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视频帧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5.10 KB
- 文档页数:2
视频压缩I,B,P帧的区别及特点MPEG-1压缩的基本思想: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
其次,时间相关性的统计分析:统计的结果表明,在间隔1~2帧的图像中,各像素只有10%以下的点,其亮度差值变化超过2%,而色度差值的变化只有1%以下。
采用的压缩方法: 分组:把几帧图像分为一组(GOP),为防止运动变化,帧数不宜取多。
1.定义帧:将每组内各帧图像定义为三种类型,即I帧、B帧和P帧;2.预测帧:以I帧做为基础帧,以I帧预测P帧,再由I帧和P帧预测B帧;3.数据传输:最后将I帧数据与预测的差值信息进行存储和传输。
I帧:帧内编码帧I帧特点:1.它是一个全帧压缩编码帧。
它将全帧图像信息进行JPEG压缩编码及传输;2.解码时仅用I帧的数据就可重构完整图像;3.I帧描述了图像背景和运动主体的详情;4.I帧不需要参考其他画面而生成;5.I帧是P帧和B帧的参考帧(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同组中以后各帧的质量);6.I帧是帧组GOP的基础帧(第一帧),在一组中只有一个I帧;7.I帧不需要考虑运动矢量;8.I帧所占数据的信息量比较大。
P帧:前向预测编码帧。
P帧的预测与重构:P帧是以I帧为参考帧,在I帧中找出P帧“某点”的预测值和运动矢量,取预测差值和运动矢量一起传送。
在接收端根据运动矢量从I帧中找出P帧“某点”的预测值并与差值相加以得到P帧“某点”样值,从而可得到完整的P帧。
P帧特点:1.P帧是I帧后面相隔1~2帧的编码帧;2.P帧采用运动补偿的方法传送它与前面的I或P帧的差值及运动矢量(预测误差);3.解码时必须将I帧中的预测值与预测误差求和后才能重构完整的P帧图像;4.P帧属于前向预测的帧间编码。
它只参考前面最靠近它的I帧或P帧;5.P帧可以是其后面P帧的参考帧,也可以是其前后的B帧的参考帧;6.由于P帧是参考帧,它可能造成解码错误的扩散;7.由于是差值传送,P帧的压缩比较高。
B帧:双向预测内插编码帧。
B帧的预测与重构B帧以前面的I或P帧和后面的P帧为参考帧,“找出”B帧“某点”的预测值和两个运动矢量,并取预测差值和运动矢量传送。
i帧和p帧的关系在视频编码中,i帧和p帧是两种常用的帧类型。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视频的完整画面。
本文将就i帧和p帧的关系展开探讨。
一、i帧和p帧的定义和特点i帧(intra frame)即帧内编码帧,也被称为关键帧。
它是视频序列中的某一帧,它的压缩仅依靠自身的数据进行,与其他帧之间没有关联。
i帧是视频的起始帧,也是解码器恢复视频的起点。
每个i 帧都是一个完整的画面,包含了丰富的空间信息,因此它的文件大小通常较大。
p帧(predictive frame)即帧间预测编码帧。
它是根据前一帧(一般为i帧或p帧)进行差异编码,通过预测和补偿来实现数据的压缩。
p帧只存储了发生变化的像素信息,因此文件大小相对较小。
p帧通过参考前一帧的像素信息来进行解码,从而恢复出完整的画面。
二、i帧和p帧的关系i帧和p帧是视频编码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视频序列中,通常会以i帧为起点,后续的p帧通过对前一帧的预测和补偿来实现数据的压缩。
具体而言,p帧通过对前一帧进行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找出两帧之间的差异,并只存储这些差异。
这样一来,视频序列中的连续帧之间的差异就被有效地减小了,从而实现了更高效的压缩。
在解码时,解码器首先解码i帧,然后根据i帧的信息进行p帧的解码。
由于p帧仅存储了差异信息,因此解码时需要结合参考帧进行像素的恢复。
解码器会根据前一帧的像素信息和p帧的差异信息进行像素的重构,从而还原出完整的画面。
通过不断地参考前一帧的信息,p帧可以实现对整个视频序列的高效压缩和解码。
三、i帧和p帧的应用i帧和p帧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各种视频编码标准中,如H.264、H.265等。
在实际应用中,编码器会根据视频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地选择i帧和p帧的间隔和数量,以实现更好的压缩效果和视频质量。
通常情况下,i帧的间隔较长,而p帧的间隔较短,以保证视频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i帧和p帧的应用也在实时视频传输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帧的理解帧 (Frame) 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表示图像的连续帧。
在视频传输和存储中,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帧进行理解和拓展。
一、帧的概念帧是一组图像数据,通常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
在每帧中,图像数据描述了一个瞬间的状态,通常是通过像素来表示的。
在视频传输和存储中,帧通常被分为连续的帧序列,这些帧序列被称为视频。
二、帧的分类帧可以根据其传输或存储的方式进行分类,如下所示:1. 静止帧 (Still Frame):静止帧是指图像保持不变的帧,通常用于数字图像存储和打印机中。
2. 连续帧 (Continuous Frame):连续帧是指图像在时间上连续的帧,通常用于视频传输和存储中。
3. 关键帧 (Key Frame):关键帧是指视频序列中的第一帧或最后一帧,它们通常包含了视频的基本信息,用于视频压缩和传输。
4. 子帧 (Sub-Frame):子帧是指相对于关键帧的改进帧,它们可以是静止帧或连续帧,用于视频压缩和传输中的冗余信息减少。
三、帧的处理在视频传输和存储中,帧的处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帧的一些常见处理:1. 帧同步:帧同步是指调整帧率和帧速率,以适应播放设备的能力。
通常,视频播放设备的帧速率高于视频传输和存储的帧速率。
2. 帧压缩:帧压缩是指通过减少帧中的图像信息来减小视频的容量。
常见的帧压缩方法包括 JPEG、MPEG 和 H.264 等。
3. 帧重构:帧重构是指将压缩后的帧重新构建成原始帧,以改善视觉效果。
常见的帧重构方法包括 MVC 和 MVC-II 等。
帧是计算机图形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表示图像的连续帧。
帧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并且可以进行各种处理,以改善视觉效果或减小视频容量。
60帧和120帧的区别
60帧和120帧的区别:在于画面的流畅度以及清晰度上。
60帧的电影很难观察到人物的头发,而120帧不仅能够清楚的看到头发丝,甚至还能捕捉到飞过的苍蝇,120帧比60帧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沉浸式”
的体会,达到最佳观影效果。
在视频领域,各种视频可视为随时间变换的许多张画面,“帧”就是指每一张画面。
视频就是由无数张画面组合而成,每一张画面都是一帧。
帧率=帧数/时间,单位为帧每秒(f/s)。
帧率是用于测量显示帧数的量度,测量单位为“每秒显示帧数”(Frame per Second,FPS)或“赫兹”(Hz)。
FPS是图像领域中的定义,指画面每秒传输帧数。
FPS是测量用于保存、显示动态视频的信息数量。
每秒钟帧数愈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愈流畅。
通常,要避免动作不流畅的最低是30 。
某些计算机视频格式,每秒只能提供15 帧。
FPS 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刷新频率”或者“刷新率”,使用“赫兹”(Hz)为单位。
最简单的就是我们玩儿LOL 、CS 、以及手机上的王者荣耀等游戏中说的“ FPS 值”。
而在显示器的刷新率中,刷新率刷也就是指屏幕一秒内扫描的次数。
这里又想到了某米K30 pro的60Hz屏幕的旗舰配置
帧就是为视频或者动画中的每一张画面;帧数其实就是为帧生成数量的简称,静止画面的数量;帧率是用于测量显示帧数的量度,单位是
“每秒显示帧数”;FPS 是图像领域中的定义,是指画面每秒传输帧数,通俗来讲就是指动画或视频的画面数。
视频会议中的“帧”、“行”、“场”1.什么是"帧",在最早的电影里面,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做一"帧(Frame)",影片里的画面是每一秒钟有24帧,为什么是24帧,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因为人类眼睛的视觉暂留现象正好符合每秒24帧的标准,所以用多也没有意义还会浪费电影胶片,增加成本。
2.什么是"行",在我们用的传统CRT模似电视里面,一个电子束在水平方向的扫描被称之为行,或行扫描。
3.什么是"场",在我们用的传统CRT模似电视里面,一个行扫描,按垂直的方向扫描被称之为场,或场扫描。
4.什么是NTSC制式,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式是1952年由美国国家电视制定委员会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
美国 ,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韩国、菲律宾的等国家采用的是这种制式。
这种制式的彩色带宽为3.58Mhz,伴音带宽为 6.0Mhz,每秒30帧画面。
5.什么是PAL制式,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是1965年制定的电视制,主要应用于中国,香港、中东地区和欧洲一带.这种制式的彩色带宽为4.43Mhz 伴音带宽为6.5Mhz,每秒25帧画面,还有一种是SECAM制式德国地区采用的制式,因为应用比较少,就不多做介绍了。
6.为何NTSC制为每秒30帧,而PAL制式每秒25帧,这是因为采用NTSC的国家的市电为110V60HZ,所以电视里的场频信号直接就取样了交流电源的频率60HZ,因为两场组成一帧,所以60除以2等于30正好就是电视的帧数了,而我国的市电为220V50HZ,所以原因同上就是每秒25帧了。
7.什么是逐行,电视的每帧画面是由若干条水平方向的扫描线组成的、PAL 制为625行/帧,NTSC制为525行/帧。
如果这一帧画面中所有的行是从上到下一行接一行地连续完成的,或者说扫描顺序是1、2、3……525,我们就称这种扫描方式为逐行扫描。
视频编码之I帧、P帧、B帧
视频传输原理
视频是利⽤⼈眼视觉暂留的原理,通过播放⼀系列的图⽚,使⼈眼产⽣运动的感觉。
单纯传输视频画⾯,视频量⾮常⼤,对现有的⽹络和存储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为了能够使视频便于传输和存储,⼈们发现视频有⼤量重复的信息,如果将重复信息在发送端去掉,在接收端恢复出来,这样就⼤⼤减少了视频数据的⽂件,因此有了H.264视频压缩标准。
在H.264压缩标准中I帧、P帧、B帧⽤于表⽰传输的视频画⾯。
I帧⼜称帧内编码帧,是⼀种⾃带全部信息的独⽴帧,⽆需参考其他图像便可独⽴进⾏解码,可以简单理解为⼀张静态画⾯。
视频序列中的第⼀个帧始终都是I帧,因为它是关键帧。
2、P帧
P帧⼜称帧间预测编码帧,需要参考前⾯的I帧才能进⾏编码。
表⽰的是当前帧画⾯与前⼀帧(前⼀帧可能是I帧也可能是P帧)的差别。
解码时需要⽤之前缓存的画⾯叠加上本帧定义的差别,⽣成最终画⾯。
与I帧相⽐,P帧通常占⽤更少的数据位,但不⾜是,由于P帧对前⾯的P 和I参考帧有着复杂的依耐性,因此对传输错误⾮常敏感。
B帧⼜称双向预测编码帧,也就是B帧记录的是本帧与前后帧的差别。
也就是说要解码B帧,不仅要取得之前的缓存画⾯,还要解码之后的画⾯,通过前后画⾯的与本帧数据的叠加取得最终的画⾯。
B帧压缩率⾼,但是对解码性能要求较⾼。
总结:
I帧只需考虑本帧;P帧记录的是与前⼀帧的差别;B帧记录的是前⼀帧及后⼀帧的差别,能节约更多的空间,视频⽂件⼩了,但相对来说解码的时候就⽐较⿇烦。
因为在解码时,不仅要⽤之前缓存的画⾯,⽽且要知道下⼀个I或者P的画⾯,对于不⽀持B帧解码的播放器容易卡顿。
视频行、场、帧的意义先来了解几个基本概念:1.什么是"帧",在最早的电影里面,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做一"帧(Frame)",影片里的画面是每一秒钟有24帧,为什么是24帧,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因为人类眼睛的视觉暂留现象正好符合每秒24帧的标准,所以用多也没有意义还会浪费电影胶片,增加成本.2.什么是"行",在我们用的传统CRT模似电视里面,一个电子束在水平方向的扫描被称之为行,或行扫描.3.什么是"场",在我们用的传统CRT模似电视里面,一个行扫描,按垂直的方向扫描被称之为场,或场扫描.4. 什么是NTSC制式,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式是1952年由美国国家电视制定委员会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
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韩国、菲律宾的等国家采用的是这种制式。
这种制式的彩色带宽为 3.58Mhz,伴音带宽为 6.0Mhz,每秒30帧画面5. 什么是PAL制式,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是1965年制定的电视制,主要应用于中国,香港、中东地区和欧洲一带.这种制式的彩色带宽为 4.43Mhz伴音带宽为6.5Mhz,每秒25帧画面,还有一种是SECAM制式德国地区采用的制式,因为应用比较少,就不多做介绍了.6. 为何NTSC制为每秒30帧,而PAL制式每秒25帧,这是因为采用NTSC的国家的市电为110V60HZ,所以电视里的场频信号直接就取样了交流电源的频率60HZ,因为两场组成一帧,所以60除以2等于30正好就是电视的帧数了,而我国的市电为220V50HZ,所以原因同上就是每秒25帧了.7.什么是逐行,电视的每帧画面是由若干条水平方向的扫描线组成的、PAL制为625行/帧,NTSC制为525行/帧。
如果这一帧画面中所有的行是从上到下一行接一行地连续完成的,或者说扫描顺序是1、2、3……525,我们就称这种扫描方式为逐行扫描8.什么是隔行,实际上,普通电视的一帧画面需要由两遍扫描来完成,第一遍只扫描奇数行,即第l、3、5……525行,第二遍扫描则只扫描偶数行,即第2、4、6……524行,这种扫描方式就是隔行扫描。
视频帧率视频帧率是指每秒播放的图像帧数。
在电影或视频制作中,帧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视频的流畅度和观看体验。
本文将介绍视频帧率的概念、常见的帧率标准以及帧率对视频质量和文件大小的影响。
1. 概念帧率是指每秒钟播放的图像帧数,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来表示。
帧率决定了视频播放时图像的变化速度,帧率越高,画面变化越流畅,观看起来就越舒适。
常见的视频帧率有24fps、30fps、60fps等。
2. 帧率标准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常见的视频帧率标准是不同的。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帧率标准:2.1 电影帧率在电影制作中,常见的帧率是24fps。
这是由于人眼对于图像变化的适应能力,24fps的画面已经足够流畅,而且24fps帧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影制作所需的存储空间和带宽。
大多数的电影和电视剧都是以24fps的帧率制作的。
2.2 广播帧率在广播行业中,常见的帧率是30fps。
这是由于电视的刷新率为60Hz,每秒钟电视屏幕刷新60次,所以选择30fps的帧率可以让图像变化更加平滑。
同时,30fps也是标准的美国电视制式。
2.3 游戏帧率在游戏领域,通常会使用更高的帧率来提高游戏的流畅度和响应速度。
常见的游戏帧率是60fps甚至更高。
较高的帧率可以让游戏画面更加流畅,减少图像的延迟,并提高玩家的游戏体验。
3. 帧率对视频质量的影响帧率对视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帧率越高,视频的流畅度越好。
例如,较低的帧率可能导致画面闪烁、卡顿和不连续的感觉。
而较高的帧率可以提高图像的连贯性和流畅度,在快速移动的场景中可以更好地保持图像细节,使观看者获得更加真实的观看体验。
然而,较高的帧率也意味着视频文件的体积更大,因为每秒钟需要存储更多的图像帧。
这会增加存储需求和传输带宽。
因此,在制作视频时需要权衡帧率和存储需求之间的平衡。
4. 帧率对文件大小的影响帧率对视频文件大小有着直接的影响。
帧的类型逐字稿I帧I帧是视频编码中的一种关键帧,即独立帧。
在压缩视频时,编码器会根据前一帧或几帧的信息对当前帧进行预测,然后只编码预测误差。
这样可以减少视频数据量,但是如果一直使用预测编码,误差会逐渐累积,导致画面质量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编码器会定期插入I帧。
I帧是完整的图像帧,不依赖于前面的帧,只编码当前帧的信息。
因此,I帧在解码时可以独立显示,不需要依赖其他帧。
由于I帧的数据量较大,视频中I帧的间隔时间越长,数据量就会越小。
但是如果I帧间隔时间过长,画面质量会下降,因为预测误差会逐渐累积,导致画面失真。
P帧P帧是视频编码中的预测帧。
P帧不是完整的图像帧,而是通过参考前一帧(I帧或P帧)来进行预测编码。
P帧只编码当前帧与参考帧的差异,因此数据量比I帧小。
P帧的编码方式是通过运动估计来实现的。
编码器会将当前帧与参考帧进行比较,找到最相似的部分,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差异。
然后,编码器只编码这些差异。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视频数据量,提高压缩效率。
B帧B帧是视频编码中的双向预测帧。
B帧不仅参考前一帧(I帧或P 帧),还参考后一帧(P帧或I帧)。
B帧通过对前后两帧的预测来进行编码,数据量比P帧还要小。
B帧的编码方式是先找到前一帧和后一帧中最相似的部分,计算它们之间的差异。
然后,编码器再根据这个差异来预测当前帧的信息。
这样可以减少数据量,提高压缩效率。
总结在视频编码中,I帧是完整的图像帧,不依赖于其他帧;P帧是参考前一帧进行预测编码;B帧是参考前后两帧进行双向预测编码。
这三种帧类型在视频编码中相互配合,实现高效的视频压缩和传输。
视频帧率对播放流畅度的影响与设置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观看视频,如电视、手机和电脑等。
然而,不同设备对于视频帧率的要求略有不同。
本文将探讨视频帧率对播放流畅度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建议来设置适合的帧率。
1. 什么是视频帧率?在深入探讨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视频帧率。
视频帧率指的是每秒显示的图像数量,通常以FPS(Frames Per Second)为单位。
常见的视频帧率有24、30和60帧每秒。
帧率越高,视频显示的图像越流畅。
2. 帧率对播放流畅度的影响视频帧率对播放流畅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帧率过低,视频将出现卡顿和不流畅的现象,影响观看体验。
当快速的动作发生时,低帧率的视频可能无法捕捉到细节,使得画面不清晰。
因此,选择合适的帧率对于播放流畅度至关重要。
3. 不同设备的帧率要求不同设备对于视频帧率有着不同的要求。
电影行业通常使用24帧每秒的帧率来制作电影,这能够提供较好的观影体验。
而在夺取比赛等需要捕捉细节的场景中,60帧每秒的帧率将更加适合。
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30帧每秒的帧率已经足够提供流畅的观看体验。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设备来选择适当的帧率。
4. 设置建议针对不同的需求,这里给出一些建议来设置适合的视频帧率:4.1 视频编辑和制作如果你是一名视频编辑或制作人员,根据你的需求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帧率非常重要。
如果你制作的是电影或剧集等需要影院级观影体验的作品,选择24帧每秒的帧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你创作的是动作类、体育类或游戏相关的内容,那么60帧每秒会更加适合。
4.2 视频播放和观看对于普通用户来说,30帧每秒的视频已经能够提供良好的观看体验。
大多数智能手机、电视和电脑的默认设置就是30帧每秒。
如果你对观看体验要求较高,可以尝试使用60帧每秒的视频来播放。
4.3 游戏和虚拟现实对于游戏和虚拟现实来说,高帧率是至关重要的。
标准帧和扩展帧的区别标准帧和扩展帧是视频编码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视频的压缩和传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帧和扩展帧之间有着一些显著的区别,本文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准帧。
标准帧是视频编码中最基本的帧类型,也称为I帧(Intra Frame)。
每个标准帧都是独立的,它包含了完整的图像信息,不依赖于其他帧的信息。
在视频播放时,解码器可以直接解析和显示标准帧,因此它们在视频的快速定位和随机访问中起着重要作用。
标准帧通常用于视频的起始部分、镜头切换和画面变化较大的场景中。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扩展帧。
扩展帧是视频编码中的一种补充帧类型,它包括P帧(Predicted Frame)和B帧(Bidirectional Predicted Frame)。
P帧通过对前向参考帧进行运动补偿来预测当前帧的内容,而B帧则同时利用前后两个参考帧进行预测。
由于扩展帧的编码方式与前后帧相关联,因此它们在解码时需要依赖于其他帧的信息。
扩展帧通常用于视频中连续的运动图像和相似画面的编码中,能够有效地减小视频的码率,提高压缩效率。
在实际的视频编码中,标准帧和扩展帧通常是交替出现的。
编码器会根据视频内容的特点和压缩效率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帧类型进行编码。
在视频的序列头部和镜头切换等场景中,通常会使用标准帧进行编码,以保证视频的快速定位和高质量的解码。
而在视频的连续运动图像和相似画面中,编码器会倾向于使用扩展帧进行编码,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小的码率。
总的来说,标准帧和扩展帧在视频编码中各有其重要作用。
标准帧独立性强,适用于视频的快速定位和随机访问;而扩展帧能够通过运动补偿和帧间预测来实现高效的压缩和传输。
在实际的视频编码和传输过程中,合理地组织和利用这两种帧类型,能够有效地提高视频的压缩效率和传输质量,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综上所述,标准帧和扩展帧在视频编码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它们的合理组织和应用能够为视频的压缩和传输带来巨大的好处。
分辨率、帧率、宽⾼⽐、像素宽⾼⽐等视频参数的概念和区别现在的电视主要有三种制式,⽤的最多的是两种。
所谓制式,就是指电视传送画⾯时所采⽤的技术标准。
1:PAL制式,采⽤这种制式的国家有中国,英国等⼀些欧洲国家。
2:NTSC制式,采⽤这种制式的国家有⽇本,加拿⼤,美国等。
关于制式的详细知识百度百科已经很完善,我这⾥就不过多介绍了,不了解的同学必须先去学习⼀下。
分辨率:⼤家都知道,不管是电视屏幕还是电脑屏幕,都是由⼀个个的像素点组成的,在电脑上,每个像素点都是正⽅形的,但是在电视上,像素点却是矩形的(为什么是矩形后⾯说)。
横向的像素点数量×纵向的像素点数量就是这个屏幕的分辨率。
⽐如1024×768就是指这个屏幕横向有1024个像素点,纵向有768个像素点,但是这⾥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分辨率是有标准的,但是单个像素点的⼤⼩是没有标准的。
举个例⼦,有的笔记本屏幕是14⼨的,但是分辨率却⽐其他15、16⼨的还要⼤。
有的⼿机屏幕尺⼨很⼩,但是分辨率却很⼤,苹果的产品不就喜欢这么⼲么。
所以分辨率只是决定画⾯的精细程度(内容能被缩放到何种程度),并不能决定屏幕的⼤⼩,除⾮这个单个的像素点的⼤⼩是⼀定的。
屏幕过⼩,分辨率过⼤的直接后果就是内容显⽰的⾮常⾮常⼩,字体甚⾄⼩到看不清楚,⽐如⽤IPHONE的safari在不缩放的情况下直接打开新浪⾸页。
所以分辨率并不是越⼤越好的,还要根据实际的屏幕尺⼨来决定。
屏幕宽⾼⽐(画⾯宽⾼⽐)与像素宽⾼⽐:看到1024×768,⼤家肯定⾸先就想到这个屏幕的宽⾼⽐是4:3,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这种情况只建⽴在像素点是正⽅形的前提下,也就是在计算机的显⽰器下确实是4:3。
正⽅形的宽⾼⽐是1:1,所以1024×1 : 768×1还是4:3≈1.33。
但是在电视上,像素⽐不再是1:1,⽐如PAL制式的电视像素⽐是1.06,那么1024×768的实际宽⾼⽐在电视上就是1024×1.06 : 768×1≈1.41。
了解不同帧率下的迷人世界,让你拍摄提升一个档次帧率是什么?不同帧率间都能带来什么样的主观感受?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关于帧率的细节,明白了这些,必将为你的拍摄提升一个档次。
帧率,单位是fps(frames per second),从字面意思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明白,它指的是一秒钟我们能看到的帧的数量。
对于电影拍摄来说,它是最先要进行的设置一个选项,一般我们常用的帧率是24,25,30fps。
多数情况下,24fps是拍摄电影时选择的帧率。
30fps是北美广播电视标准采用的帧率,而25fps是欧洲与中国电视标准采用的帧率。
对于下面这个一秒时长的视频,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每一个单独的画面。
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将它分解为24个单独的静帧。
文章参考:premiumbeat 由冷冰川ltycho 整理编译下面就是这24张静帧的画面,每个画面的时长都为1/24s。
问题来了,为什么是24个画面呢?为什么不是22个,或者28.59这样其它的数字呢?你可能会发现大多数摄影师都会选择24fps,他们说这是一个业界的标准,是一个专业的电影摄影师必须要知道的参数。
然而,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在常规下可以这么理解。
2013年,《霍比特人》上映。
那时,业界有很多文章在议论这部影片是如何拍出超乎常规的视觉效果的。
但究其原因,都指向了同一个理由——它是采用48fps的帧率拍摄的。
关于为什么我们采用的是24fps,这个原因比较复杂。
多年以来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很多,但都没有统一的定论。
人们是如何感知帧的运动的我们人眼最低能感受到的最低帧频是10-12fps,就是说,如果在一秒钟时间内,如果出现的连续画面的数量少于10-12帧,那么我们就能够明显的看出画面的停顿感,并且看出每一帧是一个单独的画面。
如果我们将每一帧画面出现的速率加快,将画面之间的时间缩短,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这些原本单张的图像的会逐渐的连成一个运动的画面。
这个现象最早是由心理学家马科斯·韦特海默提出的。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MPEG压缩中的I、B、P帧首先,MPEG-1压缩的基本思想: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
其次,时间相关性的统计分析:统计的结果表明,在间隔1~2帧的图像中,各像素只有10%以下的点,其亮度差值变化超过2%,而色度差值的变化只有1%以下。
采用的压缩方法: 分组:把几帧图像分为一组(GOP),为防止运动变化,帧数不宜取多。
1.定义帧:将每组内各帧图像定义为三种类型,即I帧、B帧和P帧;2.预测帧:以I帧做为基础帧,以I帧预测P帧,再由I帧和P帧预测B帧;3.数据传输:最后将I帧数据与预测的差值信息进行存储和传输。
I帧:帧内编码帧I帧特点:1.它是一个全帧压缩编码帧。
它将全帧图像信息进行JPEG压缩编码及传输;2.解码时仅用I帧的数据就可重构完整图像;3.I帧描述了图像背景和运动主体的详情;4.I帧不需要参考其他画面而生成;5.I帧是P帧和B帧的参考帧(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同组中以后各帧的质量);6.I帧是帧组GOP的基础帧(第一帧),在一组中只有一个I帧;7.I帧不需要考虑运动矢量;8.I帧所占数据的信息量比较大。
P帧:前向预测编码帧。
P帧的预测与重构:P帧是以I帧为参考帧,在I帧中找出P帧“某点”的预测值和运动矢量,取预测差值和运动矢量一起传送。
在接收端根据运动矢量从I帧中找出P帧“某点”的预测值并与差值相加以得到P帧“某点”样值,从而可得到完整的P帧。
P帧特点:1.P帧是I帧后面相隔1~2帧的编码帧;2.P帧采用运动补偿的方法传送它与前面的I或P帧的差值及运动矢量(预测误差);3.解码时必须将I帧中的预测值与预测误差求和后才能重构完整的P帧图像;4.P帧属于前向预测的帧间编码。
它只参考前面最靠近它的I帧或P帧;5.P帧可以是其后面P帧的参考帧,也可以是其前后的B帧的参考帧;6.由于P帧是参考帧,它可能造成解码错误的扩散;7.由于是差值传送,P帧的压缩比较高。
标准帧和扩展帧的区别在视频编码中,帧是视频信号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系列的像素组成的静止图像。
标准帧和扩展帧是视频编码中常见的两种帧类型,它们在视频压缩和传输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标准帧和扩展帧的区别。
首先,标准帧是视频序列中最基本的帧类型,它包含了完整的图像信息。
在视频编码中,每个视频帧都可以被视为一个标准帧。
标准帧通常被用于视频的关键帧,也就是I帧,它们包含了完整的图像信息,可以独立地进行解码和显示。
相比之下,扩展帧是一种依赖于其他帧的帧类型,它只包含了图像的部分信息。
扩展帧通常被用于视频的预测帧,也就是P帧和B帧,它们通过对前后帧的预测来减少视频数据的冗余,从而实现视频的压缩和传输。
其次,标准帧和扩展帧在视频编码中的作用不同。
标准帧通常被用于视频的关键帧,它们可以作为其他帧的参考帧,帮助解码器进行图像的重建和恢复。
而扩展帧则通过对前后帧的预测来实现视频数据的压缩,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视频数据的传输量,提高视频的压缩比。
因此,标准帧和扩展帧在视频编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共同协作来实现视频的高效压缩和传输。
最后,标准帧和扩展帧在视频质量和传输效率上也有所不同。
由于标准帧包含了完整的图像信息,因此它们可以保证视频的质量,但同时也会增加视频数据的传输量。
而扩展帧虽然可以减少视频数据的传输量,提高视频的压缩比,但由于它们只包含了部分图像信息,因此在解码和显示时可能会出现图像的失真和模糊。
因此,在视频编码中需要权衡标准帧和扩展帧的使用,以实现视频质量和传输效率的最佳平衡。
综上所述,标准帧和扩展帧在视频编码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视频的压缩和传输。
在实际的视频编码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合理地使用标准帧和扩展帧,以实现视频的高效压缩和传输。
视频编解码方式M-JPEG源于JPEG压缩技术,是一种简单的帧内JPEG压缩,压缩图像质量较好,在画面变动情况下无马赛克,但是由于这种压缩本身技术限制,无法做到大比例压缩,录像时每小时约1-2GB空间,网络传输时需要2M带宽,所以无论录像或网络发送传输,都将耗费大量的硬盘容量和带宽,不适合长时间连续录像的需求,不大实用于视频图像的网络传输。
MPEG是压缩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视音频编码标准,它采用了帧间压缩,仅存储连续帧之间有差别的地方,从而达到较大的压缩比。
MPEG现有MPEG—1、MPEG—2和MPEG—4三个版本,以适应于不同带宽和图像质量的要求。
①、MPEG—1的视频压缩算法依赖于两个基本技术,一是基于16*16(像素*行)块的运动补偿,二是基于变换域的压缩技术来减少空域冗余度,压缩比相比M-JPEG要高,对运动不激烈的视频信号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当运动激烈时,图像会产生马赛克现象。
MPEG-1以1.5Mbps的数据率传输视音频信号,MPEG-1在视频图像质量方面相当于VHS录像机的图像质量,视频录像的清晰度的彩色模式≥240TVL,两路立体声伴音的质量接近CD的声音质量。
MPEG-1是前后帧多帧预测的压缩算法,具有很大的压缩灵活性,能变速率压缩视频,可视不同的录像环境,设置不同的压缩质量,从每小时80MB至400MB不等,但数据量和带宽还是比较大。
②、MPEG-2它是获得更高分辨率(720*572)提供广播级的视音频编码标准。
MPEG-2作为MPEG-1的兼容扩展,它支持隔行扫描的视频格式和许多高级性能包括支持多层次的可调视频编码,适合多种质量如多种速率和多种分辨率的场合。
它适用于运动变化较大,要求图像质量很高的实时图像。
对每秒30帧、720*572分辨率的视频信号进行压缩,数据率可达3-10Mbps。
由于数据量太大,不适合长时间连续录像的需求。
③、MPEG-4是为移动通信设备在Internet网实时传输视音频信号而制定的低速率、高压缩比的视音频编码标准。
I,P,B帧和PTS,DTS的关系
基本概念:
I frame :帧内编码帧又称intra picture,I 帧通常是每个GOP(MPEG 所使用的一种视频压缩技术)的第一个帧,经过适度地压缩,做为随机访问的参考点,可以当成图象。
I帧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像经过压缩后的产物。
P frame: 前向预测编码帧又称predictive-frame,通过充分将低于图像序列中
前面已编码帧的时间冗余信息来压缩传输数据量的编码图像,也叫预测帧;
B frame: 双向预测内插编码帧又称bi-directional interpolated prediction frame,既考虑与源图像序列前面已编码帧,也顾及源图像序列后面已编码帧之间的时间冗余信息来压缩传输数据量的编码图像,也叫双向预测帧;
PTS:Presentation Time Stamp。
PTS主要用于度量解码后的视频帧什么时候
被显示出来
DTS:Decode Time Stamp。
DTS主要是标识读入内存中的bit流在什么时
候开始送入解码器中进行解码。
在没有B帧存在的情况下DTS的顺序和PTS的顺序应该是一样的。
IPB帧的不同:
I frame:自身可以通过视频解压算法解压成一张单独的完整的图片。
P frame:需要参考其前面的一个I frame 或者B frame来生成一张完整的图片。
B frame:则要参考其前一个I或者P帧及其后面的一个P帧来生成一张完整的图片。
两个I frame之间形成一个GOP,在x264中同时可以通过参数来设定bf的大小,即:I 和p或者两个P之间B的数量。
通过上述基本可以说明如果有B frame 存在的情况下一个GOP的最后一个frame一定是P.
DTS和PTS的不同:
DTS主要用于视频的解码,在解码阶段使用.PTS主要用于视频的同步和输出.在display的时候使用.在没有B frame的情况下.DTS和PTS的输出顺序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