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幼师三十六计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培养幼儿创造力——幼师三十六计教案(大班)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并记忆幼师三十六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交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 幼师三十六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大班教室的空间布置和相关材料准备。
3. 游戏和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策略和计划,提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认识幼师三十六计:2. 展示幼师三十六计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向幼儿介绍其中的几个计策,并解释其含义和用途。
3. 鼓励幼儿提问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计策的实际应用场景。
创造力游戏:4. 分组进行创造力游戏,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计策,并设计一个与之相关的游戏或活动。
5.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设计的游戏或活动,并邀请其他小组参与。
6. 引导幼儿讨论每个游戏或活动的特点和优势,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创意绘画活动:7. 提供绘画材料和主题,让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计策进行绘画创作。
8. 鼓励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小组合作活动:9. 安排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计策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任务。
10. 观察幼儿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互相协作、分享和倾听。
总结和评价:1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幼师三十六计的理解和应用想法。
12.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延伸活动:1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应用幼师三十六计的策略,并鼓励他们与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幼师三十六计的概念,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游戏和活动,幼儿有机会运用这些计策来解决问题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促进了幼儿的社交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2. 培养学生的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2. 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3. 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三十六计》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 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三十六计》的起源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三十六计》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胜战计、敌战计等。
2. 举例说明《三十六计》中的策略,如瞒天过海、借刀杀人等。
3. 分析《三十六计》中的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三十六计》的策略进行讨论,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2. 情景模拟:每组设计一个情景,运用所选择的策略解决问题。
3. 课堂展示:每组进行情景模拟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四、巩固练习1.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学习了哪些《三十六计》的策略?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策略,提高自身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个《三十六计》的策略,结合实际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2. 下一节课进行心得体会分享。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策略,让学生了解到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重要性。
2. 课堂活动设计合理,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幼师三十六计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培养幼儿创造力的36计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幼儿对各类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2. 提供多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 问题解决法:给幼儿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多样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表、实物、图片等视觉化工具引导幼儿创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创造性教学活动的素材和工具。
2. 打印出相关的图片、故事或实物。
教学过程:课时一: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创造力1. 制造好奇:通过播放精心挑选的视频或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提问与讨论: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例如:“你认为怎样才能让这件事更有趣?”或者“你有什么新的主意?”3. 游戏时间:进行一些创造性游戏,如拼图、构建等,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课时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1. 故事启发:讲述一个有关解决问题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2.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创造性任务,如构建一个高塔或设计一个城市。
3. 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创造性成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课时三:培养学科知识的创造应用能力1. 学科连接:将创造性活动与幼儿平时学习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数学中进行创造问题的设计,或在语言课中鼓励幼儿创造新的故事情节。
2. 学科应用:引导幼儿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创造性活动中,例如,在科学课上进行实验设计,或在艺术课上进行创造性绘画。
课时四:综合创造性活动1. 创造性表演:组织幼儿参与角色扮演、舞台剧表演等创造性活动,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 创意手工: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创意制作手工艺品。
三十六计教案引言: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绝世经典之一。
它以智慧、机智和变通性为核心,通过36个策略为军事指挥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三十六计并不仅限于战争应用,它的智慧和策略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并提供一份教案,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个古代智慧的精髓。
一、基本概念1. 来历和背景:三十六计最早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出现源于古代军事家对战争策略的总结和总结,为战争指挥提供了广泛的参考和指导。
2. 概述和分类:三十六计以智慧和变通性为核心,总结了36种不同的策略,可以分为进攻、防守、扰乱和敌后等不同类型。
每种计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3. 核心思想:三十六计的核心思想是以弱胜强、机智灵活、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等。
它鼓励军事指挥者善于观察敌人,善于思考,并通过巧妙的策略来实现胜利。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三十六计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了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三十六计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运用三十六计的策略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三十六计的背景和历史意义(30分钟)a. 简要介绍三十六计的来历和背景;b. 分享三十六计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c. 引导学生思考三十六计的智慧和策略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 第二课: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5分钟)a. 介绍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b. 分别阐述不同计谋的特点、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c.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计谋的应用和威力。
- 第三课:三十六计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0分钟) a. 引导学生思考三十六计的核心思想和智慧;b. 分享一些有关三十六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c. 分组讨论并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运用三十六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第四课:运用三十六计策略解决问题(60分钟)a. 提供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分组运用三十六计的策略进行解决;b.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讨论不同策略的优劣,并思考可行的改进措施;c.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反思。
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十六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学生能够理解每计的意义和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三十六计》。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培养智慧和谋略,提高人际交往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3. 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诚信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1.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书籍,共有36个计策,每个计策都有独特的策略和智慧。
2. 教材通过故事、案例和插图等形式,生动展示每个计策的含义和应用。
3. 教材结合现代生活和教学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三十六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记《三十六计》的名称和顺序,理解每个计策的基本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学会运用《三十六计》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熟记《三十六计》的名称和顺序。
2. 学生理解每个计策的基本含义和应用。
难点1. 学生深入理解每个计策的意义和背后的智慧。
2. 学生运用《三十六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每个计策的含义。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每个计策的应用。
3.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运用《三十六计》。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手段1. 多媒体课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十六计》的内容和案例。
2. 故事和插图:教材中的故事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每个计策。
幼师三十六计教案设计目录CONTENCT •引言•教育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01引言目的和背景培养儿童策略思维通过学习三十六计,培养儿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策略性思维。
传承中华文化三十六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案设计让儿童接触和了解,实现文化传承。
提高儿童应对能力将三十六计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提高儿童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80%80%100%三十六计简介简要介绍三十六计的起源、发展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概括介绍三十六计的内容,如瞒天过海、围魏救赵等,并阐述其特点,如兵不厌诈、出奇制胜等。
阐述三十六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如在商业、教育、人际交往等领域的应用。
起源与历史内容与特点意义与价值02教育目标与内容让幼儿了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包括其历史、文化和军事意义。
通过讲解和实例,使幼儿初步掌握《三十六计》中的一些基本计谋和策略,如瞒天过海、围魏救赵等。
01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情境下的计谋运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02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其在集体中的领导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三十六计》中的智慧和策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其正直、勇敢、智慧等品质。
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03教学方法与手段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以往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以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情境导入创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讲解演示案例分析合作学习教学策略选取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