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酚棉蓝(LPCB):真菌染色的原理和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42.53 KB
- 文档页数:1
乳酸酚棉蓝染色原理和步骤【揭秘】乳酸酚棉蓝染色的奥秘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个既古老又神奇的染色技术——乳酸酚棉蓝染色。
这可是个老掉牙的手艺,但每次看到颜色斑斓的布料,心里就忍不住想:这玩意儿到底是咋做到的呢?别急,让我慢慢道来。
首先得说说这个“乳酸酚”,听起来是不是挺高大上的?其实啊,就是咱们洗衣服时常用的那种液体,专门用来防止衣物褪色的。
而“棉蓝”嘛,顾名思义,就是用棉布做的蓝色染料。
想象一下,当这两种东西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咱们先说说“乳酸酚”。
它可是个聪明的小东西,能跟各种色素和平共处。
但是呢,有些色素就像调皮的孩子一样,总爱捣蛋。
怎么办呢?有了乳酸酚,这些调皮鬼就得乖乖听话了。
它们会和乳酸酚混在一起,变成一种特别的颜色,这种颜色就是我们今天要染的蓝色啦!接下来说说“棉蓝”。
这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宝贝。
它可不是随便哪个颜色都能染上去的,得挑对颜色才行。
就像找对象一样,得找个合适的人才能长久相处。
所以啊,选好棉蓝后,咱们还得把衣服洗干净,保证没有污渍,这样才能让染料更好地附着在布料上。
现在咱们动手试试吧!先把衣服泡在温水里,加点洗涤剂,搓一搓,洗一洗,然后放进洗衣机里转一转。
等洗完澡出来一看,哎呀,衣服变蓝了!这就是乳酸酚棉蓝染色的魅力所在。
不过呢,有时候事情并不是那么顺利。
有时候,衣服可能不太配合,或者染料不够给力。
这时候怎么办呢?别担心,咱们还有办法!比如,可以试试换个水温、加点漂白剂、或者换种染料试试看。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调整就能解决问题哦!乳酸酚棉蓝染色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其实背后藏着不少学问和技巧。
要想染出漂亮的蓝色,可得耐心和细心并重。
而且啊,做这件事儿还能锻炼咱们的动手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呢!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啦。
下次再聊别的有趣的事儿,我们不见不散哦!记得点赞关注哦,咱们下期见!。
第1篇一、实验背景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某些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各种疾病,如念珠菌病、皮肤癣、肺结核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防治真菌感染,真菌染色检测是微生物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
本实验旨在通过真菌染色检测,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为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真菌染色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了解不同真菌的染色特性。
3.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原理真菌染色检测是利用染色剂使真菌细胞着色,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染色剂有乳酸酚棉蓝染色液、瑞氏染色液等。
本实验采用乳酸酚棉蓝染色液对真菌进行染色,其原理如下:1. 染色剂与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类物质结合,使细胞壁着色。
2. 染色剂进入细胞内部,使细胞质和细胞核着色。
3. 染色剂在加热条件下与细胞壁中的多糖类物质结合更牢固,使真菌细胞着色更加明显。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真菌样本(如念珠菌、皮肤癣菌等)、乳酸酚棉蓝染色液、酒精、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酒精灯、烧杯、滴管等。
五、实验步骤1. 取适量真菌样本,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
2. 将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3. 将载玻片放入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真菌细胞固定。
4. 用滴管滴加乳酸酚棉蓝染色液,覆盖真菌细胞。
5.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染色剂与细胞壁结合。
6. 洗去多余染色剂,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
7. 将载玻片放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真菌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大小不一。
2. 细胞壁着色较深,呈蓝色或绿色。
3. 细胞质着色较浅,呈无色或淡蓝色。
4. 细胞核着色较深,呈蓝色或绿色。
5. 观察到不同真菌的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如念珠菌呈球形,皮肤癣菌呈梭形等。
乳酸酚棉蓝染色原理
乳酸酚棉蓝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它在棉纤维上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
了解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对于掌握染料的应用和调配具有重要意义。
乳酸酚棉蓝染色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乳酸酚棉蓝的物理吸附作用。
乳酸酚棉蓝分子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环结构和苯酚羟基结构,这些结构在染色过程中能够与棉纤维上的羟基结合,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吸附作用,从而使染料分子牢固地吸附在棉纤维表面。
2. 乳酸酚棉蓝的化学反应作用。
在染色过程中,乳酸酚棉蓝分子中的苯酚羟基结构还能与棉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形成共价键,使染料分子牢固地结合在棉纤维上。
这种化学反应作用是乳酸酚棉蓝染色牢度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乳酸酚棉蓝的离子作用。
乳酸酚棉蓝在染色过程中能够与棉纤维上的阴离子基团发生静电作用,使染料分子在棉纤维表面形成离子键,从而增强了染料分子与棉纤维的结合力。
综上所述,乳酸酚棉蓝染色的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吸附、化学反应和离子作用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合理选择染料的配方和染色工艺参数,以达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此外,乳酸酚棉蓝染色的原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即在染料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染料分子与纤维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染料分子在纤维表面的吸附和结合机理,这对于提高染色效果和染色牢度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了解乳酸酚棉蓝染色的原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和调配这一类染料,还能够为染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促进染料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乳酸酚棉蓝染色原理和步骤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颜色特别鲜艳的衣服,让你忍不住想要把它穿出去炫耀一番?今天,我就来给你们揭秘一下这种衣服是怎么来的——那就是乳酸酚棉蓝染色。
咱们得知道什么是乳酸酚棉蓝染色。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利用乳酸酚和棉纤维反应生成蓝色染料的染色方法。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让我用简单的话来解释一遍。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瓶蓝色的液体,它叫做“染料”,而你要染的是一堆白色的棉花。
染料可不是随便涂上去的,你得先让棉花吸饱了水,这样染料才能更好地粘在棉花上。
接下来,你把棉花放进染料里泡一泡,就像把棉花泡澡一样。
泡完澡后,你还得给棉花做个“美容”,让它变得更白更漂亮,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染料。
最后一步就是晾干啦,等衣服晾干之后,你就能看到那些漂亮的蓝色了。
这个过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泥巴的感觉?不过,这次我们用的是染料,而不是泥巴。
而且,这些染料可是高科技产品哦!它们不仅能让我们的衣服变得五彩斑斓,还能让我们的衣服更加柔软舒适呢!那么,乳酸酚棉蓝染色有哪些优点呢?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就像加了滤镜一样,让人眼前一亮。
这种染色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既保护了我们的健康,又保护了地球家园。
最重要的是,这种染色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尝试。
好了,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自己动手试试了呢?别急,我这就给你们分享一些简单的步骤。
准备好你的白色棉布和乳酸酚染料。
然后,按照上面的步骤操作,记得要耐心哦,不要心急。
等待一段时间,看看你的成果吧!当然啦,如果你觉得自己手笨或者怕弄脏衣服,也可以选择购买现成的乳酸酚棉蓝染色套装。
这样既方便又快捷,还能保证颜色的鲜艳度和稳定性。
乳酸酚棉蓝染色是一种既有趣又实用的技能,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衣服变得更加美丽,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赶紧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原理引言: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的存在对人类和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研究真菌的生长、分布和传播情况,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方法来检测和观察真菌的存在。
其中,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技术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能够通过标记真菌的细胞结构,使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真菌的准确观察和分析。
一、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的原理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的原理是基于荧光分子的特性和真菌细胞结构的差异。
一般来说,真菌细胞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壁和细胞膜,而荧光染色液中的色素则具有与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亲和性的特点。
当真菌细胞与荧光染色液接触后,荧光染色液中的色素会被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吸附,从而使真菌细胞呈现出荧光信号。
二、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的步骤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样品准备:将待检测的真菌样品收集并制备成适当的悬浮液,以便后续的荧光染色液处理。
2. 荧光染色液处理:将真菌悬浮液与荧光染色液充分混合,并在适当的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以便荧光染色液中的色素与真菌细胞结合。
3. 洗涤:将染色后的真菌细胞用适当的缓冲液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荧光染色液和其他杂质。
4. 显微镜观察:将洗涤后的真菌细胞制备成干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由于荧光染色液的作用,真菌细胞会呈现出明亮的荧光信号,使得其细胞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三、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的应用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临床诊断: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临床上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真菌感染,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2. 食品安全检测: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真菌污染的检测,确保食品的安全。
3. 环境监测:通过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技术可以对环境中的真菌进行检测,帮助科学家了解真菌的分布和传播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4. 农业研究: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研究中,帮助科学家研究真菌的生长规律和对作物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乳酸酚棉蓝染色原理和步骤1. 乳酸酚棉蓝简介乳酸酚棉蓝,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种用于染色的试剂,专门用来给一些组织切片染色的。
你可能会问,染色有什么用呢?嘿,这可重要了,染色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明白一些细胞和组织的形态。
简单来说,乳酸酚棉蓝就像是科学界的“彩笔”,帮我们给显微镜下的细胞穿上“华丽的衣裳”。
2. 染色原理2.1 颜色的秘密那么,乳酸酚棉蓝到底是怎么发挥魔力的呢?这背后可是有一套原理的。
首先,乳酸酚棉蓝是一种带有电荷的染料,它能够和组织中的某些成分结合。
简单来说,染料就像个热情的朋友,看到细胞的时候就特别兴奋,直接“贴”上去。
这样一来,在显微镜下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细胞的结构了。
2.2 细胞的亲和力而且,细胞里面有很多成分,比如蛋白质和DNA等,它们都喜欢和这种染料“亲密接触”。
所以,染料不仅仅是好看,它还能帮助我们识别细胞的种类和状态。
可以说,乳酸酚棉蓝是科学家们观察和研究细胞的重要工具,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3. 染色步骤3.1 准备工作好啦,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具体的染色步骤,准备好了吗?首先,你得有一些基础的设备,比如显微镜、载玻片和一些实验试剂。
然后,切片也很重要,最好用一些新鲜的组织样本,这样才能保证染色效果好。
哦,对了,安全第一,记得穿上实验服和手套,保护好自己哦!3.2 具体操作接下来就是染色的环节了。
首先,取一片切片,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稍微让它晾干。
接着,往切片上滴一滴乳酸酚棉蓝,真是“颜值爆表”啊!接着,你可以用一根干净的小刷子轻轻涂抹,让染料均匀覆盖。
等大概五到十分钟后,咱们就可以用水冲洗切片,清除掉多余的染料。
最后,将切片放到显微镜下,一看,哇,细胞的结构都清晰可见,简直是美得不要不要的!4. 注意事项4.1 时间掌控在染色的过程中,时间是个关键因素。
要是时间太短,染色可能不够深,细胞看起来就模糊不清;如果时间太长,又可能造成细胞损伤,得不偿失。
乳酸酚棉蓝染色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
规范乳酸酚棉蓝染色标准操作程序。
2. 试剂
乳酸酚棉蓝染色液。
3. 操作步骤
3.1. 涂片:载玻片编号,于载玻片中央滴加2-3滴乳酸酚棉蓝染色液。
3.2. 用灭菌接种环或牙签等挑取粉末状的真菌菌落,放入载玻片上的乳酸酚棉蓝染色液中,混匀。
3.3. 加盖洁净的盖玻片,轻轻按压制成压片。
3.4. 光学显微镜在低倍、高倍或油镜下观察真菌形态。
4. 质量控制
烟曲霉菌:孢子与菌丝均着蓝色,背景色淡。
5. 结果判断
真菌染色(尤其是烟曲霉菌)中的孢子与菌丝:蓝色;背景:淡蓝色。
6. 注意事项
6.1. 涂片之前,应事先在背面做好圆圈标记,以便判断后续试验的位置。
6.2. 取真菌时,应注意自我防护。
6.3. 待检真菌培养时间也会影响染色,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
亡或细菌溶解,都常呈阴性反应。
7. 用途
鉴别真菌菌丝、孢子形态。
8. 安全防护措施
8.1. 试剂均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8.2. 为了安全和健康,请穿试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9 支持文件
9.1. 周庭银、王华梁.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规程.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9.2.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A005: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2018。
9.3.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A001:2021《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应用要求》。
乳酸酚棉蓝染色原理乳酸酚棉蓝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它在纺织品染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染色技术,提高染色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乳酸酚棉蓝是一种合成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乳酸酚基团和棉蓝基团。
乳酸酚基团是一种酚酞基团,它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亲棉性,能够与棉纤维发生化学结合。
而棉蓝基团则赋予染料良好的色彩和耐久性。
乳酸酚棉蓝在染色过程中,通过与棉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将染料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从而实现染色的目的。
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乳酸酚棉蓝在染色前需要经过还原处理。
在还原处理中,染料分子中的部分基团会发生化学变化,使染料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增强染料分子与棉纤维的亲和力。
经过还原处理的乳酸酚棉蓝染料,能够更好地与棉纤维结合,提高染色的牢固度和均匀度。
其次,乳酸酚棉蓝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借助助剂来提高染色效果。
在染色过程中,我们通常会添加一些助剂,如染料助剂、染料固色剂等,来调节染料的亲和力、均匀度和牢固度。
这些助剂能够使乳酸酚棉蓝与棉纤维更好地结合,提高染色效果。
最后,乳酸酚棉蓝在染色后需要经过定型处理。
定型处理是指将染色后的纺织品经过一定的温度、时间和压力处理,使染料分子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从而提高染色的牢固度和耐久性。
定型处理是乳酸酚棉蓝染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染色效果的好坏。
总的来说,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化学反应、物理变化和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
只有充分了解染料的性质和染色的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染色技术,提高染色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为您的染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白假丝酵母菌乳酸酚棉蓝染色镜下特点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能引起感染的真菌,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
通常情况下,白假丝酵母菌不会对健康人造成任何影响。
但是,如果人体免疫系统受损,这种真菌就可能引起感染,导致各种疾病,包括肺部感染、皮肤感染和血液感染等。
那么,如何通过镜下观察来确定这种真菌的存在以及其特征呢?以下就是白假丝酵母菌乳酸酚棉蓝染色镜下的特点:
- 形态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白假丝酵母菌呈马蹄形或卵圆形,直径大约为2-10微米。
它们形成的白色假丝状物质就是它们得名的原因。
这些白色假丝状物质由许多连接在一起的小分支组成。
- 颜色反应:使用乳酸酚棉蓝染色液进行染色后观察,白假丝酵母菌通常会出现深紫色或蓝色,这取决于其细胞壁的成分。
这种染色方法使得真菌的细胞壁更容易被观察和识别。
- 生长条件: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厌氧菌(即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生存的菌类),它通常生长在含糖的环境中,例如芳香族化合物、2-酮半乳糖醛酸、甲基酚和其他一些化合物。
它可以在低温和室温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摄氏度。
- 分类特征:白假丝酵母菌属于厌氧性梭菌科,常常和其他厌氧性真菌混杂生长,例如厌氧性球菌属和厌氧性放线菌属。
因此,如果在染色后在镜下观察到这些混合物,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除了镜下检查外,文献检索和临床症状等方面也需要结合起来,才能
确定白假丝酵母菌的存在和感染部位。
在临床实践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通常会使用一些抗真菌药物,以消除感染并预防其复发。
综上所述,通过镜下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颜色反应、生长条件和分类特征等,可以确定这种真菌的存在和数量,并辅助诊断可能的感染类型。
㊃短篇论著㊃荧光染色和乳酸酚棉兰染色在甲真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比较董兴军吴立华王尚武(湖北省潜江市皮肤病医院检验科,潜江433100)ʌ关键词ɔ甲真菌感染;直接镜检;乳酸酚棉蓝染色法;荧光染色法ʌ中图分类号ɔ R756.4ʌ文献标识码ɔB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18)13-0024-02直接镜检是浅部真菌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也是最简单㊁快速㊁实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㊂尤其是甲真菌感染患者病情顽固,易传播和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很大心里压力,临床需要准确诊断,及时治疗㊂本实验用乳酸酚棉蓝染液法和荧光染色法[1]对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标本同时进行镜检,比较这两种方法的镜检阳性率㊂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取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拟诊为甲真菌感染者㊂其中男145例,女135例,共280例㊂取材部位:指甲152例,趾甲128例㊂1.2方法取材用75%酒精在皮损处消毒,取活动性边缘的甲屑,趾(指)甲取病甲下或近端甲屑,同时采集2份标本放置2张玻片上送检㊂乳酸酚棉蓝染色法染液配制方法:石碳酸20 m L,乳酸20m L,甘油40m L,蒸馏水20m L,稍加热溶解,然后加入棉蓝50m g,混匀,过滤即可㊂将标本置于玻片上,滴加一滴染液,覆上盖玻片,轻压使标本平铺5m i n后镜检㊂真菌荧光染色液由南京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㊂主要成份:氢氧化钾㊁水溶性荧光增白剂㊁纯化水㊂制片同上㊂器材奥林巴斯C X31普通光学显微镜,奥林巴斯C X23荧光显微镜㊂镜检固定由两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检验作者简介:董兴军,男(汉族),大专,副主任检验师.E-m a i l:281113607@ q q.c o m师进行全片观察,以发现多个孢子或菌丝判定为阳性㊂1.3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18.0统计软件,两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率的两两比较采用分割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对280例患者,每例同时采集两份标本到两块玻片上,分别进行荧光染色法(280份)及乳酸酚棉蓝染色法(280份)直接镜检,以高倍镜下观察到菌丝或孢子判定为阳性㊂结果见表1㊂不同部位的菌丝在两种方法中的形态见图1~4㊂乳酸酚棉蓝染色法直接镜检,趾甲部㊁指甲部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 0.05)㊂荧光染色法直接镜检,趾甲部㊁指甲部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其中趾甲部用两种方法镜检,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5);指甲部用两种方法镜检,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 12,P<0.05)㊂3讨论皮肤癣菌是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其基本形态分为菌丝和孢子两种,取样直接镜检见到一定数量的菌丝或孢子,即可确定有真菌感染存在[2]㊂张宏等[3]根据真菌结构和感染部位指出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可用于浅部真菌的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取材简单,操作方便㊂用乳酸酚棉蓝染色后直接镜检,镜下菌丝形态结构清楚易辨,背景干净㊁清晰,反差大,孢子染色后呈圆形或椭圆形,易于分辨[4]㊂表1 不同部位两种方法镜检结果情况(n ,%)T a b .1P e r c e n t a g e s o f p o s i t i v em i c r o s c o p i c r a t e s u s i n g t w om e t h o d s f o r t h e s pe c i m e n s of d i f f e r e n t s i t e s (n ,%)取材部位例数乳酸酚棉兰染色法荧光染色法阳性阴性阳性率(%)阳性阴性阳性率(%)χ2P 值趾甲部128606846.9913771.115.520.000指甲部152757747.41064669.713.120.000合计28048.270.428.440.000χ2=0.17,P =0.681χ2=0.06,P =0.804图1 趾甲标本:乳酸酚棉蓝染色,ˑ40 图2 趾甲标本:荧光染色,ˑ40 图3 指甲标本:乳酸酚棉蓝染色,ˑ40 图4 指甲标本:荧光染色,ˑ40F i g .1 T o e n a i l s p e c i m e n s :l a c t o p h e n o l c o t t o nb l u es t a i n ,ˑ40 F i g .2 T o e n a i l s p e c i m e n s :f l u o r e s c e n t s t a i n i n g ,ˑ40 F i g.3 N a i l s p e c i -m e n s :l a c t o p h e n o l c o t t o nb l u e s t a i n ,ˑ40 F i g .4 N a i l s p e c i m e n s :f l u o r e s c e n t s t a i n i n g ,ˑ40但不能对角质细胞起溶解作用,角质层细胞和菌丝同时被染成淡蓝色,特别在菌丝或孢子较少时更不易看到,由于真菌生长环境的因素,菌丝染色很淡,仔细才能看见㊂荧光染色法通过特殊荧光素与组织中可能存在的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发生特异性结合[5],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可使真菌显示荧光㊂在荧光显微镜特定的激发光波段下(340~400n m ),菌丝或孢子发出明亮的蓝绿色荧光,在黑暗的背景下特别显影,根据典型的菌丝横隔和出芽结构,非常便于识别㊂有一些纤维素也能被荧光着色,但没有菌丝那样分枝的管状结构,容易区分㊂标本经过荧光染色后,孢子呈明亮的圆形㊁椭圆形,有的长出芽胞,对脂肪滴不产生标记,与脂肪滴易于鉴别[6],荧光染液还有K OH 成份,能对组织细胞起溶解作用,使组织透明化,提高镜检阳性率㊂两种方法镜检甲真菌结果显示,荧光染色法优于乳酸酚棉蓝染色法(χ2=28.44,P <0.05),正确选择取样部位和足够的标本量,耐心细致地观察全片,结合临床症状,就能够提高镜检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但真菌菌种的明确仍需依赖真菌培养及鉴定㊂参考文献[1] 刘运德,楼永良,王跃,等.微生物学检验[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0-363.[2] 帅丽华,宋秋荷,孙晓红.两种浮载液真菌直接镜检效果比较[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3(6):343-346.[3] 张宏,廖万清,郭宁如,等.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实用临床真菌病学[M ].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13.[4] 黄霞云,刘晶杰.真菌染色新方法的探索[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62-1863.[5] 张宏,吴绍熙.深部真菌病快速诊断的新实验方法[J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5,21(1):12-14.[6] 韩德忞,刘原志,朱均昊,等.荧光染色法与K O H 湿片法在真菌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11(4):240-243.[收稿日期] 2017-08-30[本文编辑] 卫凤莲。
乳酸酚棉蓝染色液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货号:G1600
规格:100ml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产品简介:
霉菌(molds)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霉菌菌丝较粗大、孢子溶于在空气中飘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酚棉蓝染色液。
乳酸酚棉蓝染色液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是霉菌菌丝、孢子的形态常分类的重要依据。
自备材料: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光学显微镜接种环或挑取细菌的其他工具。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涂片:载玻片编号,于载玻片中央滴加2~3滴乳酸酚棉蓝染色液。
2、用灭菌接种环或牙签等器具取一小块有颗粒或颜色部分真菌菌落。
3、放入载玻片上的乳酸棉蓝染色液中,混匀。
4、加盖洁净的盖玻片,轻轻按压制成压片。
5、光学显微镜在低倍、高倍或油镜下观察真菌形态。
染色结果:
真菌染色(尤其是烟曲霉菌)中的孢子与菌丝蓝色
背景淡蓝色
注意事项:
1、涂片之前,应事先在背面做好圆圈标记,以便判断后续试验的位置。
2、取细菌时,应注意自我防护。
3、待检细菌培养时间也会影响染色,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或细菌溶解,都常呈阴性反应。
4、试剂均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5、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乳酚棉蓝(LPCB):真菌染色的原理和步骤
乳酚棉蓝(LPCB):真菌染色的原理和步骤乳酚棉蓝(LPCB)湿式安装是真菌染色和观察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原理
LPCB是用于半永久性显微镜制备真菌的染色剂。
LPCB污渍具有以下三个成分:苯酚:杀死任何活生物体。
乳酸:保留真菌结构。
棉蓝:深染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和纤维素。
程序
1.将70%的乙醇滴在干净的显微镜载玻片上
2.将标本浸入一滴酒精中
3.在酒精变干之前,添加一滴或最多两滴LPCB
4.握住食指和拇指之间的盖玻片,用盖玻片的边缘接触固定剂液滴的一个边
缘,然后轻轻降低以免产生气泡
5.现在准备检查该准备
6.使用低功耗物镜进行初始检查。
切换到更高功率(40X)的物镜以更详细地
检查孢子和其他结构
结果
LPCB安装座上的曲霉菌。
乳酸酚棉蓝染色原理
乳酸酚棉蓝是一种常用的染色剂,它在纺织品染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
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对于纺织品染色工艺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乳酸酚棉蓝是一种合成染料,其分子中含有苯酚基和酚酸基。
在染色过程中,
乳酸酚棉蓝通过与纤维素分子发生氢键作用,从而将染料牢固地吸附在纤维素纤维上。
这种氢键作用是乳酸酚棉蓝能够牢固染色的重要原因。
此外,乳酸酚棉蓝还能够与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使染料牢固地结合在纤维素分子上。
这种共价键的形成是乳酸酚棉蓝能够在洗涤过程中不易脱色的重要原因。
在染色过程中,乳酸酚棉蓝还能够与纤维素分子中的酚羟基发生氢键作用,从
而使染料分子在纤维素分子表面形成一个稳定的吸附层。
这种吸附层的形成使得染料分子在纤维素表面上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染色效果更加均匀。
此外,乳酸酚棉蓝在染色过程中还能够与染料助剂发生作用,形成染色体系。
这种染色体系能够提高乳酸酚棉蓝的溶解度和扩散性,从而使得染料能够更好地渗透到纤维素内部,提高染色的效果。
总的来说,乳酸酚棉蓝的染色原理是通过与纤维素分子发生氢键和共价键作用,形成稳定的吸附层,从而使得染料能够牢固地吸附在纤维素表面,并且与染料助剂形成染色体系,提高染色效果。
通过对乳酸酚棉蓝染色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纺织品染色工艺,提
高染色效果,为纺织品的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同时,对于乳酸酚棉蓝的应用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真菌棉兰染色原理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常常使用染色技术来观察和研究细胞和组织结构。
其中,真菌棉兰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它可以用来观察真菌的细胞结构和生物化学成分。
本文将介绍真菌棉兰染色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真菌棉兰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通过使用棉兰液来染色真菌细胞。
棉兰液是一种能够与真菌细胞壁结合的染料,使真菌细胞壁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真菌棉兰染色的原理是利用棉兰液中的染料分子与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结合。
真菌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壳聚糖和其他多糖组成。
棉兰液中的染料分子含有苯环结构,能够与多糖结合形成紫色或蓝色沉淀物。
这种结合是一个物理吸附的过程,染料分子与真菌细胞壁之间的结合相对稳定。
真菌棉兰染色的步骤相对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真菌样品,并将其置于玻片上。
接下来,将棉兰液滴于样品上,使其完全覆盖。
然后,将玻片加热,使棉兰液中的染料分子与真菌细胞壁结合。
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样品。
真菌棉兰染色可以用来观察真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形态。
通过染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真菌细胞壁的层次结构和纹理。
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在染色后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这种染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真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特性。
除了观察细胞壁结构外,真菌棉兰染色还可以用来检测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含量。
由于棉兰液中的染料分子与多糖结合,所以染色后的强度可以反映样品中多糖的含量。
这对于研究真菌的生物化学成分和细胞壁合成过程非常重要。
真菌棉兰染色在真菌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观察和研究各种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担子菌等。
此外,真菌棉兰染色还可以用于研究真菌的分类和进化关系。
通过观察不同真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染色强度,我们可以对真菌的分类进行初步判断。
总结起来,真菌棉兰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用于观察真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生物化学成分。
其原理是利用棉兰液中的染料分子与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结合,使细胞壁呈现紫色或蓝色。
通过真菌棉兰染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以及其多糖含量。
乳酸酚棉蓝染色原理乳酸酚棉蓝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适用于细胞和组织切片的染色。
它是一种纵向分层细胞染色方法,能够显示出细胞的核、细胞质和胞器等结构。
乳酸酚棉蓝是一种可溶于水和乙醇的染料,其化学结构为三苯基甲烷基甲氧基苯并吡咯蓝。
乳酸作为乳化剂,棉醚作为染料的溶剂,可使染料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
乳酸酚棉蓝染色的原理是通过毛细管作用,染料分子进入细胞质、胞器和细胞核中,将其染成浅蓝色。
乳酸酚棉蓝具有亲核性,可以与细胞中的一些酸性基团发生结合反应,例如蛋白质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核酸中的磷酸基团等。
这些结合反应使得乳酸酚棉蓝能够特异性地染色细胞的核和细胞器。
乳酸酚棉蓝染色的步骤一般包括固定、脱脂、水洗、浸润、染色、脱色和封片等。
其中,固定是将组织或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硫酸和乙酸等。
脱脂是用乙醇去除固定剂和脂质。
水洗是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以去除固定剂和脱脂剂的残留物。
浸润是将载玻片浸入乳酸酚棉蓝溶液中,使染料能够均匀地浸透到细胞和组织中。
染色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调整。
脱色是将载玻片浸入去离子水或乙醇中,去除染料的过多残留。
最后,将载玻片封片,使其能够长期保存和观察。
乳酸酚棉蓝染色的原理和操作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的染色。
它可以显示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和数量,以及细胞质中的胞器和细胞间质等结构。
乳酸酚棉蓝染色不仅适用于常规组织学研究,还可应用于病理学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以及组织学教学实验中。
综上所述,乳酸酚棉蓝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和组织染色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毛细管作用,将染料分子进入细胞和组织中,特异性地染色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结构。
操作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的染色研究。
真菌荧光染色液色素染色原理
真菌荧光染色液是一种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荧光染料
与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结合,使真菌细胞壁发出荧光信号,从而实现
真菌的快速检测。
荧光染料是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化学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环
和共轭双键,能够吸收紫外线或蓝光,发出绿色或黄绿色荧光。
真菌
荧光染色液中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荧光素同工异构体、荧光素
衍生物等。
真菌细胞壁主要由多糖组成,其中以壳聚糖、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为
主要成分。
荧光染料与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结合后,形成荧光染色复
合物,使真菌细胞壁发出荧光信号。
真菌荧光染色液的制备方法一般为将荧光染料与染色液中的其他成分
混合,制成荧光染色液。
染色液中的其他成分包括缓冲液、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
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染色液的pH值,使荧光染料的
荧光性质不受影响;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增强荧光染料与真菌细胞壁
的结合力;防腐剂的作用是防止染色液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被污染。
真菌荧光染色液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真菌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适用于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的真菌检测。
总之,真菌荧光染色液是一种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荧
光染料与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结合,使真菌细胞壁发出荧光信号。
其
制备方法简单,应用范围广泛,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真菌检测
方法。
乳酚棉蓝(LPCB):真菌染色的原理和步骤乳酚棉蓝(LPCB)湿式安装是真菌染色和观察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原理
LPCB是用于半永久性显微镜制备真菌的染色剂。
LPCB污渍具有以下三个成分:苯酚:杀死任何活生物体。
乳酸:保留真菌结构。
棉蓝:深染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和纤维素。
程序
1.将70%的乙醇滴在干净的显微镜载玻片上
2.将标本浸入一滴酒精中
3.在酒精变干之前,添加一滴或最多两滴LPCB
4.握住食指和拇指之间的盖玻片,用盖玻片的边缘接触固定剂液滴的一个边
缘,然后轻轻降低以免产生气泡
5.现在准备检查该准备
6.使用低功耗物镜进行初始检查。
切换到更高功率(40X)的物镜以更详细地
检查孢子和其他结构
结果
LPCB安装座上的曲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