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产能提升方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43.50 KB
- 文档页数:71
煤矿立井提升工程方案一、前言煤矿立井提升工程是指对煤矿井下提升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井下煤炭采运效率、增加产能和提高安全性。
本文将结合某煤矿的实际情况,对煤矿立井提升工程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力求为煤矿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二、概况描述某煤矿是一座位于山西省的大型煤矿,矿井规模较大,产能也较大,但由于井下提升设备老旧,采运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煤炭生产的发展。
因此,煤矿决定对井下提升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煤炭采运效率和增加产能。
三、需求分析1.提高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目前,煤矿的提升设备主要是矿车和提升机,运行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煤炭生产的需求。
因此,煤矿需要升级现有的提升设备,提高其运行效率。
2.增加提升设备的抗风险能力:煤矿所在地区经常受到污染物,碎屑,水和气体的侵蚀,因此提升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以保障煤炭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提高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提升设备是煤矿的关键设备,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煤煤矿的生产和职工的安全。
因此,煤矿需要对提升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能提升。
四、方案设计1.提升设备改造和升级:针对煤矿现有的矿车和提升机,我们将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升级,以满足煤矿的产能需求。
改造包括对提升设备的结构、电气、润滑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以提高其运行效率。
2.提升设备防污能力提升:针对煤矿所在地区的特点,我们将对提升设备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抗污染,抗侵蚀的能力。
在选材方面,我们将采用特殊耐腐蚀的材料,并对设备进行表面防腐处理,以提高其抗腐蚀能力。
3.提升设备安全性能提升:针对煤矿现有的提升设备,我们将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能提升。
具体包括对其结构、电气、传动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以提高其安全性能。
同时,我们还将对提升设备进行全面的故障诊断和预警系统的设计,并加强对提升设备的监控系统,以提高其使用安全性。
五、施工方案1.项目招标及评审:我们将在项目规划初期,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项目的招标和评审工作,以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
煤矿改造提升工程方案引言煤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矿生产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煤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环保和高效已成为煤矿改造提升的重要方向。
本文围绕煤矿改造提升工程,结合煤矿生产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改造提升方案,旨在为煤矿改造提升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煤矿生产现状和问题分析1. 煤矿生产现状目前我国煤矿生产面临着安全生产、环保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一方面,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频率高,事故危害大;另一方面,煤矿生产中废弃物排放大,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一些小型煤矿产能过剩,难以生存。
因此,煤矿生产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
2. 煤矿生产问题分析(1)安全生产问题:煤矿生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事故频发,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环保问题:煤矿生产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3)产能过剩问题:一些小型煤矿产能过剩,难以生存,需要进行改造提升工程。
二、煤矿改造提升方案根据煤矿生产现状和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煤矿改造提升方案:1. 安全生产改造提升方案(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标准,加强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处理能力;(2)引进先进设备:引进先进的煤矿生产设备,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事故风险;(3)加强员工培训:加强煤矿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4)推行智能化管理:推行智能化的安全生产管理,采用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煤矿生产环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 环保改造提升方案(1)减少废弃物排放:对煤矿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2)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引进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煤矿生产中的污染排放;(3)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加强煤矿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提高环保设施的效能;(4)推行绿色煤矿建设:推行绿色煤矿建设,采取环保、节能、低排放的煤矿生产方式。
煤矿攻坚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及措施一、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煤矿安全问题,提升煤矿行业的发展水平,我国制定了煤矿攻坚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及措施。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任务:(1) 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2) 加强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3) 加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 推动煤矿行业的转型升级,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三、工作方案1.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1) 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煤矿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2)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和修订,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适应性;(3) 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提高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1) 加大对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2) 加强对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对煤矿生产过程的监控能力;(3) 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矿通风、排水、防灭火等安全技术装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3. 建设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1) 加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2) 完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3) 提高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水平,确保应急处置的有效性。
4. 推动煤矿行业的转型升级(1) 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研发的投入,促进煤矿行业的技术创新;(2) 推动煤矿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能优化,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3) 加强煤矿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社会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煤矿三期工程立井提升方案一、引言煤矿三期工程是指在原有煤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发和建设,以增加煤炭生产能力,提高矿井效益的一项工程。
其中,立井提升是矿井规模扩大和生产增加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将对煤矿三期工程立井提升的具体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煤矿三期工程立井提升需要考虑的因素1. 矿井规模煤矿的规模主要指煤矿的生产能力和煤矿的面积。
在进行立井提升时,需要考虑煤矿的规模是否能够满足提升后的生产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立井提升后对矿井的面积和布局的影响。
2. 工艺流程立井提升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艺流程。
从矿井井下采煤到地面上运输的整个流程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 设备选型在进行立井提升时,需要考虑新的设备选型。
新设备的选型需考虑其适应性、可靠性和节能性等因素,从而确保矿井生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4. 安全与环保在立井提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安全与环保问题。
从设备的安全性到矿井的防灾防险措施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安排,以保障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5. 经济效益立井提升最终的目的是增加矿井的产能和提高矿井的效益。
因此,在进行立井提升方案时,经济效益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三、立井提升的具体方案1. 确定提升目标在制定立井提升方案前,首先需要明确提升的目标。
具体而言,需要考虑提升后的产能、提升的周期以及提升后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等。
2. 评估现有设备状况在考虑立井提升的设备选型时,需要对现有设备的状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或更换设备。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适应性和关键性,以确保新设备的顺利运行。
3. 优化工艺流程优化工艺流程是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立井提升时,可以通过优化采煤、运输和处理等环节,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
4. 安全与环保规划在立井提升的过程中,安全与环保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细致规划矿井的安全通风系统、防火系统和防尘系统,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以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煤矿“固本强基”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需求逐渐增加。
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煤矿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环境污染严重、产能过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____煤矿“固本强基”实施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到____年,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煤矿产能调整合理、煤矿企业效益提高,推动煤矿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1. 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检查力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标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 加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推动煤矿环境治理- 制定并实施煤矿环境保护方案,加强煤矿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对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实施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促进煤矿企业绿色发展。
- 推动煤矿资源节约利用,加强煤矸石治理和煤矿水资源保护,积极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和尾矿库治理工作,提高煤矿资源利用效率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3. 调整煤矿产能- 制定合理的煤矿产能调整计划,加强对煤矿企业的产能审核和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和不合规煤矿,优化煤矿行业布局,提升煤炭市场供需结构。
- 鼓励煤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煤矿井下采煤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推动煤矿企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 提高煤矿企业效益- 推动煤矿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煤矿企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 深化煤炭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煤炭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煤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保护煤矿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煤矿企业的盈利能力。
XX煤矿产能提升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以包括: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煤矿产能的不断提升,政府和企业对此加以重视,
不断调整煤矿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煤矿规模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以提
高煤矿的生产效率,提升煤矿的产能。
XX煤矿作为国内著名的煤矿企业,把提高煤矿产能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现特制定本次提升产能的设计
方案,本报告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1.2研究目的
本报告旨在针对XX煤矿提升产能的设计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
综合分析,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决策依据,更好地提升XX煤矿
产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二、设计方案内容
2.1方案分析
(1)设备改造:本次方案结合落实中央政府文件要求和XX煤矿现有
设备、生产状态,将现有设备升级改造,改善设备的经济性、节能性、环
保性,以保障煤矿正常生产。
煤矿2024年的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矿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煤矿在2024年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作的首要任务。
2024年,煤矿将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加强对煤矿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煤矿生产运营的安全稳定。
二、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将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2024年,煤矿将加强智能化采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采矿效率和降低能耗,同时推动绿色煤矿建设,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保治理环保治理是当前煤矿工作的重要内容。
2024年,煤矿将继续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力度,加强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治理,确保煤矿生产运营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四、产能提升煤矿将继续加大产能提升的力度,提高煤矿的采煤能力和产量。
同时,加强对煤炭质量的管控,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满足市场需求。
五、员工管理员工是煤矿生产的中坚力量。
2024年,煤矿将继续加强员工管理,优化员工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六、市场拓展煤矿将继续加大市场拓展的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同时,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客户满意度,拓展煤矿产品的销售渠道。
以上便是煤矿2024年的工作计划。
煤矿将继续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环保治理为保障,以产能提升为目标,以员工管理为基础,以市场拓展为方向,不断推动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概况 ..................................................... - 3 -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 3 - 第二节地质特征.................................................. - 4 - 第三节矿井生产现状及主要生产系统................................ - 6 - 第二章井田开拓 .................................................... - 11 -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 11 -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2 - 第三节产能提升实施步骤......................................... - 12 - 第四节井田开拓................................................. - 13 - 第五节井筒、井底车场及大巷运输. (23)第三章采区布置与装备 (25)第一节采煤方法 (25)第二节采区布置 (26)第三节采区参数及开拓方式 (27)第四章采区开拓工程排队 (37)第一节井巷工程成巷进度指标 (37)第二节采区开拓工程排队 (37)第五章采区、工作面接替安排 (43)第六章地面生产系统 (47)第一节产品方案 (47)第二节生产能力 (47)第三节选煤方法 (48)第四节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综述 (49)第五节地面生产系统工艺布置 (50)第六节工业场地平面布置 (51)第七节生产辅助工程 (52)第八节建筑物与构筑物 (56)第七章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57)第一节瓦斯抽采 (57)第二节防突 (61)第八章存在问题和建议 (65)前言一、项目的提出某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服务年限105年,矿井于1989年12月建成投产,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分区开拓,井田范围内原划分为17个采区,2008年进行了深部井田采区优化设计,调整后矿井共划分为9个采区,其中东翼5个,西翼3个,北翼1个。
煤矿扩能实施方案1. 背景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然而,目前我国煤炭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在某些地区更为严重。
为此,加强煤炭供应,提高煤炭产能就成为当务之急。
2. 煤矿扩能的必要性在海量的煤炭需求面前,需要进一步提高煤炭产能。
煤矿扩能是有效的手段,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科技革新等措施,增加煤炭产量。
同时,煤矿扩能还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 煤矿扩能的实施方案3.1 提高生产效率工人素质的提高、工艺设备的改进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推进技术进步和数字化煤矿建设,有效缩短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提高煤炭的产量。
3.2 技术革新技术革新是提高煤炭产能的重要条件。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可以实现高效生产,进一步提高产能。
比如,在矿井通风、支架方面的技术革新,已经推动了煤炭产能的进一步提高。
3.3 加强人才培养煤炭是与地质学、机电、安全等多学科技术相关的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加强人才培养,实行“引进、培养、留用”,才能提高煤炭产能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长远目标。
3.4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煤炭开采和使用都存在着很大的浪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是实现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特种煤产品的开发和多地发电设备的建设,提高煤炭的产品附加值和利用效率,提高综合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资源利用的目标。
4. 结论煤炭产能的提高是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强我国能源安全的有力措施。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实现煤炭产能的扩大和提升,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
煤矿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概况 ..................................................... - 3 -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 3 - 第二节地质特征.................................................. - 4 - 第三节矿井生产现状及主要生产系统................................ - 6 - 第二章井田开拓 .................................................... - 11 -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 11 -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2 - 第三节产能提升实施步骤......................................... - 12 - 第四节井田开拓................................................. - 13 - 第五节井筒、井底车场及大巷运输. (23)第三章采区布置与装备 (25)第一节采煤方法 (25)第二节采区布置 (26)第三节采区参数及开拓方式 (27)第四章采区开拓工程排队 (37)第一节井巷工程成巷进度指标 (37)第二节采区开拓工程排队 (37)第五章采区、工作面接替安排 (43)第六章地面生产系统 (47)第一节产品方案 (47)第二节生产能力 (47)第三节选煤方法 (48)第四节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综述 (49)第五节地面生产系统工艺布置 (50)第六节工业场地平面布置 (51)第七节生产辅助工程 (52)第八节建筑物与构筑物 (56)第七章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57)第一节瓦斯抽采 (57)第二节防突 (61)第八章存在问题和建议 (65)前言一、项目的提出某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服务年限105年,矿井于1989年12月建成投产,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分区开拓,井田范围内原划分为17个采区,2008年进行了深部井田采区优化设计,调整后矿井共划分为9个采区,其中东翼5个,西翼3个,北翼1个。
初采采区为西一采区,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近年来,某煤矿在“双突”矿井条件下,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成功应用了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煤巷锚网支护技术等先进的主导性采掘技术,攻克了制约矿井生产的主要技术难题,综放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矿井生产稳步发展。
特别是2004年以来通过逐年实施安全改造项目,加大生产系统技术改造,不断改善装备条件和安全基础设施,矿井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00万t/a。
根据靖煤集团公司1000万t矿井建设方案,从2010年开始集团公司整体产能将达到1000万t/a以上,但随着红会四矿、宝积山煤矿等矿井相继资源枯竭闭坑,将出现较大的产能缺口。
某煤矿作为公司高产高效骨干型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技术装备条件先进,具有产能提升的潜力和空间。
为了保持靖煤集团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矿井产能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
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抽采瓦斯工程设计规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3.《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
4.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1985年3月编制的《甘肃省煤炭工业总公司某矿务局某竖井修改初步设计》。
5.《某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t矿井建设方案》。
三、设计指导思想本次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安全高效、规范合理的原则,矿井产能按三年内达到240万t/a、六年内达到300万t/a的总体思路,分步进行实施;从提升、运输、“一通三防”及开拓开采系统等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增加矿井生产区域;优化矿井生产系统,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对不能满足矿井规划生产能力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实现矿井集约化高效安全生产。
四、设计的主要特点根据设计委托要求,某煤矿产能提升方案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本次设计立足矿井长远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装备水平的提高,科学合理提升矿井产能。
2.在中后期采区设计时,合理加大采区和工作面几何尺寸,降低万吨掘进率,提高采区和工作面生产能力,减少煤柱损失,也符合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
3.长征-红会铁路从某煤矿境内通过,横贯井田东西走向的全长,影响范围大。
本次设计不考虑铁路影响,井下不留设铁路保护煤柱,开采后根据地表塌陷情况进行路基整修加固,并依此原则对井田内采区进行重新划分。
4.根据某煤矿瓦斯含量高且突出的特点,在采区、工作面接替时考虑了6个月以上的瓦斯预抽时间。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一、交通位置某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煤矿位于某市平川区东南约10km,井田东西长约8.5km,南北宽约2.5km,井田面积约21.04km2。
本区交通便利,矿区铁路专用线由此经过在长征站与其接轨。
矿内公路与308省道相连,交通极为便利。
二、地势及地形地表为沙川、黄土、丘陵、山地。
井田南有红山,标高1730m。
区内无常年流水,在井田中部有党家水沙河和其它沟状沙河,均为季节性河流。
三、气象及地震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最低气温为-23.8℃,最高气温为37.4℃,平均气温18℃左右。
冰冻期为11月至次年2月,冻结深度0.95m,年平均降雨量为238.2mm,多集中在6-9月份,年蒸发量为1500mm以上。
全年多北风,次为东南风,最大风力可达8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四、水源、电源水源:黄河供水系统,矿区供水管网已形成;电源:矿区35/6kV变电所已建成,矿区供电网络已形成。
五、区内经济及工农业、建材概况本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主要有小麦、谷物,玉米等。
由于干旱多风,产量均较低。
工业方面,靖煤集团公司所属各煤矿以及矿区辅助和附属企业、事业单位等,还有某县所属厂矿及定西地区陶瓷厂、煤矿等企业,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某电厂已竣工投入生产,某矿区供水工程正常使用,并正在进行扩能改造。
矿区水、电、路、通讯等都已形成系统和综合能力。
主要建筑材料,除钢材外,水泥、砖、砂、石、白灰为当地生产材料,就地均可买到。
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一)褶皱构造某煤矿井田从西向东由1号背斜、2号向斜、3号背斜及4号向斜组成较宽缓的褶皱构造。
从剖面上看整个井田为一锲形上升的条带状地质体。
1.1号背斜位于F 3断层以北,西起于X Ⅲ线107号钻孔附近,轴向由S70°E 经ⅩⅣ线后急转N60°E ,又转为近东西向后在加ⅩⅤ线以西被F 46断层切断,延展长度3.5km 左右,两翼倾角10~20°,为一宽缓背斜。
2.2号向斜位于1号背斜的南侧,基本与1号背斜平行,全长5.3km ,向斜轴被F 3、 F 48断层切割成不等的三段,两翼倾角10~25°,为一宽缓的向斜。
3.3号背斜轴向近东西逐渐转为S60°E ,并向东继续延伸出井田外,井田内的长度2.2km ,两翼倾角11~15°,为一宽缓的背斜。
4.4号向斜位于3号背斜的南翼,轴向基本与3号背斜轴向平行展布,两翼倾角北缓南陡,北翼11°,南翼25°,井田内的长度1.2km 。
(二)断裂构造断裂构造主要有F 1-2断层组、F 3断层、F 48断层、F 46断层等,另外还有F 1-2断层的派生斜向小断层F49、F50断层等。
二、地层井田内中生代地层发育,有白垩系和侏罗系。
白垩系分为上、下白垩统,主要出露于井田西南红山一带。
侏罗系分为上侏罗统和中下侏罗统,主要出露于宝积山向斜北翼和F1-2断层组的西南盘。
中下侏罗统是含煤地层,上三叠统是含煤地层的基底。
井田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基本隐蔽。
三、煤层某煤矿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井田内含煤五层,由上至下为未1煤层、1煤层、2煤层、未2煤层及3煤层。
可采煤层为1煤层、2煤层、3煤层。
1煤层较稳定,全区分布,局部不可采,厚度0.23-37.78 m,平均13.08m,结构为简单-较复杂,夹矸1-3层,夹矸厚0.2-1.5m,夹矸不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2煤层不稳定,分布在井田中部、零乱不规则,面积小,厚度0.23-14.37m,平均3.84m,结构非常复杂,夹矸1-8层,夹矸厚0.2-0.7m,为局部可采煤层;3煤层比较稳定,厚度0.29-15.03m,平均5.58m,煤层结构简单或较简单,夹矸1-8层,夹矸厚0.2-1.0m,为主要可采煤层。
四、煤质某煤矿井田内煤的灰分平均为14.58%,挥发分为32.74%,硫分为0.42%,水分为2.76%,发热量平均值为28.25MJ/Kg,比重为1.39t/m3。
属低-中灰、低硫、低-中磷,具有较高发热量的动力用煤,亦可作为气化用煤,煤的工业牌号为弱粘煤及不粘结煤。
五、水文地质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无常年性水流和地表水体,主要断层是良好的隔水层,矿井涌水主要来自于富水性极弱的Ⅰ、Ⅱ含水层。
目前矿井涌水量为120.7~145.3m3/h,随着矿井开采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矿井涌水将有增大的趋势。
六、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性瓦斯:煤层瓦斯含量9.22-10.17m3/t,2007年鉴定矿井相对涌出量为13.92m3/t。
1989年12月14日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以(89)中煤基字678号文批复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煤层和3煤层为突出煤层。
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层属自燃煤,自然发火期4-6个月,最短21天。
煤尘爆炸性: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29.25%。
第三节矿井生产现状及主要生产系统一、矿井生产及接续现状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共有五条井筒,一对中央主、副立井,一条中央回风立井和一对边界回风斜井,中央回风立井即为北风井,边界回风斜井即为南风井。
生产水平为+1070m,现生产采区为西一采区和西二采区,开拓采区为东一采区。
二、矿井主要生产系统(一)矿井提升系统1.主井装备主井装备一对TDG-16/150×4型4绳16t底卸式箕斗,自重17.8t,担负原煤提升任务,提升机选用德国“GHH”公司生产的 4×4多绳摩擦轮提升机,塔式布置。
提升机以直流低速电动机直联方式拖动,配套GLC-8165.79/16型直流电动机,额定功率2100kW,额定转速47.75r/min,电枢电压900V,额定负荷时电动机效率87.3%,电动机采用强迫通风冷却,通风机为LD71/ZE1120R型,配AM250MW-4型,功率为55kW,1475r/min电动机,随主机成套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