曾形象地将经典的X畴化理论的实质比作“容器”,具备定义性特征的个体就在里面,不具备的就在外面。
而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却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认为其中类别的成员如同一个家族的成员,每个成员都和其他一个或者数个成员共有一项或者数项特征,但几乎没有一项特征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于是以这样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相似性而联系起来成为一类。
即下图方式:从七十年代开始,以罗施(Rosch)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和以拉波夫(Labov)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对cup ,bird ,fruit, furniture, vegetable, toy, vehicle, clothing等概念做了一系列深入的定量实验研究,发现了在X畴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认知上显著的“原型”理论。
第一,个体X畴化的依据是其属性(attributes)而非其基本特征(essential features)。
属性是事物性质的心理体现,与人们认知及现实的互动模式密切相关;基本特征被理解为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它们与主体认知无关,是客观而独立的存在的。
第二,对自然类的X畴化而言,传统理论所说的起定义作用的特征往往难以找到。
例如furniture(家具),在著名的Webster英语词典定义为“movable article used in readying an area as a room or patio for occupancy or use(用于装备房间、内院之类的地方,使便于居住或者使用的可移动物件)”,词典只是勉强找出的非确定性的描述,而算不上是可以根据来确切分类的充分必要条件(比如,壁柜、、地毯这类算不算furniture?)。
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语学习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的热点领域之一。
而语言学习理论也成为了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
一、语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是表达行为,语言学习就是建立新的语言反应。
这一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S-R-R)的学习模式,即强化能促进习得,弱化则使得该行为得到抑制。
在外语学习中,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强调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直接关系,以及语言学习是一种机械的动作。
学习者需要不断接触外语输入,比如听、说、读、写等,并且能够得到正向的强化,才能够有效地掌握外语。
2、认知语言学习理论认知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对规则和意义进行分析、理解与归纳的过程。
其核心思想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认为学习者应该全面了解语言规则和对应的语言知识。
在外语学习中,认知语言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应该具有多角度地接受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还应该注重对语言背景、词汇、语法知识等的学习。
3、社会文化语言学习理论社会文化语言学习理论强调了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认为人们的语言和思维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因此,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学习交流能力,了解并适应社会文化环境。
在外语学习中,社会文化语言学习理论提醒学习者应该重视听说能力,这是学习交流的核心能力。
同时,在语言学习中,了解并适应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也非常重要。
二、语言学习实践1、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对于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语言学校、语言实习、交换生和海外留学等方式改善语言环境条件,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人际社交能力。
此外,提供各类外语教育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等方式,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言环境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