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32.31 KB
- 文档页数:3
大豆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温度对大豆的萌发、生长、开花、结荚和成熟等阶段都有影响。
- 萌发阶段:大豆的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迅速萌发。
一般
要求土壤温度在10-12摄氏度以上,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摄
氏度,此时大豆的种子能够快速发芽。
- 生长阶段:大豆生长期间,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5摄氏度,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大豆的生
长速度最快,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效率最高。
- 开花和结荚阶段: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最适宜
的温度为25摄氏度。
此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花粉不活跃,授粉率下降,影响结荚数量和质量。
- 成熟阶段:大豆成熟期的温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在25-30
摄氏度的温暖环境下,可以促进籽粒的充实和干燥。
总体而言,大豆的生长发育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大豆的生长节律和产量形成。
不同地域和生态条件下的大豆种植,温度适应要求会有所不同。
浅析辽宁地区大豆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辽宁省也是大豆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
大豆的生长发育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适宜的气象条件是大豆高产的保证。
本文将就辽宁地区大豆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温度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豆对温度的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广,生长最适温度在20-30℃左右,其生育期的各个阶段需要的气温也不同。
大豆的幼苗期需要温度较高的气候,一般在15-20℃以上,这个时期夜间温度不应低于5℃;生长期主要需要温和的气候,温度一般控制在20-28℃左右;开花期和结荚期需要高温湿润的气候,温度应控制在25-30℃,保证花荚的正常发育。
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大豆生长缓慢、花果减少、荚果萎缩等现象,从而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大豆也不例外。
在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会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大豆在生长初期需要较强的光照,培育强壮的幼苗;进入生长期后,大豆需要持续的强光照射,以促进叶面积、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花果期则需要充足的光照以促进花荚发育和营养物质积累。
如果光照不足,就会导致大豆生长缓慢,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降雨是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大豆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
在不同生长阶段,大豆所需的水分量也不同。
一般来说,幼苗期和生长期需要的水分较多,这个时期雨水充足或不断灌溉的水源对大豆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花果期则需要适量的水分,特别是在干旱时期,如果不适时浇水,会导致大豆果实裂开、变形等品质问题。
不过,过量的降雨也会导致大豆生长过程中湿度过高,出现病虫害等问题,因此,适当的降雨量和频率对大豆的生长发育最为重要。
综上所述,温度、光照和降水等气象条件都会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发育,而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也将受到这些气象条件的影响。
为了保证大豆的高产和高质量,必须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对大豆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
东北大豆种植规律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区之一,东北大豆种植具有一定的规律。
下面将从气候条件、种植面积、种植时间、品种选择等方面来介绍东北大豆种植的规律。
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大豆的生长。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短暂而炎热,冬季寒冷而漫长。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东北地区适宜大豆的生长发育。
大豆对温度要求较高,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摄氏度,而东北地区夏季的平均气温在这个范围内,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此外,东北地区的降水充沛,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
东北地区有较大的种植面积。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大豆的种植。
据统计,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尤其是黑龙江、辽宁和吉林三个省份,是东北地区大豆的主产区,种植面积较大。
这些地区的土地肥沃,种植条件优越,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时间较为集中。
由于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大豆的种植时间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5月和6月份。
这个时期的气温适宜,有利于大豆的萌发和生长。
此外,东北地区的冬季较长,大豆的生长期相对较短,因此需要尽早种植,以确保大豆足够生长发育。
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还需要合理选择品种。
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特点,适合种植中早熟、寒地型的大豆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耐寒性强、抗逆性好的特点,能够适应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宜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东北大豆种植具有一定的规律。
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大豆的生长,种植面积较大,种植时间较为集中,品种选择也很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地种植大豆,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大豆种植萌发出苗的环境条件
一、土壤条件
大豆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7.0,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大豆对土壤中的有机质要求较高,因此种植前应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或腐熟堆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二、温度条件
大豆是温度要求较高的作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在播种阶段,土壤温度应达到10摄氏度以上,才能保证大豆种子的正常发芽。
同时,大豆的生长也对昼夜温差要求较高,有利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根系的分布。
三、光照条件
大豆对光照要求较高,光照充足的环境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在大豆的萌发期和生长期,每天至少需要6-8小时的阳光照射。
如果光照不足,大豆的生长速度会变慢,植株会变得瘦弱。
四、湿度条件
大豆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不能过于潮湿。
在大豆的发芽和萌发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70%左右,以保证种子的正常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同时,大豆的生长期间,适宜的空气湿度也能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生长发育。
五、气候条件
大豆的种植适宜气候条件为亚热带到温带气候,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大豆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大豆对干旱的抗性较强,但在开花和结荚期间,适量的降雨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大豆种植萌发出苗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土壤条件、温度条件、光照条件、湿度条件和气候条件。
合理调控这些环境因素,能够为大豆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获得丰收的果实。
农民在种植大豆时,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品种和种植方法,做好土壤改良、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豆种植条件
大豆种植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和水分等方面。
气候条件方面,大豆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30℃之间,最
适宜的温度为25℃。
光照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大豆对短日照的要
求是有限的,大体在9-18小时范围内,光照越短,越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
育和抑制营养体的生长。
此外,大豆对日照的要求较高,要求日照时间在
12小时以上。
土壤条件方面,大豆生长的土壤,通常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土壤。
土壤的pH值在~之间,pH值过高或过低都将对大豆产生不良影响。
水分条件方面,大豆属于需水较多的作物,由于大豆各生育期的生理变化不同,群体结构相异,所以各期对水分的消耗也不同。
发芽时须吸收比种子本身重1~倍的水分才适宜发芽,播种阶段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
此外,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种植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灌水1次,以利播后种子发芽。
结合灌水进行大田封闭除草。
夏播大豆由
于生长季节较短,适期早播很重要,适时播种,保苗率高,出苗整齐、健壮,生育发育好,茎秆粗壮。
总之,合理利用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农业专家或查阅农业类书籍。
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一、温度条件大豆是一种喜温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至30℃。
在大豆的发芽期、生长期和结果期,温度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度过低会抑制大豆的发芽和生长,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大豆生长缓慢,甚至营养生长受到抑制。
因此,大豆生长的温度条件是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光照条件大豆是光合作用型植物,对光照的要求较高。
大豆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尤其是在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光照条件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大豆的光合作用主要依靠叶绿素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因此,大豆生长的光照条件是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湿度条件大豆对湿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适宜生长的湿度范围为60%至80%。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大豆叶片上积水,影响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进而抑制大豆的生长。
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大豆叶片脱水,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进而抑制大豆的生长。
因此,大豆生长的湿度条件是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土壤条件大豆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对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大豆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在6.0至7.0之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应达到2%至3%。
此外,土壤的透气性也对大豆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过湿的土壤会导致大豆根系缺氧,抑制其生长;而过干的土壤则会导致大豆根系脱水,同样会影响其生长。
因此,大豆生长的土壤条件是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湿度适中以及土壤肥沃和透气性良好。
只有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大豆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种植大豆时,我们应该根据其生长的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种植地点和种植时间,做好土壤改良和管理工作,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这样才能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
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大豆(学名:Glycine max)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
大豆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大豆的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产量高。
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5℃时,大豆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会造成生长不良或死亡。
因此,大豆栽培的地区一般应具备温暖的气候条件。
大豆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
光照不足会导致大豆的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产量。
因此,大豆的生长地区应具备光照充足的条件,避免阴暗、阴雨天气过多。
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高,适宜的降水量为600-1200毫米。
在大豆的生长期间,特别是在开花和结果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干旱会导致大豆的花芽萎蔫,果实干瘪,产量下降。
但过度的积水也会对大豆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因此,大豆的生长地区应具备适宜的降水量,并能够合理排水,以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
大豆对土壤的要求也较高,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一般来说,大豆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对于碱性土壤的耐受性较差。
因此,在大豆的种植地区,应选择土壤pH值在6-7之间的土地进行种植,以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
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不仅影响着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还直接关系到大豆的品质。
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以提高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改善大豆的口感和风味,提高大豆的经济价值。
总结起来,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照射、适宜的降水量和合适的土壤条件。
只有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大豆才能正常生长,发挥其最大的潜力。
因此,在选择大豆的种植地区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大豆的高产高质。
同时,科学的耕作管理也是确保大豆生长的关键,包括合理施肥、适时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才能使大豆生长状况良好,产量稳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粮食和油料资源。
大豆产量生理指标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的产量和生理指标是衡量其种植效益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从产量和生理指标两个方面来探讨大豆的种植情况。
一、大豆产量大豆的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气候、种植技术等。
其中,土壤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豆生长需要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同时还需要土壤的pH值适宜,一般在6.0-7.0之间。
此外,大豆的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缺水会导致大豆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产量。
气候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豆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水。
如果气候条件不适宜,如长期干旱、高温等,会导致大豆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产量。
种植技术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例如,适时施肥、合理密植、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等都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二、大豆生理指标大豆的生理指标是反映大豆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豆的生理指标包括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
株高是反映大豆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豆的株高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株高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大豆的产量。
过高的株高会导致大豆的分枝少,花果期短,从而影响产量;过低的株高则会导致大豆的叶面积少,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产量。
叶面积指数是反映大豆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面积上大豆叶面积的总和。
叶面积指数越大,说明大豆的叶面积越大,光合作用越强,从而产量也会越高。
叶绿素含量是反映大豆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叶绿素是大豆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叶绿素含量越高,说明大豆的光合作用越强,从而产量也会越高。
综上所述,大豆的产量和生理指标是衡量大豆种植效益的重要指标。
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生理指标都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从而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种植大豆的地理条件大豆(学名:Glycine max)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地理条件对其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种植大豆的地理条件的详细解析。
气候条件:大豆适应性较强,其生长最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摄氏度。
大豆对光照要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为每天10-12小时。
大豆也对昼夜温差有一定要求,适宜的温差为10-15摄氏度。
此外,大豆的生长期较长,需要充足的积温,适宜的年积温为2800-3200。
土壤条件:大豆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相对较宽松,但也对土壤要求有一定的要求。
大豆喜欢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适宜的土壤类型主要有普通和肥沃的砂质壤土、砂壤土和砂质黏土。
此外,大豆对pH值的要求也较高,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7.5。
另外,大豆种植还需要注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以确保大豆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水分条件:大豆对水分要求较高,适宜的水分条件是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大豆的生长期主要是在春季和夏季,这段时间正是降雨较多的季节,这对大豆的生长是有利的。
通常来说,大豆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降雨,因此适宜的种植地区需要具备降雨量充足的条件。
此外,大豆也对高温和干旱的抗性较强,能够适应短期的干旱和高温环境。
海拔条件:大豆种植适宜海拔较低的地区,一般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
这是因为大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对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而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气候较寒冷,光照强度较弱等因素,对大豆的生长不利。
综上所述,种植大豆的地理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分条件和海拔条件。
大豆适宜生长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适宜的土壤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宜的水分条件是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适宜的海拔是海拔较低的地区。
只有在满足这些地理条件的情况下,大豆才能有良好的生长和高产。
第三节大豆气候大豆生产对我国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豆是营养价值最高的作物之一,在大豆所含的干物质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含量分别占40%、20%、35%和5%,蛋白质含量是谷物的3—5倍,比其他豆类高10个百分点以上,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类膳食中营养平衡的优质蛋白质,经过加工后,蛋白质消化率可达90%以上。
在构成大豆油的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80%以上,有利于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此外,大豆还含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微量成分,如异黄酮、低聚糖、皂苷、磷脂、维生素E等,被视为保健食品。
因此,发展大豆生产有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蛋白质营养水平,对保证粮食安全和增进全民族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州每年种植大豆面积6万余亩,是玉米、谷子之后的第三当家品种,总产达0.8万吨,近几年林州种植的大豆品种有豫豆14、豫豆16、冀豆12、豫州6号、荷豆12等。
林州大豆每年6月10日左右播种,9月20日左右收获,在正常天气气候情况下,全生育期约102天。
(见表1)表1 大豆历年发育期日期大豆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可分为:萌发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
因此,分析林州的光热水资源,充分利用本地气候,趋利避害,对大豆的丰产丰收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豆生育期阶段的分析通常以始花为界将大豆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在农业生产中,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萌发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荚鼓粒期和成熟期等6个阶段。
1、萌发期:大豆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的阶段。
播入土壤的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条件下,产生萌幼。
首先胚根伸长,伸入土中,随着下胚轴向上伸长,子叶带动着幼芽顶出地面,大豆萌动需要4—6天。
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为20—22℃,此时林州的平均温度为23.7℃,高于大豆萌动发芽期指标,林州当地有农谚说“五月(农历)冷,一颗豆子打一捧”。
大豆的气候特征1、什么气候适合种棉花、大豆、玉米棉花需要丰富的光热条件,又需要一定的灌溉水源,在阴雨连绵的地区不适合,它的种植区域很广,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都比较适合大豆是一种喜温作物,种植面积也很广,多种植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条件较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地区当然咯有些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也适合靠天然降水即可一般不需要引水灌溉玉米的种植范围也很广适合于热带草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靠天然降水即可一般不需要引水灌溉2、气候变化对大豆主要病虫害有什么影响?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在一些大豆种植区域都会发生大豆病虫害。
大豆的病害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大豆胞囊线虫。
许多叶部病害在不同年份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大豆灰斑病曾进行过大面积防治。
大豆的虫害主要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蓟马、大豆红蜘蛛、二条叶甲、豆小卷叶蛾等。
大豆根腐病: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有利于大豆根腐病发生。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苗期根部真菌病害的统称。
大豆菌核病:较长的冷湿天气有利大豆菌核病发生,低洼地、密度过大发病重。
7月中、下旬连续低温寡照,温度在18~22℃,有利于致病真菌的子囊盘萌发形成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源。
大豆菌核病在种植向日葵、油菜的大豆产区比较普遍。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发病较重,严重地块发病率达100%,减产60%以上。
大豆胞囊线虫病:靠土壤传播,此种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9年,旱年、大豆重迎茬年限越久为害越重,是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大豆灰斑病:结荚期到鼓粒期天气多雨,气温较高,利于此病发生;沿江河湖泊、地势低洼、小气候湿度大,利于大豆灰斑病发病。
大豆灰斑病在东北大豆区发生比较普遍,遇流行年可造成大面积、大幅度减产。
大豆霜霉病:发病适宜温暖高湿的环境。
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
大豆生物学特性大豆生物学特性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对温度的要求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
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
由于大豆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
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
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
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
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
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
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
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
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
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
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3.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 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
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
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一 140%。
大豆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大豆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1.大豆生育对温度的要求大豆喜温而较耐冷凉,据研究,夏大豆从播种到成熟需95~140天。
≥10℃积温约为2400~3300度·日。
大豆发芽适宜温度是15~25℃,15℃以下发芽延迟,温度低于9℃时,则发芽显着恶化,下胚轴生长受抑制,虽能发芽,但子叶不能出土,出苗非常缓慢,容易感染病菌,大大降低出苗率。
春播大豆一般在表层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才能开始播种。
大豆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0~25℃,开花最适温度为25~28℃,结荚期温度以20~22℃为宜温度过高,落花落荚严重,过低则成熟延迟。
大豆也不耐高温,温度超过40℃,会严重影响座荚率。
2.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水600~800克,全生育期需水250立方米/亩,相当于400mm上下的降水量。
大豆各发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及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见表1、表2。
表1 夏大豆各生育阶段需水规律表2. 大豆各发育期的最适土壤湿度(%)3 大豆对光照的要求大豆是短日照植物,对光照的反应很敏感,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和成熟提早,生育期缩短;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成熟延迟,生育期延长。
夏大豆是在气温高,日照逐渐缩短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营养生长期较短,故夏大豆应尽量提早播种,使之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生长,以增加产量。
夏大豆生长季内有两个光合作用高峰期,即开花期和鼓粒期。
光照条件的好坏对大豆影响较大。
有试验指出,开花期遮光,豆荚退化脱落明显增加,当日照减少到正常条件下的50%时,分枝、茎节和豆荚均明显减少,产量将减少60%。
大豆的萌发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对温度的要求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
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
由于大豆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
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
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
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
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
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
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
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
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
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
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3.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
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
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筏长摧短诋的搓痊掸花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一140%。
大豆种植条件大豆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作物,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大豆的种植条件:1.气候条件大豆喜温暖,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30℃之间,而最适宜的温度为25℃。
在旱季、荒年或气候寒冷、湿度大的年份,会导致大豆生长的不良。
在大豆的生长期内,光强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大豆喜光,光照越充足,大豆的生长越健康。
此外,大豆对日照的要求较高,要求日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上。
2.土壤条件大豆生长的土壤,通常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土壤。
土壤的pH值在6.0~6.5之间,pH值过高或过低都将对大豆产生不良影响。
大豆喜湿润环境,水分管理非常重要,土壤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都会影响其生长。
此外,土壤含水率过高或土壤排水不畅,会导致大豆根系吸氧不足,使其生长受到阻碍。
3.养分条件对于大豆来说,土壤养分是非常重要的。
大豆对氮的需求较高,因此需要充足的氮肥。
同时,磷、钾、镁、硫等元素也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土地肥力低的地方可以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养分含量,也可以进行深翻、耕地改良等措施,增加土壤的水肥保持性。
4.田间管理为了使大豆生长的更加健康,避免病虫害的侵害,田间管理也非常重要。
在大豆成长期内,要进行及时的灌溉、施肥,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
此外,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病虫害的生长,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和扩大对大豆农作物的伤害。
在生产中,应合理用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安全、有效的农药和肥料。
以上就是大豆种植的一些条件,了解这些条件可以更好地为大豆提供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大豆生长发育的气候指
标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豆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
1.大豆生育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喜温而较耐冷凉,据研究,夏大豆从播种到成熟需95~140天。
≥10℃积温约为2400~3300度·日。
大豆发芽适宜温度是15~25℃,15℃以下发芽延迟,温度低于9℃时,则发芽显着恶化,下胚轴生长受抑制,虽能发芽,但子叶不能出土,出苗非常缓慢,容易感染病菌,大大降低出苗率。
春播大豆一般在表层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才能开始播种。
大豆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0~25℃,开花最适温度为25~28℃,结荚期温度以20~22℃为宜温度过高,落花落荚严重,过低则成熟延迟。
大豆也不耐高温,温度超过40℃,会严重影响座荚率。
2.大豆对水分的要求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水600~800克,全生育期需水250立方米/亩,相当于400mm上下的降水量。
大豆各发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及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见表1、表2。
表1 夏大豆各生育阶段需水规律
表2. 大豆各发育期的最适土壤湿度(%)
3 大豆对光照的要求
大豆是短日照植物,对光照的反应很敏感,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和成熟提早,生育期缩短;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成熟延迟,生育期延长。
夏大豆是在气温高,日照逐渐缩短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营养生长期较短,故夏大豆应尽量提早播种,使之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生长,以增加产量。
夏大豆生长季内有两个光合作用高峰期,即开花期和鼓粒期。
光照条件的好坏对大豆影响较大。
有试验指出,开花期遮光,豆荚退化脱落明显增加,当日照减少到正常条件下的50%时,分枝、茎节和豆荚均明显减少,产量将减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