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64.82 KB
- 文档页数:2
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前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口感佳等特点受到广泛栽培。
而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地膜高垄覆土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希望能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技术原理1.地膜覆盖:地膜能够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马铃薯生长。
2.高垄栽培:高垄栽培有利于排水、增加土壤温度、减少病虫害。
三、技术步骤1.地膜铺设:在整地后,铺设地膜覆盖整个种植面积。
2.高垄制作:在地膜上制作高垄,并在高垄上种植马铃薯。
3.覆土施肥:在高垄上施入合适的有机肥料,并进行覆土。
四、技术操作1.选择耐干旱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耐旱品种。
2.适时播种: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通常在土温达到10℃以上时进行。
3.地膜覆盖:在整地后,立即进行地膜覆盖,确保土壤水分蒸发减少。
4.高垄制作:制作高垄时,要控制高垄的高度和宽度,保证马铃薯的生长空间和通风良好。
5.疏芽移栽:在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疏芽和移栽,避免植株茂密,影响通风和光照。
五、技术管理1.施肥管理:在覆土时,施入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
2.浇水管理:在干旱季节要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排水管理:在多雨季节要保证排水畅通,避免水浸影响植株生长。
六、注意事项1.合理控制高垄的高度和宽度,保证植株的生长空间和通风良好。
2.注意地膜的固定,避免风雨天气导致地膜移动和损坏。
3.及时防治病虫害,避免对植株造成损害。
七、经济效益采用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减少病虫害,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以上就是关于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希朹能够对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有所帮助。
马铃薯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一、前期准备1.地块选择:选择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无病虫害的土地进行种植。
避免连作地和有害杂草较多地块。
2.土壤改良: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包括翻松土地、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
3.病虫害防治:在种植前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农药进行喷洒或熏蒸处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二、种植技术1.区划与大垄制作: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划分为适当大小的种植区,并在每个种植区之间制作大垄,便于水分管理和根系生长。
2.膜铺设:在大垄两侧铺设膜,并将膜埋在土壤中,以防膜被风吹飞或移位。
3.滴灌设施布置:在每个种植区内进行滴灌设施布置,包括滴灌管、滴灌箭头和滴灌控制器等,确保每株马铃薯都能获得适量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4. 种植密度与品种选择:根据马铃薯品种和土壤情况,确定适当的种植密度,一般为大垄上双行,株距为35-40cm,行距为60-70cm。
5.种薯处理:对种薯进行脱毒处理和大小筛选,确保种薯的健康和一致性。
6.种植与肥料施用:在大垄上按照一定的间距进行种植,同时进行基肥的施用,包括有机肥和矿质肥料,以提供养分供应。
7.生长管理:对马铃薯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包括病虫害的喷洒和采收后的农残清理等。
8.水分管理:通过滴灌控制器对水分进行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马铃薯生长需求进行灌溉调控。
9.动态监测:定期对马铃薯的生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和病虫害情况等,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三、收获与储藏1.种植期定时收割:马铃薯在生长期达到90-110天时进行收割,避免过晚收割导致土壤中水分过高和马铃薯伤害。
2.收获后处理:将收获的马铃薯进行清洗、去皮和分级处理,确保马铃薯的品质和存储期限。
3.储存环境:将处理好的马铃薯存放在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日晒和高温环境。
4.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马铃薯情况,对有病虫害的进行处理和病株的剔除,以保证储存质量和延长储存期。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是指在马铃薯田地中使用全膜覆盖,并设置双垄种植方式的一种栽培技术。
该技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强经济效益、减少劳动投入为目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1. 栽培技术原理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种植马铃薯前,在田地上铺设塑料薄膜,形成全膜覆盖的环境。
在膜下设置两条人工垄,种植马铃薯苗。
全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双垄种植方式可以增加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产量。
(1)田地准备: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田地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进行清理,除去杂草、前茬秸秆等,并进行耕翻、平整等工作。
(2)铺设塑料薄膜:选用透明或黑色的塑料薄膜,铺设在田地上。
铺设时应注意将薄膜拉平,整齐地盖在田地表面,并用沙土等重物固定。
(3)设置双垄:在铺设好薄膜后,使用机械或人工工具在膜下设置两条平行垄。
垄之间的距离根据品种特性和机械设备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70-90厘米。
(4)进行施肥:在薄膜下的垄旁进行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氮、磷、钾等肥料的合理施用,以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种植马铃薯苗:在垄上依次插入马铃薯苗茎,每株马铃薯苗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10厘米。
插苗后,将垄上的土壤稍微压实,以保证马铃薯苗的生长稳定。
(6)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选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减少病虫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7)及时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及时进行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度,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8)及时除草:定期对田地进行除草,以减少杂草对马铃薯生长的竞争,提高产量。
3. 技术优势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相比传统的栽培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提高产量:全膜覆盖和双垄种植方式可以增加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节约水源资源:全膜覆盖可以减少蒸发散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节约水源资源。
甘肃省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栽培技术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
其主要优点是:①通过在大小垄上全部覆盖地膜,充分收集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了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从而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②能最大限度地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③早期能够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半覆膜增产10.5%,比露地增产46.1%。
一、选茬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旱川地或梯田地,以豆、麦、马铃薯三年制轮作为宜。
前茬作物收后整地时,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二、科学施肥结合秋季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1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起垄前667平方米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60~80公斤,或667平方米施尿素20、30公斤、过磷酸钙60~8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或667平方米施尿素17~22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结合秋施基肥每667平方米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0.5公斤加细沙土5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土内施药。
三、起垄用划行器在距地边20厘米处划行,大行靠地边、宽70厘米,小行宽40厘米。
在大行地表按施肥标准一次性撒施化肥,然后用步犁沿大行划线向中间来回翻耕起大弓形垄,垄高5~10厘米。
两大弓形垄中间为40厘米宽的小垄,将起大垄时形成的犁沟沿土刮至小垄中间形成小弓形垄,垄高5厘米,每个集雨沟对应一大一小两个集雨垄面。
要求达到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大小垄共宽110厘米。
从一边开始一直起到另一边。
第一道垄结束后,再起第二道垄。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是一种以地膜覆盖和双垄种植为特点的高效栽培技术。
通过利用地膜覆盖和双垄种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马铃薯的抗逆性和耐贮性,从而实现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马铃薯生产。
一、地膜覆盖技术二、双垄种植技术双垄种植技术是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双垄种植是指在地膜上开两道垄,将种薯种植在两道垄之间,形成双垄种植的模式。
通过双垄种植技术,可以增加马铃薯的生长空间,促进光照和通风,促进根系的发达和茎叶的生长,提高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养分积累和转运,有效地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施肥管理技术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中的施肥管理技术是决定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中,施肥管理技术应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需要,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春季施肥时主要以磷钾为主,夏季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
在施肥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避免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积累过多或缺乏,合理调配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病虫害防控技术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是保障马铃薯健康生长和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中,为了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应该加强对病毒病、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昆虫害和地下害的监测和预警,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技术,进行统一管理和综合防控,以减少病虫害对马铃薯的损害,保障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五、农药使用技术在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中,为了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适当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应该选择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产品,严格按照使用方法和使用量进行农药施用,遵守农药施用的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农药的有效使用和安全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中的水分管理技术是保证马铃薯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是一种采用全膜覆盖和双垄栽培结合的马铃薯栽培方法。
该技术旨在利用膜覆盖和双垄栽培的优势,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全膜覆盖是指在马铃薯生长期间,使用特殊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地表面,形成一个温室效应,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全膜覆盖可以增加土壤温度,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
同时,薄膜还可以阻挡杂草的生长,减少对马铃薯的竞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双垄栽培是指在薄膜下面分别开挖两条垄沟,将马铃薯种子放入其中,然后覆盖土壤,形成两条垄沟。
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1.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和施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无病虫害。
2. 膜覆盖:在整个种植区域铺设膜,并固定好。
薄膜上一般会有透明或黑色的线条,用于引导种植和管理。
3. 开挖垄沟:在薄膜下面开挖两条平行的垄沟,宽度根据马铃薯的株行间距而定。
4. 种植马铃薯:将马铃薯种子放入垄沟中,根据生长季节和地区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种植量。
5. 覆土:将挖出的土壤覆盖在种子上,保证种子的埋深和生长的顺利进行。
6. 管理与施肥:马铃薯生长期间,进行常规的管理和施肥工作,包括病虫害的防治、水肥的供给等。
7. 收获:马铃薯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根据观察,进行适时的收获。
马铃薯的收获一般通过人工或机械挖掘进行。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此外,全膜覆盖还可以保温、抗风、保湿、防止雨淋、减轻根系受压,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能。
双垄栽培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然而,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注意事项。
首先,膜覆盖和垄沟开挖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其次,全膜覆盖容易导致土壤表面温度过高,需要注意防止热害的发生。
大通地区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摘耍针对大通县农业气候特点,阐述了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在大通地区应用的优势,并总结了其技术要点,以为该项技术在当地和同类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青海大通大通县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农业区,海拔高度 2 280-4 622 m, 年日照时数2 590-2 708 h,年均温度2. 8〜4. 9 °C,年降水量398〜 513 mm,无霜期96〜129 d,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全县现有耕地 4. 61万hm2,山旱地占相当比例。
春旱是该县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多发生在浅山地区。
春播吋无法适吋播种,播后出苗很差,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低而不稳,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增产措施,但干旱缺水仍成为制约大通县旱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为此,农业部门从实际出发,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依托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大力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马铃薯产业对浅山地区群众增产粮食和增加收入的支撑作用[1]。
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是在田间起大小双垄后, 用地膜全覆盖种植马铃薯的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
该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技术为一体,能使自然降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地面覆盖率达到100%,隔断土壤蒸发途径,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将降水量 60%〜65%的蒸发降到最低,提高了作物有效耗水比,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 5 mm左右的微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垄沟内,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止常出苗,满足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
全膜覆盖还可以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加速土壤养分转化,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于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2]。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已在大通地区推广种植2年增产率在20%〜30%以上。
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种植的作物之一。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它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保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在马铃薯生长期间采用全膜覆盖和双垄栽培的方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生长环境因素,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
一、选址与地力改良1、选址:地势平坦、土层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离水源近,以便进行灌溉。
2、地力改良: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改良,施入有机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和水分。
二、品种选择1、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品种,耐病虫害、产量高、质量好的优质种子。
2、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选择适宜的马铃薯品种,如土白薯、红薯、马铃薯等。
三、地膜覆盖1、在做好土壤改良的基础上,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马铃薯的发芽和生长,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减少草坪生长。
2、地膜材质要选择优质的PE薄膜,密封性好,透光性高,抗老化能力强。
四、双垄栽培1、双垄栽培是指在地膜覆盖后,将土壤覆盖成两个垄,种植马铃薯。
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垄间距和垄高要根据种植的品种和密度来确定,一般间距在50-60厘米,高度在10-15厘米。
五、密植栽培1、在双垄栽培的基础上,采用密植栽培技术,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加,提高产量。
2、马铃薯的密植要根据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生长环境来确定,一般在亩种植40000-50000株。
六、科学施肥1、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施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马铃薯的生长。
2、在马铃薯生长期间,根据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科学施肥,及时追肥,调整追肥量和次数,以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七、病虫害防治1、在种植前,对种植地进行综合防治,卫生消毒,杜绝病菌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