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扩张术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2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面颈部瘢痕21例报告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外科领域的一项开拓性研究成果,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将扩张器埋置在预缺损附近浅筋膜的下层,经注液扩张,获得额外的皮肤软组织,修复临近的缺损。
由于相邻部位皮肤的质地、色泽、感觉基本相同,修复缺损后,痕迹小,有一定的美容美体效果,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年龄21-56岁之间,瘢痕位于面颈部、前胸部,面积5cm2-35cm2,男15例,女6例。
损伤原因:烧伤后瘢痕16例,外伤后瘢痕3例,手术后瘢痕2例。
1.2手术方法扩张器的选择:根据修复的部位、范围选用不同型号和不同形状的扩张器,首先通过扩张面积的预算选择扩张器的大小、形状及数量,同时还要根据供瓣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原则是每修复1cm2面部扩张容量为6~8ml,颈部为12~14ml,因扩张所得的“额外”皮肤,既要修复病变区,又要兼顾供区直接缝合。
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成败的关键,而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技巧密切相关,分离平面适当,熟练掌握解剖,可有效地防止损伤重要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充分保证扩张皮瓣血运,防止扩张器外露。
彻底止血,是预防术后出血及血肿的关键所在,采用多孔硅胶管负压引流,引流管从扩张器腔隙下方另口引出,引流48~72h。
我们应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负压引流,引流可靠充分,定量准确,且不影响切口愈合。
术中及时注入10%~20%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即时扩张,能对剥离面产生适当压力,对减少出血,预防血肿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扩张皮瓣张力较大时,除进行皮下减张缝合外,并对基底组织进行缝合固定,这对扩张皮瓣的回缩,减少切口瘢痕起到一定的作用。
1.3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小面积皮瓣坏死1例,经处理均达到满意疗效。
2 讨论2.1烧伤瘢痕是烧伤伤口愈合的重要产物,它的形成代表伤口的愈合,但超过正常大小的瘢痕,特别是面部和颈部,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烧伤瘢痕的治疗成为皮肤整形外科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一)全身评估评估病人一般资料、现病史、有受伤史、既往史、过敏史。
(二)专科评估评估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溃、炎症。
(三)心理社会支持评估病人(家属)心理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病人(家属)对该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相关康复知识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手术方式、注意事项,使病人了解并配合。
(2)皮肤准备:按整形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备皮,二期手术备皮清洗皮瓣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扩张皮瓣。
2、术后护理(1)按整形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面颈部埋置扩张器时应主要观察有无气道受压,有无颈动脉和颈动脉窦受压,有无面唇紫绀等,如果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密切观察负压引流的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4)避免术区受压及锐器接触扩张器,以免扩张器破裂,造成手术失败。
(5)扩张器注水期护理:1)每次注水要听取病人的主诉,以局部皮肤稍呈苍白,扩张器变硬,病人能忍受为度,注水量一般为扩张器总容量的10%-15%。
2)注水后要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血运的情况,注意有无局部疼痛、压迫症状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每次注水后应准确记录注水量、注水时间。
4)避免局部皮肤受损,防止蚊虫叮咬。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按整形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并发症及护理观察。
(2)扩张器破溃、外露:观察扩张区皮肤有无破溃,发现后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三、健康教育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碰撞、挤压扩张部位皮肤,避免锐器刺入。
2、注意扩张皮瓣的清洁,经常清洁局部,防止毛囊发炎,导致皮瓣感染。
3、术后应穿宽松、棉质、柔软的衣服。
四、出院指导1、勿烫伤或用力搓揉及挤压扩张区域。
2、冬季防止冻伤,夏季防止蚊咬。
3、二期术后切口可涂擦抑疤药物6-12个月,预防疤痕增生。
什么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作者:文/藏洪敏
来源:《医学美学美容》2000年第02期
近几年来,在整形美容中经常接触到一项新的技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所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就是将硅橡胶制作的球囊,又叫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经过手术方法埋植于皮下或肌肉下面,然后定期注入灭菌生理盐水,使得扩张器表面的皮肤随着球囊的增大而逐渐扩张、伸展,以提供"额外"的皮肤与皮下组织来修复缺损或形成一定的腔隙供植入骨、软骨和赝复体。
其实,皮肤软组织的扩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比如女性妊娠后腹部皮肤的松弛就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扩张。
由于皮肤扩张术能够提供与缺损区域皮肤色泽、质地、厚度几乎相同的充足皮肤软组织,既可以修复组织缺损,又不产生明显的痕迹。
所以近年来在国内外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中的应用是日益广泛,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在美容外科中,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通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头皮缺损修复包括头皮撕脱伤后,或由于火焰、电、化学烧伤及其它原因造成的瘢痕性秃发,还有头部肿瘤切除术后的皮肤缺损,都是扩张器的适应症。
另外,颅骨缺损的病人在进行头皮瓣转移时也可使用。
2.面颈部修复颜面、颈部疤痕的修复,耳、鼻的再造术,下颌骨缺损等。
由于扩张后的皮肤与被修复组织极为相似,故效果较佳。
3.乳房修复乳房是扩张术最常用的部位。
其优点是安全,乳房假体植入后轮廓好,因为有肌肉的覆盖所以手感佳,纤维挛缩的发生率低。
适用于单纯乳房切除后的患者,以及先天性乳房不发育、先天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小乳房畸形等。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病人也可适用。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烧伤患者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其中,头皮缺损5例,四肢瘢痕6例,颈前瘢痕9例,口周瘢痕5例。
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随访。
结果25例患者给予软组织扩张术后,随访8个月~1年,效果均较满意。
共植入40个扩张器,其中,扩张囊外露2个,血肿1个,囊周感染2个,并发症发生率为12.5%。
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烧伤整形患者的疗效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烧伤;整形;软组织损伤自Radovan于1976年发明了可控性软组织扩张器以来,在美容整形外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临床已日臻完善和普及[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采用组织扩张器的扩张作用[2],从其他途径获得皮肤软组织进行皮肤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缺点是需要二次手术[3],优点是扩张皮瓣转移后供区无后遗畸形和严重瘢痕,治疗效果较好。
笔者就此对本院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烧伤后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25例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年龄12~48岁,平均(18.2±2.5)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头皮缺损5例,四肢瘢痕6例,颈前瘢痕9例,口周瘢痕5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治疗,第一期采用传统的切口方法植入扩张器,切口为修复区与预扩张区瘢痕交界位置,标出剥离面积、注射壶部位以及扩张区域[4],根据患者损伤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扩张器,采用钝性剥离法,将埋置腔隙剥离好,留置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手术过程中开始注射0.9%氯化钠溶液20~30 mL;术后切口愈合后,每周注射2次,每次给予额定容量的10%~15%进行注射,并及时观察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的血运情况。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后护理体会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后护理一般可以分为遵医治疗和正确使用扩张器两个方面:
1、遵医治疗:对于植入扩张器术后病人,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护理,如严格定期就诊检查、注射抗感染药物、定期更换敷料和外科布等。
2、正确使用扩张器:植入扩张器术后,患者应端正态度,尽量避免双肩低肩,太多或太少拉伸动作,根据医生指导拉伸频率和时间,尤其要注意拉伸动作以及水疗和护理措施不应过度或不合理,并经常检查扩张器外壳,避免风疹和损坏。
皮肤软组织扩张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人正常皮肤组织下,通过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在皮肤组织深面对表面皮肤产生膨胀压力,使皮肤面积被扩展,并促进皮肤等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而获得“额外“皮肤,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转移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已成为整形美容外科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由于扩张产生的皮肤颜色、质地、结构和毛发均与受区相近似,是理想的修复材料,并且扩张产生的皮瓣多数能保存感觉神经,供区继发畸形小,具有传统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
【扩张器使用特点】1.扩张器的结构与类型扩张器的主要结构包括扩张囊、注射阀门和导水管三部分,导水管连接扩张囊与阀门,阀门是经皮穿刺注人生理盐水的部位。
扩张器的类型主要有圆型、方型、肾型、长柱型、特型等,根据修复部位、形态及病变范围不同来选择。
2.手术方法分两期进行一期扩张器置入术;二期扩张器取出,皮瓣转移修复术。
两期之间为注水扩张期。
3.扩张用注射液与注射时间扩张囊为半透膜,小分子物质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可自由进出。
因此,不可选用注射用水注射,而应选择生理盐水。
为减轻疼痛、预防感染,还可在生理盐水中加入镇痛药、抗生素、激素和促进血管扩张的药物,每次向扩张器内注射的液体量取决于表面皮肤的松弛度和扩张器的容量。
每次注水时以扩张囊对表面皮肤产生一定的压力而又不阻断表面皮肤的血流为度,压力不应高于60mmHg,最好在40mmHg左右。
注射时间在手术中即已开始,多数情况下在手术后5~7d开始注液,每次注液间隔时间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多采用间隔3~5d注射1次的常规扩张方法。
【健康教育要点】1.手术前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应主动与病人交流,说明皮肤扩张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效果比传统皮瓣优越。
并告知手术方法及手术分期进行的意义、注意事项、术后恢复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消除病人的顾虑,提高对手术的适应能力。
皮肤扩张术之——优势和劣势(郭树忠作)
皮肤扩张术发明四十多年来,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欢迎,使这项技术成了整形外科三大基础技术之一。
这项技术之所以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喜欢是因为这项技术实际上就是一项最好的“再生医学”技术,用人工方法“在体”造一块皮肤,这样就不需要在其他部位切取组织,做“拆东墙补西墙”的事,也就避免了供区继发畸形。
以耳再造为例,以往的方法都要取皮、取筋膜瓣,供区的疤痕是不可避免的。
有了完全扩张技术,不需要取皮、不需要取筋膜瓣,大大简化了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减少了出血,代价小了很多。
扩张术的另外一个优点是造出的皮肤在质地、颜色方面和受区很接近。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特点,即解剖部位越接近,皮肤的颜色和质地越接近,比方脸上的皮肤接近颈部,颈部的皮肤接近胸部,胸部的皮肤接近腹部,但腹部皮肤的颜色质地与面部差异就很大。
扩张术多数情况下是临近部位皮肤的扩张,比方造耳朵时就对小耳周围的皮肤进行扩张,扩张产生的皮肤在颜色和质地上与耳朵很接近。
扩张术的劣势主要是要增加手术次数和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与最后获得的效果比较,权衡之后,还是值得推荐。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方法的改进目的:介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方法的改进及可行性。
方法:自2005年1月,临床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35例患者,使用89个扩张器,采用双微小切口、注射壶外置并美皮康吸收性敷贴固定、配置合适注射液、阈值法结合心理暗示减轻疼痛等改进方法,同时采用早期注水,最早为术后第4天开始,21例患者行超量注水。
结果:本组89个扩张器中,发生并发症4个,发生率为4.5%,其中术后扩张区出血1个,扩张器破裂渗水1个,剪破导管1个,切口小部分裂开1个,无扩张器外露、导管阻塞、扩张区及切口感染等发生;注水后疼痛感觉较轻,所有病例均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采用双微小切口、注射壶外置、美皮康吸收性敷贴固定、注入合适扩张液、阈值法结合心理暗示法,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疗程,效果满意。
标签: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小切口;改进;疼痛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已成为修复瘢痕性秃发、皮肤缺损创面以及体表器官再造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是,迄今为止,其并发症的控制仍是重点研究的课题,目前较常见的有扩张器外露、血肿、感染、注水疼痛等[1]。
笔者针对这些并发症在应用方法上做了改进,包括双微小切口的应用、注射壶外置并美皮康吸收性敷贴固定、选择合适注射液、采用阈值法[2]配合心理暗示减轻疼痛等,自2005年1月起临床应用35例患者,共89个扩张部位,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患者,男18例,女17例,年龄6~50岁,平均25.5岁。
其中烧伤后瘢痕27例,黑色素痣3例,血管瘤3例,纹身2例。
皮肤缺损面积:10cm×7cm~24cm×11cm。
共埋置扩张器89个,包括头部48个,面部15个,颈部15个,躯干5个,四肢6个;其中置入1个3例,同时置入2个13例,3个16例,4个3例。
扩张器容量50~400ml,扩张时间20~65天。
1.2 治疗方法: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在正常皮肤距修复区边缘约0.3cm处做两处微小切口,长度均不超过2cm,两切口间隔距离视扩张区大小而定,以不影响后期手术效果为宜,在皮下打通,一个切口用做组织剪剥离,另一切口置入冷光源拉钩,直视下操作,形成间隙后,扩张器内气体抽出成真空状态,置入腔隙,一个切口放负压引流管,注射壶及导管自另一切口引出,外置导管的长度宜在2~3cm,分层缝合。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Skin tissue expansion【概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简称“皮肤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简称扩张器)置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在皮肤软组织深面对表面皮肤产生膨胀压力,使皮肤面积被扩展,并促进细胞分裂、增殖,从而获得“额外”皮肤,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转移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
皮肤软组织扩张的原理如同怀孕妇女,随着胎儿的生长腹部的皮肤软组织逐渐扩张;或肿瘤患者随着瘤体增大导致的表面皮肤增长扩张。
扩张后皮瓣的特点:1皮瓣面积较原来的面积增大,供区有可能直接缝合。
2皮瓣变薄,修复后外观更趋正常。
3皮瓣血供增加,活力增强,转移后更安全。
4皮瓣切取简单、出血少。
一、皮肤软组织扩张术适应症、禁忌症及手术方法(一)适应症[一] 头皮、面颈部疤痕或缺损;[二] 躯干四肢疤痕挛缩和组织缺损;[三]上下唇、上下睑、眼窝、耳、鼻等器官的再造;[四] 洞穿性缺损的修复;[五]颜面部较大的增生性或萎缩性瘢痕;[六]较大范围的色素痣;[七]较大范围的毛细血管瘤;[八] 神经纤维瘤及部分可切除的皮肤恶性肿瘤;[九] 提供植皮的来源。
(二)禁忌症[一] 婴儿和不合作的患者;[二] 已经确诊为皮肤癌症,不能因为等待扩张术而延误治疗者;[三] 易导致感染发生的部位;[四] 眼睑周围受扩张牵拉后,睑板可能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即使扩张皮瓣能暂时覆盖创面,远期仍可能因回缩导致矫正不足或眼睑外翻,故不宜在眼睑附近尤其是下睑下方埋置扩张器。
(三)皮肤扩张术的手术方法与步骤[一] 皮瓣供区的选择。
只要病变与缺损区周围有可供应用的皮肤软组织应尽量首先选用,因为颜色、质地毛发、厚薄均比较匹配。
[二] 选择适合的扩张器。
[三] 扩张器埋植。
[四] 注水扩张。
[五] 扩张后二期手术行皮瓣的设计、切取与转移。
二、手术前后常规护理(一)术前护理[一] 心理护理患者常有自卑、孤僻心理,由此带来社会交往、婚恋等负面影响,而且许多患者在入院前已接受过各种治疗,但效果不佳,由此产生疑惑心理。
皮肤扩张器置入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扩张器置入皮下软组织内,定期向扩张囊内注入液体,使扩张囊逐渐充盈扩张,使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扩展伸张、膨胀,形成“额外”多余皮肤及皮下软组织,为完成修复提供条件。
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共在31例患者颈部埋置扩张器48个,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31例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13~31岁,平均20.52岁,最大缺损面积14 cm×10 cm。
同时埋入3个扩张器的有4例,埋入2个扩张器的有9例,其余为埋入1个扩张器。
扩张器埋入周期一般为4~8周,埋入扩张器容量从50 ml到450 ml不等。
1.1 术前护理1.1.1 心理护理面颈部皮肤缺损和(或)病变的患者常在颈部放置扩张器修复,多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因此,针对不同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必要心理护理,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要向患者交代手术的方法、目的、疗效及优点,使其了解相关的护理,树立信心,消除顾虑。
但也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埋置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1.1.2 术前准备术前一般准备同常规手术,但对于瘢痕患者,在瘢痕处的缝隙、腔道及陷窝,往往有较多污垢,不易清理,给备皮带来困难,因此需要术前积极的清理,对积垢较多处,术前3 d,每日用温肥皂水浸泡,使积垢软化后,用小镊子或棉签清除干净,再用注射器抽吸0.1%新洁尔灭进行反复冲洗或用1∶5 000 PP粉泡浴。
术前一天备皮,范围一般要超过手术区域10 cm,备皮要认真仔细,防止刮破皮肤,术区皮肤有炎症者,应待炎症完全消失后再择期手术,以免术后发生局部皮肤感染和坏死。
1.2 术后护理1.2.1 一般护理去枕平卧,颈部垫高10°~15°,头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伤口敷料包扎松紧程度,过松起不到止血、消灭死腔和防止血肿的作用,应适度追加压迫包扎;过紧易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应给予适当松解。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面部的运用及护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运用扩张器对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扩张,获得“额外”的皮肤组织以修复皮肤缺损或瘢痕组织的方法。
由于扩张器植入部位临近缺损处,获得的额外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厚度等多方面与周围组织相近,可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且术后疤痕小、供区勿需植皮,因而在整形外科等得到广泛应用[1、2]。
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周期长,尤其是在扩张期间(扩张时间一般需4-5周),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影响治疗的效果。
我科在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病员31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强调加强扩张期的护理,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共31 例,男女比例为1:2,年龄在22~38之间,平均年龄为28岁。
其中烧伤后疤痕病人28例,黑瘢2 例,血管瘤 1 例。
扩张器共36 个,分别置于额部(9例),面部(12 例),颈部(8 例),头皮(7 例)。
扩张器容量为100~350ml,扩张时间为21~40天,平均时间为30 天。
结果病员均植皮成功,其间并发症包括疼痛3例,感染2例。
2护理2.1术前护理:除常规手术前的护理(如备皮、禁食、术区消毒等),着重于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加强医患沟通,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通过向患者介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原理和步骤,使其认识治疗程序,尤其是对注水过程的认识,以达到密切配合治疗目的。
对年幼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的患者如儿童,除与其监护人良好沟通,争取家属配合外,同时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活动或撞击埋藏扩张器的部位等。
教会患者掌握扩张器在软组织中的观察要点。
部分病人,在术前几日行必要适应训练,如需使用颈部扩张器的患者,行颈部制动练习,需使用面部扩张器的,必要时在术前改变睡眠姿势等,目的是便于术后患者能快速适应。
2.2 扩张期的护理:2.2.1 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一般为扩张器植入后在术区放置负压引流,是防治出血和血肿形成的有效措施。
皮肤组织扩张术
一、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产生和发展史
1957年Neumanw受妊娠妇女腹部皮肤明显扩张后表面积显著增加的启发,用橡皮气球放置在乳突区皮下,迅速扩张气球,使该处皮肤扩张,但因连接气球的导管置于皮外,导致扩张手术失败,但为人们以后利用皮肤扩张术开创了重要的先例。
1966年有学者设计了硅胶扩张器扩张皮肤用于临床获得成功。
同年又有二位学者设计了自行膨胀的扩张器获成功。
从此,美容整形外科界逐步广泛推广这一崭新的基本技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成为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可广泛应用的整形外科新方法。
皮肤组织扩张术的应用是整形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不仅能提供与缺损区的色泽、纹理、质地、厚度及毛发的性质几乎完全一致的充裕的皮肤组织,用来修复皮损切除后的创面,又不产生新的供皮区痕迹,又因神经末梢的连续存在,而没有感觉上的障碍等优点。
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概念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增加扩张器内的容量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使其扩张产生额外的皮肤软组织,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转移覆盖创面的方法。
三、皮肤组织扩张术的适应症
(一)头皮缺损和瘢痕性秃发
瘢痕性秃发是最佳适应症,一般可修复占头皮1/2以下面积的瘢痕。
扩张后,头皮虽然毛囊间距增大,但仍近似于正常头皮
(二)面颈部、躯干、四肢等全身几乎所有部位瘢痕
当瘢痕面积较大,无法直接切除缝合,或采用局部皮瓣又不能充分覆盖创面时,采用此法。
(三)耳再造、鼻再造、乳房再造及阴囊再造等。
(四)四肢及躯干软组织损伤
当缺损过大,皮肤不能够直接缝合时,可选择此法。
另外,对于四肢面积较大的纹身、瘢痕切除后或肌腱、神经、骨裸露的创面,均能采用此法。
四、手术器具—皮肤组织扩张器
皮肤组织扩张器有两种类型:自行膨胀式扩张器和可控式扩张器。
自行膨胀式扩张器是一个由半渗透硅胶膜制成的密闭囊,内含一定容量的高渗性氯化钠饱和液,使囊壁内外产生渗透压差,细胞外液逐渐通过囊壁渗入囊内,从而使囊缓慢膨胀,产生扩张作用。
优点:不用多次注入生理盐水。
缺点:膨胀速度不易控制,一旦囊壁破裂,内含的高渗溶液可致周围的组织坏死,这种使用并不普遍。
可控式扩张器分为三部分:
扩张囊:由优质加成型医用硅橡胶材料构成,生物相容性佳,物理性能优质,其容量从10-500ml不等,外形可分为圆形、椭圆形、肾形等。
它是接受充水,完成对皮肤组织扩张的部件,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张性,不能漏气、漏液;有一定抗老化性;具有较强的抗撕裂性;囊壁光滑柔软。
注射壶:由硅胶制成,形如钮扣,分为半圆形的壶顶和平坦的圆形壶底两部分,基底有金属圆片或硬塑料片,以防穿刺针头刺透,壶内有特制的单向活瓣,盐水注入后自行封闭,不致从针孔外溢,它起到接受穿刺并由此向扩张囊内注射的作用。
因此必须耐受穿刺;防止渗漏;尽量扁一点。
硅胶导管:由硅胶制成的细导管,用来连接注射壶和扩张囊。
五、手术方法
根据扩张的速度可分为常规(慢性扩张)和即时(快速扩张)两种。
即时(快速扩张)应用范围受限,皮肤回缩率高,主要介绍常规(慢性扩张)。
1、埋置扩张器
供区的选择:在要切除的皮损外围选择一块可扩张区,为正常的皮肤组织。
扩张囊的选择:根据缺损的形状大小确定扩张囊的大小形状
切口的设计:在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偏于正常组织,切口方向和扩张囊的长轴方向相垂直
扩张囊放置层次:头皮-帽状腱膜下、面部-表情肌浅面、颈部-颈深筋膜浅层、四肢-深筋膜浅层
剥离方式:剥离范围应稍大于囊的基底
放置扩张器:检查扩张囊有无漏水现象,注意壶面朝向皮肤,分层缝合皮肤
2、定期注射生理盐水
伤口拆线愈合后,需定期注入生理盐水。
方法是:用左手指固定注射壶,用5号注射针头经皮肤刺入注射壶内,针头触及壶底后即可注入盐水。
(1)每次注射为囊容积的10 ℅-15℅,用量至表面皮肤稍成苍白为度。
(2)每隔3-5天注射一次,具体可使患者皮肤而定。
(3)注射后患者可有轻度不适,一般无需处理。
(4)需要扩张的皮肤面积应为缺损区的2倍,一般需6-8周,其中应考虑到皮肤的回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