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含解析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含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36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这张报纸应是()

A. B.

C. D.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 政治建设

B. 经济建设

C. 法制建设

D. 国防建设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改革开放的开端事件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5.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于某次会议上提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此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一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6. 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都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

④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

③ D. ①④

7.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 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D. 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

A.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 顺应经济全球化,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9. 如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文化大革

命 C. 改革开

放 D. 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

10. 倘若要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的邓小平拟定一份发言提纲,这份提纲的主题思想应是()

A. 继续两个“凡是”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

懈 C. 拨乱反正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1. 如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发表揭开了()

A. “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B. 改革开放的序幕

C.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序幕

D.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序幕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会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3.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建立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 如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

里所说的思想解放是指()

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主

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端的标志。“开端”是指()

A. 在全国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

B. 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6.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 “文化大革命”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以发展科技为中心

17.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D.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18. 每一位新时期的中学生都应了解共产党的历史,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的论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中共七大--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条件

④十一届三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9.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 1952年,小刚参加了土改,并获得了土地

B. 1954年,小刚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大

C. 1958年,小刚参与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D. 1978年,小刚回国,遭到红卫兵批斗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党的工作重心()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坚持改革开放

21. 某同学查找了“挺进大别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与该同学的探究作业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邓小平

B. 朱德

C. 彭德怀

D. 贺龙

2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D. 健全民主与法制

23. 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以此作为指导思想而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国共产党“七大”

C. 中国共产党“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把毛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