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28.20 KB
- 文档页数:2
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急性发作次数、生活质量以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把80例处于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划分为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其中b组进行常规性治疗,而a组则在b组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行为与心理干预、家庭氧疗、呼吸肌锻炼等较新的康复治疗措施。
6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经过6个月的各自治疗之后,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情况都明显好于b组,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也是a组比b少。
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之不会出现继续恶化的情况,同时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改善预后,其效果非常明显,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与临床推广。
关键词:社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预后影响【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21-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写:copd)它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常见慢性疾病,由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且是逐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它成为了困扰人们的严重疾病之一。
目前,对于copd稳定期内的患者,通常都采用常规性治疗,以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所以,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改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康复治疗对于copd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情况、再次住院以及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把相关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在呼吸病学分会中,提出的关于copd的诊治指南标准,选择本社区2008年1月至2009年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稳定期已出院患者8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是出于自愿。
慢阻肺的最佳治疗方法慢阻肺属于当前常见的呼吸性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呼吸不畅以及喘息,当患者出现慢阻肺时,肺功能就会降低,并且这一过程不能得到扭转,伴随着患者急性发作数量的增加,呼吸功能也会逐渐出现衰竭现象,继而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因此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治疗慢阻肺的病人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一、药物治疗1、支气管扩张剂:本药临床应用最多的是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福莫特罗)和茶碱及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
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及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如肺炎支原体感染。
此类药物进入人体内,一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紧张,二是使收缩的支气管膨胀,使气道内气体流量增加,减轻病人对气流的限制。
长期应用能使病人肺部功能趋于稳定,对慢阻肺的长期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主要有布地奈德和丙酸氟替卡松,多与β2受体激动剂合用,为治疗慢阻肺气道慢性炎症效果最好的抗炎药,在慢阻肺的治疗过程中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
3.支气管扩张剂:主要为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抑制免疫反应及抗炎作用。
长期定期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地改善肺气肿的症状,使病人呼吸功能逐渐恢复,减缓病情发展。
3、祛痰药及镇咳药:主要为雾化吸入祛痰药,雾化药剂入呼吸道时将痰液稀释,减少痰液的粘稠度,氨溴索为常用的雾化吸入祛痰药。
镇咳平喘药有麻杏石甘汤、清开灵等;利水渗湿药主要有三拗汤加减及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四逆散合苓桂术甘姜辛姜汤等。
除了以上药物之外,疫苗,免疫调节剂和抗氧化剂等均可病人慢阻肺病人的临床症状。
二、康复治疗1、上肢训练与下肢训练运动方式有举重物,哑铃操,扔球、慢走,跑,游泳,爬楼梯,平板运动和功率自行车。
其中下肢耐力训练为重点。
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心病的病人来说,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采用综合疗法以达到最大程度地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及提高生活质量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上的疾病,包含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与阻塞性肺气肿。
患这个疾病的人数量有很多,病死率也很高,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可以治疗以及可以提前预防的疾病。
因为这个疾病呈缓慢的发展,呼吸肌长期的在收缩,导致呼吸肌疲劳,一旦出现感染,就会产生呼吸肌功能衰竭,导致患者缺氧。
所以如果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被影响,甚至会逐渐丧失一些器官功能,并也给家庭带来很严重的经济上的负担。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之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是肺功能还是较差,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和自身防御下降,加之外界的影响因素,会导致病情经常反复发作,而产生各种肺部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点是因为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到了限制,有大量的颗粒和气体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咳痰、呼吸急促、咳嗽等,严重也会削弱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患者病情比较稳定的时候进行康复治疗,但如果肺气肿并发生病变,则损伤就会不可逆。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很有必要让患者知道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这也是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进行康复护理之前也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肺功能、心功能等,根据检查的结果针对不同的结果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和护理。
1、加强营养吸收:百分之五十的住院病人,都有营养不良的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因为身体能量的消耗,胃肠的吸收也有了障碍,代谢能力也不如从前,所以会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由于食物的营养没有被吸收,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发感染。
而免疫力功能低下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的重要因素。
患者在病情进入稳定期的时候,会出现食欲不好的情况,所以在患者康复护理期间就应该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给予合理的营养食谱安排。
并且,在这个期间,应该积极的加强患者对营养的摄入,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这样可以增加患者的食欲,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的摄入,鼓励患者进食,多多变换食谱,刺激患者的食欲;提醒患者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水果,摄入维生素,也要多吃蔬菜,少量多餐,这样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以防患者无法排便或者不通畅引起并发症。
·健康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属于临床多发性呼吸内科疾病,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病情易反复,如长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老年人由于年龄特点,机体抵抗力偏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治疗依从性无法保证,严重影响预后效果。
为此,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需要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效果。
一、认识慢阻肺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气流阻塞,包括肺气肿或(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类型,如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危重慢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与有害颗粒及有害气体引发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关资料统计显示,40岁以上人群的临床发病率可达10%。
慢阻肺的具体病因尚处研究中,一般认为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相关因素均可诱发慢阻肺。
引发慢阻肺的病因可划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气道反应性过高、遗传、孕期及婴儿阶段多因素引发的肺部发育不良等;外因包括粉尘污染、化学物质吸入、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居住环境过于拥挤、营养不良等。
慢阻肺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最典型的症状为慢性咳嗽,如病情未能及时控制,慢性咳嗽可转变为终身性。
患者清晨咳嗽明显,在夜间存在排痰及阵咳的情况。
如患者气道阻塞情况较为严重,将会导致呼吸困难。
慢阻肺患者咳痰一般为浆液性泡沫痰或白色黏液痰,痰液中偶尔产生血丝,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慢阻肺痰液量增加,并产生脓性痰液。
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呼吸困难及气短,患者在劳动后会产生相关症状,且后期症状逐渐加重。
在日常休息或工作时,患者会出现气短的情况,部分患者对上述症状能够耐受。
大部分慢阻肺患者胸闷和喘息明显,并伴有消瘦、疲乏、焦虑等症状。
二、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为此,护理人员需结合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制订科学的康复护理措施。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复治疗陈瑶;江平;马丽敏;秦兴国;杨占凤;顾裕【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19)005【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其COPD急性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将101例COPD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Y组,n=53)和运动康复组(K组,n=48).对Y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符合家庭氧疗的患者同时进行家庭氧疗.K 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具体方法如下:(1)颈部和上肢肌肉训练,3次/d,5 min/次;(2)步行,3次/d,时间和距离不限,感到不适时停止;有家庭氧疗条件的患者在运动锻炼的同时进行吸氧锻炼.对所有患者每月进行电话随访,出现病情反复者及时就近治疗.记录每例患者1年中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同时记录患者入组时以及1年后的第1 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和6 min步行距离(six-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肺功能和6MWD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运动1年后K组患者的6MWD显著长于Y 组(P=0.004).K组患者1年中急性加重的次数显著少于Y组 (P=0.025).结论:除药物治疗外,运动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对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非常重要.【总页数】2页(P476-477)【作者】陈瑶;江平;马丽敏;秦兴国;杨占凤;顾裕【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上海,200436;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肺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433;上海市市北医院内科,上海,200435;上海市市东医院内科,上海,200438;上海市市北医院内科,上海,200435;上海市市北医院内科,上海,2004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相关文献】1.对60例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 黄爽2.综合肺康复治疗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J], 白英连; 万军; 唐映莲; 莫文庆; 邵伟萍; 张旗松3.分析全面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 [J], 沈俊4.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J], 贾会中;李俊5.综合肺康复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肺功能、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J], 白英连;张旗松;万军;朱丽红;李培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稳定期社区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对68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增加肺康复治疗,随访观察1年。
结果:治疗组的肺功能指标和6分钟步行距离测定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活动能力。
关键词慢阻肺康复锻炼综合治疗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8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及肺功能减退,还可导致体重减低、骨骼肌萎缩等肺外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稳定期慢阻肺患者68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
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54~73岁,病程5~14年;每年急性发作次数2~6次;有吸烟史54例;体重低于标准体重38例。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舒张支气管、祛痰等常规对症治疗,进行戒烟及合理膳食指导。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具体措施有:①有氧运动: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行走、慢跑、爬坡、骑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等。
开始每次5~1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30分钟,每次运动量以出现轻度气喘或轻度出汗为宜,2次/日,每周≥5天。
②呼吸训练:采用腹式缩唇呼吸,以自主舒适体位,用鼻吸气,吸气时鼓腹;用口呼气,呼气时收腹,口唇缩成吹哨状,让气流通过缩窄的口唇均匀缓慢地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保持在1∶21∶3呼吸频率每分钟10~12次,开始每次训练5~15分钟,2~3次/日,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次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
制定了关于COPD的全球防治创议(GOLD),明确提出治疗COPD的目标是:阻止病情发展,
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健康水平,防治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急性发作,降低
病死率。文献显示COPD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有效作用。康复治疗是针对COPD患者及家庭的,
结合多学科知识的锻炼和教育项目。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COPD的康复治疗
诊治规范,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COPD虽是呈进行发展,但COPD病情的进
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进行有效的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呼
吸肌锻炼、长期氧疗、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卫生宣教和预防感染、心理和行为干预等。
1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包括全躯体的耐力训练、局部肌肉的肌肉训练。可根据不同的患者状况选择训练方
式和强度,一般采用全身运动的耐力训练和局部肌肉训练,持续与间断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可先试一下全身运动锻炼量,观察呼吸和心血管反应,然后还逐渐增加至耐受的程度,
摸索出符合患者自身条件的全身锻炼强度,以出现轻微气急和心率增快为限。若强度过大,
病人由于症状状难受而拒绝,过小则效果差。多数患者对低强度、长时间锻炼,较高强度、
短时间锻炼容易接受,并且安全有效。锻炼方式有步行、慢跑、登梯、踏车、太极拳、气功
等。有资料[1]显示6分钟行走距离法对呼吸储备能力的提高有一定作用,方法简单。
2呼吸肌锻炼
COPD患者因过度通气,营养不良和缺氧等原因,呼吸肌的肌力和/或耐力不同程度的减低,
特别在肺部感染更加明显可引起呼吸肌疲劳而出现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锻炼是COPD患者
稳定期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方法[2]。呼吸肌锻炼的主要目的增强呼吸肌力和耐
力,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它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呼吸肌锻炼两种,特
异性的呼吸肌锻炼主要是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其简单的方法有:吹气球、吹蜡烛、缩
唇—膈式呼吸以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等。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来说,主要是吸气性疲劳,
因此,呼吸肌锻炼主要是吸气肌锻炼。训练患者缩唇—膈式呼吸,6个月为一疗程,能有效
进行深慢呼吸,减慢呼吸频率,降低残气量,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利于肺内气体的
均匀分布和通气血流/灌注比例的改善。
3长期氧疗
COPD患者由于长期气道狭窄,有效呼吸单位减少,会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致肺
小动脉痉挛收缩,以及慢性缺氧所产生的高血粘稠度等原因。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
脉压力增高。从而导致组织的严重损伤及一系列生理紊乱。长期氧疗能提高肺泡和动脉血氧
分压,增加组织供氧能力,稳定和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粘稠度。改善呼吸困难,而且还可
阻断或延缓慢阻塞向肺心病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5]。
也是被公认最能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长期氧疗的主要适应证是呼吸室内空
气时,其动脉血氧分压<55mmHg(7.3Kpa)或动脉血氧饱和度<0.88,或者动脉血氧分压为
55~65mmHg,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也适应: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0.55);
②肺源性心脏病的表现;③肺动脉高压。其具体方法是每日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至少15小时
以上,特别夜间应持续吸氧。
4药物治疗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已被医学界接受,由于其不良付作用
在稳定期的长期治疗受到限制。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硷能药物和茶硷
类药物等)是COPD稳定期缓解症状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舒利迭(沙美特罗替
卡松粉吸入剂),充分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持续长的特点以及替卡松激素的副作
用少,又能治疗COPD炎症的特点,帮助COPD患者重拾生活的乐趣。
5营养治疗
COPD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呼吸功增加,能量消耗增高。但饮食摄入由于气急缺氧、心
力衰竭等原因不能相应增加甚至反而降低,常常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COPD及健康状
况恶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国内有多例报道营养不良与COPD转归情况的研究分析。
六、心理与行为干预
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被临床医生所
关注。临床表现有多种,但国内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焦虑和抑郁这两个方面。其心理健康状况
恶化的产生机理可能是(1)反复发作的气促、胸闷、心慌及加重期呼吸困难等痛苦造成病
人对疾病认识的恐惧和焦虑;(2)多次就医带来的经济压力、生活质量、家庭依赖性增加、
社会活动受限使病人产生抑郁和焦虑;(3)家属、社会的漠不关心甚至反感情绪使患者自
卑、孤独,甚至产生厌世情绪;(4)长期缺氧、高碳酸血症以及部分药物(茶硷、激素等)
所致的不良反应,易产生心理紊乱。因此针对COPD患者,临床工作中除了诊治患者的躯体
疾病外,还应关注心理疾病的诊治。
综上所述,COPD的康复治疗是多方面、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它是临床治疗的延续,是临床
医学整体的一部分,已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识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马燕红,吴家蓉,袁伟芳,等·有氧训练腹、腹式呼吸和气功对轻度COPD患者的康复
作用·现代康复,2004(5):708~709·
[2]林江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长期氧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
71~73·
[3]Monique MD,Emnianuec MD,Elisaboth Q,et al·Prognostic factors in COPP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oxygen therapy·Chest,1995,107(5):1193~1198·
[4]张敬伟,陈秋生·96例稳定期慢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4,2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