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3)
- 格式:ppt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105
第1章1、什么是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状态中或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位置上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方式。
特点: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2)多普勒频移会产生附加调制;3)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4)频谱资源紧缺;5)建网技术复杂;6)由于移动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条件要求较高。
2、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甚高频)和UHF(特高频)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3、移动通信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答:1)单工制(同频单工):指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工作频率的按键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设备交替进行接收和发射,即发射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射。
2)半双工制(异频单工):指收、发信机分别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按键通话方式。
3)全双工制: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同时工作,任一方发话的同时,也能收到对方的语音,无需PTT按键。
特点:参见课本Page54、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由哪些功能实体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S)。
5、FDD和TDD的概念和各自的应用场合是什么?答:频分双工(FDD)适合于宏小区、较大功率、高速移动覆盖;时分双工(TDD)适合微小区、低功率、慢速移动覆盖。
6、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缺点: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有限,抗干扰能力差,业务质量比有线电话差,有多种系统标准,跨过漫游难,不能发送数字信息,不能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兼容。
7、2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缺点: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无法实现移动多媒体业务,而且由于各国的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各种体制之间的全球漫游。
8、3G 的提出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解决频谱资源问题,提高频谱使用的效率;二是解决移动通信的全球漫游问题;三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通信技术基础知识】第一篇通信技术是指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信技术可以使人们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通信系统的构成通信系统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发送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
发送端通过编码和调制将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通过解调和解码将电信号转换成原始信息。
传输介质可以是空气、光纤、导线等。
二、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是通过数字化编码的方式传输的信号,是用多个数字对原始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之后得到的。
模拟信号则是通过连续的变化模拟原始信号的信号。
数字信号的优点是传输过程中不会产生噪声,可以摆脱模拟信号的干扰和失真。
而模拟信号则在传输过程中易受到噪声的干扰,失真较大。
三、调制和解调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一定的频率、振幅或相位特征的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三种。
四、信道编码和解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而进行的编码,信道解码则是将编码后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有海明码、RS码、卷积码等。
以上是通信技术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细节和技术需要了解和掌握。
通信技术在电信、互联网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第二篇通信技术中有许多术语和概念,在学习和掌握通信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通信技术术语和概念。
一、信号信号是指携带信息的电磁波或电流,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信号还可以分为基带信号和载波信号,其中基带信号是指未经调制的信号,载波信号是指经过调制后的信号。
二、频率和带宽频率是指信号振动的次数,通信中常用的频率单位是赫兹(Hz)。
带宽则是指一个信号所占的频率范围,带宽越大表示信号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第一章1移动通信概念: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或临时停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2移动通信特点:①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③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⑤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三类: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按信号形式分两类:模拟网、数字网。
4、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优点:①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②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③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④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⑤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⑥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5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①无线电寻呼系统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③无绳电话系统④集群移动通信系统⑤组网技术6移动通信发展状况第二章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1、调制和解调技术①恒定包络调制技术(数字频率调制)最小移频键控(MSK)定义:是一种特殊的2FSK,其频差是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即相关函数等于0)的最小频差,并要求FSK信号的相位连续。
其频差△f=f2 —f1=1/2T b ,即调制指数为h= (式中T b为输入数据流的比特宽度)本比特内的相位常数不仅与本比特区间的输入有关,还与前一个比特区间的输入级相位常数有关。
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GMSK)定义:用高斯滤波器作为MSK调制的预置滤波器的调制方法叫做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
②线性调制技术(数字相位调制)π/4 —D Q PSK是指将Q PSK的最大相位跳变±π降为±3π/4,从而改善了π/4—DQPSK的频谱特性。
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关键技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通信技术主要是基于有线的电报和电话系统。
然而,这种有线通信方式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无线通信。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末,第一个无线电话系统问世,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当时的无线通信技术还存在着信号传输距离短、容量低等局限性。
直到20世纪7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正式出现,采用了模拟信号传输技术。
1G的问世使得人们可以实现无线语音通信,拉开了移动通信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序幕。
然而,1G系统存在信号干扰和通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问世。
2G系统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技术,不仅解决了信号干扰问题,还可以实现传输数据等功能,使得移动通信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接下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应运而生。
3G系统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远程视频通话等功能,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如今,我们正处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时代。
4G系统的问世,进一步提高了通信速度和数据传输能力,使得高清视频观看、在线游戏等成为可能,满足了人们对高速移动通信的需求。
二、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介绍1. 蜂窝网络技术蜂窝网络技术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它将通信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有一个基站负责信号的接收和转发。
这种网络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
2. 频率复用技术移动通信中,频率资源有限,而通信需求却不断增长。
为了充分利用频率资源,频率复用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将频率划分成若干个子频带,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频带上进行通信,从而实现频率资源的多用户共享。
2012-2013学年09级《移动通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概论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者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所谓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此工作方式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便,通话时易产生断断续续的现象。
它一般应用于用户少的专用调度系统。
所谓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有时亦称全双工通信。
这种方式操作方便,但电能消耗大。
模拟或数字式的蜂窝电话系统都采用双工制。
第二章 调制解调1、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请总结3G ,LTE 等高速数据传输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答】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即所占频带窄,或者说频谱利用率高);易于采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抗噪声和抗干扰的能力强;以及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
已调信号所占的带宽要窄:频谱主瓣窄;已调信号频谱副瓣的幅度要低,辐射到相邻频道的功率就小;经调制解调后的输出信噪比(S/N )较大或误码率较低。
1、所有的技术必须在规定频带内提供高的传输效率2、要使信号深衰落引起的误差数降至最小3、应使用高效率的放大器4、在衰落条件下获得所需要的误码率2、已调信号的带宽是如何定义的FM 信号的带宽如何计算【答】已调信号的带宽是指已调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移动通信技术》校本教材
一、教材基本信息
教材名称 《移动通信技术》 内容简介
出版单位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代移动通
信的发展需要,满足当前移动通信技术
人才紧缺的市场需求而编写的,
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各种技术,其中包含了目前相对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同时也包括现在新开发应用的新技术,还介绍了在探讨中的未来移动通信技术。
根据校企(学院与中国移动公司黔东南分公司)编写了实践部分。
本书分8章,主要包括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与干扰、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无线市话通信系统——小灵通、GSM 移动通信系统、CDMA 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校企合作项目:硬件安装检查标准、WLAN 培训教材-V3。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系统性强,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同时尽量避免了抽象及复杂的公式推导等。
特别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通信类教材,也可供从事移动通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出版日期 2011.04 编 者 罗文兴、朱里奇、谢德辉 二、前言
人类社会一直进行着信息的传递、交换与利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通信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在与人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是个人通信方面,需要采用移动通信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是相当迅速的,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发展经历了由模拟到数字,之后到多媒体通信的过程。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这么快的变化给教学方式和教材更新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大的难度,如何让教材能够适
三、目录。
第三章移动无线信道1、概述信道是任何通信系统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当然移动通信也不例外,但移动通信信道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移动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它的信道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这有别于光纤通信等有线通信信道,其次,移动通信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的,这又有别于微波、广播电视等无线通信。
所以无线和移动是我们对移动通信信道的两个基本的认识。
正因为移动通信自身的特点使得移动通信的信道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传播环境,移动通信要得以实现,也就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来克服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对移动通信信道的深入理解有助于理解移动通信中象切换、频率复用,交织、分集接收等特有技术,也有助于对编码、调制等基本技术的选择。
移动信道的3个主要特点:●传播的开放性这是区别于有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波被限定在导线内,而移动通信的信道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接收环境的复杂性是指接收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这与用户所处的位置直接相关,可能是繁华市区,也可能是郊区,有可能是平原,也有可能是山丘、湖泊。
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作为移动用户,当其通话时,有可能处于室内静止状态,也有可能是室外慢速步行或高速车载状态。
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复杂、恶劣的传播环境是移动通信信道的总特征。
2、移动信道电波传播方式直射波即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电磁波在视距范围内直接由基站到达手机。
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情况,更多情况下,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下,是存在障碍物的,下面这三种情况就都有可能发生,但其产生机理却有所不同。
反射波当障碍物的尺寸大于电磁波的波长时,电磁波就会在障碍物的前方发生反射。
绕射波电磁波绕过障碍物,在障碍物后方形成场强。
散射波当电磁波遇到粗糙的表面时,反射能量会散布于所有方向,这样就形成了散射波。
典型的例子如电线杆和树。
图1 移动信道电波传播方式3、噪声和干扰⑴无线信道噪声分类噪声的种类很多,也有多种分类方式,若根据噪声的来源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类①人为噪声人为噪声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对通信造成干扰的各种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