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买官卖官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背景链接2016年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促进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
会议认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政务公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行政效能,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分析[意义]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之举,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纵深推进,政务公开既是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
同时,也是社会和群众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办事效率、质量、成效等都可以通过政务公开信息中获取,哪些做得好、哪些还有待提升,也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来。
[原因]公开带来透明,透明能减少神秘性,增加信任感。
正如李克强所言,公开透明就是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给各界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
一些决策的出台,一旦与市场沟通不够,就可能扰乱市场预期。
在股市、楼市上,这方面教训不可谓不多。
而从微观层面说,在土地规划、拆迁安置、扶贫救灾、就业社保等领域,公开是取得信任的一个基本前提。
也唯有公开,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与配合,让政策更好地落地。
从另一个层面看,公开也是一种参与训练。
公开了,公众就能更好地进行监督。
面对一张权力清单,谁都可以条条对照看你能干啥、不能干啥。
如果有从决策到执行再到效果的全链条公开,公众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有效、有序地表达诉求,让政治在健康的轨道上良好运行。
托克维尔曾说,如果一个人能参与讨论决定修一条通向他家的路,无需解释他就能发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理念需要培育、能力需要训练,而公开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参考对策中公教育总结,政务公开要直面社会热点,回应民众关切,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利益、影响市场预期和突发公共事件等重要信息,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敢于披露真相、主动亮明观点,确保关键时刻不失声、不缺位、不掉链。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官商交往”
政府部门向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官”与“商”的交往自然必不可少,但一旦逾越界线,便有滋生腐败的可能。
在一些领域,“商”乐于向“官”谄媚,“官”经不住“商”的诱惑,有的入干股,有的收回扣,还有亲戚出马、曲线发财,彼此如果臭味相投,就难免出现权钱交易。
而市场经济的法治规则一旦被金钱打破,不仅腐蚀了吏治、浊化了风气,更会造成产业发育的畸形,阻碍创新活力的生长。
所以说,“官商勾结”乃“官场”与商场共生的毒瘤,一日不切除,一日无安康。
切除腐败的毒瘤,离不开严格的监管制度,也呼唤各级领导干部内心的慎独。
对“官”而言,尤其是那些直接与“商”打交道的“官”,每每面对社会交往中的声色犬马,能否既为“商”营造良好环境,又挡得住物质诱惑;既不拒“商”于千里之外,又守得住为官底线,考验党性修养,更检验交际能力与职业操守。
惟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尚情操,不断实现自我境界的提升,方能实现“官商交往”的“相敬如宾”。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一个商人为啥能“绊倒”3个村的数名村官?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一个商人为啥能“绊倒”3个村的数名村官?“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是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
湖北省武汉市某太阳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尹某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为获取非法利益,他大肆行贿、“围猎”干部;一些村干部利欲熏心、一拍即合、铤而走险——一个商人“绊倒”3个村的数名村官。
(2016年5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围猎”一词,如今在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中被高频使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会成为“围猎”对象,从实质上来说,“围猎”的不是人,而是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
当权力遇上利益,在各种诱惑之下,有人失去了定力,成功被“围猎”。
所以,不管是“围猎”还是被“围猎”,都是定力不够、贪心不足所致。
作为新中国第一大案的主角,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在不法奸商张文义等人的“围猎”下,一步步从革命功臣堕落为历史罪人的。
时至今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贪官的堕落轨迹,不难发现当下干部被“围猎”的现象,相对于建国初期更加严重。
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原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原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原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被“围猎”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在总体数量上,还是在行政级别上,都远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任何时期。
这意味着有权力作“引线”,党员干部被“围猎”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这就如同流感病毒一样,只会入侵免疫力低的人。
党员干部只要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纪、心中有法,行得正、坐得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就不会在一轮又一轮的“围猎”中束手就擒,更不会在“围猎”中沦为阶下囚,面对铁窗残月孤独愧疚,唏嘘不已。
一个商人之所以能够“绊倒”3个村的数名村官,原由也在于此。
2017年422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福建卷)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写)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在一线大城市长大的小姚拥有名牌大学文凭,却在毕业后回绝外企的高薪聘请。
毅然回到父母的老家小兆村,成为一名村干部。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小姚说,父母在城市立稳脚跟,时不时会带着他回来看看。
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这是他儿时对小兆村的印象。
然而,当他来到村里任职的第一天就发现,乡村生活并不是他无忧无虑童年时代的山水诗画、田园牧歌:村里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留下的人多是老人和小孩,一片凋敝孤寂的景象;昔日远山含黛、秀水流长的美丽风光,在过度采伐中已经开始变得面容斑驳、身影依稀;村民们平时往来就是请客吃饭,娱乐消遣就是打牌……最让他痛心的是,受到种种不良风气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竟然不足60%!必须行动起来,小姚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面对小兆村的现状,他并没有一根筋地想着搞企业、拉帮扶,而是在半个月里,挨家挨户地访了全村两遍,走访笔记写满整整三个工作记录本。
在完成调研后,小姚有了初步的思路:发展决定状态。
小兆村风景秀美、交通便利,距离县城也并不遥远,为什么不发展特色旅游业呢?然而他的第一个想法就遭到了村民的强烈抵制。
每天种地干活,养猪养鸡都来不及,谁有那闲工夫去办什么农家乐?村民李大姐解释说,当时姚书记劝我们的时候,我们也算了算账,办个农家乐,自己怎么也得投入个好几大万,这要是赚不了钱,可咋办啊?村民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小姚就从几户有意向的村民入股联合经营入手,并且在县乡政府的支持下,争取到了无息贷款,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通过历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资讯可以了解到,福建省公务员招录公告每年3月发布,约4月考试。
同时,根据考情大纲,福建中公教育整理了福建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热点背景】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的《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近日开始全国发行。
在谈及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时,习近平说,没有“铁帽子王”: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
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铁,终扛不住法律的熔炉。
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中公教育分析】“腐败没有‘铁帽子王’”的说法令人耳目一新。
“铁帽子王”是清朝封爵最高、地位最为显赫的权贵群体。
不仅高官厚禄、位高权重,而且子孙继承、世袭罔替。
在清朝中后期已成了一个腐朽堕落的既得利益集团,依仗权势,把持朝政,安插党羽,贪污受贿,因循守旧,阻挠改革,对国家政治和社会造成了极大消极影响。
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待,他们就是毫无法纪观念、纪律规矩可言,唯知维护小圈子私利。
“铁帽子王”的背后深意,不是传递哪一个大老虎将会落网的讯息,而是释放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层誓与寻租护租等利益集团做斗争,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信号。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反腐浪潮,不仅涉及政府人员,也涉及国有企业等,背后隐含着习近平主席的一个治理思路,也是一个大智慧,即以反腐树权威、促改革,坚决克服地方政府和部门利益保护,坚决破除分利集团的改革阻力,力推全面深改,为民谋利,不惜得罪权贵,不惜得罪既得利益,此为政治家、改革家之范。
在贪腐问题上,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
谁违反党纪国法,不论是什么人,不论担任过什么职务,都决不姑息。
申论考试热点:治理我国“买官卖官”问题的四对策针对“买官卖官”如何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1、限制官员权力和降低官职含金量。
中国存在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与官员权力过大、官职含金量过高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向往“当官”,看重的就是权势的显赫和权位的贵重。
我国的各级领导官员,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责,掌握着各种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可以说社会物质财富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官员系统来控制的,并且是按照官员拥有的权力的大小来分配的。
官员有了职位后,随之而来的还有任其使用的专车、宽敞的住房,甚至可以公款吃喝、公费娱乐、公费旅游、公费出国,以及其他诸多的福利,这些怎不令人“眼红耳热”呢!限制官员权力和降低官职含金量,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让政府权力从社会和市场的诸多领域退出,由社会和市场的力量主导配置资源。
要削减并规范官员的权力,使官员权力“有限”、“有度”、“有责”。
官员职位除了合理合法的薪金收入、公务消费和职务待遇之外,再也不能得到其他的好处。
一旦破解了“权力拜物教”,就能根绝买官卖官现象。
2、切实推行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度。
延安时期黄炎培曾问毛泽东:“一部历史,‘效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
总之,没有能跳出初兴后亡的‘周期律’。
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
”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历代王朝的衰败总是与吏治的腐败联系在一起,要跳出王朝兴亡的“周期律”,共产党人找到的根本方法就是民主。
要彻底铲除买官卖官恶习,就要还权于民,将本属于民主决定和产生的选任制干部的任免权,从掌管人事权的“一把手”手中收回,还给人民。
人民和人民代表有权依据《宪法》和《选举法》选举和罢免各级政府的官员,党员和党代表有权依据《党章》和有关规定选举和罢免各级党委的领导。
你让民众选举官员,谁还去找你买官,你也无官可卖。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答案(副省):“官赖”现象一、请根据“给定资料2”,指出“官赖”含义,并概括其背后的问题。
(10分)要求:内容全面,分条归纳。
不超过100字。
【中公参考答案】“官赖”是指政府欠债不还,其背后凸显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政府诚信缺失,危及了政府使用权力的基础;二是干部管理、财政管理出现制度漏洞;三是不科学的政绩观导致权力运行出问题。
二、“给定资料1”中谈到G省Z市党政机关公然欠债不还,充当“官赖”。
请你谈谈Z市党政机关为何有底气一赖到底。
(1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洁。
不超过150字。
【中公参考答案】Z市党政机关敢一赖到底是因为:一是“官赊”因求政绩乱花钱没有问责,花了白花。
新官不理旧账,仿效攀比,恶性循环。
二是法院奈何不了“官赖”,赖了白赖。
领导在判决书前拒不承认欠款,甚至玩起资金“躲猫猫”,造成“无可执行财产”假象。
三是万不得已,最终总有财政兜底买单,土地抵押还债,欠了白欠。
三、“给定资料3”中网友们对政府欠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假如你是H市宣传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3”,针对网友们的观点,给他们写一个回帖。
(20分)要求:立场正确,内容全面,论述有力,不考虑格式。
不超过400字。
【中公参考答案】针对网友们不赞同政府为求发展而不惜举债度日的观点,回复如下:网友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存在的政府过度举债、透支诚信、地方债务愈演愈烈的问题,并且对此持反对态度,但网友们的观点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适度的地方债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政府良好运用财政手段的表现。
政府欠债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政府承担经济建设的重担,而地方建设所需资金数额庞大,工商税收无法填补资金缺口,政府财政收入单一,这就需要政府搭建融资平台,适度举债,弥补财政不足。
适度的地方债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条件,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抗击自然灾害。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买官卖官”现象无处遁形“买官卖官”在今年首轮中央巡视“账单”中再次出现。
一是中央第八巡视组指出河南一些领导干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有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腐化,为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买官卖官问题突出。
另外,中央第四巡视组岳指出,山东省一些地方买官卖官问题比较严重,“带病提拔”、跑官要官问题仍然存在。
“买官卖官”两度出现在中央巡视“账单”中,可见此类现象已经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部门干部之所以热衷于“买官卖官”,原因一方面就是现有制度被废弛或者被瓦解。
千百年来,国人的官本位思想相当严重,政治领域对其他社会领域一直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一把手权力过大,热衷于一言堂,用什么人他说了算,即便经过了相关程序也是走过场,通过暗示或明示将制度变得毫无约束,最终提拔他中意的人。
另外,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盛行。
曾一度时期流行在官场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大多是由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而引起的索贿受贿,而“带病提拔”、“破格升迁”尤其滋生腐败的温床。
如果这类问题再不得到有效地遏制,干群关系必将受到严重破坏,政府形象必将受到强烈冲击,贪腐问题还会继续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最需要让制度发挥威力。
相关部门出台科学、严密配套制度,严格约束“要职”手中的权利,尤其要加强对“一把手”权利的管控,创新“分权”制度改革,将特权关进制度的牢笼,扎紧规定的篱笆,拧紧制度的螺丝,让一把手的用人权、决策权、财经权和管理权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同时,要分解一把手过大的权力,多省市启动分权尝试,一把手不直接管人财物成为趋势,这是好现象。
2017福建省申论练习真题及答案解析2017福建省申论练习真题及答案解析材料7:以下是根据一位资深广告人在某会议上的发言录音整理的部分内容:现在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我们被逼跟着数据在走。
我们在继续往前走的时候,要倒退到原点回顾一下你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是世界各地尤其是国内比较欠缺的东西。
很多中国的企业都在扮演“我跟随”的角色,别的行业有这个东西,我也就要做。
我们都在寻找我们能做什么,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更要知道你不能做什么,你不要做什么。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广告和传播说你要做你自己,这是废话,你除了做你自己还做谁呀,你不能做周杰伦,周杰伦给周杰伦做了,刘德华也不行,你只有做你自己,但你要做得比周杰伦和刘德华还好。
这几年我号称自己是一个下岗的广告民工,我反而看到很多当时我身在广告业中看不到的东西,因为越来越平民化,越来越农民化,我看到的东西都是很小的东西,但这些东西都很可能举足轻重,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数据引导我们,我们会本着数据做很多东西,但千万不要把数据变成一个依据,你要在数据中找到有什么东西可以挑战,而不是变成一个护身符,数据说这样,我们就这样,在这个时代,创意的思维方式可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做任何事情,大到做人、做行业,小到你要做的事情、要找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到底有没有挑战?不能因为别的企业做了这样的东西,你就也要去做。
你要想一想,你做的东西有没有挑战你的企业,会不会挑战你的员工,最主要有没有挑战你本身?尤其现今社会,人类基本上没有自信心。
因为我们没有狼牙虎爪,我们连乌龟壳也没有,所以,我们需要包装,我们需要洋房、汽车、美容,再不行把面孔也改了,手机的美化软件就是应此而生。
现在的手机我真的试过45度拍,脸真的尖了,现在的手机还可以让你美白,眼睛变大,大家可能也看过那种手机美女和真人对比,把你吓死。
国外一个电视台访问过很多最近新兴的小企业家,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新的尝试中找到挑战,基本上他做的不是他原来做的东西。
背景链接
十八届中央巡视杀出首支“回马枪”,对湖南、安徽、辽宁、山东四省进行了巡视“回头看”。
第一轮中央巡视中,湖南、辽宁、山东均被指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问题。
二度巡视即“回头看”后,中央巡视组再次指出,湖南“对衡阳破坏选举案举一反三、正本清源不到位”;辽宁,“买官卖官、带病提拔、违规用人问题突出”。
身为公安局长竟明码标价、卖官鬻爵;为筹钱买官,公安局11名中层骨干各尽其能,或收“保护费”,或设小金库,大肆行贿,极大地破坏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
湖南省安乡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淳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移送司法机关。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腐败必然导致用权腐败。
——习近平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踏实干事的干部却没有进步的机会。
这是搞逆淘汰,伤害了多少好干部的心!
——习近平[原因分析]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乏各类约束机制三令五申严禁“买官卖官”,而且都明确指出“违者轻则撤职,重则法办乃至处以重刑。
”但“买官卖官”的腐败还是时有发生屡禁不绝。
这说明,“买官卖官”需求的客观存在,与权力架构的设计之中,对“卖买官”这一独特的存在缺乏有效的抵御和防范有关;与官员升迁,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制度制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有关;更与多元化监督、他律性的监督机制设计,不能有效运转有关。
才有了只要没有人看见,不“卖”白不“卖”,“卖”了就等于得了便宜,“买”了就等于逮到“机会”。
说到底,是官员的权力在其管辖范围内失去监督,没有有效的威慑和约束作用。
[影响]
卖官买官之所以猖獗,正是因为背后存在可以牟取暴利的利益链条,卖官者用特权收巨贿,买官者晋升职位,盘根错节,循环往复,最终压榨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挫伤的是政府的公信力,违反的是党纪国法,危害的是百姓的利益。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句顺口溜不仅道出了一些地方官场上的歪风邪气,也折射出公众对官场腐败的讽刺与痛恨。
提出对策
一是降低官员权力的含金量,不让权力的“定价”过高。
让领导干部除了合法的公务消费、职务待遇和薪金收入之外,在社会和市场上再也生财乏术。
二是限制领导干部的权力,特别是限制上级官员利用个人影响干预和决定下级干部任免的权力。
当相互制约的机制形成,官位不再成为“紧俏货”,不再是少数人甚至某个人手中待价而沽的商品时,也就少了“价高所得”机会。
三是建立领导干部升迁评价体系,一个干部干得好不好、能否升迁,不在于是否肯花钱买官,而是事做得好不好。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买官卖官”缘于权力“定价”过高作者:鱼予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明码标价卖官鬻爵”何时不再重演作者:祖长云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