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天体运动与机械能守恒-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四 天体运动的“两类热点”问题考点突破热点一 赤道上的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师生共研1.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比较二者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Mm r 2=mv2r =m ω2r ,是轨道半径不同的两个地球卫星,应根据卫星运行参量的变化规律比较各物理量.2.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的物体比较二者的角速度相同,即周期相等,半径不同,由此比较其他物理量.注意:赤道上的物体由万有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v2r 不适用,不能按照卫星运行参量的变化规律判断.3.近地卫星和赤道上的物体比较先将近地卫星和赤道上物体分别与同步卫星比较,然后再对比二者的各物理量.例1 [2021·广州一模]如图所示,A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B 是地球的近地卫星,C 是地面上的物体,A 、B 、C 质量相等,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A 、B 、C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a A 、a B 、a C ,周期分别为T A 、T B 、T C ,A 、B 、C 做圆周运动的动能分别为E kA 、E kB 、E kC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aB =aC >a A B .a B >a A >a C C .T A =T B <T CD .E kA <E kB =E kC练1 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 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 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 3,则a 1、a 2、a 3的大小关系为( )A .a 2>a 1>a 3B .a 3>a 2>a 1C .a 3>a 1>a 2D .a 1>a 2>a 3练2 (多选)如图所示,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向心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a1a2=rRB.a1a2=⎝⎛⎭⎪⎫Rr2 C.v1v2=rRD.v1v2=Rr题后反思赤道上的物体(A)、近地卫星(B)和地球同步卫星(C)之间常见的运动学物理量比较如下:半径r A<r B<r C周期T A=T C>T B角速度ωA=ωC<ωB线速度v A<v C<v B向心加速度a A<a C<a B热点二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多维探究题型1|卫星变轨问题1.卫星变轨的实质两类变轨离心运动近心运动变轨起因卫星速度突然增大卫星速度突然减小受力分析G<m G>m变轨结果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大半径圆轨道上运动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小半径圆轨道上运动2.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如图所示.(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2)在A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例2 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嫦娥奔月”掀起高潮.“嫦娥四号”进行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月球背面登陆.若“嫦娥四号”在月球附近轨道上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嫦娥四号”先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运动到A点时变轨为椭圆轨道,B点是近月点,则下列有关“嫦娥四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四号”的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B.“嫦娥四号”要想从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必须在A点加速C.“嫦娥四号”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比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要长D.“嫦娥四号”运行至B点时的速率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题型2|卫星的对接问题在低轨道运行的卫星,加速后可以与高轨道的卫星对接.同一轨道的卫星,不论加速或减速都不能对接.例3 [2021·南宁一模]我国是少数几个掌握飞船对接技术的国家之一,为了实现神舟飞船与天宫号空间站顺利对接,具体操作应为( )A.飞船与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且沿相反方向做圆周运动接触后对接B.空间站在前、飞船在后且两者沿同一方向在同一轨道做圆周运动,在合适的位置飞船加速追上空间站后对接C.空间站在高轨道,飞船在低轨道且两者同向飞行,在合适的位置飞船加速追上空间站后对接D.飞船在前、空间站在后且两者在同一轨道同向飞行,在合适的位置飞船减速然后与空间站对接题型3|变轨前、后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4 2020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颁给了给出黑洞形成理论证明的罗杰·彭罗斯,引起世界轰动.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宇宙中的一种特殊天体,在黑洞引力范围内,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它的束缚,甚至连光也不能射出,欧洲航天局由卫星观察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假设银河系中心仅存一个黑洞,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根据下列哪组数据可以估算出该黑洞的质量(引力常量为已知)( )A.太阳系的质量和太阳系绕该黑洞公转的周期B.太阳系的质量和太阳系到该黑洞的距离C.太阳系的运行速度和该黑洞的半径D.太阳系绕该黑洞公转的周期和轨道的半径题后反思航天器变轨的问题“四个判断”(1)判断速度①在两轨道切点处,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②在同一椭圆轨道上,越靠近椭圆焦点速度越大.③对于两个圆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2)判断加速度①根据a =,判断航天器的加速度.②公式a =对椭圆不适用,不要盲目套用.(3)判断机械能①在同一轨道上,航天器的机械能守恒.②在不同轨道上,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一定越大.(4)判断周期: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的半长轴(半径)越大周期越长.题型4|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行星A和B围绕恒星O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分别为T A和T B.设t=0时刻,A、B和O三者共线,则三者再次共线所需要的最少时间t满足以下条件:情境图若A、B公转方向相同若A、B公转方向相反t0=0时,A、B在O同侧(A、B再次在O同侧)⎝⎛⎭⎪⎫2πT B-2πT At=2πtT B-tT A=1(A、B再次在O同侧)⎝⎛⎭⎪⎫2πT A+2πT Bt=2πtT A+tT B=1t0=0时,A、B在O异侧⎝⎛⎭⎪⎫2πT B-2πT At=πtT B-tT A=12⎝⎛⎭⎪⎫2πT A+2πT Bt=πtT A+tT B=12例5 火星冲日现象即火星、地球和太阳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已知火星轨道半径为地球轨道半径的1.5倍,地球和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视为圆且两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则( ) A.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3B.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9C.火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之比为:D.2021年10月13日前有可能再次发生火星冲日现象练3 [2021·湖南怀化一模]随着嫦娥奔月梦想的实现,我国不断刷新深空探测的“中国高度”.“嫦娥”卫星整个飞行过程可分为三个轨道段:绕地飞行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绕月飞行轨道段.我们用如图所示的模型来简化描绘“嫦娥”卫星飞行过程,假设调相轨道和绕月轨道的半长轴分别为a、b,公转周期分别为T1、T2.关于“嫦娥”卫星的飞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嫦娥”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应大于11.2 km/sC.从调相轨道切入到地月转移轨道时,卫星在P点必须减速D.从地月转移轨道切入到绕月轨道时,卫星在Q点必须减速练4 [2021·成都七中二诊](多选)2020年3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意味着北斗全球组网仅差一步之遥.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从近地圆轨道Ⅰ的A点先变轨到椭圆轨道Ⅱ,然后在B点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Ⅲ,则( )A.卫星在同步轨道Ⅲ上的运行速度小于7.9 km/sB.卫星在轨道Ⅱ稳定运行时,经过A点时的速率比过B点时小C.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分别为T1、T2、T3,则T1<T2<T3D.现欲将卫星由轨道Ⅱ变轨进入轨道Ⅲ,则需在B点通过点火减速来实现思维拓展卫星通信中的“阴影区”问题在卫星的通信、观测星体问题中,由于另一个星体的遮挡出现“阴影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1)建立几何模型:通过构建平面几何画图,找出被星体挡的“阴影区”.(2)建立几何关系:关键是找出两个星体转动角度之间的几何关系.例1 [2020·福州二模]有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周期是地球近地卫星的2倍,卫星圆形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上有太阳能收集板可以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忽略地球公转,此时太阳处于赤道平面上,近似认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则卫星绕地球一周,太阳能收集板的工作时间为( )A. B. C. D.例2 侦察卫星对国家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尤其是极地侦察卫星.极地侦察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的圆轨道上运行,由于与地球自转方向垂直,所以理论上可以观察到地球上任何一处.假如它的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的情况下全都拍摄下来,在卫星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专题四天体运动的“两类热点”问题考点突破例1 解析:C与A的角速度相同,根据a=ω2r,可知a C<a A;根据卫星的加速度a=,可知a A<a B;所以a C<a A<a B,故A项错误,B项正确;对卫星A、B,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知T A>T B,卫星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则T A=T C,所以T A=T C>T B,故C项错误;对于卫得A、B,由v=分析知v A<v B.由于卫星A、C角速度相等,由v=ωr分析知v C<v A,所以v C<v A<v B,卫星的动能为:E k=mv2可得:E kC<E kA<E kB,故D项错误.答案:B练1 解析: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根据a=ω2r,r2>r3,则a2>a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a,由题目中数据可以得出,r1<r2,则;综合以上分析有,a1>a2>a3,选项D正确.答案:D练2 解析:对于卫星,其共同特点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故=.对于同步卫星和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其共同特点是角速度相等,有a=ω2r,故=.答案:AD例2 解析:“嫦娥四号”的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 km/s,小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故A错误;“嫦娥四号”要想从圆轨道变轨到椭圆轨道,必须在A点进行减速,故B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由题图可知,圆轨道的半径r大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故“嫦娥四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1大于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2,所以C错误;“嫦娥四号”要想实现软着陆,运行至B点时必须减速才能变为环月轨道,故在B点时的速率大于在环月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率,即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D正确.答案:D例3 解析:飞船在轨道上高速运动,如果在同一轨道上沿相反方向运动,则最终会撞击而不是成功对接,故A项错误;两者在同一轨道上,飞船加速后做离心运动,则飞船的轨道抬升,故不能采取同一轨道加速对接,故B项错误;飞船在低轨道加速做离心运动,在合适的位置,飞船追上空间站实现对接,故C项正确;两者在同一轨道飞行时,飞船突然减速做近心运动,飞船的轨道高度要降低,故不可能与同一轨道的空间站实现对接,故D项错误.答案:C例4 解析: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r=m=mω2r=mωv,分析可知,要计算黑洞的质量M,需知道太阳系的公转周期T与轨道半径r,或者线速度v与轨道半径r,或者轨道半径r与角速度ω,或者角速度ω、线速度v与轨道半径r,选项A、B、C 错误,D正确.答案:D例5 解析:火星和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a=m r,得v=,a=,T=2π.由v=可知v∝,则火星与地球的公转线速度大小之比为,选项A错误;由a=可知a∝,则火星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9,选项B正确;由T=2π可知T∝,则火星与地球公转周期之比为3∶2,选项C错误;再次相距最近时,地球比火星多转动一周,则据此有t=2π,其中T火∶T地=3∶2,解得t≈2.2年,故下一次发生火星冲日现象的时间为2022年10月13日前后,选项D错误.答案:B练3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调相轨道与绕月轨道的中心天体分别对应地球和月球,故它们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二次方比值不相等,故A错误;11.2 km/s是第二宇宙速度,是地球上发射脱离地球束缚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由于嫦娥卫星没有脱离地球束缚,故其速度小于11.2 km/s,故B错误;从调相轨道切入到地月转移轨道时,卫星的轨道将持续增大,故卫星需要在P点做离心运动,故在P 点需要加速,故C错误;从地月转移轨道切入到绕月轨道时,卫星相对月球而言,轨道半径减小,需要在Q点开始做近心运动,故卫星需在Q点减速,故D正确.答案:D练4 解析: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得v=.可知卫星运动半径r越大,运行速度v越小,所以卫星绕近地轨道运行时速度最大,即地球的最大的环绕速度(7.9 km/s),则卫星在同步轨道Ⅲ上的运行速度小于7.9 km/s,选项A正确.卫星在轨道Ⅱ上从A向B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卫星做负功,动能逐渐减小,速率也逐渐减小,所以卫星在轨道Ⅱ上过A点的速率比卫星在轨道Ⅱ上过B点的速率大,选项B错误.设卫星在轨道Ⅰ上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1、轨道Ⅱ的半长轴为r2、在轨道Ⅲ上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3.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可知r1<r2<r3,又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k,可得T1<T2<T3,选项C正确.卫星在B点要进入Ⅲ必须加速做离心运动,所以卫星在B点通过点火加速可实现由轨道Ⅱ进入轨道Ⅲ,选项D错误.答案:AC思维拓展典例1 解析: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mR T=2π,此卫星运行周期是地球近地卫星的2倍,所以该卫星运行周期T′=4π,由=m′r,=m′g,得r=2R.如图,当卫星在阴影区时不能接受阳光,据几何关系:∠AOB=∠COD=,卫星绕地球一周,太阳能收集板工作时间为:t=T′=.答案:C典例2 解析:设卫星运行周期为T1,则有G=(h+R)物体处于地面上时有G=m0g解得T1=在一天内卫星绕地球转过的圈数为,即在一天中有次经过赤道上空,所以每次摄像机拍摄的赤道弧长为s==T1,将T1代入,可得s=.答案:。
第二讲天体运动一、两种对立的学说1.地心说(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_地球运动;(2)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__托勒密__.2.日心说(1)__ 太阳_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__匀速圆周运动__;(2)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_哥白尼_.二、开普勒三大定律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在高中阶段的研究中可以按圆周运动处理,开普勒三定律就可以这样表述:(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三、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模型简化: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__匀速圆周__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就等于行星做_匀速圆周_运动的向心力.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v2r和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得:F∝___mr2__.这表明: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___正比_,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___反比___.3.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太阳与行星的地位相同,因此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相同,即F′∝_Mr2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F′,所以有F∝Mmr2_,写成等式就是F=_ GMmr2__.四、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2.公式:F=G(1)G 叫做引力常量,(2)单位:N·m²/kg²。
在取国际单位时,G是不变的。
(3)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的,不是人为规定的。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1)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公式F=Gm1m2r2计算:①求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当两物体间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大小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公式中的r表示两质点间的距离.②求两个均匀球体间的万有引力:公式中的r为两个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r指质点到球心的距离.(2)对于两个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求解,切不可依据F=Gm1m2r2得出r→0时F→∞的结论而违背公式的物理含义.4.万有引力的三个特点内容理解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上。
天体运动讲义奥赛大纲1、万有引力定律2、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3、开普勒定律4、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5、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数学基础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2、向量的合成和分解3、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4、不要求用复杂的积分进行推导和运算一、基本概念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
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叫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面积速度”: 1sin 2S r t u q D =D (θ为矢径r 与速度υ的夹角)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
即:23T a =常量. 2.万有引力定律⑴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任何两个质点之间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2Mm F G r= , 11226.6710/G N m k g -=醋,称为引力常量. ⑵重力加速度的基本计算方法设M 为地球的质量,g 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h R << )处:2Mm G mg R =,22GM g R==9.8m /s 在地球上空距地心r=R+h 处:2r M g G r =, 222()r g R R g r R h==+ 在地球内部跟离地心r 处:3224433r r r M g G G G r r r p r pr ===,r g r g R = , r r g g R = 例1、(全国物理竞赛预赛题)已知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需要8min20s ,地球公转轨道可以近似看作圆轨道,地球半径约为6.4×106m ,试估算太阳质量M 与地球质量m 之比M/m 为多大?(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太阳到地球距离为R =500s×3×108 m/s =1.5×1011 m 太阳为中心天体,质量为:GMm/ R²=m4π²R/T² M=4π²R³/GT²知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质量GM’m/r²=mg M’= r²g/GM/ M’=4π²R³/r²T²g =3×105(其中R 为地日间距离,r 为地球半径,T 为地球公转周期,g 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例2、(全国物理竞赛预赛题)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2年。
1 / 3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三 日期 2016 年 11 月 3 日 第 周 星期 四
主备人: 王国强
课题 专题:曲线、天体运动与机械能守恒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1.曲线运动
2.天体运动
3.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 资源 准备
教学
环节
整体
设计
环节
推进
要点
例1.(2016高考全国II卷,16)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
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
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向心加速度公式
11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课练1 课练2 小结 讨论
2 / 3
例2.(2016高考浙江卷,20)20.如图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梨形”赛道,两个弯
道分别为半径R=90m的大圆弧和r=40m的小圆弧,直道与弯道相切。大、小圆弧圆
心O、O'距离L=100m。赛车沿弯道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是
赛车重力的2.25倍,假设赛车在直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弯道上做匀速圆周
运动,要使赛车不打滑,绕赛道一圈时间最短是( )。(发动机功率足够大,重
力加速度g=10m/s2,=3.14)。
A.在绕过小圆弧弯道后加速
B.在大圆弧弯道上的速率为45 m/s
C.在直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5.63 m/s
2
D.通过小圆弧弯道的时间为5.85 s
知识点: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学公式
例3.(2016高考全国I卷,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
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
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
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 1h B. 4h
C. 8h D. 16h
知识点:同步卫星的轨道、周期、高度
例4. (2016高考北京卷,18)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
E运行,在P
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
度都相同
B.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
加速度都相同
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知识点:卫星的发射、变轨过程中的速度、周期、能量关系
3 / 3
环节
推进
要点
例5.(2016高考全国II卷,21)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
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
过了N点,已知在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π2ONMOMN,
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 )。
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力势能差
知识点:弹力做功、牛顿运动定律、功率、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
例6.(2016高考浙江卷,18)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
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
sin37=0.6cos37=0.8,
)。则( )。
A.动摩擦因数67
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7gh
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mgh
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
知识点:动能定理、摩擦力的功
集备讨论修改结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