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节选)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节选)二. 学习目标:1. 了解《国语》的文学常识2. 学习勾践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3. 学习鲜明生动的人物描写方法4.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的词)三. 学法指导:了解《越王勾践灭吴》的背景,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疏通文义,归纳古汉语知识,最后,分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汲取经验教训。
四. 相关知识:《国语》是按国别记载的史料集。
它由春秋时代各国史官记叙。
经史家整理而成,这部最早的国别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记叙了从周穆王十二年至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方面的事件。
由于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它的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五. 写作背景:越王勾践为什么会有这样卧薪尝胆的痛苦经历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来龙去脉。
吴、越两国是春秋后期我国东南部(长江下游)的两个大国。
吴在江苏南部、越在浙江北部,两国土地相连,世代结怨,互相攻伐。
勾践是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允常死,勾践即位,吴乘越丧之际又伐越,结果反被勾践所败。
吴王阖闾伤指而死,留下遗命,必报此仇,其子夫差练兵3年,在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兵,越几乎到了亡国的境地,勾践率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上,一面派文种向吴求和,一面采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富国强兵,终于灭掉了吴国。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六. 重点、难点:思考题:1. 文种向勾践献上了一条什么建议?用的什么方法?2. 对越国的求和,伍子胥和太宰各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你如何评价吴国的几位君臣?3. 勾践为了国家对内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4. 越国伐吴时,国人为什么皆劝?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勾践灭吴》给你哪方面的认识最深呢?七. 重点知识系统解析:1. 通假字句,帅,取,免,政(ng zh ē),,歠,摩厉,有(亿有三千),已(不可失也已),其(其有敢不尽力者乎)2. 重要实词知、资、成(达成协议,讲和)、吊、宦、蕃、旅、劝、更、游3. 虚词乃(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连词,于是) (2)今君王既栖于会稽让,然后乃.求谋臣(副词,才) 于(1)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介词,比)(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介词,在)(3)乃号令于三军曰(介词,对)(4)东至于鄞(动词,到)4. 词类活用使动(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耻,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2)服之而已(服,使……屈服)(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使……洁净;美,使……美丽;使……吃饱) 名状(1)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名动(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衣,名词动用,穿)5. 古今异义爪牙⎩⎨⎧。
[键入文字]
【学习指导】高一新生语文学法指导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新生语文学法指导,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高中语文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自学性高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紧张
伴随着同学们年龄和身体、思想的逐步长大和成熟,以上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是自然的,面对新的环境、老师和语文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能够提早知晓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特点,那么你就走在了别人的前面,也会更好、更快地进入状态。
下面我们就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内容、特点和方法介绍给大家,并配合资料、练习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语文素养,为开学和今后的高中语文学习布好局。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要求和目标
1、高中语文内容更加广泛、丰富,主要表现在共5 册的必修和10 多本的选修(根据高考至少要选修4 本)。
以单元学习为主,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语文素养的逐步养成。
1。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一、语文是什么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生活离不开语文,用心感受,语文无处不在。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将我们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饲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二、品味语文学习的乐趣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
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
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78字)译文: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
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
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得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
季姬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
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译文:有一位姓施的诗人,他的名号叫石室诗士。
他特别嗜好狮子,发誓要吃十头狮子。
姓施的常常到市集里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十头狮子来到市集。
这时,刚好姓施的(也)来到市集。
姓(施)的看这十头狮子,仗着箭的力量,使这十头狮子死了。
姓(施)的收拾这十头狮子,到石头做的屋子。
石头做的屋子很潮湿,姓(施)的命令侍者擦拭石头做的屋子。
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4.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预习初读。
一、导入课文1、导语: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2、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所定。
3、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隐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人的九百多首诗篇,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2024年高一语文最新编制教案电子版高一新教材语文教案(优秀8篇)高一语文最新编制教案电子版高一新教材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积累部分实词。
3.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解题(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
(2)王维(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盛唐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
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着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作品有《王右丞集》。
2、简介背景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
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3、正字音猥(wěi)憩(qì)讫(qì)辋(wǎng)涟(lián)吠(fèi)灞(bà)墟(xū)舂(chōng)曩(nóng)仄(zè)鯈(tiáo)皋(gāo)陇(lǒng)雊(gòu)檗(bò)4、释字词(1)故山殊可过(特别,很)(2)足下方温经(我,正在)(3)猥不敢相烦(鄙,自我谦称)(4)与山僧饭讫而去(终了,完毕)(5)步仄径(狭窄的小道)(6)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上下波动,名作动)(7)山中人王维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5、一词多义(1)过:故山殊可过(过访,浏览)三伏适已过(过去)过犹而不及(胜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错误,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2)发:草木蔓发(生长)猛将必发于卒伍(兴起,产生)此病后三期当发(发作)春心莫共花争发(花开)6、古今异义(1)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景气”古:景色,气候;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
2023年语文学法高一语文学法指导2023年语文学法高一语文学法指导一、多背诵,加强记忆。
进行背字词、背诗文比赛。
电脑里存盘的资料多,可调用的东西就多。
同理,你多背些古今中外的东西,不用思索,“语文”就顺口而出了。
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边用,活背活用,急背急用,立竿见影。
以肚子里东西多为荣,君子耻一物之不知,连说一百个成语不重样……正如一位高考状元说的:语文学习就好像《逍遥游》里讲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是讲语文重在背诵积累,高一时候,可以多看一些成语,多看一点古文诗词,读一些经典的书籍,然后看优秀习作,像这样的话从一点一滴做起,到了高三的时候,应试能力也就提高,做题得分比较得心应手。
二、多阅读,加强积累。
在你高中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
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
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内容:1.教材,是最好的范本,读好,学透;2.美文;3.名人传记;4.国学经典。
现在,高考作文更多地关注时代,关注社会。
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很难适应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难适应高考。
相对来说,初中生需要的是感性体验,高中阶段则强调理性判断能力,对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的认识。
那么深度从哪里来?作为学生,接触社会有限,更多依赖间接经验,即阅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建议同学们准备一个积累的本子,好的词语、句子、诗文、名人名言、名人事迹随时摘抄,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
下面推荐几种比较好的报刊杂志《中国青年报》《中学生阅读》《语文报高中版》《读者》《青年文摘》等,三、多写作,加强感悟。
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心中满怀期待与激动。
作为一名高一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们在语文学科上如何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语文,这门看似简单却又深奥的学科,承载着我们的文化、思维和情感。
掌握了语文,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
回想我刚入高中的时候,面对繁杂的课程和海量的知识,有些无从下手,甚至感到迷茫。
这种感觉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
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字词,而是要在一个个字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感知生活的真谛。
今天,我想从几个方面来分享一些学习语文的小技巧和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我们常常听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
阅读不仅帮助我们积累语言素材,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的文章、小说、诗歌、散文琳琅满目,我们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去阅读。
比如,鲁迅的《呐喊》、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生活的哲理。
我记得有一次,在阅读《红楼梦》时,我被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那种真挚而又悲伤的爱情深深打动。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也更理解了生活的苦乐。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在积累知识,更在塑造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建议大家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沉浸在书海中,做一个快乐的阅读者。
接下来,写作是我们表达自我情感的重要方式。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会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下笔。
其实,写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的练习与积累。
建议大家可以从写日记开始。
记录下你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仅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还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
有一天,我在写日记时,记录下自己在校园里遇到的一位流浪者。
看到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脸上满是风霜,我的心里充满了不忍与同情。
写下这些感受后,我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记录。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和答题策略一、学法指导1、制定计划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
制定计划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2、主动预习(1)要对木节课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机联系。
(3)要找岀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对那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4)要善于发现问题,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
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专心上课(1)抓住老师的思路和课堂关键内容。
(2)积极思维,学、思、练相结合。
(3)珍惜课上学习吋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4)注意课堂小结,力争每天有收获。
4、加强落实(1)作业限时独立完成,保质保量不打折扣。
(2)加大查漏补缺力度,学习过程不留欠账。
(3)认真对待各种检测,规范严谨一丝不苟。
(4)及时高效复习总结,温故知新功用平时。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1、勤读课外书籍学好语文必须博览群书,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勤奋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2、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3、勤查词典资料语文学习要养成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
4、勤于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
背诵要下苦功夫,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独立思考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善于分析综合,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
高一语文课程标准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扎实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切实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法指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着力抓好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过程标准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月考等环节。
(一)???????? 备课标准1.?????????????? 年级集体备课标准实行先周集体备课制度,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参加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程序如下:备课组依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明确下一周教学内容,然后分工合作,挑选骨干教师先周备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执教研讨课),撰写出详细教案并在集体备课会议上阐释制作思路、目的、意图以及实施措施等,提交全体教师讨论,进行补充、修改、完善,然后教师进行个人备课。
2.?????????????? 教师个人备课标准教师个人备课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个人备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充分了解学情,因生情施教,避免纸上谈兵;二是充分研究教材,明确重点难点,避免主次不分;三是充分研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指导点拨要准确到位,一语中的;四是研究新学案,进行增删调补,适应学情。
(二)教师课堂教学标准语文课堂教学大致分为六个基本环节,分别是: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反思小结——达标补偿。
1.目标定向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学习目标,目标的确定应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主的策略。
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也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文本特点预设,也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确立。
2.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切实贯彻“先学后交”“先学后教”的理念,自学是提高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自学可分课上自学与课外自学,教师要指导自学,加强预习的计划性,增强遇刺的针对性。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1. 沁园春·长沙知识精讲一知识结构图二.学法指导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园春•雪》。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及《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3. 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4.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理清诗歌写作思路,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5. 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三.知识点贯通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词(1)定义:词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2)分类: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中调(59-90)、长调(≥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豪放派、婉约派两大类。
(3)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它决定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长沙”是词的题目。
2.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知识点二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知识点三基础知识1.字音沁.(qìn)园春漫.(màn)江百舸.(gě)争流怅寥廓(chàng)(liáo)...(kuò)(zhēng)(róng)方遒.(qiú)浪遏.(è)飞舟万户岁月稠.(chóu)峥嵘..侯.(hóu)2. 释义漫江:满江。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高一语文备课组亲爱的同学们,首先欢迎你们进入到重点中学学习。
进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摆脱稚气走向成熟,也意味着你们将承担起高中并不轻松的学习担子。
高中三年如何做到高效优质是你们今天就该思考的问题。
要高效就得要方法,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
语文的学习也要讲究方法,“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是学不到东西的。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会学善学的人。
以下的建议供同学们借鉴参考:一、从心理上要重视语文、喜欢语文其实长久以来有些同学对语文存在错误认识。
一方面觉得语文是母语,只要能够认得字能读书就可以了。
其实语文包含的知识非常丰富,有用的东西多,而且生活中要求你会读读写写的地方不在少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认识几个字就罢。
另一方面,有些同学觉得语文学习总是不见成效,所以热情不够。
那么我们要不要学习语文呢?回答是勿庸置疑的,因为江苏江苏高考要考,分值文科占200分,理科占160分,不去认真学习能行吗?而语文的博大精深需要大家慢慢的深入进去才能发觉它的魅力所在,那么语文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总之,请同学们首先就要端正对语文的认识,重视语文、喜欢语文。
只要大家愿意拿出你们的兴趣和热情,用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指导,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正确对待课内课外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所涉及的面广、知识丰富,课内课外都有可学之处。
课内主要要求大家掌握一些语言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性的东西,诣在使大家“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举一反三,提高语文水平。
因此给大家提出以下三点要求:(1)主动预习提前阅读将学课文甚至了解该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确立课堂学习目标。
对于文言文单元,要求熟读课文,动手圈点勾画,旁批疑难点。
语文是我们行走江湖的基本功,与一个人终身相伴。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一个人由少年步入青年的全新阶段。
如果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经验、习惯、方式来进行高中的语文学习,就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应。
因此,作为高一新生,应该迅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语文学习的过渡,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属于奠基性的基础教学。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做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是发展性的要求。
高一是高中学习的重要转轨期。
如果不能顺利转轨,即使你初中再优秀,高中学习也会非常困难,语文学科也是如此。
高中语文学习课程与初中语文学习课程相比,主要的变化有:首先,从纵向的角度说。
和初中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量加大,知识面加宽。
同样是一册书,供一个学期学习的,高中比初中的要厚多了;同样是一个单元,高中比初中的也长多了。
它能使你眼界开阔,见闻丰富;但同时也会让你觉得任务繁重,非憋足劲来学不可。
和初中相比,特点之二是知识程度加深,知识难度加大。
例如,同样是记叙文写作,初中只是要求简单的记叙,而高中则要求复杂的记叙;同样是议论文写作,初中还只是处于入门阶段,初步懂得一些写法即可,而高中则对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
阅读方面,如果说初中还只是要求懂得“是什么”的话,那么到了高中,还要求进一步懂得“为什么”。
特点之三是思维水平由经验型逐渐向理论型发展。
初中阶段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属经验型,仍需要得到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而到了高中,必须逐渐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均得到更多的发展,运用理论作为指导的抽象思维活动大大活跃起来。
其次,从横向的角度说。
和其它学科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强调长期的努力。
语文学习方法大全怎样学好语文,对于语文有什么好的呢?下面是的关于语文学习方法大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为大家了高一语文学习方法:阅读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一)诵读。
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
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精读。
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他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
孔子讲“学而不思那么罔”,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多读。
一要挑选《语文读本》是的一些篇目来读;二是读一点名著,一个高中生至少也得读20部以上的名著,这个数字对于面对高考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有点大。
(四)勤动笔。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一是要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将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
二是点评阅读材料,对其内容、构造、语言、手法直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展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
本文就是为大家的高一语文学习方法:阅读的习惯,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母爱无边:一位母亲一生撒的8个谎话导语:母爱的伟大已经超出了语言的描述,让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份母爱,并为全天下所有的母亲祈祷。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
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
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
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学好语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不是说读书人就高人一等,而是真正爱语文的人,无形中有了做人的宝贵财富。
她会照亮你的生活,丰富你的人生,引领你的前路。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爱她,她将给你丰厚的回报。
我们的口号是“让喜爱语文的同学高考得高分”,这一口号已在近两年的高考中得到充分验证。
第二,要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
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之所以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并非因为基础,而是态度问题,表现一是舍不得付出时间。
由于兴趣、语文学科特点等原因,这些同学产生了“语文没法复习、复习也没用”的错误思想,抱着一种“到了考场靠发挥、能考多少算多少”的态度,在学习中把语文学科边缘化,舍不得把时间用在语文复习上。
表现二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语文很多知识点之间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少内容都是“零打碎敲”的知识,需要我们用日积月累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学习,但不少同学却嫌麻烦,学习语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态度也难以学好语文。
语文是高考的开头戏——考试第一科;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分数150,可以说,语文考试的情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该科本身的成绩,更会对我们在其他科目的考试中产生心理方面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我们高考的整体成绩。
因此,我们对语文的复习不仅不能掉以轻心,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语文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我认为,平时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以下的习惯:1、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学好语文我觉得要做到“三多”——一是多读。
虽然阅读主要是依个人兴趣,但我总觉得我们还是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去阅读一些名家名作,它们之中有许许多多的精髓值得我们去吸纳。
此外可经常阅读一些报刊的精短时文甚至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这些文章也可使我们受益匪浅。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今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同学们谈谈高一语文学习的一些特点、要求和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语文对于我们目标有二:一为人生,一为应试。
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承担有其他科目不能承担的使命;思维必须依靠语言,语言之外无世界,语文作为语言,其它科目所不能具有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所以大家必须重视,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为人生。
但是就目前而言,应试离我们很近。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
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占150分。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语文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要学好语文,第一要著就是要喜欢她,对她有兴趣。
语文,是知识海洋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这里有灿烂的唐诗宋词、千古文章,有耀眼的文坛泰斗,才子风流;这里有大漠长河,有小桥流水,有红楼遗梦,有英雄故事;这里有人生的睿智,生命的哲思,有纯美的情感,高贵的灵魂……语文,她博大恢宏,包罗万象。
她会照亮你的生活,丰富你的人生,引领你的前路。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爱她,她将给你丰厚的回报。
我们首先应该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学习与成材的动机源和催化剂。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学生能不能学好某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这门课程有没有兴趣。
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乐于去做,而且积极主动,甚至废寝忘食。
对不感兴趣的事,就消极应付,不去完成。
假若你对语文没有兴趣,那么我请你试着对它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真的对它产生兴趣了。
为了使大家能更快的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下面我将从初高中语文的差别和高中语文学习方面两方面给大家做一个说明:一、初高中语文学科的差别。
第一点差异,也是知识系统本身的差异。
从汉字的音意,到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欧美文学,高中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更强,涉及的面要更广,教学内容更深了。
例如:从教材看,初中学的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的也就成了内容涉及面很广,理解有一定难度的论述类文章和内容比较复杂、手法多样的小说和传记。
第二点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
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到了高三又进一步要求"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价的能力"。
初高语文差异如此之大,那么在高中如何学好语文呢?大前题就是要重视。
态度决定一切。
平时不认真学习,不勤于积累,不把这150分的科目当成重要课目来学,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
讲到我们具体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准备三个本子,养成八个习惯。
语文学习中要用好三个本子:知识本、错题本和随笔本。
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归纳搜集整理,同时对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
还可以配合改错本,记录在考试和学习中碰到的错题,时时翻看,语文基础扎实的同学很多都有这个本子,甚至成为“秘密武器”。
同时利用这个本子做好语文资料的积累,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敌到民间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可作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
错题本其实就是摘录自己在学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题,疑惑,随时翻阅巩固复习,记下错误的地方,思考出错的原因,渐渐地把一些知识点形成自己的潜意识,牢记的就可以划掉,把厚本变薄,争取不带着问题上考场。
尽量减少错误的重犯。
随笔本则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
文章是越写越顺,思想是越阐越明,留住瞬间的思想火花,记录稍纵即逝的情感波澜。
我们三年如一日学习高中语文,其最终目标是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60分的高考作文几乎占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平日的作文训练不可等闲视之。
当下的作文话题(或者材料)都紧扣时代主题,反映时代面貌,凸显时代精神,所以,同学们作文中的材料也得常用常新,不要动辄举为人民服务的例子还是“雷锋叔叔”,举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还是发明电灯泡的“爱迪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同学们要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注你身边的人和事,捕捉你心灵的感受,这些才是你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很多同学做作文有为难情绪,或难以下笔,或言之无物,究其原因,还是材料占有的少,生活观察的少,心灵感悟的少,练笔的时间少。
我一直认为,学生的作文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学生可以抄他人优秀的作品,可以背他人优秀的作文,如果他们能够坚持下来,不愁写不出自己的作文。
可问题是有多少同学肯下功夫去背别人的作文,去抄别人作品,除了老师留下的课堂作文不动脑筋地抄抄之外!勤于练笔,不失为作文的成功之道,什么时候同学们有了倾诉的欲望,有了下笔的冲动,那时你离“会写作文”就不远了。
语文学习要养成八个习惯:1.主动预习的习惯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
—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给长文章的段落做好标记,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正音释义):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大声诵读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都说明了反复诵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有利于理解、记忆,读多了,读久了,你就可以“出口成章”。
多背些古典诗文,受用终生。
从应试的角度看,我们分析高考的考试说明和作文评分标准,以及历年优秀例文,从中发现,许多精巧的文章都有意识地化用文言诗文的名句。
从我们的终身发展来说,这些经典篇章,能让我们承继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熏陶我们的气质风度,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3.勤查字典词典资料。
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不明白的知识。
如果事事都要问老师,不但不能主动排除学习障碍,而且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
其实,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就能够解决的。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就等于有了一位终身相伴的良师益友。
同学们起码有两本工具书,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一本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
闲暇之时,信手翻来,你会发现有许多词汇不是你想像中的语音和意义,比如“虚与委蛇”的“蛇”误读作“shé”(应读“yí”),比如“三人成虎”往往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正确理解为城中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
所以,必备的工具书必不可少,这对语文知识的积累非常关键。
当然,再好的东西也在于运用。
字、词在于积累,句段篇章也在于积累,对优美的名言警句、哲理散文要收集在册,熟读成诵,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4.勤于思考,主动参与。
语文课学生都爱上,不像理科那样思维缜密,稍一疏忽前后衔接不上,大脑的弦时刻绷着,也不像外语,有听不懂的单词,就理解不了意思。
而语文,即使溜号一会儿,还能回来,因为是母语,还能听得懂。
很多同学课堂上只重视老师给的结论,中心等,殊不知,长此以往,语文的能力就难以形成了。
有的内容,如中心、段意、思路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
比如学数学,数学题孩子们长大了后不一定再会做,但数学的思维形成了。
所以,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成绩。
要知道,中高考阅读和生活中的阅读都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呀。
另外,必须立足课堂,课堂都学不好,更遑论其它时间和处所了,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可以将课馀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
5.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素养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更在课外书籍中。
人生有很多的阅历和情感是我们这辈子无法亲身经历的,但是书中却沉淀着人类几千年来的各种人生遭际和情感,通过读书我们会体会到并且产生共鸣。
与前人对晤,与他同悲欢。
凡有关语文的书籍都可读。
诗词歌赋、中外名著自不必说,语文类报刊也是必读之书,如《语文报》《作文通讯》《小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读写天地》等,对于其它各类书报可有选择地读,如《青年文摘》《散文》《读者》《中国青年报》等也很适合中学生阅读。
读多了我们看到好的文章的某段经典评论,产生的某种共鸣;某种精彩句式,就想方设法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这就是语言的敏感。
看电视也可以视为一种补充,我不赞成沉缅于电视,看电视电影来代替文字阅读,但是电视很多很好的节目,如“百家讲坛”“今日关注”“探索发现”“科技之光”“社会记录”“面对面”“大家”“质量报告”等。
6.勤记笔记。
上课笔记一定要认真记,这样当上课结束后可以温故知新,以后复习也方便。
课堂笔记不应只是老师的板书。
高中语文板书较少,所以要学会听,听老师的,同学的发言,将有用的记下来。
如果等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话,恐怕一节课也会等不到。
7.规范书写的习惯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要写好字并不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每天抽出5分钟的时间临帖(最好是钢笔字帖),临习三年,坚持不懈,那么最终就一定能出手不凡,出人头地。
但最起码我们可以在做作业认真书写,把字写清楚,写端正。
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不仅体现语文的基本功,也是高考的需要,现在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卷面不洁也要适当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