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格式:pdf
- 大小:907.71 KB
- 文档页数:6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过程与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所描写的场面,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进而聚焦“阅兵式”,感受作者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初步感悟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题解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典礼。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一起走进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2.“大”是什么意思?(板书:隆重、盛大)设计意图:由题目直接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出示课件,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典进行时的盛况的?(第6~13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板书:会前—典礼—阅兵—游行)3.思考:开国大典有哪些程序?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在相关自然段旁的空白处。
理清典礼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阅兵式)用上“先—再—接着”等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三、初感大典。
1.快速读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大典。
(学生读文,交流,归纳)2.教师点拨:成员多,到会的群众多;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群众起得早,早上六点钟起就入场;人多,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热情高,五更天摸黑起床;三十万人齐脱帽、齐肃静……设计意图:学习第一部分,初步感悟大典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讲解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讲解一、导入1.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是我们的国家生日。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了解我们的国家是怎样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
2.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那一天的喜庆与庄严。
二、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和句子。
3. 检查自读情况,纠正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开国大典的句子。
2. 指名学生朗读所画的句子。
3. 这些句子分别描述了哪些不同场景?请同学们根据场景的不同将课文分成四部分。
4. 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品词析句1. 齐读第一部分,思考:典礼开始前会场是什么样的?2. 找出描写会场的句子,边读边体会会场的喜庆、庄严、肃穆的气氛。
3.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说说典礼仪式开始了,人们在做什么?4. 默读第三部分,思考:课文怎样描写阅兵式的盛大场面?哪些词语写出了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哪些词语写出了受检阅部队的英勇威武?5. 齐读第四部分,思考:课文怎样描写群众游行的情景?从游行情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6. 品读重点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体会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方法。
7.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思考课后习题第1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开国盛典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背景;2.掌握开国盛典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参与方;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重点1.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2.开国大典的内容概述;3.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一些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2.引发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开国大典的问题和猜测。
第二步:讲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与历史背景(20分钟)1.讲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包括时间、地点和参与方等。
第三步:分组合作学习(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参与开国大典的重要人物进行深入研究;2.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查找并整理有关该人物的资料,包括其在开国大典中的角色、贡献等;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小组展示。
第四步:小组展示与总结(20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小组展示,介绍所研究的人物的重要性和贡献;2.学生进行合理的辩论和提问,展示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3.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引导。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1.导入环节采用图片展示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兴趣;2.讲解环节采用讲解与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背景;3.学习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总结环节采用展示与辩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思维、历史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2.根据小组展示和学生提问的质量来评估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学生通过个人总结和心得的书写,评估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开国盛典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背景2. 掌握开国盛典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参与方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教学重点:1. 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2. 开国大典的内容概述3. 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开国大典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内容概述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