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新素材多维解读九则(整理精校版)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22
时新作文素材运用点拨_作文素材时新作文素材运用点拨作者/林逾静找回“好奇心”最近,在国家图书馆听了一场讲座。
演讲人是《百家讲坛》主讲人、合肥工业大学钱斌副教授,讲座内容围绕他新著《千年一笔谈》展开,不仅讲他对沈括《梦溪笔谈》解读,更延展到对当下文化、科技、教育生态思考。
虽说那是一部900年前畅销书,但在今天,就连中学生对它也一点不陌生,因为有关它内容很早就进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这部横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古书,记载了古老中国科技方面诸多“世界第一”,如影响世界“四大发明”中,有两大发明(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都在《梦溪笔谈》中有记载。
书中还最早科学地解释了华北平原形成原因;最早把“脂水”改称“石油”,并记载了对石油进行成规模民用开发——制造“延川石液体”情形……钱教授在讲座里特别强调了沈括“好奇心”对今人启示。
正是打小“好奇心”成就了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热衷技术发明博学之人。
这确实是品读《梦溪笔谈》后给人独到见解。
比如,幼年沈括“因病成医”小故事;比如,青年沈括对指南针研究,对“磁偏角”现象发现;沈括对音乐研究,做弦线共振演示实验……正是从小具有强烈好奇心,引发了他无比广泛兴趣,最终成为百科全书式人物。
然而,在咱们目前教育生态里,课余时间里孩子如果不看课本,那就是“不务正业”;就别说上网玩电子游戏了,喜欢听流行歌曲那都是“危险沉迷”。
【精要点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任何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而对于今天中国孩子,好奇心不是也比考试和分数更有价值吗?当我们走进沈括和他《梦溪笔谈》之后,这些沉重话题不该深深思考一下吗?【适用主题】好奇心、兴趣、教育生态、想象力、回到原点……我那好得不像话生命体验最近在读一本非常喜欢书,名叫《人生不设限》,副标题很有意思,叫“我那好得不像话生命体验”。
作者一开始这样描述自己:我叫力克·胡哲,今年28岁。
我一生下来就没有四肢,不过,我可没有被这个状况限制住。
素材多维解读素材一:守信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且为人正直,深受人们尊重。
可是,他老了,为了不让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
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人。
要哪一个呢?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让两个徒弟同时去开两个保险柜,谁用时短谁就获胜。
结果大徒弟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而二徒弟却用了半小时。
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他们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光亮,说:“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
”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什么。
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思维角度]1、从老锁匠的角度思考:选择接班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非常慎重,选择一个既有手艺又要品德高尚的人,否则,一定会遗憾终身。
要通过考试来验证谁是更合格的接班人。
从老锁匠的心态角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通过比较考验,才能看清一个人的优劣。
2、从大徒弟的失败下场的角度思考:大徒弟开锁技艺高超,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可是他却忘记自己的本分,偷看了里面的东西,最终没有被选为接班人。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提炼出“贪得无厌必会失败”的观点。
3、从二徒弟成功的角度看:二徒弟开锁技艺不如大徒弟,但是他恪守本分,只是按要求打开了锁,并没有去看保险柜里面有什么东西。
正是他的守信使他最终获得成功。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提炼出“诚信造就成功”的观点。
4、从众人的角度看:众人只看到大徒弟很快打开了保险柜,就都认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这说明他们都被表面现象迷惑了,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提炼出观点,那就是“事物的表象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题目展示]基于上面的提炼概括,我们可以拟出如下题目:真金不怕火炼;成功源于诚信;贪婪必然失败;拨开眼前的迷雾;要能守住心中的“锁”。
素材二:狂妄的代价有一群水牛,其中有一只雄壮而温顺的公牛被尊为水牛王。
有一天,水牛王带牛群外出觅食,遇见一只顽猴挑衅,还向水牛王抛掷石块。
经典素材的多向解读作文辅导1016 09:46::邮差薛瓦勒[素材库]1879年,一个名叫薛瓦勒的邮差,日复一日地穿梭在法国罗芒镇以北的乡村小路上。
一天,他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当他拍拍灰土爬起来时,他发现这块石头独特而奇异。
他左看右看,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样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会多么迷人。
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寻找石头带回来。
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奇形怪状的石头,但建造城堡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中意的石头都往独轮车上装。
人们好意地劝他:“把它扔了吧,你每天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
”在别人眼里,送信都是一件枯燥乏味的差事,再加上运送石头,无异于自讨苦吃。
可是薛瓦勒并不这样认为,他乐此不疲地构筑着自己的梦想,垒造自己的城堡。
三十三年过去了,到了1912年,一座童话城堡梦幻般出现了。
她那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独特和美丽,震撼了世人。
连大画家毕加索也专程前来参观这个梦想之地,这个城堡早已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名字就叫做“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已成为世界现代艺术史上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运用方向]1.梦想是成功的翅膀。
2.持之以恒,走向成功。
3.成功从点滴的积累开始。
与众不同的鞋子[素材库]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曾到一家制鞋店做一双鞋。
鞋匠问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里根不知道哪种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
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虑清楚后再来告诉他。
过了几天,这位鞋匠在街上碰见里根,又问起鞋子的事情。
里根仍然举棋不定,最后鞋匠对他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两天后你来取鞋。
”两天后里根去店里取鞋的时候,发现鞋匠给自己做的鞋子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
“怎么会这样?”他感到纳闷。
“等了你几天了,你都拿不定主意,当然就由我这个做鞋的来决定啦。
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让人家来给你做决定。
”鞋匠回答。
里根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说:“从那以后,我认识到一点: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
时事热点素材多维解读作者:李学开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6年第04期【素材一】在耶鲁大学里种菜在美国耶鲁大学校园的北部边缘地区,有一块充满“异域香草和蔬菜”的菜园。
那里除了有各种香料,还有各种豆类、西红柿等,不仅吸引了很多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还受到美国网友的一致称赞。
这块菜园是十年前由一位叫张强的中国留学生的母亲率先开垦种植的。
当年,张强在耶鲁大学读博士,他母亲前去陪读。
由于对环境不熟悉,加上不善言辞,张强母亲每天除了做饭和打扫卫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为了排解寂寞,张强母亲经常一个人在耶鲁大学校园里徘徊。
一天,她走到校园最北部的一个无人角落,发现那里有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
她想找点事情打发无聊时间,于是开始拔那些杂草。
“这么一大块地浪费了多可惜,何不在上面种点菜?”在拔草的时候,张强母亲的脑子里突然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
之后,她便去当地的华人市场买来一些蔬菜种子,在荒地里偷偷种下。
从那以后,张强母亲每天都去荒地转悠,打理她的那块菜地。
在老人的照料下,小菜园里的韭菜、小葱、香菜绿油油的惹人爱……她乐坏了,除了做给儿子吃,还挑了一些菜送给周围的中国留学生家长品尝。
在美国,很少能吃到这么新鲜的中国蔬菜,在感谢张强母亲的同时,中国留学生家长好奇地问她这些蔬菜是在哪里买的。
按捺不住兴奋的老人说出了自己的秘密。
其他老人听了,提出想和她一起去种菜。
因为种菜,他们找到了共同话题,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同时,他们的思乡情怀也因为种菜吃菜找到了安放之处,心情变得一天比一天好。
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家长知道了这块小菜园,纷纷要求加入。
但因为害怕种菜的人太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张强母亲不敢接收更多的人。
这时,耶鲁校园里有一块荒地被中国的留学生家长开垦,并种植蔬菜的消息传到了校长理查德·莱文的耳朵里。
派人详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他安排专人和种菜的中国留学生家长代表进行了交谈。
老人们得知消息后非常忐忑,他们害怕受到惩罚。
新与旧的满分作文素材新与旧的满分作文素材1读到《笑傲江湖》中丹青生将十年新酿加入到五十年的陈年美酒中,那陈酿顿时少了储存经年而生的燥烈之气,且陈酿中多了新酒的清甜,新酒中又多了陈酿的余蕴,交相融合,叫人回味不绝。
顿时有所悟,或者新与旧之间,并非矛盾对立。
新旧相融,互为辉映,才能焕发出真正的美好。
因为旧是新的基础。
新生之物无法凭空而来,往往是对旧物的继承和发展。
若说新为高阁,旧则为地基,若无支持,新生之物已不过是空中楼阁。
想到那段文化的黑暗岁月中,多少激愤青年对着孔子儒家猛打猛砸,高唱所谓的“新文化”。
历史证明,这种为求“新”而一味忽视,乃至于片面否定“旧”的做法,实是文化的一段耻辱。
现下所热门的“和谐社会”之说,其实颇值得品味,那岂不正是孔子“仁”“和”思想在新时代所发之光辉?!新,不论是发展也好,改造也罢,总是要立足于旧,才站得住脚跟。
而新,又是对旧的绝好补充,是对旧的扬弃。
一味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亦是一种可怕的偏颇。
便如清末,资本主义发展早已日新月异,制度文明了一个时代,朝中大佬依旧抱着“夷制皆不足道,唯器物可取”的思想,紧握儒学里的伦理等级不放。
所谓的“中学为体”最后也不过是溥仪亡国时的一纸辛酸血泪。
旧,总是要新的发展传承变化才能恒久地保持活力。
便如儒学在孔子手上不过一个“仁”字,到朱熹时已演化为“天理”之说,明末又演为王阳明的“心学”,等到清时,又是黄宗羲、王夫之等大家的改造与创新。
儒家一说,在历史长河中长存,在时代变迁中不断闪耀着恒久的光辉,不得不说是承旧开新之功。
新如垂髻小儿,旧便似苍髯老者。
小儿总是要靠长辈的提携指引才得成长,而老者年华渐逝,总要有那一股青春活力来补充和继承。
先贤曾云:世若无仲尼,白昼如黑夜。
却不知,若无后人的继承、若无后人的改造发展,仲尼也不过是被迅速忘却又或是古板的千年不变的僵如老尸,那才真正是“白昼如黑夜”了。
“新”与“旧”的关系,便是如此,并非对立,而是缺一不可,认真揣摩与处理,才能相得益彰,才能焕发出真正恒久的美好!新与旧的满分作文素材2在爸爸妈妈的抽屉里收藏着两件“宝贝”——两本很旧很旧的相册,一本是我还没有出生前爸爸妈妈的生活照,一本是我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记诵手册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国哲学家、作家。
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工具》《培根论人生》等。
2.马南邨(1912—1966),的笔名,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作家。
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
主要著作有《》《邓拓诗词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
他是画家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4.朱光潜(1897—1986),现代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怡( )情藻( )饰狡黠( ) 诘( )难孜( )孜不倦要诀( ) 聪颖( ) 滞( )碍豁( )然贯通蒸馏( ) 睾( )肾吹毛求cī( )劝诫( ) 惆( )怅真挚( )渲( )染意境( ) 朝朝( )暮暮意蕴( ) 迹( )象附( )丽缥( )缈譬( )如笼( )统蛾( )眉谚( )语桥堍( ) 刻板( )驱遣( ) 契( )合海啸( ) 苟( )安拘( )泥鉴( )赏处⎩⎪⎨⎪⎧chǔ(处世)chù(处所) 嚼⎩⎪⎨⎪⎧jué(咀嚼)jiào (倒嚼)jiáo (味同嚼蜡) 朝⎩⎪⎨⎪⎧zhāo (朝气)cháo (朝向)⎩⎪⎨⎪⎧诀(jué)要诀抉(jué)抉择 ⎩⎪⎨⎪⎧诘(jié)诘责拮(jié)拮据⎩⎪⎨⎪⎧傅(fù)傅彩博(bó)博爱缚(fù)束缚 ⎩⎪⎨⎪⎧矫(jiǎo )矫揉造作娇(jiāo )娇气侨(qiáo )华侨⎩⎪⎨⎪⎧挚(zhì)挚爱擎(qíng )擎天柱挈(qiè)提纲挈领 ⎩⎪⎨⎪⎧稠(chóu )稠密绸(chóu )丝绸惆(chóu )惆怅⎩⎪⎨⎪⎧蛾(é)蛾眉鹅(é)鹅毛峨(é)巍峨 ⎩⎪⎨⎪⎧笼(lǒng )笼统珑(lóng )玲珑拢(lǒng )合拢 ⎩⎪⎨⎪⎧遣(qiǎn )派遣谴(qiǎn )谴责缱(qiǎn )缱绻⎩⎪⎨⎪⎧契(qì)默契锲(qiè)锲而不舍【 】使心情愉快。
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2021年第1时事热点素材多维解读■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韩延明【素材展示】文科状元无缘“清北”2020年7月26日,江苏高考分数出炉,淮安市淮阴中学考生白湘菱以430分的成绩成为江苏省文科第一名,但由于其选修科目历史成绩为B+,无法报考清华、北大等985重点高校,最终报考了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白湘菱因此被网友称作“史上最惨第一名”。
据了解,江苏高考自2008年起,开始实行“按语数外总分投档,各校提出选测等级要求”的录取模式。
高校录取时,会提出不同的选测科目等级要求,等级达不到要求的考生则不能报考。
目前国内九校联盟(简称C9)学校对江苏高考的招生政策,全部要求选修科目等级在A 以上。
C9是国内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成员都是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流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南大、浙大、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共9所高校。
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显示,清华大学今年在江苏省的录取要求为两门选测科目等级最低为A+、A ;北京大学则是双A+;其他大多数985高校,都要求两门选修科目最低等级为A 。
【素材解读】角度一: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白湘菱在高考中虽然取得了430分的好成绩,但最终因为受江苏省高考录取模式的制约,最终无缘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
很明显,白湘菱的遗憾是高考录取规则下的必然结果。
C9等著名高校对高考录取的选测科目等级都作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报考规则,既然有了规则,就必须依规办事,任何人不得例外。
角度二: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高考是国考,通过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
作为一流大学,更是担负着为国家选拔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任。
作为高考考生,要想跻身于一流名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严要求自己,使各学科均衡发展、齐头并进,不能有任何偏科现象。
只有这样,才能如愿以偿,不留遗憾。
角度三:适时变通,不断完善招生政策。
经典素材多维解读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4年第28期叔孙通:做一艘顺水的舟秦朝灭亡后,叔孙通领着手下的儒生投靠刘邦,可刘邦并不喜欢文绉绉的儒生,每次见面还强迫他们脱下儒生服。
为此,叔孙通拜见刘邦时,特意改穿短小贴身的衣服,这让刘邦特别高兴。
同时,叔孙通还向刘邦举荐了许多身怀武艺的盗贼,刘邦更是高兴。
孙叔通手下的弟子有意见了,责备老师胳膊肘往外拐。
叔孙通说:“汉王现在正在打天下,所以我先推荐勇士。
”战争结束后,刘邦当了皇帝,可是战功显赫的武夫们绿林习气严重,在庆功宴上互相争功,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
有的喝醉了,甚至拔出刀来砍大殿上的柱子。
刘邦对此头痛得要命。
这时,叔孙通向刘邦建议:“儒家之道虽不能打天下,但却能守天下,我和其他儒生愿意为汉室江山制定出一套君臣礼仪和朝廷官员的行为规章。
”礼仪规章制定后,刘邦大为满意,于是为叔孙通及其弟子加官晋爵。
有弟子问叔孙通:“您为何要等到现在才举荐我们呢?”叔孙通是这样解释的:“我是在做一艘顺水的舟呀,当初陛下打江山时,需要的是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武士们,儒生能帮他杀敌吗?打下江山后,陛下需要儒生帮他稳住社稷,这个时候举荐你们,他自然会满口答应。
”多维解读1.智慧生活。
人都是有个性的,不过不同的个性带来的是不同的结果。
愚蠢的人往往因盲目坚守而失败,智慧的人则在顺应的同时能够展现自我的光彩。
2.等待时机。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机会便是其中之一。
你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又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成功离你自然会近很多。
适用话题智慧、等待、时机、把握、适应、思考、心态、距离郭台铭:共赢才能共存郭台铭的企业走上正轨后,各地的订单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这年年初,郭台铭又接到一笔大订单,一旦完成这个订单,集团便可傲视群雄。
就在集团上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郭台铭突然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向几个关系不错的同行发出邀请,希望和大家一起完成这笔订单。
郭台铭的决定一宣布,立刻响起一片反对声。
9-17换库阅读机经整理稿1. 岩石痕迹的起源问题 (2)2. 火山熔岩的起源问题 (2)3.医疗体系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2)4. Deer Mice 在森林火灾之后thrive (2)5.早期女性在制陶业中的地位 (3)【版本二】by 酒悦 (4)6.关于男女工资差异问题。
(4)7.关于发电公司改良发电稳定性。
(5)8.火星上的水源问题 (6)9. 政府保护鱼的数量稳定 (7)10.有毒蟾蜍的共生问题 (7)11. 经理人和公司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11)12. 船的Coat (12)13.美国的医疗体系问题 (12)14. waves of layoffs (13)15. 法案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14)16.植物释放有毒气体VOC (14)17. 喜火树 (17)18.工业革命人口(Green revolution) (19)Howard.Yang ,酒悦,构筑starr,王dodo,欢迎各位多报机经哈!!!1. 岩石痕迹的起源问题【文章类型】:现象解释型【版本一】第一段:说是某个地儿岩石有痕迹,然后researcher决定是因为啥原因造成的,最后提出了可能存在的几种原因。
第二段:特别说其中一个原因是那个时候的人造的车跑在路上造成的,科学家然后reverse engineer了一辆车证实确实是第三段又排除了一些其他的原因。
2.火山熔岩的起源问题火山熔岩来自地幔什么的,它的(某个奇怪单词)随着越来越接近表面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融合什么氧(一种化学物质?)后举个例子在海里,科学家发现一个现象,在大于54千米深海处不发生反应,在10米depth外发生反应,可能是因为flow流动的很rapidly,(一开始的猜想,此处有题选hypothesis那个选项)后来得出真正的结论,貌似是作者的观点吧,也有个考题说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就是通过这个例子解释越接近表面越发生化学反应。
3.医疗体系中问题的应对策略传统的医疗体系中有很多问题,企业家投资的盈利性医院曾在80年代出现,但因为这些医院由于种种原因失败,然后讨论了怎样做这些医院才可能成功。
2023年度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菁选3篇(全文完整)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1(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
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所任教的班里有名学生,头脑够用,就是纪律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他,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促膝谈心:讲述学习的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
这个学生深有感触,说:“老师,看我的表现吧!”他现在确实变了。
虽然还时有反复,但他已经知道怎样控制自己了。
从这里我更加认识到:对于差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教育的时机,有情有理有力有度。
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
(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感到最痛苦的莫过于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却显得偏低;一遇到困难,自我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
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比较高的亢奋和紧张状态,这种状态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容易引起神经的抑制,造成认识和思维的闭合,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三)用诚心赞美鼓励在日常生活中,赞美是人人都需要得到的。
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赞美学生,那么学生都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利,这种教育的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学生,哪怕是班上学习最差、行为规范最差的学生,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
时新素材多维解读九则作文辅导0708 10:27::时新素材多维解读九则(1)“拾荒婆婆为助学捐款”多维解读(2)“蜗牛的壳”多维解读(3)“励志人生”素材多维解读(4)社会民生类素材解读(5)文化教育类素材解读(6)环保科技类素材解读(7)文体娱乐类素材解读(8)哲理素材类解读(9)“莫把底线当优点”等素材多维解读(1)“拾荒婆婆为助学捐款”多维解读【素材呈现】85岁的婆婆张金女(有3个子女,都不和她住在一起)家住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南路盐亭东街1号地下4号室,只有8平方米。
2015届高考模拟11月27日,她将卖废品积攒的10000元捐给了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11月28日晚,记者冒雨来到张金女家,只见房间里全是垃圾,无床又无桌,唯一的一扇窗紧闭着,窗台上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快餐盒。
看屋子实在窄得容不下别人,张婆婆招呼记者到屋外采访。
当记者问起捐款的事时,张婆婆却紧张地“嘘”了一声:“不要这么大声讲,隔壁邻居会听到。
”问及知情者,得知张婆婆平时都会捐钱的。
“有时街道搞慈善捐助,她也会捐钱,只是街道不收,要她自己留着。
”记者问张婆婆:“想过这些钱会用在什么地方吗?说不定有人会来感谢你!”张婆婆张着没牙的嘴,哈哈大笑起来,说:“哪里需要就用在哪里,能帮到人就行。
”广州市教育基金会袁老师说,张金女在办理捐赠手续时,要求她帮忙写几个字:“天下太平,世界太平,各家各户,人人安宁。
”还打印了好几份带在身上。
这是为什么呢?张金女说,因为有党和政府,我的晚年才幸福。
【多维解读】1.关爱他人。
耄耋老人,不辞辛苦,拾荒捐款助学,用行动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关爱他人。
同时,也唤醒了我们内心沉睡已久的良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才会和谐美好。
【适用话题】慈善、感动、温暖、高尚……2.奉献社会。
耄耋老人捐款助学,只为解他人的燃眉之急,解他人的一时之难。
她的捐款并不是一时兴起,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老人对待生活、社会的态度。
我们应该心系社会,为社会尽绵薄之力,这样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指日可待。
【适用话题】习惯、价值、和谐、态度……3.关注空巢老人。
耄耋老人捐资助学让人感动,又让人心中隐隐作痛。
有3个子女的老人过着乞丐般的生活,蜗居地下室,与垃圾为伴,老人的生活又有谁来关注、谁来照顾?现代人尊老敬老的传统哪里去了?农村老人的社会福利问题,空巢老人心灵的孤寂,何时能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养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何时才能形成?【适用话题】敬老、福利、呼唤……【素材举隅】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2.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苏霍姆林斯基3.慈善“天使”:比尔·盖茨真正让比尔·盖茨获得世人尊敬的,是他对慈善事业的热衷以及对财富的淡泊。
盖茨和他的妻子投入近半家产,创建了比尔·盖茨与玛琳达基金会。
“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组织,”美国前总统卡特赞叹说,“这个基金会已经拯救了至少70万个生命。
”在他的影响下,全球第二富人巴菲特于2006年7月宣布将370亿美元捐给盖茨的基金会。
巴菲特说,交给盖茨他很放心。
4.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阿里木2001年,新疆青年阿里木只身来到贵州毕节,摆摊卖起烤羊肉串。
之后与“草根慈善”结缘,多年来帮助了无数贫困学生。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处处都有阿里木资助过的人。
这位“草根慈善家”还拿出积蓄,在贵州大学与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
据说每串羊肉串只能赚3毛钱,阿里木迄今捐出了15万元,相当于烤了50多万串羊肉串。
捐资助学并非阿里木事迹的全部,汶川地震与贵州雪灾,他都踊跃捐款。
玉树地震后第三天,阿里木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等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赶往西宁,购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与蔬菜送到灾区。
(2)“蜗牛的壳”多维运用【素材呈现】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来保护!小蜗牛: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不用背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也不用背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素材运用】话题1:保护饥寒交迫时,给你提供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和充饥的食品,就是保护;困难重重时,给你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就是保护;阳光灿烂的日子,伴你左右、陪你游玩,也是保护……然而,保护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和照顾,还有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
当小蜗牛嫌弃背负的壳又硬又重,羡慕毛毛虫姐姐、蚯蚓弟弟有天空和大地保护时,妈妈说:“所以我们有壳啊!”这启示人们:被认为是负担的东西,往往就是使你(或他人、或其他事物)免受伤害的“保护”。
可见,要想获得真正的保护,不能一味依靠外界的力量,也不能企图挣脱应背负的责任、义务等,而应好好锻造自己。
话题2:靠自己清代大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取名宝儿。
郑板桥对其管教甚严,从不溺爱。
他在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
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
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馒头,但送到父亲床前时,父亲早已过世。
儿子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这个故事是对“靠”的内涵的最好诠释。
小蜗牛本来羡慕靠天保护的毛毛虫姐姐,也羡慕靠地保护的蚯蚓弟弟,蜗牛妈妈却告诉它这些都不现实,靠自己的“壳”才是它们的宿命。
这“壳”其实就是自己的能力和肩负的责任,培养能力,承担责任,才是一个人最现实最可靠的安身立命之所。
不靠天,不靠地,生活要靠自己。
话题3:真爱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家长都对孩子疼爱有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爱,使孩子失去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炼出来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自立精神和上进心。
这绝不是真爱!真正的爱首先要会爱——像蜗牛妈妈那样,引导小蜗牛认识生活,了解自我,尤其是清楚认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从而扬长避短。
现实生活中,真爱不应是一味地保护,也不是让孩子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让孩子去经风雨,即便遇到挫折甚至受到伤害,也要告诉他们要勇于面对,敢于承担……这才是铸就坚强生命的前提。
(3)“励志人生”素材多维解读【素材一】富兰克林的坚持年轻人到杂志社实习,遇到一位以要求严格和博学多才闻名的老编辑。
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老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
并且规定,年轻人必须每天写一篇文章放到老编辑的桌子上。
哪天没有,他就会敲着桌子问:文章呢?就这样,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个样,终于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就,并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
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著名科学家、民主主义革命者乔·富兰克林。
指点他的那位老编辑叫弗恩。
富兰克林一直以敬畏和崇拜的心理,按照弗恩的要求磨砺自己。
后来弗恩去世了,富兰克林在整理他的遗稿时,看到了这样的话:“孩子,其实我并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得写作,每个单词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上几十遍。
你让我教你,我尽量做,其实多数时候是你自己在打磨自己。
”自己打磨自己?富兰克林简直不敢相信,指点自己写作的权威竟然近似写作盲!自己的写作才能竟然是在一天一篇文章的练习中打磨出来的!富兰克林在读弗恩的遗稿时,发现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个真正的作家心疼。
【多维解读】角度一:成功就是打磨自己。
如果说岁月是磨刀石,那么一个人的才能就是磨刀石上待磨的刀,而磨刀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富兰克林一直按照老编辑的要求,在勤奋的炉火中锻炼锤打自己,最终让自己变得“锋利”起来。
河蚌经受了砂砾的磨砺,最终孕育出璀璨的珍珠;璞玉经过刻刀的雕琢,最终焕发出无与伦比的光芒。
大浪淘沙,百炼成金,忍受打磨之苦,方能成大器。
角度二:坚持铸就成功。
坚持源于对梦想的执著,坚持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李时珍遍尝百草,用27年的坚持,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孙杨坚持每天游两万米,历经漫漫13年长路,登顶奥运之巅;一部《红楼梦》,曹雪芹坚持了10年;《徐霞客游记》是徐霞客30年心血和艰辛结晶。
巴尔扎克说过:“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角度三:厚积薄发。
正是有了每天一篇文章的积淀,富兰克林才磨炼出骄人的写作才能。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王澍用10年的积淀,赢得了一座座顶级建筑的问世;刘翔用跑道上洒下的无数汗水,创造了“亚洲飞人”的神话。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只有长时间的积累,将来才大有可为。
【素材二】坚韧的麻绳大概不少人用过麻绳,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麻绳的来历,更不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坚韧、结实。
麻绳是由一种叫做麻的植物皮经过加工处理成纤维后搓成的。
其实,麻是很脆弱的,一般都种植在低洼地里。
因为麻杆遇到风会折断,在低洼地里可以避风。
秋天收获时,人们用镰刀贴根把麻割断,捆成捆,然后放到池塘里浸泡。
麻的比重小,漂浮在水面不下沉,不能完全浸到水中,人们就用石块压上,直至麻完全沉入水中。
这种浸泡过程叫沤麻,没经过沤的麻也能剥下皮来,但很脆弱,容易断,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要让它们拧成麻绳,担当重任,必须经过这个过程。
半个月之后,拿掉压在麻捆上的石块,把它们从水中捞上来,剥下麻皮,洗去污泥和浊物。
晾干后的麻皮完全变了,色泽白且亮,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经过加工处理后,麻皮变成了纤维,用手工或机器搓成麻绳,即可担当重任。
【多维解读】角度一:学会坚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麻没有经过沤的磨砺——沉于水中,经受污泥浊水的侵蚀,不会坚韧。
人亦如此。
面对坎坷、挫折的磨砺,要坚强面对,唯其如此,方可担当大任。
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身残志坚的海豚人——尼克·胡哲,他们都完美诠释了坚忍的内涵。
角度二:承受人生的压力。
21岁,做生意失败;22岁,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做生意再次失败;26岁,爱妻去世;27岁,一度精神崩溃,曾想自杀;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次落选;45岁,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角逐联邦参议员再次落选;52岁,当选美国第十六年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面对生活事业的重重压力,勇敢承受,坚强面对,百炼成钢,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