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

2、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这段时间我们都在跟毛泽东亲近,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领袖,我们国家的主席,有着伟人的博大胸怀。他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身份,那就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2、揭示课题,理解“忠骨”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聚焦电报,认识岸英

①读电报,质疑。理解“勋鉴”、“殉职”、“志司”等词语的意思。

②从电报中认识毛岸英,形成初步印象。

③补充毛岸英的资料,丰厚形象。

过渡:是啊,多么优秀的儿子呀!而且岸英他年仅28岁哪!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一个年迈60的老人,当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让我们一齐去走近这位老人吧!

第二板块抓关键词句感受常人情怀

1、默读课文3—6自然段,细细地去体会,用心地去感受文中字里行间所蕴涵的这位痛失爱子的老人此时的心情。(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从动作、神态、语言等角度去体会人物的心情)

2、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老来丧子的父亲此时的心情。

师随机板书:丧子悲痛

3、交流:痛失爱子的这种悲痛之情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1:

引导学生关注“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等细节来体会主席的悲痛。

预设2:

(1)引导学生关注“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等细节来体会主席的悲痛。

(2)补充材料激情:

你们知道吗?毛岸英已经是毛主席为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在此之前,他的五位亲人已经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音乐响起,师介绍毛泽东的其余为革命牺牲的五位亲人)

预设3:

引导学生抓住“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无限的眷恋”等细节体会。

4、引读激情:

所以,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我们看到了——(引读)

一个独坐的老人,不断点燃的香烟,没有泪留满面,可是痛苦已

将他的心狠狠地吞噬了——男生接读

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喃喃地呼唤那个名字——女生接读

可是再怎么呼唤,儿子以后永远都不可能回来了。他只好——齐读

5、小结:刚才,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父亲形象,失去儿子,作为主席的毛泽东,他跟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一样伤心,一样悲痛,一样有着那一份平常人的情怀。(板书:常人情怀)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样一个真实的父亲的?(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写法——细节描写)

第三板块艰难抉择感受伟人胸怀

引入:作为一个父亲,他此时是多么希望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多么想让儿子的遗体归来安葬!因为这是——人之常情。那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1、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交流,随机出示彭总来电:

指名读电报内容,质疑。理解“破格”。

出示金日成来电:

齐读读电报的内容。

这两份电报带给主席的是什么?

3、感受作抉择时的艰难,突显伟人的形象。

(1)两处矛盾的心理描写

(2)再读课文,入情入境。

那到底送不送回儿子的遗体呢?让毛主席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中,请大家默读6—9自然段,想想: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主席抉择时的那份艰难与痛苦的?

预设1:

预设2:

①学生谈感受

②理解诗句:

③想象写话:

主席当时会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句话的?可以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活化伟人形象

1、(课件出示话语,音乐起,师深情描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