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画院书画家创作园落地团结乡
- 格式:pdf
- 大小:658.46 KB
- 文档页数:2
264•消 息云南省文联、昭通市文联积极开展赈灾救灾活动8 月3 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云南省文联、昭通市文联心系灾区,采取多种形式,积极行动起来,在密切关注灾情、及时了解灾区文联和文物受损情况基础上,对文联系统开展赈灾救灾活动作了及时部署安排。
8 月4 日,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郑明通过电话询问了此次受灾最严重的鲁甸县文联情况,在得知鲁甸县文联主席丁世新有三位亲友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但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后,郑明表达了省文联党组和全体同志的深切哀悼和亲切问候。
郑明希望灾区文联的同志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发挥文联优势,用文学艺术的形式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作出积极贡献。
云南省文联党组要求办公室及时了解受此次地震影响的昭通市巧家县、曲靖市会泽县文联的受灾和重点文物受损情况。
8 月5 日,云南省文联党组对开展赈灾救灾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
根据部署,省文联将于8 月24 日组织省书协、省美协、云南美术书画研究院举办云南省文联鲁甸灾区书画作品义拍义卖赈灾活动,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灾区。
省文联和昭通市将组织艺术家创作一批反映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关心灾区、组织抗震救灾题材的文艺作品,以《边疆文学》《昭通文学》8·03 地震专刊的形式出版。
据悉,昭通市文联也已定于8 月8 日下午举办一场书画艺术作品义拍捐赠活动,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灾区。
(李琦)(转自《中国艺术报》2014年8月6日第一版)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问候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文艺工作者北京时间8 月3 日16 时30 分许,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 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震救灾工作正紧张进行。
8 月6 日,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与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郑明通电话,代表中国作协向此次地震各灾区作协、文联的同志表示亲切问候,对云南省、昭通市文联和作协积极开展赈灾救灾活动表示支持。
李冰专门询问了鲁甸县作协、文联受灾情况,委托郑明转达对灾区作协、文联同志的问候。
邹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ZOU Ya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00, China)滇派园林装饰艺术特色的文化解析——以建水县团山村张家花园为例Cultural Analysis of Decorative Artistic Features of Yunan Garden: a Case Study of Zhang Family Garden in Jianshui County of Tuanshan Village摘要:滇派园林的装饰艺术有着其独有的文化特点。
从建水县团山村张家花园的建筑彩绘、门窗装饰、雕刻艺术、地域植物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滇派园林的装饰艺术特色既受到传统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又结合了本土民族特色,形成了一种具有融合性、多样性、民族性的装饰艺术风格,阐述滇派园林装饰艺术独有的区域景观人文魅力。
关键词:园林装饰艺术;张家花园;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滇派园林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2-0031-05 收稿日期:2018-01-16修回日期:2018-03-12Abstract: The decorative art of Yunnan garden has its own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paintings, door and window decoration, carving arts and regional plant configuration of Zhang Family Garden in Tuanshan Village of Jianshui County.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spread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entral Plains, but also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 an art style with fusion, diversity, and nationality, expounding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regional landscape humanities.Key words: Decorative art; Zhang Family Garden; Traditional cultur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Yunnan Garden1滇派园林的装饰艺术特色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由于独特的高原山地地形及众多的民族分布,所以这个地域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资源。
书画家之云南画家名单叶永青叶永青(1958- )出生于昆明,1958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父亲叶秀昌,母亲鲍婉馨,均为国家干部,中共党员。
擅长油画、版画、漆画。
1962年随父母外下放至云南罗平县,后回昆寄养于舅父家。
当时在中国颇有影响的儿童刊物《小朋友》给我寄来丛书、杂志和贺卡画片等。
此时我已经5岁,在孩子们中间不善言表、落落寡欢,还不时逃跑袁熙坤袁熙坤,男,汉族,祖籍贵州普定。
著名画家和雕塑家,中国雕塑王国第一人。
全国政协委员。
师承蒋兆和等大师,著名画家袁晓岑大师之子。
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雕塑协会顾问。
2008年北京奥运雕塑景观大赛组委会主任。
六十年代曾在云南艺术学院学习。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编辑。
中刘怡涛刘怡涛云南普洱人。
擅长中国画。
现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专业画家。
作品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中国当代工笔画首届大展金钗奖、1990年全国科普美展三等奖,作品入选’97中国画坛百杰展。
出版有《刘怡涛画集》、《刘怡涛花鸟画集》、《刘怡涛中国画作品选集》、《醉艺斋画论随笔》、《刘怡涛工笔画新作选画集杨鹏杨鹏1957年生于云南马關,云南西畴县人。
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
1982年毕业,云南省美协驻会画家。
1991年-1992年入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研修,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云南省美协副秘书长、云南省美协常务理事、云南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4年《云南.树林的故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李秀李秀(1943—)女,彝族。
云南石屏人。
擅长版画。
196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80年入云南画院,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协理事。
作品《哈尔滨》、《毕业归来》、《岁月悠悠》、《啊,马帮!》等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一等奖、全国版画展铜奖、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及全国民族百花美展金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马超马超(1988- )字长青超月青云云南曲靖人。
大山里的文化村落作者:徐敏韩阳秦奋来源:《新西部》2016年第09期云南省是我国分布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域,也是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富集的区域。
近年来,云南出现不同风格的“艺术村”、“文化农庄”,在民族村寨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惠民示范、农民文化致富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养鸡场上建起艺术村距离昆明市区20公里的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大团结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村。
占地30亩的产业园区内聚集着集陶器制作、古乐器制作、民间刺绣、斑铜工艺、民族画、葫芦雕刻、古籍修复等近20个项目,他们不仅在这里制作艺术品,还在这里种菜、饲养家畜、招待游客进餐。
说这里是艺术农家乐绝不为过,艺术家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想用“农家乐”的形式,让地方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远远望去,园区内的两排红色砖房分外醒目,红墙黛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给人一种新农村的整齐划一之感;环顾团结街道两旁,宁静祥和的农户与庄稼,彰显出一派令人流连忘返的田园风光。
刚一进村,便能看到“大团结民族文化创意中心”、“云南民族村团结文化创意基地”两块牌匾。
原本这里的红砖厂房以前是养鸡场,废弃后被以优惠的价格出租给产业园,改造装修成一间间富集文化元素的独立艺术工作室。
土陶艺人王俊涛对记者坦言:现在的城里人周末都喜欢去农家乐修养身心,我们这里依山傍水,有苹果园、农家乐等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配套服务,让他们在原生态的环境中吃吃饭,让繁忙了一周的脚步慢下来,感受园区原汁原味的乡土韵味和民间手艺,何乐而不为呢?葫芦雕刻艺人卢阳告诉记者:这里起名叫“大团结民族文化创意中心”,就是让我们这些民间艺人团结在一起,抱团作业。
之前的民间艺人生存状况大多是小、散、弱,大多情况是带着自己的作品跟着一年几次的博览会“跑场子”,虽能赢得一点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几乎无法体现,这就阻碍了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012年初,土陶艺人王俊涛、斑铜艺人李洪刚、民族画画家赵军山、葫芦雕刻艺人徐孝国、卢阳等人前往团结街道采风时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这片屋顶长草、荒芜已久的养鸡场改造成一个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呢?团结街道素有“昆明后花园”之称,环抱于海拔2200多米的群山之间,植被绵密,气候宜人。
五华老年大学年年度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昆明市五华区老年大学于年月成立。
学校以离、退休干部职工为主要学习对象,现拥有平方的教案场地,设置有舞蹈健身教室、声乐、电脑、钢琴、书画教室、办公室及平方的教案成果展示、书画摄影作品展示区,开设有书法、绘画、声乐、电子琴、钢琴、舞蹈、电脑、瑜伽、太极拳、柔力球、京剧、英语等多个丰富多彩的专业课程,学校还在五华区各街道办事处设立老年大学分校。
目前,区老年大学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学制、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老年学府。
五华区老年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制度建校、制度管校、制度促校为根本,秉承“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满足老年朋友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成为党委、政府与老同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二、师资力量(一)书画类吴保陆——男,汉,年生。
年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从事专业绘画工作至今。
作品获文化部年艺术品标准评定及《当代书画名家书画大辞典》等。
退休后从事中国画教案多年。
在省老大、市老大、老干部活动中心、盘龙区文化馆、五华区文化馆、省委等多处任教国画。
李季绣——女,汉,本科,生于年月日。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至今从事美术教案年。
陈鹏宇——男,汉,本科,生于年月。
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擅长基础素描。
古云光男,汉,生于?擅长国画。
付开云男,汉,生于?云南著名花鸟画家。
侯永德男,汉,生于?擅长书法(行草)。
康明女,汉,生于?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老干部书画协会理事,云南民族画院特娉画家。
陈忠亮男,汉,生于年。
擅长书法(行草)。
谢云洪男,汉,生于?擅长国画。
姚巨蓉汉族,年月,擅长专业:书画山水画。
个体经营兼教师,现任昆明市老干部书画协会中心片、云端片分会,云南省老干部书画协会桃园分会山水画教师。
中国西部风新派美术家画室专职画师。
- 40 -2024年 第1期论袁晓岑、王晋元对云南花鸟画的探索与贡献□ 许 敏摘 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复杂多样的地形与高原气候造就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花鸟画家们提供了极为可观的创作题材和灵感。
传统花鸟画的题材多局限于梅兰竹菊、常见的花卉和昆虫鸟兽等,而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予云南花鸟画更为新颖、广阔的创作空间。
作为云南写意花鸟画家的优秀代表,袁晓岑和王晋元立足传统,以深厚的绘画功力为基础,深入自然生活,将独特的视角和云南本土题材相结合,促使当代云南花鸟画得到快速转型与发展,带动了云南花鸟画题材的拓展和地域风格的深化,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风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云南花鸟画;袁晓岑;王晋元云南地处高原,海拔落差大,地理地貌丰富,气候类型多样,动植物独特且丰富,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
然而,由于地处边疆,云南的艺术发展并不似主流地区繁盛,云南画长期处于模仿中原或其他文化发达地区的阶段,本土画家虽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却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敏锐的思想意识对其进行发掘。
20世纪50年代后,云南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原生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一批画家前来取材,逐渐出现专门表现云南典型景与物的云南花鸟画。
云南花鸟画有两层含义:一是云南本土或定居云南的画家所画的花鸟画,二是专门表现云南花鸟题材、云南地域特征突出的绘画作品。
20世纪初至80年代,是云南花鸟画转型发展并确立地域风格的关键时期。
20世纪初至40年代,在中国画“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之下,西方现代艺术逐渐传入云南,云南花鸟画吸收了西方焦点透视法,开始实现自身“现代转型”,这是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必然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以及中国画拓展题材运动的开展,云南地区特有的景物风貌受到艺术家们更多的关注。
20世纪40到70年代,云南花鸟画题材有了突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云南题材融入作品,主要以第一代云南现代花鸟画家萧士英、袁晓岑、周霖等为代表。
大地上的“乌托邦”作者:来源:《小资CHIC!ELEGANCE》2021年第11期看似尋常之物,都可能成为建筑师们的灵感碎片。
物尽其用,在设计时取材于当地,将不起眼的碎片重新解构、重组,建筑师们总能使出新花样,这些新生的建筑就如同大地上生长出的“乌托邦”。
云南红砖“城堡”: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东风韵艺术小镇位于云南弥勒市,这片2014年建成的艺术小镇已经成为云南的一个新地标,东风韵的主体建筑群看上去十分奇特,它们由云南艺术家罗旭一手打造,没有使用一根钢筋、一颗钉子,建筑全部采用当地烧制的红砖建造而成,取材于当地。
弥勒是罗旭的家乡,为此,他曾这样说:“今天我回到这里,别人摘花种树摘葡萄。
而我将我的荷尔蒙全数喷涂在这砖块上,季节正适宜。
看,它似乎已经纳着地气。
”整个建筑群由万花筒艺术馆、农垦博物馆、半朵云多功能厅等组成,宛如从云南大地上生长出来的“红土壤上的乌托邦”。
其中,地标性建筑万花筒艺术馆更是成为了流行打卡地。
由CCD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设计完成的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位于这片红砖建筑群的中心,外观上延续了由建筑师罗旭打造的建筑风格。
接手这个项目,与其说是契机,更多的是缘分,“CCD在接手业主之前委托的酒店项目的设计过程越发投缘,而酒店设计方案更是一次性通过,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把这个奇特建筑的内装设计委托于我们,”CCD设计师说道。
穹顶形状的半朵云建筑本身如同一个巨型的艺术装置,外壁浑厚,曲线圆润。
建筑的曲线、轮廓感也回应了建筑本身的随性、富有张力且充满变化的特点。
入口处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云南的梯田,内部延续建筑外部的自然曲线,穹顶延砖墙在建筑顶端开凿出圆形开窗,自然光从天而降,整个建筑自然光源分布均匀,置身其中有天光云影共徘徊之感。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
”对于光的运用,是半朵云在设计上最大的亮点。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云政发[2006]75号)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为建立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加强保护工作,在各州、市人民政府申报的基础上,经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审核,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泼水节”等147个项目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将《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含保护项目责任所在地)予以公布。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制定保护规划,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使之得以传承和弘扬,为繁荣我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出贡献。
云南省人民政府二00六年五月八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7项)一、濒危民族语言文字(3项)傣绷文(耿马县)、独龙族语言(贡山县)、怒族“若柔”语言(怒江州)。
二、口述文学(12项)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梁河县)、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澜沧县)、哈尼族歌谣《四季生产调》(红河州)、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石林县)、民间歌谣《阳温暾小引》(腾冲县)、傣族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新平县)、拉祜族史诗《根古》(澜沧县)、彝族史诗《阿鲁举热》(楚雄州)、彝族史诗《查姆》(双柏县)、佤族神话《司岗里》(沧源县)、苗族叙事长诗《昭蒡俭和高帕施》(昆明市)、傈僳族民间长诗《阔时目刮》(盈江县)。
云南著名画家名单沙璘回族,云南昆明人。
擅长油画。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云南艺术学院外聘教授、云南省油画学会理事。
1961年毕业于昆明市美术学校,1964年参加工作,任小学教师。
1973年至1983年在昆明市电影公司任电影宣传美工。
张晓春云南人。
擅长木刻。
1980年云南思茅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1984年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
曾在思茅花灯剧团、地区戏剧艺术团任舞美1994年在思茅地区民族歌舞团任舞美队长。
作品有绝版木刻《赤阳》、《远雷》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赤阳》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黄昏的对白》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张华娥女,云南昆明人。
1906年四川美院附中毕业,1964年四川美院油画系毕业。
先后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教授、湛江海洋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族画院特约画家。
其作品已由画为主,水彩,漆画,壁画和高丽纸重彩画。
高钟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钟炎白族,云南鹤庆人。
擅长油画。
196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
198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
曾在云南省展览馆、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
作品《救救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获首届全国科普美展二等奖;《春望》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青春岁月》入选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
王正乾云南昆明人。
擅长漫画。
1948年后历任昆明学联漫画组长、昆明铁路局报社编辑。
曾任云南省美协漫画组副组长。
《牛角挂出》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坐而论动》、《关系户》入选1982年全国漫画展,《金库》入选1985年中国美协、铁路文协主办全铁美展并获奖。
现已发表漫画200余幅。
著作有《谈漫画创作》吕敏女,云南人。
擅长版画。
1986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
云南工艺美术学校教师。
《森林佤女》入选第九届全国版画展,《冬天过去了》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溶雪》获第十四届全国版展银奖。
跨界合作人类学的实验—“绘画人类学国际研讨会暨人类学绘画展”在昆明举行—和柳,耿艺文人类学是以自身的学科理念和研究方法研究社会文化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无可避免地带来人类学学者在研究相关领域时视角的单一化和知识技能的不足。
为了推进人类学的知识创新和学科创新,国际学界近年来提出“合作人类学”的理念,但鲜有实质性的学术实践。
有鉴于此,云南大学为推进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联合云南民族博物馆于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昆明举办“绘画人类学国际研讨会暨人类学绘画展”,呈现以人类学为中心的多学科、多专业和多方法并置的跨界合作的绘画人类学学术实践的过程、成果和理论。
“人类学绘画展”共有80余幅画作参展,是多国人类学画家、艺术领域画家的个展集锦,探讨绘画、电影、新媒体、史学、表演等与人类学的跨界关联,意在表达镜头和文字陈述都难于替代的绘画创作力。
1999年宁蒗兴起的“虎日”盟誓戒毒仪式是本次画展的起点和重点,庄孔韶率领多学科研究团队近20年来进行多次回访,产出了丰富的多学科横向研究成果,同时具有重要的文科试验特点。
通过进入人类学田野的专业油画家林建寿、胡继宁和蔡志鸿的作品,观众可深入理解彝族的生命意义和未来憧憬。
国际知名画家罗伯特•鲍威尔的系列画作采用了颜色象征的人类学视角。
云南大学学者韩菡的画作是对少数民族绚丽文化的意象表达。
参展的还有范华、李世武、樊秀丽等中外学者搜集整理的重要文物和毕摩绘画。
2019年11月30日,“人类学绘画展”的首展活动在云南民族博物馆举行。
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云南民族博物馆张金文副馆长分别致辞祝贺。
首展活动以多样的艺术手段表达“虎日”主题,包括闽剧舞蹈、彝族歌曲演唱、禁毒宣讲等。
莫色布都带领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的彝族学生所做的《回来吧》宣讲震撼人心。
彝族学者卢志发、杨洪林就此做深度文化解说。
此次画展同时运用了记录拍摄和直播的“双轨制”方法,首展当日在线观众累计达8887人次,形成同拍摄现场“面对面互动”的在线“无死角”的人际互动网络景观。
116廖新学(1900-1958),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人。
1929年任昆明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
1932年底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
1933年由国民政府选派赴法国留学。
1934年进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让·布歇教授的雕塑工作室学雕塑,次年考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专攻雕塑。
1948年回国。
曾任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筹委会主任、昆明师范学院教授及艺术系主任等职。
廖新学是一位勤奋努力、有悟性的艺术家。
他的艺术生涯以赴法求学为转折点。
出国前,廖新学以画肖像、照相为生,初步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后在徐悲鸿指导下学习素描8个月,不仅造型能力提高,同时也关注社会,创作了一些与社会现实相关的绘画作品,如《昆明火药库爆炸》《昆明大水灾》《农民插秧》《渔家生活》等。
在法国留学期间,廖新学如饥似渴、勤奋努力地向西方绘画大师学习,并常常到博物馆、美术馆、画廊临摹大师的作品。
此时期主要以雕塑、绘画为主,作品形式多样,内容表现丰富,特别是雕塑作品取得不俗成绩,廖新学 巴黎友人 92.5×72.5cm 布面油画 1940年 云南省博物馆藏廖新学 北郊地台寺 44×44cm 布面油画 1952年 云南省博物馆藏·艺术随笔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总第 期2022 10156□ 刘亚伟云南早期留法画家廖新学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多次参加法国春季、秋季沙龙,荣获金质、银质、铜质奖章十余次,在法国享有极高声誉。
回国后,他把学到的西画技法与东方传统的造型观念融合,以真实、纯朴的审美意象为指导,将赤诚之心,倾注到对祖国树木、山峦、湖泊、生灵的表现中,完成了一幅幅师法自然、寄情自然的画作。
他深入东川矿区体验生活,与矿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体察民情,创作了一批以矿工为主题的作品。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者:薛倩琳罗曼聂昕来源:《中国艺术》2021年第05期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且任何时代的文化形态都是要以该时代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为基础的。
当下时代背景中的设计,既意味着当代社会物质基础的创造,又意味着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建设的规划和预见。
在当今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相互渗透、交流,而设计作为文化多样性表达的媒介之一,其对文化多样性的表达也愈发纷繁复杂。
中国设计的源头和特征要从中国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中寻找,从中国设计的本土实践中寻找,从植根于中国社会之中的设计发展历程中寻找。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充分。
因此本专题选择以云南省为切入点,研究设计对文化多样性的表达。
《中国艺术》:我们都知道陈院长深耕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数十载,那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开始关注民族文化艺术并在云南开展田野调查的呢?陈劲松:这要从求学之路说起。
我1986年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染织服装专业。
那时云南艺术学院刚刚开设这类专业,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来自四川美术学院,如专业创办人、主课教师孙云玲、陈祖骥、孙德贤等,他们都深受留法学者李有行先生的影响。
李有行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色彩教育家,他把早年留学法国学习绘画艺术的丰富经验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在四川美术学院独创了从图案艺术到绘画写生再到归纳色彩写生的装饰色彩写生教学体系。
因这种特殊的学缘关系,我们进校的第一年就开始装饰色彩写生、图案设计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民族地区收集和整理民族图案、研究民族服饰,并配合学校的工艺美术工厂进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实践。
四年的大学生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学期的民族地区田野调研,这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对民族艺术、民族文化有了最鲜活的认知,也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关注民族艺术的种子。
民族地区的田野调研,让我们在欣赏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之余,还能深度感受美轮美奂的自然美景。
云南,往往给人以憧憬、向往。
无论是“彩云南现”说,还是“云山之南”说,都凸显了这片土地的神奇魅力。
最近,有幸认识出生于云南西双版纳的画家琨布雷,看了他的画作,觉得他之所以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绘画才能,或许正是这片七彩土地赋予了他别样的灵感。
他的作品色彩浓郁,画面视觉冲击力强烈,形象夸张,有着典型浓烈的西南色彩映像的个性,拥有其独特的作品特色。
琨布雷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曾留居西双版纳。
1996年在北京建立自己的工作室,2001年到上海建立琨布雷工作室至今,业外许多人或许还不知道、不了解他,但在绘画艺术领域,这几年他名声鹊起,自1991年至今,他先后十多次参加国内外著名画展(艺术展),并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很多人觉得云南艺术家都很特别,因为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按常理来出牌,在艺术层面上,他们不像多数很正规的艺术学院的学生的作品,总感觉有些规规矩矩的在限制什么。
琨布雷从小生活在云南这个多民族的地方,多种语言、文化、风俗、饮食影响着他,赋予他多元化的创作灵感。
琨布雷是彝族人,那里的年轻人喜欢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对比强烈的颜色――红、黄、绿、橙;挑花刺绣是彝族服饰的特点,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绣的能手,彝族妇女的服饰从头到脚都有各式各样的绣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这些都融入了他的绘画元素。
正如琨布雷说:“云南这个地方体现了天地人的和谐共生。
在云南能同时体验到多元文化的丰富与灿烂,以及内心的单纯与净化,很多东西会很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自己的创作,让物质丰富,让内心单纯。
这是我常年在外,依然挥之不去的云南梦。
这是一种力量,让我觉得有种责任去传承和发扬。
”进入琨老位于莫干山路的画室里,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墙上挂着琨老自己和他从世界各地买回来的艺术家的画作,书架上摆满了各类旧书籍,无法移开目光的风格迥异的装饰品们以及那个七层的巨大酒柜,都在高傲地定义着所谓“生活家”的品质,却没有丝毫做作、显摆。
这画室里的格局带着主人顺势而为、平淡从容的态度,不怒不争,雍容达观,自有一份力量。
吴冠中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首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先生的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创自己独解,诠释自然之美,人生喻其中,竟如他艰辛磨难的经历,寻味良久……而其所著文章也育人,朴实无做作,可看,所得甚多。
同时,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作为其生前最后一幅公开拍卖的作品,在翰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他1974年作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到2011.11.19日,他的《长江万里图》以1.3亿人民币成交。
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春雪》,《长城》。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清华大学在26日发出的讣告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清华大学将举行吴冠中教授追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