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_第四章 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四章 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学用具

教师用:自制课件、三棱镜、投影仪、大楼模型、一枝绢花

学生用:手电筒、三棱镜、光盘、肥皂水、吸管、透明玻璃纸(红、绿、蓝三色各一张)

一、创意无限,寻找彩色光

老师:光照亮了我们的世界,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也给了我们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春的嫩绿、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冬的洁白,

我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五光十色的礼物,大家来看一下喜不喜欢。(播放教师制造出彩虹的视频)美丽的彩虹,色彩缤纷,有几种颜色呢?这么丰富的色光我们能不能动手寻找出来?那就让我们推开今天的第一扇彩色的大门——创意无限,寻找彩色光。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常见物品(手电筒、光盘、三棱镜、肥皂水、吸管),当然也可以使用自己身边的其它物品,发挥自己的创意,寻找出彩色光。在大家动手之前,有一点点温馨的小提示:灯光可以用来模拟太阳光;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尝试、细致观察,哪怕只发现了一丁点彩色光也是成功的。

学生四人一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并给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

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创意。

小组甲:我们小组对着灯光转动光盘,看到了光盘上有彩色光。

老师:这个创意很好,操作既简单,现象又很明显。这些彩色光是光盘自己发出的吗?

学生:不是。光盘不是光源。

老师:照在光盘上的光就是彩色光吗?

学生:不是。照在光盘上的是灯光,是白光。

老师:原来光盘就能把普通光变成彩色光啊。

小组乙:我们用吸管吹出了肥皂泡泡,肥皂泡泡的表面有彩色光。(学生说完创意后,给全班同学演示)

学生:我们还没看清楚,肥皂泡泡就飘走了。

老师:同学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改进一下这个创意,能让泡泡停下脚步,让我们把它看清楚。学生:我们可以用吸管把泡泡吹在装有肥皂水的杯子里,让泡泡都聚集在一起。

学生:为了效果更明显,我们可以用手电筒从杯子的底部往上打灯光。

老师:同学们提到的方法都很好,请大家按照改进的方案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下,观察彩色光。

小组丙:我们透过三棱镜看到了彩色光。

老师:很好,但这种做法只能是观察者自己看到,同学们能想办法让大家都看到吗?

小组丁:我们是用手电筒的光照三棱镜,调节三棱镜的角度,能在白纸上看到彩色光。(学生边说边演示,其他学生在白纸上看到了彩色光)

老师:很棒,你们小组的创意与当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想法不谋而合。在1666年,牛顿就是利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重现当年那一幕。

学生上台操作,用三棱镜分解了白光(用投影仪的光模拟太阳光),在白墙上得到了七彩光。学生看到这一现象,都非常兴奋。

老师:非常漂亮,五颜六色的,到底有几种颜色呢?

学生:七种。红、橙、黄、绿、蓝、靛、紫。

老师:太阳光被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光的色散。刚才同学们的操作是用不同的方法把自然光分解成了七色光,都是光的色散现象。

老师:既然白光能被分解成七色光,那是不是七色光也能混合成白光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学生观看视频。通过此视频,学生知道了七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老师:还记得我给大家准备的礼物吗?实际上,彩虹的形成就是一个典型的色散现象,是空气中的小水珠把太阳光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

二、创造无限,营造斑斓的色彩

老师:我们的大自然由于有了太阳光而美丽纷呈。而我们平时看的彩色电视机、用的彩屏手机也能为我们呈现多彩的画面,可它们的屏幕真的有这么多颜色吗?咱们看看就知道了。

请学生观察彩色电视机、彩屏手机的屏幕。(往屏幕上撒些小水珠,效果明显)

老师:看到了什么?

学生:彩色电视机的屏幕有红、绿、蓝三种色光。

学生:彩屏手机的屏幕也只有红、绿、蓝三种色光。

老师:通过亲自的观察,我们发现屏幕只有红、绿、蓝三种最基本的色光,却能展现缤纷的色彩。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到呢?我们来推开第二扇彩色的大门——创造无限,营造斑斓的色光。

学生四人一小组,利用手电筒和三色透明玻璃纸制造三色光。

请一组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分别把三张透明玻璃纸放在手电筒灯头上,光透过玻璃纸得到了红、绿、蓝三种色光。

老师:你们做得非常好,用很简单的方法就得到了三种基本色光。

老师::手电筒发出的就是红光吗?

学生:不是。

老师:自然光透过红玻璃纸后就只剩下红光了,那其它色光上哪去了呀?

学生:其它色光被玻璃纸吸收了。

老师:看来,红色玻璃纸只允许红光通过,而吸收了其它色光。所以在自然光下它呈现红色。对于其它透明物体也是一样的。它透过什么色光在自然光下它就是什么颜色。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三种基本色光了,同学们能不能利用这三种色光创造出其它的色光呢?

学生四人一小组实验。教学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请一个小组进行展示。

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制造的红色光斑和绿色光斑靠近,在交汇的地方得到了黄色光斑;红色光斑和蓝色光斑交汇的地方得到紫色光斑;绿色光斑和黄色光斑交汇的地方得到青色光斑。

请另一个举手的小组演示。

学生:红色、绿色、蓝色这三种光斑交汇的地方得到了白色光斑。(学生演示)

老师:同学们都做得非常好。我们利用红、绿、蓝这三种基本色光进行适当的混合就可以得到其它的色光,我们把这三种最基本的色光称为光的“三基色”。

老师:电视机、电脑、彩屏手机屏幕的每一个像点只要有了这三种色光就足够表现丰富的色彩了。

(课件展示:彩色电视机屏幕上有数十万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都有能发出红、绿、蓝三色光的发光单元构成,发光单元受到电子枪射出的电子轰击就会发出相对应的色光。用信号控制电子枪发射电子,像素点就可发出千变万化、鲜艳夺目的色彩来。)

三、应用无限,装扮世界

老师:通过上面的两个活动,我们发现了自然光的丰富多彩,也亲手创造了不同的色光。无法想象我们的世界假如只剩下黑白两色,生活将是多么单调乏味。大家能说一下丰富的色彩在哪些地方装点了我们的生活吗?

(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五颜六色的衣服把我们打扮得更漂亮。

学生:夜晚的霓虹灯。

学生:还有探照灯呢。

学生:各种颜色的植物也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格外漂亮。

学生:过节时放的五彩缤纷的礼花,非常漂亮,而且还增加了节日喜庆的气氛。

学生:现在装修,都用不同颜色的涂料粉刷墙壁,让我们住得更加舒适了。

……

(老师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霓虹灯、礼花、服饰……)

老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美的设计师。现在我建造了一座大楼,可是外墙面是白色比较单调,请在座的设计师们帮我用丰富的色彩来打扮打扮它。(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大楼模型)学生:我的设计是给大楼涂上色彩鲜艳的涂料。

学生:我准备给它的外墙贴漂亮的瓷砖或马赛克。

老师:设计的都很好,这样大楼在白天看起来就非常漂亮了。但是夜幕降临之后,该怎么办呢?

学生:我们可以给它安装一圈彩灯,这样一来就算到了晚上,它也非常美丽了。

学生:我们还可以给它安装探照灯,从下往上打灯,效果也很好。

老师:你的设想是很好的,但不致效果如何?你能利用咱们的器材,给大家现场展示一下你的设计的真实效果吗?

学生:行,没问题。

学生上台演示:先利用手电筒和红色透明玻璃纸制造出红光,然后从大楼的下部向上照射。全班学生可以看到大楼的外表变成红色了。(学生采用上述方法,又让大楼呈现出蓝色和绿色)

老师:效果非常好。其实夜幕下的许多建筑都是用同学们的这种设计方案来进行装饰的(课件展示射灯照射下的建筑物图片)。

老师:同学们在设计的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发现外墙用单调的白色也是有优点的呀。我们用红光照射它,它就是红色的;用蓝光照射它,它就是蓝色的;用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它,它就表现出什么颜色。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讨论讨论。

同学们交流、讨论。

老师:讨论结束,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红光照射,大楼显示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的红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其他学生补充:用什么颜色照射白色大楼,大楼反射什么颜色的光进入眼睛,它就显示什么颜色。所以说白色物体是可以反射所有色光的。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那红色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呢?(老师拿出一枝绢花,红花绿叶)我手中的这枝红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它反射什么色光呢?学生:红花反射红光,所以它是红色的。

老师:那其它的色光上哪去了?

学生:其它色光被红花吸收了。

老师:那绿叶呢?

学生:反射绿光。

老师总结:红花反射红光,而吸收了其它色光,所以呈现红色;绿叶反射绿光,吸收了其它色光,所以呈现绿色。像红花、绿叶这样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反射什么颜色的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

老师:那把这枝花放在一件漆黑的房间内,只用一束红光照射它,花和叶子是什么颜色呢?学生:红花能反射红光,现在用红光照射,它反射了红光,所以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红花。学生:绿叶只能反射绿光,吸收了其它色光。用红光照射它,叶子吸收了红光,没有可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是黑色的。

老师:回答的太棒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咱们发现了很多光与色彩的奥秘。其实我们的知识就像圆的面积,知道得越多,面积越大,而接触到的未知世界也越广阔。美丽而神秘的光和色彩的世界还有数不清的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索。比如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混合的规律是什么呢?为什么夏天大多穿浅色衣服,而冬天多穿深色衣服?交通信号灯为什么用红、绿、黄三色?雾天车辆用的雾灯为什么用黄色?自然界中为什么几乎没有绿色、蓝色、黑色的花朵?………希望同学们对学习有绿色一般生机盎然的兴趣,火红热烈的学习热情,浓厚如黑色一样扎实的基础,像激光一样勇往直前。祝愿大家取得金黄的丰硕成果。

光的色散学情分析

光的色散对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是一部分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学生的熟悉在于对光的色散现象有非常多的感性认识,比如他们见过彩虹、见过光盘上的彩色光等等,但是却还不能把这些现象与太阳光的分解联系起来。陌生在于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总是认为太阳光是单一的色光。基于以上的分析,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就是我这节课要攻克的目标。

在本节课上,我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大胆设计了创新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善于协调,引导学生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通过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共享让学生丰富知识扩大视野,通过小组合作、不同小组之间的质疑和辩论,强化了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本节课是教学形式的新探索,更是学生学习形式的新尝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探索了方法,培养了能力。

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准确的理解。光的色散,从知识目标的角度来看,属于常识性的了解,因此就有了大胆创新的空间,在这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能力的要求上,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把握学清准确,指导比较得当。对初二的学生,尤其在真正放手给学生的课堂还不多的情况下,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缺乏能力核心了的准备。,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布置得课中的各项活动中,任务很明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在课上把功夫下足,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光的色散教材分析

《光的色散》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折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知识性要求不高。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其种单色光组成。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属于“了解、经历”的水平层次。教材的编写突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不过分强调知识的严密性,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课外探究光的色散实验,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渴望。然后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

使学生认识到光的色散现象和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知道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教材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物理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之美,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光的色散测评练习

课上自主测评

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则白屏上的颜色顺序为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由电视机中的电子枪射到屏幕内侧的荧光粉上产生的,根据色光的混合规律,在电视机中只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的电子枪即可配出各种绚丽的色彩来。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C.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

D.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

4、雨后的彩虹是美丽的,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和平时的观察,你能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彩虹本身就是彩色光源

B.彩虹是由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C.彩虹只能出现在夏天的雨后

D.没有阳光时看到的彩虹更清晰

5、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如图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D.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光的色散现象

6、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A、红橙黄

B、红绿蓝

C、黄红蓝

D、红白蓝

7、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小孔成像

课下探索与实践

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噶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2)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什么看到叶子是绿色的?

课下生活拓展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中,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4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光,太阳光由7种色光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他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少的原因。若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花很少。

(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也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兰色光的热效应强弱。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光的色散飞课后反思

本节课由于知识性的要求不高,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的想法就是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创意无限,寻找彩色光;创造无限,营造斑斓的色彩;应用无限,装扮世界。这样的活动标题本身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

三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体验了从生活到物理再到生活的过程。实验中采用学生身边易得的物品,能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拉进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通过活动也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的交流机会;把透明物体的颜色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教学渗透在了实验过程和知识的实际应用中,符合学生得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装扮白色大楼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和亲自操作,不但巩固了知识,也更加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的有用性。我把颜料的混合放在了课后,把课堂延续到了课下,能让学生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

专家点评

光的色散课标分析

课标中对《光的色散》的要求是“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其种单色光组成。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属于“了解、经历”的水平层次。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光的色散和复合现象。

* 通过实验体验色光的三基色及色光的混合,能够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 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 经历白光分解为彩色光以及色光混合的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观察、实验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感受成功

的喜悦。

*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增长、研究方法的习得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光的色散及色光混合的探究实验。而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齐兵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动手实验、动脑思考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的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使他们在观察现象、解释现象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二、教材分析 《光的色散》一节首先在内容选择上重视了学生生活经验在学习知识上的作用,从学生最常见的“彩虹”这一自然现象入手,向学生揭示了光的颜色之迷,又以“物体的颜色”、“色彩丰富的电视画面”贴近学生生活两个光学现象为研究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光学知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其次,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到了教材的教育功能,重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光世界的美丽与神奇,受到美的教育,本节课的内容在组织上没有强调学科学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但从整个章节看它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延伸,同时也为第六节“看不见的光”的学习做了铺垫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习惯,结合设计理念和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确定下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的组成 (2)知道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光的色散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2)在探究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尝试对探究结果的描述,能利用学过知识解释具体问题 (3)学生在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过程中,学会初步评价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探究活动中有主动与他人合作意识,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自然的好奇,体验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领略光世界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重点 1 、光的色散现象 2 、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3 、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光的色散实验的效果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的探究 3、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学习物理时间不长,对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还不是很熟,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但是,学生对本节的自然现象较熟悉,有急于掌握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的迫切心理,所以我抓住这一特点从身边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得到结论,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启发导学 五、教学准备 器材准备:三棱镜、平面镜、水槽、各种颜色的透明塑料片,各种颜色的电光纸、绘画颜料、调色盘、投影仪和手电筒(阳光不足时备用) 六、教学过程: 整合上述分析,从生活出发,从兴趣入手,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确立如下教学策略: [游戏设疑、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魔术盒中有几个数字,他们的颜色如何?然后教师将数字展现在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②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原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③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色散现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教学难点】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原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学习法、观察法 【教具学具】 三棱镜、各种白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录像。(包括早晨日出现象,雨过天晴出现彩虹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你有没有想过阳光是什么颜色,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猜想包含的知识(可能与光的色散有关)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通过播放生活中的色散录像、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色散,能够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使学生从生活中的色散现象走向物理。

二、探求新知 过渡语:下面就用我们今天要学得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 1、探究一、演示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请同学仔细观察白屏上的光带,颜色依 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学生活动:得出白光不是单纯的光,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对于这个比较抽象得知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得出结论,容易理解而且可以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探究二、教师活动:解释不同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 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演示实验: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色散成七种色光。 ①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只留下红色,其他色光都被玻璃吸收了。学生亲自观察并 得出结论。依次用蓝色玻璃、绿色玻璃做实验。 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得色光决定。 设计说明:学生亲自体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容易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如果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只有被红光照亮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都是暗的。同样换成其他颜色的纸,重复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换成白纸和黑纸重复做实验。 设计说明: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2、探究三、实验演示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由于该实验条件不容易满足,所以利用多媒体 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 结论: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光的色散”一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学习光的色散的产生条件及其相关知识。虽然“光的色散”知识在光学知识体系中不是重点内容,但是对“光的色散”本质的学习是很好的科学探究选题,而且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学习后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美丽的光现象产生的原因,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并且这些知识在高中物理中不再安排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就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做过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出现各种颜色的光的实验,在本节课中,学习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日常生活中看到过自然界中彩虹等光的色散现象,但却不清楚色散现象的本质。这一节要求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抽象出光的色散的本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因此是教学的难点。在生活中,学生对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感性经验参差不齐,差距比较大,这也容易形成学习障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不同; (3)能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和三原色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4)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光的色散、色光和颜料的混合等实验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探究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实验中,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 (2)在自主探究颜料的混合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3)应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相关生活现象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光的色散与颜料的三原色是教学重点,探究光的色散实验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计思路 中学物理讨论物体颜色的内容仅此一节,学好本节是学生了解五光十色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看,本节内容为认知白光的组成,介绍彩虹的成因,体验色光和颜料的混合。为了加强本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探究时

初二物理教案 4.4光的色散

科目§4.4光的色散课 型单一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查课综合课: 实验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趣。 重难点 1.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2.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 学 设 计 利用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方法) 一、引入新课: 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 生甲:用柔合的灯光最合适。 生乙:用柔合的白色灯光最合适。 师:对,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你知道吗? 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爱, 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所以欣赏一幅 美术作品,用柔和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白光的色散现象。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师:你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自然界中的彩虹?如果看到过,请你回忆一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 情况下看到彩虹的? 生:夏天雨后的天空中看到过彩虹。 演示实验:取一只小型的废白炽灯泡或小电珠,去掉灯脚与灯丝等,在里面装满清水。再取 一个不透光的硬纸板,在板上开一个与灯泡直径相仿的孔,用较强的光通过板上的孔照射到灯泡上。在板上灯泡一面可以看到孔的周围有一圈彩色的光环,从内圈到外依次是紫、靛……等色, 最外圈是红色。如上图所示。 也可利用浇花或美发用的小喷雾器产生喷雾的效果,调整喷水雾方向,使观察者能够在背对 太阳的方位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彩虹?人造彩虹中有几种颜色的光? 如何排列? 2.色光的混合。 学生探究实验:4个人一组在聚光灯前蒙一块有颜色(红色、黄色或蓝色)的透明胶片,再将其 发出的光投射出白色屏幕上,形成有部分光交汇。如课本P68图4—31。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甲: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 1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案: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力图展现光学是有用的。在光的传播规律学习之后,通过感性认识的丰富,表现光学知识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即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结合展现出七彩世界。教材安排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生动的事实材料,感悟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 【教材重难点】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色光和颜料的混合学生探究的价值不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②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③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②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④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四、【方法手段】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实例情境,逐步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顺利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通过联系前一节光的折射内容并模仿伟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实验,让亲身经历探究学习和思考,使学生意识到观察、质疑、实验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学法上采取:观察法、实验探究、归纳法。以丰富的实验用具及设备作为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和拓宽了知识的广度,而且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对比:在太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各种物体。然而,在漆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场所里,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有灯光的照射,则光照到哪里,我们就能看到那里的物体及其色彩。这一现象说明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与什么有关?追问: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这样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于学生更新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 2、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现象 ①介绍三棱镜,引出光的折射,将三棱镜放在太阳光下,调节位置,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现象 思考:我们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1、白光不是最单纯的光 2、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②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色散现象,解释彩虹是怎么形成的。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色散现象后,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一个问题:能看见其它颜色的物体,说明有色光是进入我们的眼睛,进入我们眼睛的色光是不是只有七种?那么这些颜色又是怎么产生的? 2、色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 学生不能对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验证,引导学生去观察电视机,通过研究电视机的画面发现光的三原色及各种色光的产生原因。,学生观察之后能够发现,电视机的画面上只有三种颜色的色光存在,其它颜色的光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教案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物理光学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看不见的光。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认识三原色,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生产、军事、高科技领域等的应用。本节涉及的生活实例比较多,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乐观主义精神,由热爱生活出发,继而热爱科学探索。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人对教材做了知识的补充:让学生了解透明体的颜色由它能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由于它们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所以看上去有不同的颜色.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看不见的光。看不见的光,其内容抽象,在理解方面难度较大,找准切入点是关键。本课采用先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探究其特征和原因,进而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实际应用。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到光学的巨大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培养他们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红外线的作用.紫外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三棱镜,白屏,水槽,平面镜,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红色玻璃、红纸,绿纸,白纸,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4.5光的色散教案7篇

4.5光的色散教案7篇 4.5光的色散教案篇1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色光的混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学生光源,三棱镜,红玻璃片,蓝玻璃片 五、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 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六、教法思考 本节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温故知新:光的折射的两道习题。 导入: 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在学生兴趣 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 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 不清楚。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 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完整版】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学及教师适当讲解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重点: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2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大家见过彩虹吗你真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二推进新课 (一)色散: 1、情景介绍:太阳发出的光照亮了地球,使万物生辉。十七 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色光。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2、演示:让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

导学生认识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3、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个钟颜 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的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青)、紫。 4、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青)、紫七种颜 色叫做色散。 七种色光通过三棱镜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3、拓展: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明确:下雨过后,空气中有很多小水珠,太阳光经过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气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彩虹。 4、练习 (二)色光的混合: 1、问题:太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绿、蓝、靛、紫更加丰富多彩,这是怎么回事 2、阅读p86第一自然段。 3、光的三原色: 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相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与反思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与反思 1.教材分析 《光的色散》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的第四节内容,该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之后.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接触过自然光的色散现象.本节课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利用生活经验和所了解的物理常识以及掌握的物理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物体的颜色”在沪科版教材中原来属于选学内容,现在已编入教材正文,强调了物体的颜色的知识并让学生会加以应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影响因素很难用前几节内容解释,知识的独立性较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白光)能够分解成七种单色光,了解光的混合; (2)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能够解释简单的有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能力,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能讨论得出光的色散,光的混合以及物体颜色由什么决定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亲和感; (2)养成主动关注周围世界,乐于思考和想象的学习习惯; (3)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然显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物体的颜色中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影响因素很难用前几节内容解释;做好本节的实验是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 4.教学过程 4.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PPT展示:配合着悠扬的音乐展示图片) 师: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天都能够看到鲜艳的花朵,美丽的大自然、各种颜色的衣服等等漂亮的物体.如果没有这些色彩,我们的生活一定失色不少,为什么物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光的色散”. 屏幕上就有几副颜色很漂亮的图片,图片上除了美丽的风景外,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我们在教室里面能不能也出现这样一道美丽的彩虹呢? 生:(疑惑)怎么可能? 4.2新课教学 (1)光的分解和混合 演示三棱镜将强光电筒发出的白光分解成彩色光带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颜色 师:本来这个实验在太阳光下更明显,但由于课堂限制,只能提前观察,以下是昨天中午带几个同学做实验录得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哪位同学能用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生:光源发出一束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彩色光. 师: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现象呢? 生1:雨后彩虹,洒水车洒水时在阳光下出现彩虹. 生2:阳光下的肥皂泡. 生3:钻石.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太阳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了解不同颜料混合后得到另一种颜色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揭开光的颜色之迷。 (2)探究色光的温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演示实验,体验透明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4、光的色散实验演示。 5、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6、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的演示实验。 7、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 【课前准备】 1、教师演示实验:水槽、平面镜、三棱镜、铁架台、光屏、红色玻璃、蓝色玻璃、红纸、绿纸。 2、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彩色电视机,一盒颜料,红色,绿色,蓝色的透明胶片。 【教学过程】 (一)预学 过渡语:沿着水雾的方向我们会看到一条美丽的人造彩虹,绚烂的色彩是如何出现的?

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我们的新课之旅。首先,请同学们 1、阅读教材第51页“色散”,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这种现象叫光的。 (2)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而产生的。 2、阅读教材第52页“色光的混合”,完成下列问题: 色光的三原色为、、。 3、阅读教材第52-53页“物体的颜色”,完成下列问题: (1)颜料的三原色、、。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二)探究与精导 过渡语:不管是美丽的人造彩虹还是雨后的彩虹,这些美丽的色彩都是太阳光的颜色,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五光十色,这些美丽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点1 色散 动手做课本51页“演示色散”,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屏上又能看到什么?完成下列问题:(1)白光通过棱镜后,(填“改变”或“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 (2)当彩色光带通过另一棱镜我们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会聚成。 结论: (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形成。 (2)白光(填“是”或“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光的色散原理:。 【教学训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雨后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教学点2 色光的混合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4、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收集、交流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实验;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雨过天晴出现彩虹,这些现象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提问学生有没有想过阳光是什么颜色,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新知学习 一、光的色散 演示实验:探究光的色散 实验器材:光源、三棱镜 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请同学仔细观察白屏上的光带(红、橙、黄、绿、蓝、靛和紫)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得出: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二、色光的混合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讲解课本图4.5-3。 三、法制教育 案例:某地曾经发生一起车祸:一司机因色盲,闯红灯后造成四车相撞,两死三伤。肇事者被判刑,并被处罚经济赔偿,但在申诉时,肇事司机称当时没有闯红灯。经医学检测,肇事司机是红绿色盲,因此为该肇事司机办理驾驶执照的部门负责人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处罚。 请小组比赛:介绍各种车道信号灯。学生进行。从而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十五条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 第三十六条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第三十七条铁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道口,应当设置警示灯,警示标志或者安全防护设施。…… 四、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五、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 红外线的作用? 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 作用:(1)热作用强,利用红外线加热(2)红外线穿透能力强,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感、遥控。

初中物理_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4.4 光的色散 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光的色散实验,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动手参与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 难点 在不同条件下判断物体的颜色 教具准备 水槽、平面镜、三棱镜、白纸、手电筒、光的三基色合成演示器、水。 教法、学法 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引入 媒体展示两幅图片(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和五颜六色的花),让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雨后天空能出现彩虹? ②花儿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环节二:明确教学目标 一生朗诵 环节三:光的色散 活动1--通过水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通过桌子上实验器材,各小组完成实验后做实验探究1 (通过提问方式进行检查、反馈)

活动2--用手电筒的光射到三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纸上能看到什么现象(白纸离棱镜不要太远) 完成《学案》活动2 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环节四:色光的混合 1.讨论交流 白光可以分解为七种色光,七种色光可不可以再混合成白光?利用光的色散可以得到其他色光,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得到其他色光? 七种色光可以再混合成白光。除了光的色散外,其他色光可以由红、绿、蓝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来。 实验探究三: 利用光的三基色合成演示器,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 2.规律总结 (1)白光可以分解为七种色光,七种色光又可以混合成白光。 (2)光的“三基色”: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不可以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而其他颜色的光则可以通过红、绿、蓝的光混合而得,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环节五:物体的颜色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儋州市海头中学郑晓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是八年级人教版第二章《光现象》第五节的内容,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本节课要通过实验、讨论,交流,让学生从进行实验和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中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难点:色光的混合、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五、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强平行光源、三棱镜、白纸、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大水槽、水、平面镜、三种不同颜色的颜料。 六、课堂设计 (一)引入 用幻灯片播放彩虹图片,提出问题:天空中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在学生的疑惑声中引出课题“光的色散”。 (二)新课 1.白光的色散 (1)问题 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可以举一些身边发生的类似彩虹的例子,或者是利用身边器材进行掩饰彩虹现象。老师做引导,如我们对着太阳喷水,透过水汽能看到类似彩虹现象等等。 (2)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白光的色散实验: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天花板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光的色散概念。 结论:白光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的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问题 根据所学白光的色散知识,解释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学生回答(单独抽出一些学生回答),然后总结。 结论:太阳光照到像三棱镜一样的水滴上发生色散现象,形成彩虹。 2.色光的混合 (1)问题 自然界色彩缤纷,电脑(电视)显示屏的画面同样很艳丽,这些艳丽的色彩画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各单色光混合以后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 (2)展示课本52页图2.5-3“色光的三原色”图片供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光。因此我们把这三种色光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初中物理_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4.4光的色散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

三、再教设计:以后教学中多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应该不要受天气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第四章:1.光的反射;2.平面镜成像;3.光的折射的基础上,学习光的色散,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光学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学习理解不会有太大难度。因此,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动手动脑的物理素养以及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生活现象的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与合作,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解决了引课环节的疑问,在学生自学环节配以《学案》导学,简单、实用。光的色散是学与用结合,体现了物理教学中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科学地解释相关问题,课堂效果很好。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光的色散》这节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也许并不陌生,因为色散的许多现象在

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见过。但“色散”一词学生却感觉陌生,因此,学生在未学习该课之前就心生畏惧,以为知识很深奥,加之多年来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不是很重视,,对这节课的内容往往是常识性地讲解而过。这节教材从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绚丽的色彩引入,引导学生观察阳光,经过棱镜发生的色散现象,提出阳光是复色光,不能再发生色散的光是单色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物理知识。 【评测练习】 评测练习: 1.如图所示,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的现象;雨过天晴,远处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现象. 2.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蓝光二极管的发明者获得,这项发明使制成白光LED灯成为现实.要制成白光LED灯,除蓝光二极管外,还需两种色光二极管. 3.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基色光之一的是()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4.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池水映明月 B.彩虹舞山涧 C.潭清疑水浅 D.起舞弄清影 5.1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不同颜色的光. 课后反思 三、再教设计:以后教学中多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应该不要受天气的影响。

初中物理_第四章 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学用具 教师用:自制课件、三棱镜、投影仪、大楼模型、一枝绢花 学生用:手电筒、三棱镜、光盘、肥皂水、吸管、透明玻璃纸(红、绿、蓝三色各一张) 一、创意无限,寻找彩色光 老师:光照亮了我们的世界,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也给了我们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春的嫩绿、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冬的洁白, 我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五光十色的礼物,大家来看一下喜不喜欢。(播放教师制造出彩虹的视频)美丽的彩虹,色彩缤纷,有几种颜色呢?这么丰富的色光我们能不能动手寻找出来?那就让我们推开今天的第一扇彩色的大门——创意无限,寻找彩色光。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常见物品(手电筒、光盘、三棱镜、肥皂水、吸管),当然也可以使用自己身边的其它物品,发挥自己的创意,寻找出彩色光。在大家动手之前,有一点点温馨的小提示:灯光可以用来模拟太阳光;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尝试、细致观察,哪怕只发现了一丁点彩色光也是成功的。 学生四人一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并给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 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创意。 小组甲:我们小组对着灯光转动光盘,看到了光盘上有彩色光。 老师:这个创意很好,操作既简单,现象又很明显。这些彩色光是光盘自己发出的吗? 学生:不是。光盘不是光源。 老师:照在光盘上的光就是彩色光吗? 学生:不是。照在光盘上的是灯光,是白光。 老师:原来光盘就能把普通光变成彩色光啊。 小组乙:我们用吸管吹出了肥皂泡泡,肥皂泡泡的表面有彩色光。(学生说完创意后,给全班同学演示) 学生:我们还没看清楚,肥皂泡泡就飘走了。 老师:同学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改进一下这个创意,能让泡泡停下脚步,让我们把它看清楚。学生:我们可以用吸管把泡泡吹在装有肥皂水的杯子里,让泡泡都聚集在一起。 学生:为了效果更明显,我们可以用手电筒从杯子的底部往上打灯光。 老师:同学们提到的方法都很好,请大家按照改进的方案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下,观察彩色光。

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色光和颜料的混合学生探究的价值不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原因,知道白光的组成;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过程,能从色散现象中认识到白光是复合光;(2)通过小组实验、观察、讨论活动,能归纳决定的物体的颜色主要规律; (3)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要求,使用给定的实验器材,完成较简单的实验任务; 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 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教学难点】 1、解释物体的颜色;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手电筒、三棱镜、屏幕、彩色透明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回忆前一节学习的内容 光的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简单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一般不等(空气中大)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描述):在太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各种物体。然而,在漆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场所里,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有灯光的照射,则光照到哪里,我们就能看到那里的物体及其色彩。这一现象证明了一条什么规律? (引导归纳):有光才有色,没有光就没有色。 (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周围的物体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太阳光是白色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同学们看课本图4.5-1实验,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照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照下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白屏上能看到什么。 教师提问: (1)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这种现象叫什么? (3).彩虹是太阳光 _______而产生的。 [结论] (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初中物理_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多彩的光 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 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例5 探究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 例6 通过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5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例7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 例8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例9 观察两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科学探究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学习任务分析 本章的物理知识应用范围很广,从自然和生活中的光现象到现代的光学仪器,为学生开启光学知识的大门。 在科学内容方面,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折射规律。在学习了光的色散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在科学探究方面,有关光的传播、凸透镜成像等内容都是探究型课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者特征与学习需要分析 8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学生对光的认识并不陌生,“光”无处不在。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乐于在实际情景中进行科学探究。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对这部分知识有所了解,能够从简单的物理现象谈起。凸透镜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最熟悉的当属放大镜了,而他们又往往认为,放大镜起到的仅是“放大”的作用。对于“成像”的概念,大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对于凸透镜的应用以及眼睛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于其科学原理的了解和认知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打下很好的兴趣基础。 总体安排及大致思路 本章大致安排6—7课时。 第1课时:光的反射,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进一步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遇到物体的传播规律,并学会辨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作用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本课既与生活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