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柞蚕场治理的有效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林口县柞蚕场地退化的原因及生态建设措施闫 俊(黑龙江省林口县蚕蜂管理站 157699)1 柞蚕场地退化原因1.1 缺乏综合生态保持措施目前的生态水土保持措施方式较为单一,并且这些措施往往被单独使用,从而形成治理范围小、分布零散的效果,若不能科学地综合起来使用以形成多层次的养护体系,则在不利因素影响下,柞蚕场水土流失必然会越来越严重。
1.2 科学生产意识淡化在养蚕生产过程中,林口县部分蚕农习惯采用根刈的方式进行更新,这样做虽然方便生产管理,但却对柞树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并且还有部分蚕农为了操作方便连年将蚕场柞树下面的草灌植物彻底清割,造成了蚕场植被的破坏。
1.3 生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林口县部分柞蚕场承包期限较短,一般都在35年左右,且时有轮换。
这导致部分养蚕的农民缺乏长远打算,只追求养蚕的经济效益,而不顾场地和柞树的承受能力随意加大放养量,采取掠夺式的放养方式,多年过度使用蚕场,更有甚者还在蚕场边缘扩大耕种小块土地顺带放牧,如此种种却对蚕场缺乏必要的培育养护和投入,结果造成蚕场树势发育不良,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 加强柞蚕场地生态技术管理建设的具体措施2.1 加强柞蚕场的生态水土保持和培肥管理柞蚕场的柞树因为放养柞蚕,每年都要消耗柞叶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为了持续利用蚕场柞树资源,就需要加强蚕场的水土保持和培肥管理建设。
水土保持措施:应根据各地植被、地形、土质、气候条件等,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因地制宜地进行。
生物措施一般主要是补植柞树,保护蚕场植被和种植低矮草灌植物,以起到蓄水、固土,增加蚕场郁闭度,减轻地面辐射热,改善蚕场小气候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止蚕场退化的目的。
对于植被较差、沙化较严重的蚕场,应种植胡枝子、花木兰、紫穗槐等耐旱、耐瘠、保持水土效果好的植物,必要时采用环山等高线带状密植的种植形式,起到护坡、固土、降低水土流失的作用。
工程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拦水截泥。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一、柞蚕的概述柞蚕是我国特有的家蚕科昆虫,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丝绸原料生产者。
柞蚕养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生产活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
柞蚕具有耐寒、产量高、食性广、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因此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养殖。
近年来,柞蚕养殖已成为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柞蚕场的建设1. 选址柞蚕场的选址要尽量选择在离市区较近但又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的地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
要考虑到交通便利、用水用电方便等因素,以便日后的养殖和管理工作。
2. 厂房建设柞蚕场的厂房建设要符合相关要求,保证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柞蚕的生长环境。
厂房内部要进行合理的划分,包括柞蚕的养殖室、繁殖室、饲料储存室、设备维修室等。
要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好通风、灯光、温度等各类设施,确保柞蚕的生长环境。
3. 设备配备柞蚕场的设备包括饲料机械、养殖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等,这些设备的选择要符合柞蚕养殖的实际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安全设施在柞蚕场的建设中要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包括灭火器、安全标志、疏散通道等,保障员工和柞蚕的安全。
三、柞蚕养殖管理1. 种蚕管理柞蚕的种蚕管理是柞蚕养殖的关键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选用优质的柞蚕种子,控制柞蚕的品种和数量。
要对种蚕进行合理的喂养和管理,保证种蚕的生长和发育。
要对种蚕进行精心的繁殖,提高后代的品质和数量。
2. 饲料管理柞蚕的饲料主要是桑叶,因此要在柞蚕场周围种植大量的桑树,保证饲料的充足供应。
同时要对桑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存,以保证饲料的质量。
3. 疾病防控柞蚕的疾病防控是柞蚕养殖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柞蚕疾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疾病的蔓延。
4. 环境控制柞蚕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注意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保持柞蚕的生长环境稳定。
5. 科学喂养柞蚕的喂养要科学合理,注意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保证柞蚕的生长和发育。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作者:程成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8期程成黑龙江省林口县蚕蜂管理站 1576991 蚕场建设(1)柞蚕场的补植抚育。
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
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
补植时期,通常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好。
用直播方法补植柞树,成本低,柞苗成活率高,方法简单,补植速度快,同时可节约育苗用地。
蚕场补植柞树以后,需及时抚育,这是保证柞苗健壮生长的关键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年进行1~2次的除草松土。
此外,可在柞苗生长3~4年,苗高0.5m左右时,平茬更新。
(2)柞蚕场的水土保持和肥培管理。
水土保持措施:应根据各地植被、地形、土质、气候条件,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因地制宜地进行。
生物措施,主要是保护和种植草灌植物,保护蚕场植被,防止退化。
植被差的蚕场,应种植耐旱、耐瘠,保持水土效果好的植物,采用等高线带状密植的种植形式,起到护坡、固土的作用。
工程措施,主要有修谷坊、闸山腰、挖水平沟、鱼鳞坑、修筑梯田等。
应灵活选择。
(3)肥培管理方法。
可在早春或晚秋,对缓坡蚕场的柞树培土压盘,修成直径1m左右,下高上低的树下坑盘,借以增加柞树根际的土层厚度,蓄积雨水。
(4)蚕场柞树的轮伐修剪。
轮伐更新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各地已形成了定期轮伐更新的制度。
轮伐都在晚秋至早春的柞树休眠期进行。
方法是在保持树型的前提下,将上次轮伐更新后的新生枝条伐除,使其重新萌发新枝。
砍伐切口应呈马耳形,断面光滑,周皮完整。
(5)整枝修剪。
在柞树休眠时,从枝条中部剪去梢端,修成平顶树冠,促使柞树萌发茂盛的枝叶。
还可采用疏枝办法,剪去细弱枝、重叠枝,使养分集中于选留枝条,增强树势。
夏芽发生前,剪去春稍,则可促进萌发柔嫩枝叶,及时供秋季蚁蚕食用,提高保苗率。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柞蚕是我国特有的害蚕,原产地为中国柞树上,是蚕丝生产中质量最好的原料之一。
柞蚕的饲养与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保障蚕丝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柞蚕场的建设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保障柞蚕的生长和发育。
柞蚕场的选址应选择空气清新、无污染、无有害昆虫等因素干扰的地方。
柞蚕场应建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减少异蚕和虫害的传播。
柞蚕场应建有适宜的土壤和空气湿度,以满足柞蚕的生长需求。
柞蚕场的建设应有规划,包括养蚕房、饲料房、运输房等等,以方便管理和生产。
养殖管理对于柞蚕的生长和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应保证柞蚕的饮食。
柞蚕的食物主要是柞树叶,因此柞蚕场要有充足的柞树供给。
柞树应保持常年有柞叶,定期修剪柞树枝叶,将柞叶切碎喂给柞蚕。
要注意柞蚕的温度和湿度。
柞蚕的最适温度为25-28摄氏度,湿度为65-75%。
适时调整温度和湿度,保持柞蚕的生长环境稳定。
柞蚕的通风和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
柞蚕对通风要求较高,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柞蚕窒息。
柞蚕场还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柞蚕养殖管理还需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柞蚕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其中重要的是白肩盾蚧和东方玉米病毒病。
防治白肩盾蚧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在柞蚕饲料中加入高浓度的白肩盾蚧抑制剂,喷洒杀虫剂等。
防治东方玉米病毒病主要是消毒和定期清洁蚕室,以去除病毒源。
柞蚕养殖管理还需注意选择优质柞蚕种苗。
优质的种苗对于提高柞蚕的生产效益和提高蚕丝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种苗要选择生长健壮、外貌完整、无病虫害的柞蚕。
要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柞蚕种苗,以降低柞蚕养殖的风险。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对于提高柞蚕的生产效益和保障蚕丝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柞蚕场的建设应有规划,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
柞蚕养殖管理要保证柞蚕的饮食、温度和湿度,进行通风和消毒,防治病虫害,选择优质种苗。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提高柞蚕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保证蚕丝的质量。
浅谈凤城市柞蚕产业存在问题及建议凤城市是我国柞蚕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柞蚕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凤城市柞蚕产业存在着种植规模小、种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由于柞蚕产业的特殊性,种植规模小导致了生产效益低下,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种养结构不合理也限制了柞蚕产业的发展,很多农民仍然采取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缺乏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凤城市柞蚕产业的品质问题亟待解决。
柞蚕作为重要的蚕丝原料,其品质直接影响到蚕丝产品的质量。
由于凤城市柞蚕品种选择不当、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柞蚕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凤城市蚕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凤城市柞蚕产业在市场规模上存在不足。
目前,国内外对蚕丝产品的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柞蚕产业发展不完善,凤城市蚕丝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建议:凤城市应进一步加强柞蚕产业的整合,提高种植规模。
可以通过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组织农民进行联合种养,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凤城市应加大科研力度,提供科学种养技术支持。
加强柞蚕品种研发,推广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柞蚕品种;加强对柞蚕的饲养管理研究,提高柞蚕养殖效益。
凤城市应积极拓展蚕丝产品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开展品牌推广活动,提高蚕丝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国内外蚕丝产品供应商的合作,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凤城市应加强柞蚕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
建立健全柞蚕产业的相关标准和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柞蚕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凤城市柞蚕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种植规模小、种养结构不合理、品质问题和市场规模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产业整合,提高种植规模;加大科研力度,提供技术支持;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建立标准化制度,提高产品质量。
希望凤城市柞蚕产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为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农业2019年第10期(上)一、夏伐时间根据河南省的气候特点和养蚕布局,夏伐时间应从春蚕5龄第3天开始,结合蚕儿用叶情况,边用边伐,或分批隔行伐条。
集中伐条应在5月底以前结束,最迟不超过6月上旬。
二、伐条技术为使树形整齐,枝条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伐条工作要从群体着眼、个体入手。
对着生于桑干低处的枝条要提高剪伐位置,着生在高处的枝条要降低剪伐位置。
为减少伤流、枯桩,具体操作时必须做到剪口平滑,枝条不开裂。
剪伐时间最好在晴天中午前后。
结合桑园浇水开沟施肥;第2次在6月中下旬进行;第3次在7月上旬进行。
最好同时进行根外追肥(时间在早晨或傍晚,药物为0.5%尿素加1%磷酸二氢钾),以保证桑树对养分的需求。
四、病虫害防治夏伐后要及时进行“白拳”治虫,划片采伐,边伐边治,3~5 d 防治完毕。
可喷洒杀螟松、甲胺磷防治桑象虫、小蠹虫和菱纹叶蝉;喷洒三氯杀螨醇、克螨特防治红蜘蛛。
5月底在土壤中施喹硫磷防治桑瘿蚊;6月上中旬喷洒辛硫磷、双效磷、敌敌畏防治桑螟、桑蓟马、野蚕、尺蠖桑蟥和红蜘蛛。
另外,为使桑树养分集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枝叶生长,需要及时疏芽。
桑树疏芽时,应根据品种特性、栽植密度、肥培水平、树形树势树龄和留养条数进行疏芽。
疏芽要求去弱留强、去密留稀、位置合适、留条均匀、数量适当。
对肥培水平高的新植桑、发条数少的品种桑和老龄桑,应少疏多留;反之应多疏少留。
每667 m 2栽800~1000株的桑园,每株留条数为8~13根。
成龄桑疏芽一般掌握在新梢长到15~25 cm 时进行,剪去过密、细弱、下垂和位置不当的新梢,做到留足条数,枝条分布均匀,使之健壮齐一,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以达到提高桑叶产量的目的。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一、柞蚕场建设1. 选址:柞蚕场应选择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周边环境无明显污染的地方建设。
2. 场地布局:柞蚕场应该考虑到光照、通风、排水等条件,合理布局场地,防止交叉感染。
要保证各种设施之间的通风和采光,以便于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3. 建筑物:柞蚕场应该建设具有防风、遮阳、保温、通风、防潮等功能的建筑物,以保证柞蚕养殖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4. 柞蚕舍:要建设符合柞蚕生长发育需要的养蚕舍,养蚕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需符合柞蚕的生长需求。
5. 饲料储存室:根据柞蚕的饲料需求,建设饲料储存室,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充足。
6. 环保设施:为减少柞蚕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在柞蚕场建设环保设施,对柞蚕的粪便和废弃物进行处理,减少污染排放。
7. 电力、水供应:柞蚕场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电力和水的供应,以确保柞蚕养殖的正常运作。
8. 安全设施:建设柞蚕场过程中要注意建设安全设施,确保柞蚕养殖的安全生产。
二、柞蚕养殖管理1. 种子选育:柞蚕繁育需要选用优质种源,选择抗病、高产的种蚕进行培育。
2. 环境管理:柞蚕养殖需要严格管理养殖环境,保持场所的清洁和卫生,保证柞蚕的饲料和环境无污染。
3. 饲料管理:柞蚕的饲料需要严格管理,要定时定量供应,保证饲料的新鲜和质量。
4. 疾病防治:柞蚕易患疾病,需要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定期对柞蚕进行检查,保证柞蚕健康生长。
5. 温度管理:柞蚕生长需要温度适宜,进行合理的温度管理,保持温度恒定。
6. 湿度管理:柞蚕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需对空气湿度进行管理,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柞蚕的影响。
7. 技术培训:对养殖人员进行柞蚕养殖技术的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8. 市场经营:柞蚕养殖在生产结束后,需要进行市场销售,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柞蚕销售。
9. 投入产出:柞蚕养殖需要进行经济效益评估,掌握投入产出比,保证柞蚕养殖的经济效益。
柞蚕养殖是一项需要细致管理的工作,只有对柞蚕的养殖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柞蚕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发育,同时也能够实现柞蚕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摘要】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对于提高柞蚕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是成功建设柞蚕场的关键。
建设柞蚕场应充分考虑基础设施问题,如温度控制、通风系统和储粮设施等。
选购优质柞蚕种也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养殖管理包括定期观察柞蚕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和科学喂养等方面。
柞蚕场的疾病防控工作也至关重要。
柞蚕场的建设对柞蚕养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科学管理更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
通过建设完善的柞蚕场并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柞蚕养殖的效益和产量,为柞蚕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柞蚕场、建设、养殖管理、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优质柞蚕种、科学管理、疾病防控、重要意义、成功关键1. 引言1.1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柞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养殖对于丝绸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则是保证柞蚕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柞蚕场建设之初,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确保环境适宜柞蚕生长。
建设柞蚕场的基础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蚕室、喂养槽、排泄物处理设施等,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建造。
选购优质的柞蚕种是柞蚕场成功的基础。
只有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品质和健康状况的柞蚕种,才能保证后续养殖的顺利进行。
科学的柞蚕养殖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科学喂养、定时清理蚕室、控制温湿度等方面的管理手段。
柞蚕场的疾病防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传播,保证柞蚕的健康生长。
柞蚕场的建设对于柞蚕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建设完善的柞蚕场和科学管理的养殖环境,才能保证柞蚕的健康生长和产量质量的提高。
科学管理是柞蚕养殖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管理方法,才能让柞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 正文2.1 选择柞蚕场的地理位置选择柞蚕场的地理位置是柞蚕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
地理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柞蚕的生长发育和丝织质量。
柞蚕场应该选择在气候温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高温干燥或过度潮湿对柞蚕的不利影响。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柞蚕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野生蚕种,其茧丝质地坚韧,且具有独特的光泽和色彩,因此深受市场欢迎。
为了提高柞蚕的产量和质量,建设柞蚕场和科学管理柞蚕养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柞蚕场的选址和建设1.选址柞蚕场的选址是至关重要的,应选择离市场较近、交通便利、空气流通、水源充足的地方。
要避免选择潮湿多雨的地区,因为这样容易导致柞蚕茧变黄、发霉,降低其质量。
2.建设规模根据柞蚕的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柞蚕场的规模。
一般来说,小规模的柞蚕场可以先建起小型的育苗室和蚕室,待产量逐渐增加时,再逐步扩大柞蚕场的规模。
3.设施建设柞蚕场的设施主要包括育苗室、蚕室、加工室和办公室等。
育苗室用于柞蚕卵的繁育,要做到温度、湿度和通风的合理控制;蚕室用于柞蚕的饲养,要保证清洁卫生、通风透气;加工室用于柞蚕茧的加工和包装,要保持干燥、卫生;办公室用于管理和销售工作。
二、柞蚕养殖管理1.柞蚕选种柞蚕的选种是关键的一步,要选择身体健康、体型强壮的柞蚕作为种源,以保证后代的产量和质量。
2.柞蚕的饲养柞蚕的饲养是柞蚕养殖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喂食、换笼和清洁工作。
柞蚕的食物以桑叶为主,每天要定时给予新鲜的桑叶,保持蚕室内的空气清新,定期更换食草。
要保持蚕室的温湿度适宜,避免潮湿闷热的环境。
3.柞蚕的疾病防治柞蚕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害,如白肩病、黄曲霉病等。
要定期对柞蚕进行观察,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隔离患病的柞蚕,用药物喷洒等。
4.柞蚕的采集和加工当柞蚕茧完全成熟时,要及时将茧采集下来,并进行加工和包装。
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分的含量,保持茧的质量。
而在包装过程中,要选择透气性好的材料,避免茧的变质。
5.柞蚕场的销售柞蚕场的销售是柞蚕养殖管理的最后一环,要选择正规渠道进行销售,如与丝绸厂和丝绸经销商进行合作,或者参加丝绸交易会等。
柞蚕场的建设和科学管理柞蚕养殖对于提高柞蚕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强柞蚕场治理的有效对策
作者:于宏伟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03期
摘要:文中分析了本溪满族自治县柞蚕场存在树势衰退、缺株少墩等问题的原因,阐述了该县应用蚕场补植、柞树复壮等技术进行柞蚕场建设。
关键词:治理;柞蚕场;对策
中图分类号:S889.1文献标识码:A
1本溪满族自治县柞蚕生产的现状
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东山区,拥有丰富的柞林资源,全县现有蚕场6000hm2,年放养柞蚕1100把左右。
近年来由于柞蚕茧价格上涨刺激生产、蚕场体制等原因,蚕场使用出现了重蚕轻柞、只伐不养、过量投种放养,特别是柞蚕食光柞树叶的掠夺式放养等现象,超出了蚕场的承受能力,导致树势衰败、缺株少墩、水土流失沙化及地力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形成只顾既得利益,忽视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性这种态势。
本溪满族自治县柞蚕生产应把蚕场利用、保护和培育结合起来。
即要进行天然林的改造开发营造蚕场;注重治理原有蚕场进行补植,杜绝使用“二毛子”蚕场,提高蚕场利用率;培肥地力和加强水土保持,科学放养柞蚕,保障蚕场输入输出的平衡,提升蚕场的生产力;推广中干树型,建设生态型柞蚕场。
从而实现无公害柞蚕生产和蚕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2蚕场治理对策
2.1蚕场补植
补植柞树苗木,提高蚕场利用率。
我县二、三类蚕场共有2000hm2以上的面积缺墩少株,按照180墩/667m2的标准补栽柞树苗木。
2.1.1直播橡实
春播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随收随播;其中,穴状补植,即按株行距1.5~
2m×2m挖穴点橡,深和直径为30cm,每穴10粒,覆土不用草皮土,防出苗困难,注意防旱保墒。
5~6a后即可养蚕。
2.1.2补植柞苗
一般在春季化冻后或晚秋无风的阴天进行移栽,柞苗,注意覆土保墒、培土压盘,当茎粗2~3cm进行剪伐,促其成林。
2.1.3带土和客土栽植柞树
晚秋或初冬采用大树分墩的办法补植。
选择3~4a生健壮柞墩,将1墩柞树分出1/3,从根部劈开,连同枝杆一起移走。
尽量多带些根土,少伤根,植穴要大。
施有机肥和适当灌水,并疏减枝叶,提高成活率。
二、三类蚕场大多土壤瘠薄,主要是砂地和泥石流斑块,可挖坑把装有客土的编织袋坐到坑里同时栽柞树,当年即可见效。
2.2柞树复壮
2.2.1老柞疏枝
在柞树的休眠期剪去多余的、密集的、病伤的、位置不正的、下垂的1a生的枝条,留下生长发育旺盛、挺拔、分布均匀的枝条7~10根并剪去1/3~1/2。
墩柞疏枝便于改桩柞,桩柞疏枝便于放拐。
2.2.2柞树夏季剪稍
一般在6月末至7月初进行修剪,用于养秋蚕。
改变夏梢少、叶老化、夏芽少状态,促发嫩叶。
如果在夏芽萌发前剪梢,就要将春天发出的顶梢剪掉,如果在夏芽萌发后剪梢,要从夏芽发出的枝条顶梢剪掉。
2.2.3墩柞促旺
衰败后的墩柞,单靠修剪疏枝是难以恢复树势的。
墩柞由于多年多次根刈更新,形成疙瘩连疙瘩,不易更新发芽,容易死亡,造成缺株。
疙瘩皮厚只能靠潜伏芽才能生长,因此应用镐、斧砸去腐朽部分,震掉或震裂一些树皮,使潜伏芽易于萌发。
2.2.4轮伐更新
随着柞树的逐年生长,呈现柞叶稀少、叶质粗、老、硬等现象,不适合蚕的取食要求,因此要求5~6a轮伐1次,时间宜在11月至翌年3月份,有计划地进行蚕场更新。
2.3中干树型的养成,建设生态型柞蚕场
这类树形的蚕场实现了3层覆盖,第1层为中刈枝伞型树冠,第2层为密集的草本植物,第3层为枯草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土层。
优点在于:操作方便、省工,扩大树冠,增加产叶量和担蚕量,提高蚕场的利用率,通风透气,减少地面辐射,不污染柞叶,害虫少,提高养蚕功能;能促使草本植物和一些豆科肥地植物生长,保持柞蚕场土质肥沃、截蓄雨水、减少水土流失。
桩上留拳树种以蒙古柞、辽东柞及栎柞为好,桩上放拐枝以尖柞为好。
2.3.1中刈留桩
2.3.1.1将5~6a生的柞树于休眠期在每墩中选优良干株1~4个,从距地面50~70cm处伐去顶端,做为主干,刀口力求平滑,防止破裂。
2.3.1.2桩干顶端选留1~2个小毛枝,以防止整个桩不发芽,其余枝条全部根刈伐去。
2.3.1.3留桩后,每年不断清除桩干中部和基部生长的枝杈,使其养分和水分保证桩干顶端的生长旺盛。
2.3.1.42~3a定期将桩上枝干进行轮伐更新,促进重新旺盛萌发。
2.3.2中干放拐
在中刈砍伐留桩后,继续放出拐枝。
2.3.2.1将5~6a生的根刈柞,选健壮枝1~3个,距地50~70cm处砍伐,同时选留桩干顶端平展的侧枝剪留30~50cm,做为拐枝。
2.3.2.2枝干顶端和平展拐枝顶端也选留1~2个适合放拐的小枝。
2.3.2.3以后每隔2~4a更新1次。
更新时应在桩拐上再继续选留部位合适、姿势较好的枝条,用以补放或接放拐枝。
一般在1个桩干上可放3~5个拐枝。
2.3.2.4放出的拐枝,应尽量与地面平行,分布合理。
2.3.2.5经砍伐更新3~4次,即可养成中干放拐树型。
2.4蚕场培肥
保护草灌植被,少割或免割;培植灌木林带,用等高串带的方法,栽种胡枝子、紫穗槐、等野生绿肥植物来增加植被,保持水土,预防沙化和增加有机肥源。
2.5水土保持
根据蚕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兴建闸山腰(淤泥坝)、水平沟和培土压盘,缓解蚕场水土流失。
对于蚕场中稍大的沟壑,可修筑石料水土保持工程,减轻蚕场泥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