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解释艰苦奋斗精神的新内涵,举例分析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论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艰苦奋斗精神,懂得艰苦奋斗精神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搜集资料、讲故事、课堂讨论、材料分析等,体验艰苦奋斗精神的新内涵,认识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并贯彻在实际行动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定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信心和决心,自觉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和作风,主动承担历史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艰苦奋斗新时期的内涵、意义
三、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设计教学环节;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艰苦奋斗精神资料。
你假如开设了一个专门帮助同学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工作坊,针对这些情况,你会提供他哪些帮助和指导?奋努力,发奋图强,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在思想境界方面,乐观向上、开拓创新、培养艰苦奋斗的崇高美德。
作业完成一篇“艰苦奋斗我传承”小论文,从当今我们社会现状出发,论述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艰苦奋斗新时期的内涵
(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意义:
历史意义:
现实意义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副板书:。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2.使学生知道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对一些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代代相传。
2.通过对当代中国先进人物事迹的介绍,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新时期推动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
三级课程整合点:与语文、音乐相整合教学方法活动探究式、事例激趣法、潜移默化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爱因斯坦: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狄更斯: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
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学生分析这些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题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板书)一、代代相传的精神(板书)学生活动:讲解“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针、凿壁偷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等故事。
(课前准备)歌曲:《南泥湾》学生活动:思考歌曲反映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这反映了什么精神。
学生活动:列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自己所了解的艰苦奋斗的事例。
(可以是周围的人。
)二、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板书)学生结合教材上两代“铁人”的事迹讨论:在现实生活中要不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板书)展示图片:吴文俊、袁隆平探究题目:学生分析图片,说明创新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
说一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创新能力?请思考: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廉洁从政的人一、艰苦奋斗的含义及时代内涵艰苦奋斗,简单地说就是不畏艰难困苦,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努力干。
它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
对于我们的党来说,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坚持和发扬这个作风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时代内涵。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涵义着重体现为:(一)艰苦奋斗的核心在“奋斗”两字,主要是指精神状态过去,人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往往放在“艰苦”两字上。
胡锦涛指出,我们讲艰苦奋斗,“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这就说明,艰苦奋斗的内涵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方面的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它的内涵是不追求安逸、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不以片面追求物质享受为目标、不片面以物质利益获取的多少为筹码的奉献精神,不等靠要的开拓创业精神,和勇于实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屡败屡战、顽强战斗的作风。
在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物质条件比过去相对较好的情况下,胡锦涛同志再次提倡艰苦奋斗,主要是要全党保持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要求共产党人干事业时,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则止的满足感,树立新形势下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破除困惑、等待、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抓机遇和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的精神。
(二)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胡锦涛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知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
⾃⼒更⽣、艰苦奋⽃精神对⼤学⽣创业的启⽰2019-06-15【摘要】⾃⼒更⽣、艰苦奋⽃的创业精神是我党的宝贵财富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战胜重重困难、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更⽣艰苦奋⽃的创业精神给⼤学⽣创业的主要启⽰有:践⾏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的主体精神;磨练坚韧不拔的⼼理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
【关键词】⾃⼒更⽣;艰苦奋⽃;创业精神;⼤学⽣创业;启⽰⼀、对⾃⼒更⽣、艰苦奋⽃创业精神的解读⾃⼒更⽣、艰苦奋⽃的创业精神是我党在延安⼗三年的⾰命⽃争和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既是共产党⼈特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是中国⾰命成功的巨⼤精神⽀柱和强⼤推动⼒量。
正如强调:“⾃⼒更⽣、艰苦奋⽃是我们共产党⼈的品质,是我们⽴党⽴国的根基,也是党员、⼲部⽴⾝⽴业的根基。
”[1]⾃⼒更⽣、艰苦奋⽃的创业精神可以分两部分来解读,第⼀就是⾃⼒更⽣,即不依赖外⼒,靠⾃⼰的⼒量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更⽣”就是依靠⾃⼰的⼒量不断⾃我更新、⾃我创造。
但在艰苦的延安时代它更多体现的是⼀种开拓创新的能⼒。
第⼆,就是艰苦奋⽃,它更强调的是⼀种主体的精神、拼搏的精神。
“艰苦”是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是客观条件。
“奋⽃”就是靠主体、个⼈的努⼒和拼搏去克服和改变客观的环境和条件。
前者和后者是紧密相连的。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的努⼒、拼搏来创造或者改变旧的、差的客观环境,不断超越、不断拼搏的过程。
⼆、⾃⼒更⽣艰苦奋⽃的创业精神在延安时期的体现⾃⼒更⽣、艰苦奋⽃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化,历史悠久。
在延安时期,这种优秀传统⽂化被我党我军充分发扬光⼤并发展成了⼀种创业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点: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党中央到达陕北后,⼀⽅⾯是延安极其恶劣的⾃然环境,⼀⽅⾯是敌⼈疯狂的打压和经济封锁。
尤其是1938年10⽉,武汉失守,抗⽇战争进⼊相持阶段。
⽇本帝国主义把苗头指向了敌后抗⽇根据地,实⾏残酷的“三光”政策,我军基本的⽣存条件已经快要丧失。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是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
分二目,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第二目“艰苦创业与时俱进”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鼓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特别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根据目前部分中学生存在学习上不刻苦缺乏勤奋踏实,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更不懂得接受时代的挑战;生活上不懂得节俭,高消费超前消费,花钱大手大脚,讲究吃喝,穿名牌等现状。
我设计了本课,其中所选材料有格言警句、成语故事、还有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的材料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难点: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愚公移山”等艰苦奋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听歌曲,讲故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词)(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想必大家也一定熟悉这个故事。
国家历届领导人与红旗渠作者:红旗渠网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林县1994年更名为林州)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红旗渠视察时说:“林县人民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1994年4月,李鹏总理为红旗渠题词:“军民情意深,红旗渠流长。
”1997年5月25日,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在视察红旗渠后题词:“发扬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积极推进林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991年2月25日,全国政协主席、国家主席李先念在陪同赞比亚总统参观红旗渠时,看着澎湃的渠水高兴地说:“百闻不如一见啊!看过红旗渠电影,也听人讲过红旗渠,总的印象不错,来红旗渠看一看,更感到工程雄伟,真是人工天河。
”并题词:“发扬红旗渠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990年为红旗渠专题片题写片名《山碑》。
1995年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参观红旗渠青年洞,高度评价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他说:“当年林州人民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能把红旗渠修起来,真不容易。
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仍需要大力弘扬,希望你们利用青年洞、神工铺等景点,办成青少年教育基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再创林州辉煌,谱写好林州发展四部曲。
”199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姜春云,参观考察了红旗渠、定角实业总公司和史家河企业集团后说:“林县是个纯山区,这里的条件是很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发建设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这很有力地说明了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只是把群众动员起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就能改变面貌,就能由穷变富。
林县人民能办到的,那么,在一些条件相同和条件优越的地方也应该办得到。
所以,学习推广林县经验,发扬林县人民创业精神,这不仅在河南有意义,在全国也有意义的。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难点: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听歌曲,讲故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词)(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教师提问: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想必大家也一定熟悉这个故事。
谁能给大家讲讲“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学生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爷爷,人们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人们都认为他很愚笨,都叫他愚公,他们家住在两座山的后面,—座是太行山,—座是王屋山,每次他们家的人出去的时候都要翻过那两座山,非常不便。
有—天……教师提问:有人说愚公的行为非常傻,不值得提倡?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学生分析:我同意,因为搬家要比移走两座山容易,而且也是人、财、物的浪费;我不同意,虽然愚公的做法不值得学习,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也不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没有愚公的执著,也不会感动玉皇大帝,把山搬走。
《走艰苦创业之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能力目标: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对于个人理想实现的重要性;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致力于建树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理解并坚持在现阶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艰苦奋斗的含义;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依据: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都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呵护可谓无微不至,真是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地步,样的溺爱导致很多孩子不够独立,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再加上诸如“艰苦奋斗已经过时”、艰苦奋斗就是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的成功加法等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借鉴别人的成功秘诀,总结出自己的加法等式)(二)讲授新课:活动一:艰苦奋斗之我见(让同学们思考自己对艰苦奋斗的理解)老师总结:艰苦奋斗就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不畏困苦,坚持不懈地奋斗。
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
活动二:艰苦奋斗过时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人说现在提倡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老师总结:(1)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
(2)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3)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
所以艰苦奋斗永远不会过时。
活动三:艰苦奋斗我来做(让学生谈谈要如何做到艰苦奋斗?)老师总结: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①要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②培养俭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贪图安逸;③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第九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第九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熟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进程与方式:培育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熟悉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份;知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时安排:1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艰苦奋斗的图片和事例,《愚公移山》的歌曲。
并制成。
学生:查阅有关艰苦奋斗的资料。
板书设计:教学进程:一、歌曲导入教师:大家必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此刻让咱们在这首歌中感受愚公的精神,播放歌曲和歌词,师生共唱。
设问:结合你们所学习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和歌曲,谈谈自己对于愚公移山的观点和感受。
二、艰苦奋斗精神大搜索让学生从已学的知识中搜索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精神的事例、名言警语,故事,人物等等。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图片。
例A、(古代)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故事,民间传说中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记载,都是这一主题的生动写照。
B、(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
、(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驻港军队“大渡河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青藏铁路建设图片(讲述时穿插播放《天路》)三、堂大讨论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引发学生们思考。
教师提问一、身处逆境的人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身处顺境的人是不是也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时期不同了,条改善了,为何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或“鼓励消费与艰苦奋斗矛盾吗?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吗?(开展小组合作探讨)任选其中一题来讨论。
发扬创业精神开拓创业新路
周纯富;刘世瑞
【期刊名称】《东南学术》
【年(卷),期】1994(000)004
【总页数】5页(P29-32,17)
【作者】周纯富;刘世瑞
【作者单位】福建炼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
【相关文献】
1.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走脱贫致富新路--武隆县走出贫困的调查与启示 [J], 孙林
2.谈开拓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新路径 [J], 曹英慧
3.张景安:继续发扬开拓创业精神 [J],
4.发扬高原创业精神开拓青海财险市场──访中保财险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部经理宋福兴 [J], 余田
5.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加强艰苦创业教育 [J], 戢晓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艰苦奋斗干事业励精图治谋发展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品质,是革命的传家宝,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强国富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济上暂时落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乏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精神动力。
如果精神颓唐了,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坐享其成,即使有再好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也会坐吃山空,走向衰败。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有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现在经济基础薄弱和生产力还不发达,更重要的是为了就是为了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肩负历史使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使中华民族永葆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蓬勃活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讲艰苦奋斗,不是为了“艰苦”,而是为了“奋斗”。
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它首先指精神境界:一种居安思危,谦虚谨慎的精神;一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一种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精神;一种积极乐观、健康高尚的精神;一种不畏艰难困苦、锐意进取、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的思想品德。
这种精神是党为人民服务、中华民族振兴、祖国繁荣富强的精神支柱。
从大的方面讲,提倡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具体方面上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加快学校发展步伐,推进我校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实现我校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求发展,不辜负时代的重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赋予其新的特色,补充新的形式,充实新的内容。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要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反对意志衰退、精神萎靡。
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弘扬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及民族精神之一,而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是我党的传家法宝。
艰苦奋斗这项传统美德教育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都具有其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当代的大学生而言,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永恒的信仰,是一种思想境界.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不要?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然而,据调查资料显示,部分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很淡薄,相当部分的大学生生活和消费水平过高,花钱计划性差无节制。
据调查,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生活费,学习费用,手机、MP3、数码相机、电脑、网络消费,应酬、情感交际支出和用于就业方面的消费。
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一些问题,固然有家长的纵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但最根本的是学生主体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已是当务之急。
艰苦奋斗精神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的意识;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照搬形式,而是要深刻把握,体现其内在本质。
赋予它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形式。
大学生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艰苦奋斗精神应理解为: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知难而进,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目前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艰苦奋斗思想淡薄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对艰苦奋斗精神缺乏正确的理解,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家庭的教育指导方向不当,使他们没有接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觉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根本不用什么艰苦奋斗精神。
初三政治第五课《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觉悟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教学重点: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设想: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学生对发扬艰苦奋斗精
神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联
系实际进行讨论,提高思想觉悟。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和能动作
用,培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层层剖析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当前国家实行鼓励消费的有关政策,提出问题:“鼓励消费与艰苦奋斗矛
盾吗?在当前形势下,还需要艰苦奋斗吗?”引入课题。
二. 讲授新课:
首先,通过列举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事例(如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李
时珍写成《本草纲目》、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发现等),阐述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
程。
其次,通过“铁杵磨针、寓公移山”的故事,学生讨论得出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
精神的重要内容;列举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说明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战争年代得到了最充分的
体现;列举大庆油田两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明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刻苦攻
关的感人事迹,说明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再次,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说明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就要不断创业。
而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发扬
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了无论是个人理想的
实现,还是全民族共同理想的实现都必须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虽然,艰苦奋斗精神在不
同时期有不同内涵,但是,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也与鼓励消费不相矛盾,我们在今后的
学习、生活、工作中仍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四. 练习及布置作业:
比较题:不同历史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有何异同?
板书设计
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1) 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
(2) 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2.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 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 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战争年代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3) 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3.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
(1) 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的结晶
(2) 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
(3) 我们不仅要艰苦奋斗创造物质财富、勤俭节约,更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