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课时作业 北师大版
- 格式:docx
- 大小:570.50 KB
- 文档页数:6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次世界⼤战两⼤军事集团的争⽃教案北师⼤版第⼀单元第⼀次世界⼤战第1课两⼤军事集团的争⽃◇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的及过程。
【过程与⽅法】通过将历史地图融⼊教学,培养学⽣识图能⼒;通过⽐较联系历史史安,培养学⽣的时空观念及⽐较分析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次世界⼤战造成的严重影响的了解,培养学⽣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等思想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巴尔⼲半岛成为第⼀次世界⼤战⽕药桶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第⼀次世界⼤战爆发前的欧洲,形成了两⼤军事集团。
今天,我们⼀起学习第1课《两⼤军事集团的争⽃》。
⼆、新课讲授(⼀)世纪之交的世界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2页,概述“世纪之交”是什么时期?学⽣回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教师引导:根据教材,分析世纪之交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形成的背景。
学⽣回答:在第⼆次⼯业⾰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和社会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随着资本和商品在全世界的急速扩张,世界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主导和控制下的⼀个整体,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3.材料展⽰:材料德国外交⼤⾂⽪洛夫极⼒⿎吹对外扩张,他在1897年12⽉的⼀次演说中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地让给⼀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个邻国,⽽⾃⼰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教师提问:根据教材结合材料,分析两⼤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
学⽣回答:根本原因: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实⼒发⽣重⼤变化。
以德国为⾸的后起列强要求按新的实⼒对⽐重新⽠分世界,⽽以英法为⾸的⽼牌列强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坚决不肯退让。
主观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盾重重,⼯⼈运动此起彼伏。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世纪之交的世界1.世纪之交的变化(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随着资本和商品在全世界的急速扩张,世界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主导和控制下的一个整体,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2.世纪之交的冲突(1)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重大变化。
以德国为首的后起列强要求按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而以英法为首的老牌强国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坚决不肯退让。
(2)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3)世纪之交的世界冲突不断,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3.“三国同盟”:为了维护德国的欧洲大国地位,并达到对抗俄国和反对法国的目的,1879年10月,德国与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德国利用意大利与法国在北非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于1882年5月加入德奥同盟,最终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
4.“三国协约”:德奥军事同盟使俄国深感不安。
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
为了对付德国,英国分别在1904和1907年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定,最终形成“三国协约”。
5.影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双方积极扩军备战,导致欧洲形势日趋紧张。
知识点3 “巴尔干火药桶”6.概况: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大洲连接处,在20世纪初成为各种国际矛盾的交汇点。
7.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在巴尔干半岛控制权上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问题更加复杂,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这一地区危机四伏,战乱不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世纪之交的世界1.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数据反映的本质问题是(B)英德法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1 42 5A.美、德经济迅速崛起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19世纪末,一位德国政治家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倒幕运动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马拉松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
第1 页共6 页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辛勤的蜜蜂1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世纪之交的世界第2 页共6 页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辛勤的蜜蜂21.世纪之交的变化(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随着资本和商品在全世界的急速扩张,世界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主导和控制下的一个整体,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2.世纪之交的冲突(1)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重大变化。
以德国为首的后起列强要求按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而以英法为首的老牌强国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坚决不肯退让。
(2)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3)世纪之交的世界冲突不断,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3.“三国同盟”:为了维护德国的欧洲大国地位,并达到对抗俄国和反对法国的目的,1879年10月,德国与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德国利用意大利与法国在北非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于1882年5月加入德奥同盟,最终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
4.“三国协约”:德奥军事同盟使俄国深感不安。
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
为了对付德国,英国分别在1904和1907年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定,最终形成“三国协约”。
5.影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双方积极扩军备战,导致欧洲形势日趋紧张。
知识点3 “巴尔干火药桶”6.概况: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大洲连接处,在20世纪初成为各种国际矛盾的交汇点。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世纪之交的世界
1.世纪之交的变化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随着资本和商品在全世界的急速扩张,世界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主导和控制下的一个整体,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2.世纪之交的冲突
(1)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重大变化。
以德国为首的后起列强要求按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而以英法为首的老牌强国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坚决不肯退让。
(2)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3)世纪之交的世界冲突不断,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3.“三国同盟”:为了维护德国的欧洲大国地位,并达到对抗俄国和反对法国的目的,1879
年10月,德国与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德国利用意大利与法国在北非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于1882年5月加入德奥同盟,最终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
4.“三国协约”:德奥军事同盟使俄国深感不安。
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
为了对付德国,英国分别在1904和1907年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定,最终形成“三国协约”。
5.影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双方积极扩军备战,导致欧洲形势日趋紧张。
知识点3 “巴尔干火药桶”
6.概况: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大洲连接处,在20世纪初成为各种国际矛盾的交汇点。
7.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在巴尔干半岛控制权上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问题更加复杂,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这一地区危机四伏,战乱不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世纪之交的世界
1.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数据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B)
A.美、德经济迅速崛起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19世纪末,一位德国政治家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这段话反映的实质是(A)
A.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从材料中“不愿消极地站在一旁”“分割世界”,可知这段话的实质是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知识点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其中主导“三国同盟”的国家是(C)
A.英国
B.意大利
C.德国
D.奥匈帝国
4.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是(D)
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化的产物
B.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的结果
C.德国为了孤立和打击美国的结果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所致
知识点3 “巴尔干火药桶”
5.在中国历史上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近代欧洲也有一个地区是列强争夺的焦点,这一地区是(A)
A.巴尔干半岛
B.中东地区
C.地中海沿岸
D.两河流域
课后巩固提升
1.右边这幅漫画的标题为《瓜分世界》,选项中符合漫画主旨的是(A)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C.英国退出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战争
2.如果意大利未进行直接挑衅而受到法国不论何种理由的进攻,其他两个缔约国有义务尽其全力给予受进攻一方以救援和帮助。
材料所说的“其他两个缔约国”是指(C)
A.英国和俄国
B.英国和德国
C.德国和奥匈帝国
D.俄国和德国
3.“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我们应当以这种利益为指针。
”为了“永久的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D)
A.1879年德、奥签订军事同盟条约
B.1892年法、俄签订军事协定
C.1904年英、法签订军事协定
D.1907年英、俄签订军事协定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在同一时期,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却组成八国联军共同侵华。
这两件事充分说明
(D)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中国问题可以成功缓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逐渐消失
D.帝国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点是本国利益
【解析】帝国主义国家可以为了国家利益而勾结或对抗。
5.某同学利用下面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B)
A.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B.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同盟国必将战胜协约国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97年12月,德国外长皮洛夫在一次演讲中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材料中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实际上是指什么?指出当时“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
说明它为什么能分割到最多的大陆和海洋?
海外殖民地。
国家:英国。
原因: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