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中的驳岸设计_以武汉江滩公园为例_常娜
- 格式:pdf
- 大小:203.96 KB
- 文档页数:2
2016年第5期现代园艺个方位地势低洼、景物空缺,因此建一座塔,障空补缺,以祈求本县或本村的风水能出人才。
4结语赣南建筑风貌映射出客家人在追求理想人居过程中选择了以安全防御为首要条件,同时严谨地遵守着礼制秩序、崇尚文风的特点。
而其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及大体量的保垒式建筑,已慢慢不适合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那一幢幢高大的围屋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族群的记忆和骄傲,其形成的独特的人居文化也成为人居个性的典范。
即使现在社会环境变化巨大,我们还是能从这些存留下来的赣南建筑中寻找当年人居环境营造的智慧。
研究赣南建筑,并不是要在形式上做复归、仿效,而是通过对其传达的人居环境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的特色,用同样的创造精神来面对当前全球化下的机遇。
[4](收稿:2015-11-01)[1]吴良镛.中国人居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2]万幼楠.赣南传统建筑与文化[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2[3]兰书程.赣南客家厅屋组合式民居的“门榜”文化解读[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6,154-155[4]吴良镛.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M].昆仑出版社,2009,1: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艺术类)YG2013127王晓勤(1986-),女,四川南充人,硕士,教师。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孙志远(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滨水驳岸处理的灵活性、植物配置的丰富性、空间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滨水景观的可亲性及生态性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
生态驳岸在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应该把它视作为提升滨水景观生态性和人性化的有效手段,使自然之旅始于足下。
滨水驳岸;生态修复;景观空间;设计人达成近水亲水之目的,亦能为水中生物创造出适宜的繁衍空间。
桂林穿山公园岸线行态的处理采用草坡自然式和卵石、抛石护坡为主。
岸线形态保持整体河流自身蜿蜒流向,严禁人为截弯取直。
当岸线设计融入了曲线元素时,岸线也随之被赋予曲线流动、活泼的特性,其变化多样迂回曲折的形式,会使水体重新具有活力和生气,并符合水体的空间特性。
《城市公共活动型河道滨河空间高差处理研究——以十里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摘要:河道是城市空间格局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因素,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展现、更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景。
积极开展对河道滨水环境的提升与整治工作,是近年来各个城市的首要城建计划。
如何利用好河岸空间创造更多的活动场所,便成为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本文对城市河道中高差较大的河岸改造进行了探究与摸索。
关键词:高差处理滨河景观活动型城市河道随着现在构建绿色城市的理念提出,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开放空间不仅能改善城市形象,带来城市活力,更能切实的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1],达到创造城市美好人居生活的目的。
滨水空间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向往,带着逐水而居的深层基因,人们始终存有观水、亲水、戏水的精神需求。
而城市内河往往由于周边地块的建设,使得滨水空间局促、河道线型生硬、水与岸之间存在高差,多出现陡坡和直立挡墙的驳岸形式,既不亲水、也不生态。
这就要求河道整治工程中提前做好竖向设计,结合景观效果最大化去解决人与水的关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高差设置合理的驳岸形式,创造与河道环境相匹配的活动场所。
梳理河道水文情况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各项水文资料进行了解与梳理,组织多次现场踏勘,目的是明确河道功能,必须满足防洪要求,在保证水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提升水环境。
除了防洪排涝,河道是否承担航运、水源等功能也尤为重要。
其次,必须在明确了河道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情、水质、地下水、降水、蒸发量等水文基础资料后,结合河道现存问题去切实提出景观改造的设计方案。
常见的滨河高差处理手法滨河空间是景观的高频项目类型,可以理解为是设计水陆之间的景观界面,而这种景观界面如果存在2m以上高差,就变得很难利用,会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点。
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滨河高差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1.直立驳岸挡墙:这类手法一般用在城市用地极为局促且高差大的河道中,多结合墙面浮雕或景观护栏,来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
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目录摘要 (3)地理位置 (3)历史沿革 (3)设计特点(1)设计原则 (4)(2)设计方案 (5)景观特点(1)绿化 (8)(2)铺装 (8)(3)小品 (8)不足 (9)后记 (10)参考 (11)摘要:滨水空间对于滨水城市来说,是城市的名片和窗口,在城市规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就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并简略地和其他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稍作比较,着重讨论其空间分布和设计特点,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和人们在此的体验;同时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一、地理位置汉口江滩位于武汉市汉口江岸区,西起武汉客运港,东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大概8公里。
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公园。
图1:分析图一(桔黄色线为分隔武汉的长江、汉江;红色框内为汉口江滩,全长8公里)武汉市是一个水边城市,长江和汉江将其分为三地,市内湖泊众多,因此,“水”对于这个城市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在以长江为名的城市里,武汉犹为特殊。
长江水每年的夏季都会有大幅度的涨水,尤其是在湖北省这段,涨落差距特别大。
因此,防涝防汛对武汉来说特别重要。
其次,汉口江滩毗邻江汉路步行街与龙王庙,与武昌隔江相望,处于武汉市中心区域。
从空间类型上来看,汉口江滩属于环水型(夹江);按其与城市的地理关系来看,它属于与市中心相连的滨水区。
因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江水本身的特性以及它对整个城市外形及功能的影响。
①二、历史沿革汉口江滩的码头文化由来已久。
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停泊码头,这里承载着交通运输的作用,如同古代中国的脉搏般,传输着维持与发展的血液;在近代,战争的痕迹,风云的变迁又为这片土地天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曾是各国租界地,世事更迭变换,汉口江滩边的建筑永远地静止,西洋建筑,商铺银行,革命遗址及故居被保留了下来,证明了这里的不平凡。
图2:照片1(沿江大道边的老建筑之一,原为英国上海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但因为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汉口江滩一带,并未合理开发和利用,而是堆积着大量垃圾。
现代园艺2018年第3期饰大都是一些色彩鲜艳的花卉水果,此外还有著名的典故,如孔融让梨等,这又体现出岭南人在祈求经商富裕之余对读书礼教也很重视。
园中雕塑色彩鲜艳,和江南地区的素雅形成对比。
岭南庭院大量使用三雕三塑,装饰生动,雕塑题材有贴近生活的岭南佳果,也有神仙人物、著名典故,增加了园林的热闹气氛。
屋顶的山墙上也有很多雕塑装饰,图中墙上的装饰有蝙蝠、钱币、水果篮子、石榴和龙。
蝙蝠就是“福”,钱币是富裕,石榴多子寓意孩子众多儿孙满堂,龙是吉祥的动物,这种图案的组合体现了岭南人心里的希望。
庭院中的各种图案、布局均表达出园主对后代昌盛、富饶的希望。
园主的2个儿子也没有辜负园主的希望,他的2个儿子和他一样也是举人,因而今人对他们的评价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
4结语综上所述,岭南庭院色彩丰富,和实际功能结合紧密,是人们的户外起居室,是建筑室内功能的延伸,装饰题材以生活中常见的通俗物品为主,较为具象,生活气息浓厚,喜欢取福寿、富贵延绵的寓意……这一切都体现了岭南地区的人文精神———重视实际生活,善于吸收,勇于开拓,价值观念强,善变,淡泊政治,讲求经济实效———和江南园林表现出的素雅、北方园林表现出的气派迥然不同。
岭南庭院是岭南人们生活的场所、精神的载体,是园林中的瑰宝之一。
(收稿:2017-11-08)[1]严小莹.广州地区酒家园林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2]邓颖芝.东莞可园主人———张敬修[J].岭南文史,2006(04):32-34.徐建欣(1987-),女,广东广州人,硕士,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滨水城市驳岸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康蕾(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河南洛阳471003)驳岸空间是滨水景观设计区别于其他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滨水城市驳岸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探讨驳岸空间设计中的防洪与安全功能优先、亲水性、生态性、地域文化性等原则在景观中的重要性;探讨驳岸景观节点设计中空间布局的序列性、竖向设计的丰富性、公众的参与性等要点,创造舒适怡人的城市滨水空间,营造恬静优美的水岸景观,以期为滨水城市驳岸景观设计的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滨⽔景观设计⽔域景观是城市不可多得的资源和风景,它决定着城市景观的特点,同时影响着城市景观的发展⽅向。
滨⽔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为⼈们在充满钢筋⽔泥的城市⽣活中亲近⾃然提供了机会。
滨⽔公园景观的设计,即充分利⽤⾃然资源、⽂化资源等,把⼈⼯环境与⾃然环境和谐相融,增强⽔域空间的开放性、可达性、亲⽔性、连续性、⽂化性等,使⾃然开放空间能够越来越好的调节城市环境,从⽽保障了城市格局的科学、合理与健康。
城市滨⽔景观设计,在很⼤程度上昭⽰着⼀座城市的⽂化内涵和品味;同时,滨⽔区景观的塑造也是寻求新的商业价值的⼿段。
关键词:滨⽔公园滨⽔公园景观设计城市滨⽔景观主题公园滨⽔公园是临近⽔体区域⽽建,专为居民提供观赏、休闲、游憩、⽂化交流的公共绿地。
滨⽔公园的⽣态环境对城区布局、改善⽣态环境、创造怡⼈的⽣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
从城市的发展历史来看,城市的发展⼀刻也离不开⽔,城市的历史⽂化与⽔息息相关。
城市滨⽔公园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类感知⽔的活动场所。
同时,城市滨⽔公园也能有效提升⼀个城市的整体感知性,它在提⾼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
凯⽂·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出城市空间景观的五要素:道路,边缘,节点,地标,⼴场。
滨⽔公园既是城市的节点,其本⾝⼜同时涵盖了这些景观要素。
其景观设计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城市环境⽣态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
作为展⽰城市⾯貌的窗⼝,以舒适宜⼈的环境,陶冶市民的情操,净化市民的⼼灵,影响市民的⾏为。
①塑造⽔域空间的开放性城市滨⽔公园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环境,是城市的公共游览场所,对于滨⽔空间的设计应本着开放性原则。
②增强⽔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性滨⽔公园设计的重要⽬的在于服务于城市公众的⽇常游憩休闲活动,可达性差及尺度的失衡造成了某些公共空间公众的参与性低。
在滨⽔公园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和增强⽔域景观的可达性于亲⽔性,促进市民与⾃然之间的良好交流。
武汉江滩公园群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启示作者:简学凯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2期摘要: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布局与设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优质空间和发展机遇。
城市滨水区作为户外活动的开放空间,有着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互结合的特殊性,为久居闹市的人们提供了一片开敞的水面和绿地,使人们能够摆脱都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获得人工环境难以给予空灵与宁静。
武汉的两江四岸已经形成了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汉江两岸江滩,号称世界第一大滩地公园。
同时这些江滩也各具特色,在长江主轴上闪耀着不同的光彩。
武汉三镇江滩公园群的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将对城市景观环境的塑造和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武汉江滩公园群;城市滨水空间;规划1 武汉江滩公园群分析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江滩是武汉的“城市名片”,是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让百年水患变为城市风景线的典范,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市民热爱武汉最重要的原因。
武汉三镇江滩各具神韵,交相辉映,融城市防洪、景观、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构成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江河融合的风景长卷,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武汉“十大城市文化名片”称号。
武汉江滩为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青山江滩(部分与武昌江滩重合)的总称,位于武汉市中心地带,沿长江,呈带状分布。
长江两岸高楼林立,隔江而望,能够看到武汉起伏的城市天际线。
江滩建成开放十余年来,市水务局在江滩建设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生态、文化、和谐的魅力江滩。
目前,按照武汉市两江四岸旅游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武汉江滩正在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全力打造“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
个案点击 Case Study98总第237期 2013 01
内容摘要:在水陆交接的滨水景观中,驳岸是介于水陆之间限定水体边界与连接陆地过渡的构筑物。本文以武汉江滩公园为例,从城市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出发,对其驳岸设计的类型和做法,以及滨水景观的边界空间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江滩公园、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驳岸设计
人们天生有亲近水的本能,那些具备水条件的城市也因此变得更具吸引力。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位于江河两岸,对存在于滨水景观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洪水泛滥、江水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人们的关注和认识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此类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变得更有代表性。而位于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的驳岸,则最能代表滨水景观的设计核心,设计必须关注新的环境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的景观是如何转换及表现的,处于边界与过渡区域的驳岸,对于研究滨水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对江滩公园的驳岸调查中表明,只要气候允许,人们喜欢聚散在岸边,体验河畔林荫道、广场、园林、戏水、遛狗、观赏近景和远景。这些活动使滨水地带得以立体化、动态化,能多角度去感受滨水景观。本文主张把驳岸看作是受各种动态景观因子相互影响的边界与过渡性空间,研究如何通过驳岸来转化滨水景观的面貌。它们的交通、休闲、美学欣赏等功能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对其驳岸设计的剖析,希望能给滨水景观设计以启示。
一、江滩公园驳岸设计概述武汉江滩公园包括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和汉江江滩四大板块。目前已经建成的汉口江滩公园全长7公里,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兼具城市河道和临江公园双重属性,是自然元素最为密集、人与水交流最为直接的场所。(图1)是完全开放的滨水公园,没有明显的边界限制,从沿江大道向公园的过渡自然便捷。在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设计中,驳岸
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是否能与环境相协调,不但取决于驳岸与水面间的高差关系,还取决于驳岸的类型选择。因此在驳岸的规划设计中一方面强调要防洪,另一方面在保持水系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改善滨水区景观。江滩公园驳岸设计采用了多种驳岸形式,从表现形式来归类主要包括斜式驳岸、阶式驳岸和复合式驳岸三种类型;从材质上分,可以以软质和硬质区分。从驳岸可以观察到水的变化,人的活动范围的变化,除了一贯的驳岸的处理方式,人们还需要用新的思考方式来了解这个特殊空间。结合武汉江滩公园的设计来讨论,通过分析各种驳岸和人的活动来重塑过渡性空间的方法,研究如何通过驳岸的过渡空间模式化来创新城市的面貌,更好地为人们享用。
二、边界与过渡空间中驳岸的基本类型景观环境中包括空间、边界、节点等多种元素,而边界往往是最敏感的地带,作为滨水边界和过渡的驳岸空间,承载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景观相互交汇的地带,尽管驳岸在景观规划中是个较为具体的、尺度较小的设计内容,
常 娜 Chang Na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中的驳岸设计—以武汉江滩公园为例Revetment Design of Boundary and the Transitional Space in Waterfront Landscape: Take the Wuhan Marshland Park as Example
1.武汉江滩公园规划平面图之一2.江滩公园的斜式驳岸3.阶式驳岸结构示意图4.江滩公园的阶式驳岸5.江滩公园的复合式驳岸6.复合式驳岸结构示意图
14562399个案点击 Case Study总第237期 2013 01
常 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但是,这一沟通不同景观之间的过渡区域,在整体景观规划中也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一书中强调:“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绝不会有生气。”[1]好的边界空间不仅可以容纳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也能够扩大其服务范围,吸引更多的游览者,这对于增强滨水景观的活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城市空间内容、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边界具有的彼此融合、衔接与渗透的空间效果,可以说,边界地带是物种最集中以及最丰富的地方,也是人们最喜欢逗留的地方之一。驳岸处于水体和陆地的景观边界,是滨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从亲水性要求来说,江滩公园的驳岸处理无论规模大小、驳岸的高度、水的深浅,在设计上都应满足人的亲水需求。正确、恰当地处理驳岸设计与其它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对景观的整体规划可以起到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驳岸设计的质量,决定了滨水景观能否成为有吸引力的空间,对河道的生态也有重要的影响。1.斜式驳岸空间斜式驳岸一般适用于有足够空间的滨水景观,整体呈斜坡状的驳岸使得人们能较为轻易且理想地接触到水面,完成从观水到亲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增加柳树、水杨、白杨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的种植量,利用其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起到固堤的作用,是一种软式的稳定做法。在江滩公园的规划建造中,由于地处城市中心,纯粹自然的状态已经遭到破坏,因此只能尽可能部分恢复。长江流域生存着众多水生生物,乱石滩建造的斜式驳岸可以为小型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同时,水生动物的存在又使得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得以激增,生物多样性从而得到可靠的保障,更好地修复了沿江的自然生态。(图2)这个边界成为受欢迎的逗留区域,为人们的小憩做了适当的安排。人们在树下驻足远眺,坐在草地上休息,显然是因为处于空间的边缘和开阔为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的条件。斜坡上的柳树,辽阔、狭长的芦苇和菖蒲,深浅不同的背景为岸上的活动提供了另一种有价值的质量,使人们既可以在一般遮掩中部分地隐藏起来,同时又能很好地观察空间,这也许是最有吸引力的。灌木和行道树将人行道和街道区分开来,沿着它散步,人们的安全感完全被分离出来,目光也会被延绵的绿色和水面吸引。2.阶式驳岸空间对于防洪要求较高,且腹地较小的河段,斜式驳岸会有较大的隐患。阶式驳岸的处理使得即使在涨水的季节,人们也可以在平面式的驻足地参与亲水休闲,退水季节则可以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是一种阶式的层层抬高的处理方式。[2]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的人工堤坝,在这种驳岸的保护下,河道本身的安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人工渠道般的完全硬化的河流基本断绝了人与水的亲近,也大大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长期看来,更使得河流失去了永恒的生命力。因此,在阶式驳岸的设计和建造上,应多以天然的素土并与地下水沟通,或者用卵石、藤本类植物对驳岸进行加固(图3),再辅以台阶解决人与水互动的交通问题,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清洁的费用,也不会对滨水带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另一方面,还能适用于不同水位落差中人与水之间的亲密接触。长江武汉段一年之中最低水位与最高水位之间的落差最高处达19米,江滩公园驳岸设计分别针对冬季、春秋季和夏季的水位,建起了三级观水、亲水平台。其中高层观景台比马路高出1米多,第二层观水平台在一年之中有两个月会被水全部淹没,汛期辽阔的长江给人一种身在大海之滨的感觉,最低一层的平台在枯水季节则会露出沙滩,市民拾级而下,就能享受到江水。(图4)在这个多变的空间,设计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考虑季节带来的各种变化。3.复合式驳岸空间复合式驳岸适用于坡度陡缓、腹地大小适中的河段,它综合了斜式驳岸和阶式驳岸两种类型的优势,一般通过在斜式驳岸的基础上,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护底,中、上部分种植植被;或者在斜式驳岸的基础上,增加艺术浮雕过渡(图5);或者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等钢筋材料形成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纸、水杨纸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3](图6),并以此增强堤岸的抗洪能力和生态调节能力。总之,评价一个景观设计的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环境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即兴发生的。驳岸不仅是解决基本挡水护堤的功能,还要解决诸多问题,如能促进人们更多的体验水带来的愉悦气氛,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并能更好地感知、评价和使用环境,鼓励更多人群使用等,而不仅是经过的区域。从江滩公园的驳岸设计中总结到:平直的边界和过渡空间所产生的景观,往往带给人的活动较单一,曲线的过渡与水的形态较适应,景观效果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当水位发生较多变化时,驳岸的设计也是多变的,那么不管是在枯水季节还是雨季,人的活动空间和景观便会随之改变。
结语好的边界空间不仅可以容纳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也能够为有着穿越需求的外部人群提供良好的穿越路径。更多活动的发生、穿越人群数量的增加,直接带来的结果是其服务人群的扩大。这些人群在活动、穿越的过程中,很可能受到吸引而成为公园的游览者,这无论对于滨水空间活力的增强,还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江滩公园为了与周围环境甚至整个城市产生合理的对话,在增强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感,尤其是边界与过渡空间起着连接作用和意义的驳岸设计上,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对作为特殊空间景观的驳岸设计来说,是一项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适应地方需求的重要成果。回顾已有的关于驳岸的研究,存在着某些固定的规律,并成为此类空间设计的导则,但是一切都是进步着的,所有的设计导则和建议都会取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得到改进。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驳岸设计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对不同地域滨水景观边界与过渡空间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来说,也有着较为明显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注释:[1](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李道增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1989,第605页。[2]刘文军,韩寂:《建筑小环境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1999,第153-158页。[3]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中国园林》,2003.1,第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