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1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句子哎呀,你知道吗?正面描写就好像是阳光直直地照在物体上,让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它的模样。
比如说,“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这就是直接告诉你她眼睛的特点,是不是很直观?
再来说说侧面描写,这就像是从镜子里看东西,不是直接看到物体本身,而是通过周围的反应或者其他东西来衬托出它的样子。
就好比“大家看到她进来,瞬间都安静了,目光都被她吸引”,这里没有直接说她多美,但从大家的反应就能感觉到她的魅力,对吧?
你想想看,要是只说“他跑得很快”,这就是正面描写。
可要是说“他跑过的时候,风都追不上他”,这是不是通过风来侧面表现他的速度快呢?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那效果简直绝了!就像画画一样,正面描写是勾勒出线条,侧面描写就是填上色彩,两者一起才能画出一幅完美的画卷。
比如说描写一位歌唱家,“她的歌声嘹亮动听,宛如夜莺在歌唱,台下的观众都沉浸其中,如痴如醉”,既直接说了歌声的特点,又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衬托,是不是让你更能感受到她的歌唱魅力?
所以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才能更生动、更全面地展现出事物的特点和魅力,你说是不是?。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句子:
1、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
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2、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反拖住了:“唉呀呀,王老师,你说咱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
看球赛个是我拉得快他差点一脚踹破电视机。
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里喂条狗,他非要取名叫,叫什么马拉多纳……”
3、我一进小林子的卧室,差点吓了一跳:墙上,到处是足球健将在飞奔;地上,摆着球鞋大阵;床上,乱糟糟的堆满了球衫球袜……我眼花缭乱,感觉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即将被射晕球门的足球……
第一段段是直接描绘小林子的语言、动作、肖像;第二段段通过他人的介绍写小林子;第三段段则通过描写小林子寝室的特点来写小林子。
第一段属正面写人,第二三段段属侧面写人。
正⾯描写与侧⾯描写正⾯描写与侧⾯描写正⾯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物的外貌、⼼理和⾏动和语⾔。
⼜称“直接描写”。
侧⾯描写:侧⾯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学作品⼈物形象的刻画多采⽤正⾯描写的⼿法,即直接通过对⼈物的肖像、语⾔、动作、神态、⼼理等⽅⾯的描写,去表现⼈物的性格、品⾏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些侧⾯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描写⽆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是正⾯描写的⼀种补充。
侧⾯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举例:(1).正⾯描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语末了,只听后院有⼈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个⽅⾯: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王熙凤的内⼼世界,在她会见黛⽟时的举⽌⾔谈中表现得很充分。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物! 我今⼉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的⽓派,竟不像⽼祖宗的外孙⼥⼉,竟是个嫡亲的孙⼥。
怨不得⽼祖宗天天⼝头⼼头,⼀时不忘。
”短短⼏句话,表⾯上是称赞了林黛⽟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真是⾯⾯俱到,圆滑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怎么继⽽拭泪——因为提到黛⽟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去世⽽悲伤,所以便抢先“⽤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她拉着黛⽟的⼿问长问短,⼀⽅⾯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是为了在贾母⾯前表现她对黛⽟的关切。
作者就这样⼊⽊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观⾊、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欣赏并了解动作描写的神奇魅⼒,明确动作描写对于⼈物描写的意义。
⼆、通过堂练强化⼀个原则和标准:动作描写务必表现⼈物的个性⾝份和精神⽓质。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在写作中,我们常常需要让读者看到生动的场景和人物,这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就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种描写方式的不同和作用,让你对它们的使用有个清晰的认识。
1. 正面描写正面描写,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描述人物、景物或事物的特点。
它像是一面镜子,直接呈现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形象。
1.1 突出特点正面描写能让读者迅速了解人物或事物的主要特点。
比如,你可以直接说:“小明高高瘦瘦,一头乌黑的短发。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很快脑补出小明的模样。
正面描写有时就像是一张详细的照片,清晰又直观。
1.2 设定基调正面描写还可以帮助设定文章的基调和氛围。
比如,在描写一个神秘的森林时,你可以写:“森林里雾气弥漫,四周静得连一片叶子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到。
”这不仅告诉读者森林的具体样貌,还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幽暗、神秘的气氛。
2.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则稍微曲折一点,它通过间接的方法来揭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用一些比较巧妙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经意间了解所描述的对象。
2.1 通过他人眼光侧面描写常常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来表现。
例如,你可以写:“大家都说李老师上课特别有趣,甚至连平时不爱动脑的班长都喜欢上她的课。
”这样,虽然没直接描述李老师的特点,但通过其他人对她的评价,读者能间接了解她的魅力。
2.2 通过行为和环境侧面描写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或环境来反映其特征。
例如,你写一个人总是把桌子收拾得一尘不染,这不仅能让读者感觉到他的整洁习惯,还能隐约透露出他的细致和追求完美的性格。
3.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综合运用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往往需要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让文章更立体、更生动。
3.1 增强真实感通过结合这两种描写方式,你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比如,描述一个热情的服务员,你可以先正面描写:“她笑容满面,热情地迎接每一个顾客。
”然后再用侧面描写来深化印象:“即使在忙碌的时刻,她总是细心地记下每位顾客的需求,连那些常来的顾客也对她赞不绝口。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什么是正面描写?在记叙文中,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等)直接进行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也称为直接描写。
它是描写的主要方法。
具体有: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
如《听雨》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下雨,本是我讨厌的,因为会使我心情烦躁。
而下雨,也成为她改变我的第一点。
她拉着我的手,走到阳台,推开窗户,伸出我们小小的手。
雨丝,一丝一丝落在手心里、指尖上。
冰冰的,痒痒的,我咧开嘴笑了。
这时候她说:“你原来很讨厌下雨吗?”我点了点头。
她又说:“你可以想想它的好处啊,像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我正惊讶她说话的老练,却又听她说:“嘘——听!雨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多好听啊!”她的手指竖在嘴边,而耳朵,已在聆听雨、叶和草的交融。
我也静了下来,细细地注意着窗外。
哦?真的!“唰唰——”、“悉悉唆唆——”叶与叶,草与草的磨擦配上了雨珠的伴奏,那么和谐,恍如梦中。
打那以后,我又多了一种喜好——听雨。
这一段文字运用了多种正面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写出了与好友心灵相通和交融。
关于如何从正面描写人物、事件,另外几篇里已作过阐述,这里不再重复。
二、什么叫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对的还有侧面描写,也称为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事件的侧面描写,通常是不直接表现某一事物,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等,间接地把某一事件写清楚。
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往往不需要多花笔墨,即可收到显著的艺术效果。
《我喜欢雨天》一文,小作者就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扑灭火山”这一事件并塑造爸爸这个林业站长的可贵形象的。
如“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里拉了出来。
我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下楼的声音,接着开门声、关门声、摩托车马达声随之而来。
”这一节文字表面上看是写“我”睡梦中迷迷糊糊听见的声音,其实也是从侧面描写爸爸“火情就是命令,召之即去,奔赴火场”的负责精神。
而第二天清晨与妈妈这段对话描写,一是从侧面交待了火情发生的时间(晚上至第二天凌晨四点)、地点(东山村)、起火原因(一农民在山上烧灰做肥料、余火复燃)、扑救效果(幸亏发现扑救得早,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的句子
一、正面描写
1.阳光明媚的早晨,鸟儿歌唱着甜美的歌曲,在蓝天下自由翱翔。
2.桃花盛开的山谷里,芬芳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令人陶醉。
3.女孩子穿着一袭洁白的婚纱,优雅地走在红地毯上,笑容灿烂,美丽动人。
4.清晨的海滩上,细白的沙滩上泛起了金色的波浪,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凉爽。
5.在广阔的田野里,麦浪随风起伏,金黄色的麦穗如黄金般闪耀着光芒,看上去十分丰收
二、侧面描写
1.小巷深处传来阵阵炊烟的香味,让人不禁联想到一家温馨的小餐馆。
2.在公园的角落,远处传来儿童欢声笑语,似乎有个欢乐的游乐场。
3.街道两旁的商店灯火通明,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衣柜里摆满了漂亮的服装。
4.路边的鲜花摊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花瓣上闪烁着微弱的露珠。
5.餐厅的厨房里传来刀具撞击锅碗瓢盆的声音,似乎有着一场丰盛的盛宴正在准备中。
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句子
以下是 8 个相关句子:
1. 他跑起步来像一阵风,正面描写他速度好快呀,再看看旁边被他带起的落叶都在飞舞,这就是侧面描写啦。
2. 她笑起来那叫一个甜,正面说她笑容甜美,旁边的人都被她感染得心情超好,这侧面说明她的笑容感染力十足嘛。
3. 这家伙力气大得很呢,正面表现他力气大,你瞧那重物被他轻松拎起,旁边的人都惊呆了,这就是侧面描写他力气惊人。
4. 咱班那学霸真厉害,成绩特别牛,这是正面描写,每次考试发成绩他周围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这就侧面突出他学霸地位。
5. 那姑娘长得可真美啊,正面夸她漂亮,走在路上回头率超高,旁边的人都在小声议论,这算是侧面写她的美很出众咯。
6. 老师上课超有趣,正面说他课上得好,我们学生都听得特别入迷,一节课下来大家都意犹未尽,这侧面证明了他讲课的魅力呀。
7. 小狗特别活泼,总是上蹿下跳的,这正面表现它的活泼,周围的人都被它逗得哈哈笑,这不就是侧面描写它能带来欢乐嘛。
8. 他演讲的时候气场十足,正面写他有气势,底下的听众都听得特别专注,大气都不敢喘,这就从侧面体现了他演讲的震撼力。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语文中常见的两种描写手法,它们在文学创作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绘和呈现事物或人物的特点、状态、行为等,通常通过直接描述或刻画细节来达到这个目的。
例如,在描述一个美丽的女孩时,可以正面地描写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如同剪水的双瞳;或者眉毛弯弯的,如同柳叶。
这种描写方式可以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增强其形象感和生动性。
侧面描写则是指通过描述其他事物或人物来间接地呈现事物或人物的特点、状态、行为等。
例如,在描述一个女孩的美丽时,可以通过描述她周围人的反应来侧面展现她的美貌。
这种描写方式可以让读者通过其他人的感受和反应来理解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增加其深度和层次感。
在语文要素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是重要的写作技巧。
学生需要了解这两种描写方式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便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它们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一个人物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一个人物作文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她就是我最亲爱的姥姥。
我姥姥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呢!首先,我通过正面描写来告诉大家姥姥的样子。
姥姥已经八十多岁了,个子不算太高,大约一米五左右。
虽然她年纪很大了,但是身材还算挺硬朗的。
她的皮肤因为年纪的原因有些松弛,满是皱纹,但是皮肤很光滑细腻。
姥姥的头发已经花白,不过依然还很浓密。
她的眼睛虽然有些被岁月雕刻,但眼神却依旧炯炯有神,透着无限的智慧和慈爱。
姥姥的鼻子有些长,不算太高,但很挺直。
她的嘴唇虽然有些没有血色,但总是挂着温暖、亲切的笑容。
总的来说,即使年纪大了,我姥姥依然保持着一股淳朴、和蔼、亲切的气质。
上面是我通过正面描写,简单介绍了姥姥的外表特征。
下面我再用侧面描写的方式,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姥姥独特的个性和可贵的品质。
天还没有完全黑透,姥姥就已经起身在厨房忙活了。
她先生火做早饭,然后去喂小鸡小鸭,再到菜园里浇浇水、除除草。
一连串利索的动作,做完了一大早的杂活。
等太阳一露脸,姥姥就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开始手工活计。
她的手上总是有好几个老茧,但是手工活做得可别提多漂亮了。
等到中午时分,姥姥会把她亲手做的美味佳肴端上餐桌。
吃过午饭后,姥姥就打扫卫生,或是在后院的小菜园里锄草、浇水。
到了晚上,姥姥会坐在电视机前,边看新闻边继续手工活计。
就这样,姥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着,一直保持着简单而有规律的作息。
从姥姥的作息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多么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人呀!姥姥自从年轻就开始在家务农,辛勤劳作一辈子。
即使现在年纪大了,依然保持着自己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每天都很勤快地做着各种杂活。
看着姥姥的手上老茧重重,我就知道她是多么勤劳踏实。
不过,姥姥可不仅仅是勤劳耐劳,她更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善良宽厚的人。
姥姥对我们子孙后代都很疼爱有加。
只要有空,她就会给我们讲故事、教手工。
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又称“直接描写”。
文章的描写手法之一,与“侧面描写”相对。
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
(也叫实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侧面描写: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前两句写花多、花色、花味。
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蜂之所以闹,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艳丽的花吸引了它们。
)2、《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
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
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正面描写:1、“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最多只能跳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的超级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
”斑羚群被逼到了伤心崖上,隔河对峙的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
作者正面介绍了斑羚的跳跃特点:虽然善于跳跃,却也有极限,是不可能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的,体现出斑羚群遭遇的绝境。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文章的描写手法之一,与“侧面描写”相对,又称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如:
正面描写:
这男人体格健壮。
这男人身材很高。
这男人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
侧面描写:
因为他的体型,小偷从不敢打他的主意。
普通人跟他说话时总是不得不保持仰视。
周围的人经过他身边时纷纷掩鼻而走。
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有: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美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外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这种“以不写写之”的侧面描写法,能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自由联想和丰富想象,产生一种不定型的、没有限度的“揽之若无,思之则有”的审美效果。
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如《七根火柴》歌颂了一位无名战士,作者用大量的
笔墨描绘自然环境:“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环境是多么的险恶啊!而无名战士呢,是“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身体是多么的虚弱啊!这一切表明无名战士自己是最需要火柴的,可他却把仅有的七根火柴无私地奉献了出来。
作者通过对“物”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忘我革命精神的无名
战士的形象。
3.以物衬物:如《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
”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如果从侧面描写的性质来分,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反衬,即从反面衬
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
如《明湖居听书》一文中,为了突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先写了黑妞说书,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象已词尽意穷,无以复加,读到这儿,不禁使人生疑:作品的主人公不是白妞吗?把黑妞的演唱技艺写得如此绝妙,岂非喧宾夺主?作者借观众之口道出了个中用意,解答了读者疑问:“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原来
写黑妞是为了衬托白妞啊!这就是用了正衬法。
如《荆轲刺秦王》中,作者塑造了刺客荆轲这一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与此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刺客秦武阳,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可是见到秦王,将献图时,竟然吓得“色变振恐”,而荆轲泰然自若“顾笑武阳”,并“前为谢”,巧妙地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
在这里,秦武阳的徒有虚名、外强中干有力地衬托了荆轲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
这就是用了反衬法。
诗人王建《入若耶溪》诗中的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之所以特别为人所称道,就是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反衬法,以动衬静更显静。
在实际写作中,这几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往往是综合使用的,如《口技》中,为了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当艺人摹仿发生大火的情景时,观众的反应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以观众的反应衬托口技的高超,这是以人衬人,是正衬;当演出结束时,写舞台上的布置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里是以道具的简陋反衬口技的高超,这是以物衬人,是反衬。
练习:
鞋
一天,两天,一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鞋?“啊……对呀。
”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他……上前线去了。
”说完,军人转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
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开大步走了。
问题:这是一篇小小说,主人公是谁?他有那些优秀品质?作者对他的刻画用了什么写法?具体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大个子优秀品质,曲折含蓄,唤起读者的想象,人物形象更生动,主题更深刻,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