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与社会」第一册三,四课亲密关系,婚姻与家庭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766.74 KB
- 文档页数:34
《人类与社会》第三章婚姻、家庭的产生与发展一、本章的重点、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婚姻、家庭的基本含义和它的本质,了解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情况,知道人类的婚姻与家庭是不断发展的,婚姻和家庭的模式也是不断变化的,以利确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本章的重点是婚姻、家庭的含义与发展,难点是怎样确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二、本章主要内容提示本章分为15个问题概述如下:1.婚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婚姻是基于性爱基础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合法形式。
一般的婚姻都经历了择偶过程、嫁娶过程、维持适应过程和自然或人为的解体过程。
它是通过一定的仪式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社会关系具体表现出来的。
婚姻的存在有其客观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当一个正常人达到一定的年龄和生理成熟阶段后,就会出现对异性的向往和性的要求,婚姻的心理基础主要表现在由男女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性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冲动性、直觉性和隐含性的特点。
婚姻的社会基础表现在社会环境因素对婚姻关系生成、维持适应和解体的制约作用,主要包括性环境因素、个体的经济社会地位、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等。
2.婚姻的本质是什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制度的婚姻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最初,男女之间性的结合只是一种生理的表现,是在繁衍的自然法则作用下,由于承继人类种的繁植,纯属人类自然本能的反映,不能称之为婚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对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种种规定和限制。
这些规定和限制,一方面表现为道德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力量;另一方面表现在它的社会属性,这样就能使婚姻能够得到社会或国家的承认、保护、指导,成为稳定社会,协调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是婚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区别于一般男女两性关系的根本所在。
所以,婚姻的本质既表现在它的自然属性上,同时又通过它的社会属性表现出来。
婚姻在本质上是婚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婚姻家庭编课件(一)婚姻家庭编课件教学内容1.婚姻家庭概述2.婚姻的意义和目标3.婚姻的类型和形式4.婚姻中的沟通与冲突解决5.亲密关系的维护和发展6.婚姻中的角色与责任7.婚姻的挑战与危机处理教学准备1.课件演示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2.硬件设备(投影仪、电脑、音箱等)3.学生笔记本或课堂笔记纸教学目标1.了解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2.掌握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婚姻。
3.理解婚姻中的沟通和冲突解决的重要性,并学会一些实用技巧。
4.学习维护和发展亲密关系的方法。
5.了解婚姻中的角色与责任,探讨家庭成员的角色转变。
6.知晓婚姻的挑战与危机处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说明1.采用PPT演示形式,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利用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参与。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和涵义。
2.概述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讲解婚姻的定义和家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3.探讨婚姻的类型和形式。
–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婚姻(单配偶、多配偶等)。
–讲解婚姻的不同形式(传统婚姻、同性婚姻等)。
4.分析婚姻中的沟通与冲突解决。
–强调良好沟通对婚姻的重要性。
–提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方法。
5.学习维护和发展亲密关系的方法。
–介绍建立亲密关系的要素。
–分析常见亲密关系问题的解决方法。
6.探讨婚姻中的角色与责任。
–讲解家庭成员在婚姻中的角色转变。
–探讨不同角色的责任与权利。
7.分析婚姻的挑战与危机处理。
–引导学生思考婚姻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危机。
–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8.总结:回顾课程中学到的重点和要点,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和经验。
课后反思1.回顾课堂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2.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课程中不清楚的地方并予以解答。
3.总结教学过程,思考下一节课如何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