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养猪场建设的五种参照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原生态养猪场设计方案原生态养猪场设计方案为了提高猪肉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原生态养猪场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场地选择和规划:选择远离居民区和水源的适当场地,确保生产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根据养猪数量和种类,合理规划场地布局,包括饲养区、繁殖区、生长区和管理区等。
2. 饲养设施建设:根据猪的生长需要和特点,建立合适的饲养设施。
包括舍房、饲料加工车间、猪群分隔间、猪舍通风设备等。
舍房的建设应符合猪的生长阶段和环境需求,保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卫生清洁。
3. 饲料供应:原生态养猪场可通过自家种植粮食来提供饲料,以保证饲料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合理配置猪饲料,调节营养配比,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口感。
4. 水源利用和处理:原生态养猪场应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猪的饮水和清洁需求。
同时,建立废水处理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采用生物过滤系统或人工湿地等。
5. 疾病预防和控制:原生态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防控体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加强场地的消毒和卫生管理,确保猪健康生长。
6. 粪便处理:原生态养猪场应建立合适的粪便处理系统,包括粪便收集、堆肥处理和利用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 管理和技术培训:原生态养猪场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饲养管理、疫病监测、营养配比等。
同时,为员工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养猪技能和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原生态养猪场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场地选择和规划、饲养设施建设、饲料供应、水源利用和处理、疾病预防和控制、粪便处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能够提高猪肉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1养殖方式“猪-沼-茶(草、林、菜)生态型养殖模式”,也称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型养殖模式,或循环经济型养殖模式。
是以生产沼气为核心,把种植、养殖和生活三个孤立的活动组合成一个开放式的互补系统,使一种生物的废弃物成为另一种生物的养料或生产原料,实现物质循环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这种模式的猪场排泄物一般必须经干捡粪和固液分离后,粪渣固体经过堆积发酵制成有机肥,将其运输至茶林、草地、菜地、竹林、树林等用于基肥或追肥。
污水则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猪场及周边农村居民的加热能源或用于沼气发电等,沼液则通过专门管道或车辆运输至消纳地进行消纳。
通过这种模式猪场粪污作为有机肥料被种植物完全吸收利用,不会对环境及水源造成污染,有效地解决了种植园的有机肥来源问题,相互补充,互为需求,这样就有可能达到养猪场不向外界排放污染物,达到变废为宝、环保生态的目的。
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养猪模式其本质就是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包含了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内容,体现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图1 生态猪养殖模式2 设计原则“猪-沼-果(草、林、菜)”生态养殖模式的设计原则:一是合理设计,节约用水,减少排水量,尽量进行人工干清粪,少用水冲洗猪栏,将含有猪粪尿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粪渣固体和人工清粪一道进入大容量堆积池自然发酵成有机肥,集中运输至茶园、草地或竹林、树林等用于基肥、施肥,减轻粪液处理系统后阶段的压力;二是设计工艺及设备选型必须考虑到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能适应负荷量变化,确保排放水质稳定且用于农业生产;三是便于操作管理,减少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节约生产成本,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猪场的加热能源或用于沼气发电;四是该模式需要配套相应的茶(草、林、菜)地,按照种养平衡的原则,每666.67m2种植地承载的生猪限量为:菜地3~6头,柑橘园4~5头,香蕉园2~2.5头,狼尾草地6~10头,黑麦草地2~2.5头,林地1~3头,茶园2~2.5头;五是沼气池建造容积应根据不同的饲养规模建设成不同的大小类型,可根据猪场每天产生的沼液量来计算建造沼气池的容积,沼气池大小一般要建造可容纳9d以上沼液量为好。
※※有限公司年出栏10000头生态猪猪场设计方案20※年※月一、生产系统:常年性产仔,出售商品猪;二、群体规模:♀500头;♂:♀=1:25,则♂为20 +20 * 15%,即公猪为23头;三、生产要求:每头母猪每年提供18头商品猪出栏;四、周转模式:采用分阶段、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以每周为一个生产周期;每周产仔窝数为:500 * 2.2/ 52 = 22 窝;则每周出栏商品猪:22 * 10 * 0.85 *0.9 *0.98 = 165头;生产周转模式:后备---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育肥;五、生产标准:500头♀* 2.2 胎/年= 1100 胎/年;1100胎/年/ 52周/年=22胎/周;22胎/周*8.5头断奶= 187 头仔猪出保育/周;110头保育猪*99%〈1%育成死淘率〉= 186 头商品猪出栏/周;六、猪只所需空间计算:1、后备、配种猪:A.后备猪:500头♀ *30%年更新率 / 52周 = 3 头后备猪补充/周;4周驯化期 + 8周配种及怀孕确认期 = 12周;12周× 3 头/周 = 36 个后备母猪位置;采用大圈饲养,1.8 平方米/头, 5---6头/圈;需圈数: 36 / 6 = 6个后备母猪圈(3m*4m=12㎡/圈);B.配种猪:2周断奶至重新配种期 + 4周怀孕确认期 = 6周;6周/80%分娩率 = 7.5周;7.5周 *22窝分娩/周=165个配种母猪位置;此阶段母猪采用大圈饲养,4---5头/圈;3平方米/头*4头/圈=12平方米/圈(3m*4m=12㎡/圈);需圈数:165/4=42 圈;2、妊娠猪:A.每周胎数:500 * 2.2/52=22窝/周;B. 从4 周怀孕确认期到分娩前一周上床 = 12周;则怀孕母猪定位栏数为:12 周*22窝/周=264 个;C.淘汰母猪栏位:500*30%年更新率/52 =3头母猪淘汰/周;则淘汰母猪定位栏数为:3 头♀淘汰/周 * 3周催肥滞留期=9个;共需母猪定位栏数为:264 + 9 = 273 个;4平方米/头*4头/圈=12平方米/圈(4m*4m=16㎡/圈);需圈数:273/4=69 圈;3、公猪圈数:500/20:1=25头公猪位置〈含后备公猪〉公猪采用单圈饲养,圈舍为:长:4米宽:4米;4、配种圈:22窝分娩/80%分娩率=28头♀配种/周;28 头♀配种/7次利用/圈/周=4个配种圈;5、产床数:1周提前上产床+4周哺乳+1周仔猪滞留+1周周转=7周22*1.1*7=170个产床分成七个单元,每个单元25张产床;6、保育床数:6周保育+1周周转=7周;7*22*9=1386个保育猪位置;分七个单元,每单元198头保育猪,每床10头仔猪,每猪占有0.4m2;则每单元 20个保育床;保育床规格:2m * 2m;7、生长育肥猪栏数:24周的生长肥育 + 1周的周转 = 25周;25*22*9*0.98=4851个生长肥育猪位置;采用大圈饲养,每圈10头;则需育肥猪圈:4851/10=486个生长育肥猪圈(3m*4m=12㎡/圈);。
如何构建生态养猪的猪舍畜牧场建设生态化养猪越来越流行,生态化养猪也叫做自然养猪。
虽然生态养猪收益可观,但是生态养猪场和普通养猪场的构建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做的更好。
那么如何构建生态养猪的猪舍呢?1、猪舍设计的基本理念科学的生态养猪猪舍是尽最大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气流、风向等免费自然元素,尽可能少地使用如水、电、煤等现代能源或物质;尽可能大地利用生物性、物理性转化,尽可能少地使用化学性转化。
2、猪舍设计的基本原则①“零”混群原则。
不允许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这就需要考虑隔离舍的准备。
② 最佳存栏原则。
③ 按同龄猪分群原则:不同阶段的猪只不能在一起,这是全出全进的体系基础。
3、舍内外环境对猪舍设计的要求猪的集体与环境之间,随时都在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在正常环境下,猪体能与环境保持平衡,形成良性循环,可以促使猪只发挥其生长潜力。
因此,为保证猪群正常的生活与生产,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猪生理需要的气候条件。
4、地理位置猪场选址应结合区域规划的同时,着重考虑猪场整体防疫一般要求距离畜产品加工厂至少1km以上;距离主要公路300m以上,距离一般公路100m以上,可设置专用猪场通道与交通要道相联结;且距离最近的村庄最好不少于2km;高压线不得在仔猪舍和保育舍上面通过。
5、地势与地形① 平原地区宜在地势较高、平坦而有一定坡度的地方,以便排水、防止积水和泥泞。
地面坡度以1%-3%较为理想。
② 山区宜选择向阳坡地,不但利于排水,而且阳光充足,能减少动机冷气流的影响。
地形宜开拓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否则会影响建筑物合理布局,使场区的卫生防疫和生产联系不便,场地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6、土质砂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透气透水性良好,雨季不会泥泞,能保持导热性小,热容量较大,土温比较稳定,对猪只的生长发育、卫生防疫、绿化种植都比较适宜。
7、水、电生态懒汉养猪由于不用冲洗圈舍,所以用水量大量用于猪只的饮用水,同时保证垫料湿度控制、用具洗刷、员工和绿化用水即可。
浅谈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模式
生态猪养殖是指把科学的生态环境技术应用于猪的饲养上,使猪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享
受到良好的环境、饲料和水源等,以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生
态保护。
生态猪养殖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应用,为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模式。
(1)环控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对猪舍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二
氧化碳含量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使猪舍环境能够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提高猪
的生长效率和健康程度。
(2)饲料技术:采用科学的营养配方,结合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特点,精准地
满足猪的营养需求,降低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3)运动技术:在猪圈内设置散步区、游泳池等设施,让猪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和自
由度,促进猪的身心健康发展,减少抗病能力下降的风险。
(4)疫病防治技术:采取科学的预防接种、饲养管理和虫害控制方法,加强猪的免
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疫病发生的风险。
2.发展模式
(1)规模化生态养殖:采用科技手段和标准操作程序,建设规范化猪场,实现一定
规模的生态养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2)农村庭院式生态养殖:利用农户的小块土地,在家门口建设小型的生态猪圈,
采用有机饲料、天然水源等方式进行生态养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城市园区式生态养殖:利用城市无人区或商业园区等场所,建设现代化的生态
猪场,将猪养殖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城市猪肉供应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生态猪养殖技术和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将在猪肉生产和安全、环保、可持续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态养猪的模式及技术生态养猪是以养殖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系统工程。
涉及到养猪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学科。
它是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又一个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畜牧业、一家一户的养猪生产方式已经受到全面的冲击。
当前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现代生物科学的先进技术改造我国的养猪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养猪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的危害,提供安全的绿色畜产品,提高养猪生产的效益,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下面我们谈谈发展生态养猪的对策:1、转变传统养猪观念。
要改变农村几千年来的传统养猪观念,发展生态养猪,使我国的养猪生产真正走上又好又快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之路,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导农户转变旧观念,树立环保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
同时政府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为养猪户提供优良健康的种猪群,提供环保型饲料与各种市场供求信息,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与讲座,让技术服务上门,进防控和保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帮助农村发展生态养猪,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持续地发展。
2、配制环保型饲料。
农业部先后颁布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明确禁止氯霉素、激素类、类激素类和安眠镇定类29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限制8种兽药作为动物促生长制剂使用。
但仍有少数厂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置国家法律法规不顾,继续在饲料中添加,给养猪业生产和公共卫生的安全带来严重后果。
国家应加大打击力度,确保饲料的安全,才能保障畜产品的安全。
要防止兽药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关键技术摘要养猪业已成为安徽省庐江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介绍了较为科学的养猪模式,详细说明了养猪的关键技术,以期指导养猪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养猪;模式;关键技术;安徽庐江1小规模猪场生态环境新建猪舍要求坐南朝北。
周围可多植树种草,四周最好有3~5m宽的落叶防风林带。
猪舍可新建设,也可用民房改造,做到通风、向阳、干燥、水源充足,夏天防热、防潮,冬天防冻、防渍。
总之,猪舍建造要内外环境良好,符合生猪健康和生态养殖的要求。
2推广科学饲养模式2.1养猪规模农村小规模猪场生态养猪可采用小批量滚动饲养模式,配套建设沼气池,规模为年出栏育肥猪50~60头。
2.2种植优质高产牧草种植适合育肥猪生长的玉米、麦类、大豆等饲粮作物2 000m2和黑麦草、红薯、空心菜、萝卜、白菜等饲草作物667~1 334m2。
以购买商品配合饲料为主的,其饲粮和饲草的种植面积可适当减少。
2.3批进批出,滚动发展分批次购进猪苗,实行滚动式饲养,即在每年的1月、2月、3月初,分别购进20kg以上的良种仔猪10头,实行分群分阶段饲养,120d左右出栏。
从第6个月底开始,每个月出栏育肥猪10头,出栏后随即补充10头仔猪,至8月底止完成购入仔猪轮次(资金和生产能力许可时,可在各批次中适当增加补栏头数)。
2.4建设沼气能源,发展生态家园在养猪场配套建设30~50m3沼气池,猪粪尿便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能源可提供猪场照明及冬天保暖,如有鱼塘,沼液、沼渣可喂鱼,也可肥田、种草(菜)和育林,可形成“猪-沼-鱼”、“ 猪-沼-草(菜)”、“猪-沼-林”等多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3选择优良品种3.1要选用健壮猪苗没有条件自繁自养的,在购买仔猪时,要选体态结实、健壮、匀称、骨骼粗大、吃得多、长得快和尾巴粗而短的猪(长白、大约克),这是实现高产高效养猪的基础。
在运输时要向对方索取检疫、消毒、运输“三证”,严禁从疫区调运生猪或引进种猪。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养殖模式我国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传统规模化养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生态猪养殖模式应运而生。
生态猪养殖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使养殖数量和养殖效益达到同时提升的效果。
1生态猪养殖技术分析1.1生态猪饲料控制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提高猪的免疫力,需要尽量选择天然猪饲料,保障猪长成后的肉质,在此基础上防止猪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疾病扩散,影响生态猪饲养的经济效益。
同时,可以在猪场周围建立农作物区域,以猪的排泄物对农作物施肥,天然化肥可提高区域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进而实现生态循环。
1.2注意生态猪饮水控制水质对于猪的生长十分重要,其不仅会影响到猪的健康,且会影响到猪的肉质。
因此,在实行生态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猪引用水的来源,进而不断提高猪引用水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井水作为猪饮用水的水源,井水为地下水,水源会不断流动,且水中所含杂质较少微生物较多,可以有效提高生态养猪的质量。
如果猪场周边无法开设井口,可以选择河流水,河流水必须为流动水,且在应用前需要进行水质监测,确定河水是否受到污染,但河水中所含杂质较多,且微生物对比井水较少,需要在猪引用前添加少量维生素,使水资源满足生态猪养殖的要求。
1.3生态猪环境卫生控制在生态猪饲养的过程中,环境卫生控制尤为重要,其不仅是提高生态猪效益的基本保障,更是实现生态养猪的基础。
因此,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必须对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的控制,且猪场必须保证干净卫生,以此防止疾病的发生。
同时,养猪场中的猪舍卫生环境控制需要重点关注,保证猪舍内部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以此防止细菌滋生影响猪生猪的生长发育,进而为生猪的生长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
在环境卫生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猪舍地面的污水,在通风换气的基础上防止猪舍内出现异味,以免生猪染病。
1.4生态猪粪便处理生态猪养殖过程要做到生态化,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对生态猪粪便进行处理。
生态型养猪场建设的五种参照模式
生态型养猪场建设的五种参照模式2013年,随着政府
对养猪场的严格整顿,现在国内很多地区存留下来的都是一
些大型养猪场。这些保留下来的猪场,也不是绝对安全,因
为现在养猪对环保和畜产品的安全要求十分严格。如果猪场
或农村养殖户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发展生态养猪。近三年,
生态养猪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种生态养猪模式也纷纷呈
现,国内生猪养殖行业正向“低排放、低污染”方向发展。
如果你还还不知道如何建设生态型猪圈或猪场的话,建议认
真阅读本文。
一、建设鸡—猪—鱼生态养猪场
东南亚各国的一些农民已经采取了母鸡/猪/鱼生态循环养
猪模式,打破养猪只靠猪肉盈利的传统,让猪成为猪场的副
产品。他们在猪圈上 1.5米的高处建造产蛋鸡鸡笼,从而节
约了盖鸡舍的费用。产蛋鸡的排泄物直接落到猪圈的地面
上,猪在几秒钟内就可把它吃掉。往往是4—5只鸡为一头
猪服务。再用猪粪喂鱼,形成封闭的无污染的循环。但是这
种生态猪场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好控制疫病,容易出现交叉感
染。如果想要改进的话,专家建议对鸡粪进行无公害处理后
再喂猪。
二、建设猪—沼气—蔬菜生态养殖园
这种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已经很常见,就是将猪粪通过发酵池
进行发酵产生沼气可以用做燃料,沼渣用作有机肥种植蔬
菜,蔬菜又可以喂猪,整个养殖园形成一个相互链接的生态
链,既能减少养殖费用,又能增加副业。这种养猪模式在农
村也很常见,就如我国贵州一带的某农村家庭养猪场建设,
进入蔬菜大棚首先是一个方形猪圈,能饲养育肥猪6—8头;
猪圈下面建有沼气池,沼气为猪和蔬菜提供热能、照明;猪
吃蔬菜下脚料,并为蔬菜(特别是黄瓜)提供二氧化碳气肥。
夏季猪圈上方盖草苫遮阳防暑,沼气为烧水做饭提供能源。
三、庭院式生态养殖园建设模式
以淄博市临淄区西单村的养猪场建设模式为例,进入这家养
猪场,我们可以看到在猪圈上方是鸡窝,鸡粪落下来喂猪,
猪粪被水冲出来进入墙外的荷塘肥藕。院里的葡萄架,夏天
为猪圈遮阴。冬天,猪圈上换上塑料薄膜,挡风透光。沼气
由村里统一供应。庭院经济收入平均数千元,高达一、两万
元。
四、猪—青饲料—鸡生态猪场
青岛市城阳区有家农户,生态型猪圈建设的不错,进入他家
的猪圈,我们可以看到在猪圈顶上生长着茂盛的水葫芦,猪
粪为水葫芦提供肥料,而猪群经常吃水葫芦,既促进了主群
健康,又节省了饲料。如果养鸡笼放在猪圈上,就是一个完
整的生态形式。
五、万头规模猪场生态养殖系统工程
北京市东郊农场苇沟猪场,于1990年开始首先建起了一个
30 立方米的猪粪预热罐,一个200 立方米的沼气中温发酵
罐,每年可产沼气11.68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85.9吨,
占全场耗煤量的60.1%。并采取三级加热,可保证常年供气。
在厌氧消化系统配套上,又相继建成了100立方米的浮罩式
贮气罐,以及沼气的脱硫脱水装置。为了缓解电力供应紧张
矛盾,搞起沼气发电,安装了24千瓦的双燃料沼气发电机。
总之,沼气保证了工作人员与猪群四季饮水、吃饭和取暖需
要。同时,开展了沼液沼渣养鱼;利用沼渣养蚯蚓、喂鸡,
沼液、沼渣作为肥料培育中药材和花卉,使全场在这个项目
上,每年获纯收入8万元以上。
此外,现在也有很多大规模养猪场使用发酵床养猪,通过厚
厚的垫料和发酵菌种生产有机肥,售卖到种植业,养殖利用
也很大,目前国内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
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