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0
《岳阳楼记》中考训练题及答案训练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增其旧制(规模) B.朝晖夕阴(日光)C.去国怀乡(国都) D.南极潇湘(到极点)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锦鳞.游泳(美丽的鱼) B.宠辱偕.忘(一起)C.薄暮冥冥..(昏暗) D.日星隐曜.(太阳)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有去国怀乡 B.属予作文以.记之巻石底以.出C.处江湖之.远马之.千里者 D.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进粟一石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或异二者之为.捕鱼为.业 B.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C.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 D.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伯乐不常有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D)A.文中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6、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C)A.“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B.本文在语言上骈散结合,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7、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B)A.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B.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2段,写景、抒情的是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C.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岳阳楼记》试题精选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山岳潜形.则有去.国怀乡至若春和景.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薄.暮冥冥多会.于此不以.物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是进.亦忧,退.亦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长烟一空..也连月不开.而或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谪.守巴陵郡若夫..霪雨霏霏,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4.微斯人,吾谁与归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7.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8.(1)山岳潜形(2)长烟一空(3)静影沉璧9.(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10.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12.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三.简答题1.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2.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第③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4.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杜甫顾炎武周恩来)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请写出符合下面要求的成语: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______;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______。
6.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7.本文第⑤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11.选文第二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2.赏析下面的句子。
27课《岳阳楼记》巩固练习题1、本文选自《》。
作者,字,(朝代)家、家。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谪守()②浩浩汤汤()③薄雾冥冥()④岸芷汀兰()⑤皓月千里()⑥宠辱偕忘()⑦樯倾楫摧()⑧虎啸猿啼()3、指出停顿有误的一项()A、滕子京/ 谪守/ 巴陵郡B、属予/ 作文/ 以记之C、予观夫/ 巴陵/ 胜状D、此则/ 岳阳楼/ 之大/ 观也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思。
⑴①而或长烟一空()⑵①南极潇湘()⑶①一碧万顷()②或异二者之为()②此乐何极()②而或长烟一空()⑷①政通人和()⑸①朝晖夕阴()⑹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春和景明()②阴风怒号)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壁()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③日星隐曜,山岳潜形()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⑤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6、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
7、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
8、本文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的政治抱负。
9、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10、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13、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形成对比。
1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5、文中第5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3、4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二是:。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登斯楼也微斯人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
(用原文回答)(3分)答:4.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歌颂古仁人。
5.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3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横线的词。
(4分)(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品,学习完《岳阳楼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岳阳楼记》的考题吧!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 ) 霪雨霏霏( )( ) 岸芷汀兰( )( )樯倾楫摧( )( ) 浩浩汤汤( ) 阴风怒号( )2.解释加点的词。
①增其旧制(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沙鸥翔集( )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④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然则:②去国怀乡:③南极潇湘:④连月不开:6.写出上文中的对偶句。
7.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8.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9.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二)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简答题及答案1、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迁客骚人的悲伤心情和喜悦心情,并说明变化原因。
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原因:以景物、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2、请指出显现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语句。
答: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第一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又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阔达胸襟和一般的“迁客骚人”不同。
4、写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即三四段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什么目的)?答:用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与下文古仁人之心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不以——悲”的胸襟,抱负。
)5、“前人之述备矣”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照应前文“刻唐贤今人诗赋”;引起下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6、“百废俱兴”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答: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7、“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暗指滕子京;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赞美、规箴和劝勉;同时自勉,希望自己也具有古仁人之心。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分别指什么?答;1、指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色所触发的或喜或悲的心情。
2、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的情感。
(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对迁客骚人因外物好坏,个人得失或喜或悲持否定态度。
10、请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加以评论。
答:作者的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阶级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愤发有为的思想,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在今天仍有积极进步的作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练习题附答案
假设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
参考答案:
1.(1)形体(形迹)(2)离开(3)日光(阳光)(4)探求
2.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不设统一答案)。
《岳阳楼记》1.如何理解“古仁人之心”的核心?答:古仁人之心的核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只有有了这种思想,才能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孟子的“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
他们的忧君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异常可贵的。
3.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何理解?答:这句的主语承上省略,即上句的“古仁人”。
以,介词,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字面上看,是说古代仁人不因为外物的原因而欣喜,也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悲伤。
但是令人欣喜的事只有外物吗?令人悲伤的事只有个人境遇吗?显然不是。
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方式,前后文义要贯通来理解。
“喜”的原因不单是物,还有“己”;“悲”的原因不单是“己”,还有“物”。
因此,作者的意思是:古代仁人不会因为风景美好或自己受宠而欣喜,也不会因为自己受辱或风景凄凉而悲伤。
4.“古任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5.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
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八下语文《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登斯楼也微斯人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
(用原文回答)(3分)答:4.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歌颂古仁人。
5.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3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岳阳楼记》复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字,谥号,(朝代)家、家。
二、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浩浩汤汤.()日星隐曜.()山岳潜.行()阴风怒号.()一碧万顷.()宠辱偕.忘()嗟夫()淫.雨霏霏.()()薄.暮冥.冥()()岸芷汀..兰()()樯.倾楫.摧()()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谪守..巴陵郡2.增其旧制.3.予观夫巴陵胜状..4.浩浩汤汤5.横.无际涯..6.朝晖.夕阴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前人之述备.矣9.然则..北通巫峡10.南极.潇湘11.迁客骚人....12.淫.雨霏霏13.连月不开.14.浊浪排空..15.日星隐曜.16.山岳潜形..17.薄.暮冥冥18.春和景.明19.波澜不惊.20.沙鸥翔集..21.锦鳞..游泳22.岸芷汀..兰23.长烟一.空24.把.酒临风四、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五、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7.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微斯人,吾谁与归?六、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本文通过描写“”登岳阳楼时,看到的景色而产生的思想感情,进而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的旷达胸襟。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情怀。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4.《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5.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形成了对比。
《岳阳楼记》综合练习
知识梳理
一、 古今异义 1、 越明年..予观乎巴陵胜.状 2、 南极.潇湘 3、 有去.国怀乡 4、 至若春和景.明 5、 长烟一.空 6、 把.酒临风 7、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8、 是.进亦忧,退
亦忧
10、微.斯人,吾谁
与归
三、通假字 :属予
作文以记之
四、互文 :不以物
喜,不以已悲。
二、一词多义
1、极: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2、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观:予观乎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然:然则何时而乐耶 满目萧然 5、则:然则北通巫峡
此则岳阳
楼之大观也
6、修:乃重修岳阳
楼
盖简桃核
修狭者为之
7、通:政通人和
然则北通
巫峡
8、空:而可长烟一
空
浊浪排空
练 习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予观乎巴陵胜.状 优美的
2、衔.远山,吞.长江 连接 吞吐
3、朝晖.夕阴. 日光 阴天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6、南极.潇湘 直达
7、多会.于此 聚会 8、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放睛
9、阴风怒号. 呼啸
10、薄.暮冥冥 迫近
11、登斯.楼也 这
12、则有去.国怀乡 离开
13、沙鸥翔集. 栖止
14、长烟一.空 全
15、把.酒临.风 持 面对
1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17、不以.物喜 因为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于
19、是进.亦忧 到朝廷,出来做官
20、吾谁与归. 归依
21、百废俱兴. 兴起
22、山岳潜形. 形体
23、属予作...文在记之 属同“嘱”嘱托
我 创作24、乃.重修.岳阳楼 就 修建
25、增.其旧制. 扩大 规模
26、至若春和景.明 阳光
二、句子翻译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的感情,
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
沉入水中的玉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太阳和群星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了
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
下,船桨折断;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
快乐之后才快乐。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
或悲。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
矣。
这些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前
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
儿在水里游动;湖岸和沙洲上的小草
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9、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心情开阔,
精神愉快,可以暂时忘记一切荣誉和
耻辱的感觉,举酒临风,真是喜气洋
洋啊!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他们处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
它连接远处的群山,吞纳着长江的水,
水势浩大,无边无际;
三、理解填空
1、本文选自《 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
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朝
代)政治 家、文学 家。“岳阳楼”地
处现今的湖南省岳阳市。
2、本文通过描写“迁客骚人”登岳阳
楼时,看到 阴、晴不同的景色而产生
悲、喜的思想感情,进而过渡到议论,
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
3、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
沉璧。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_”。
4、第③④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
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
骚人悲和喜的两种心情。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
己任的济世情怀。
6、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原
文回答)
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用了拟人 和 对偶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洞庭湖浩大的气势。
8、《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
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
常壮观的 气象万千;形容心境开阔,
精神愉快的心旷神怡 。
9、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D )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
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
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
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0、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A)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
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
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
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
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11、文中“古仁人之心”指“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
这里的“古仁人”与迁客骚人形成了对
比。
12、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
“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
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
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用原文填空)
13、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
这样安排的原因是第一,“前人之述备
矣”,所以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
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
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
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表达了作
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
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抱负。
14、“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
了作者 对类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向往与敬慕的思想感情。
15、“迁客骚人”中的“骚人”意为诗
人,“骚”原《楚辞》中的《离骚》。
16、文中描绘“岳阳楼之大观”的语句
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7、文中描写了登岳阳楼人的两种不同
心情:
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
另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