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美丽的秋天_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5
《美丽的秋天》教案《美丽的秋天》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秋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丽的秋天》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从而去感悟秋天的美,让学生从心底喜爱秋天。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意识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情感,认识总分段式的结构特点,并能用总分段式来说出美丽的秋天。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口头表达,使学生了解秋天,从而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把收集、整理的信息转变成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一.导入:秋天是北京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此时真可谓: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秋高气爽,五谷丰登。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金色的秋天,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笔去描绘你眼中的秋天。
二.新授:感受秋天:① 随着天气的变化,请你说一说,秋天到了,我们周围有了哪些变化?② 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秋天,你想用哪一个?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③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还收集了许多描写秋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老师眼中的秋天:① 课件出示图片:边播放边解说。
② 配乐指导学生朗读:描绘秋天的句子。
(二)老师笔下的秋天:老师被这美丽的秋天感动了,老师更被这丰收的秋天吸引了,老师迫不及待地把我眼中的秋天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吧。
① 自由读范文:读准字音。
② 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②短文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③ 指名读:思考: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④ 自读范文:短文时从哪几个方面来把中心句写具体的?⑤ 再读范文:体会文章结构⑥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⑦ 指导学生练习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美丽的秋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美丽的秋天》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学习生字词,体会秋天的景色变化,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金色的季节”,着重讨论课文中描绘的秋天的自然景观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描写季节变化的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形容词和句型来描绘秋天的景色。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体会秋天的美,学会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特点,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些秋天的景色?(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挂图和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
3. 例题讲解(1)选择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句子结构,讲解描写秋天的词汇和句型。
(2)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仿写练习。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本上的填空、连线等练习。
(2)小组内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答案。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秋天景色,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美丽的秋天》2. 板书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秋天景色,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学习了描写秋天的词汇和句型。
《美丽的秋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美丽的秋天》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文章,学习秋天的词汇和句子;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秋天的基本词汇和句子,了解秋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季节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秋天的词汇和句子,学会描绘秋天的景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如树叶、果实等)、图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秋天有趣的事情。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4. 例题讲解出示例句,让学生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秋天的描绘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秋天》2. 主要内容:秋天的词汇:金黄、丰收、凉爽、落叶、果实等。
秋天的句子:例句展示,修辞手法分析。
写作技巧:观察生活、描绘细节、运用修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秋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
金黄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凉爽的秋风,吹走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宜人的气息。
我喜欢在秋天的午后,漫步在落叶铺满的小路上,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今后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户外观察、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用词语和句子表达出秋天的美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秋天的相关词汇和短语,如:金黄、丰收、落叶、凉爽等。
2. 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表达秋天的美丽景色。
3. 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秋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词语和句子表达秋天的美丽景色。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秋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天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教师准备秋天的相关词汇和短语,用于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
2. 新课内容:教师教授秋天的相关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3. 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让学生用词语和句子表达出秋天的美丽景色。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并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秋天。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秋天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完成关于秋天的写作任务。
七、教学步骤:1. 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
2. 教授秋天的相关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让学生用词语和句子表达出秋天的美丽景色。
4. 引导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并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秋天。
5.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美丽的秋天教学教案第一章:秋天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如天气、树叶变化等。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秋天的天气特点:凉爽、干燥、多云等。
树叶的变化:黄叶、红叶、落叶等。
秋天的活动:秋游、采摘、赏月等。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秋天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秋天的特征,并展示自己的小组成果。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二章:秋天的绘画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2.2 教学内容:观察秋天的景物,如树叶、天空、大地等。
使用绘画材料,如彩色笔、水粉等,进行绘画创作。
2.3 教学方法:观察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物,讲解绘画技巧。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其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的发展。
第三章:秋天的诗歌欣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诗歌感受秋天的美。
3.2 教学内容:秋天的诗歌选取:选择一些描绘秋天的诗歌,如《秋夜》、《秋思》等。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3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品味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表达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评价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第四章:秋天的科学探索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科学现象,如树叶为什么会变色等。
4.2 教学内容:树叶变色的原因:介绍树叶中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以及温度、光照等因素对树叶色素的影响。
实验探索:进行树叶染色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树叶变色的过程。
4.3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讲解树叶变色的科学原理,并进行演示实验。
美丽的秋天教案
教案标题:美丽的秋天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感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描画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2. 秋天的植物和动物。
教学准备:
1. PPT 和图片资料。
2. 秋天的植物和动物的图片。
3. 彩色铅笔或水彩。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PPT或图片展示秋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对秋天产
生兴趣。
探究:
2. 带领学生户外进行秋天的观察活动,提供植物和动物的图片供学生观察。
3. 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和特色,如:金黄的树叶、红枫叶、
飞舞的落叶等。
4. 组织学生形容和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绘画表达。
5. 学生互相共享自己的作品。
拓展:
6.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7. 组织学生写下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或体验并分享给同学。
总结:
8. 引导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9. 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思考如何将观察到的美景表达出来。
评价:
10. 对学生的观察、描绘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11.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表达身边的美好事物。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周围的公园、校园等地,观察秋天的景色和植物。
2.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绘制秋天的景色。
4、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公开课美丽的秋天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秋游、赏花和绘画等活动,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进一步认识秋天的特征,知道北京市花和市树的形态和习性特征。
教学重难点:观察比较市花和市树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秋游去1、自由发言:秋游时,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向同学介绍介绍。
2、看图:说说他们都去了哪里,在干什么?3、说说到了秋天,你看见游客到我们这个地方游玩什么?小结:我们爱大自然的.秋天,秋游不仅可以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呢!二、认识市花和市树1、出示菊花和月季花图:找一找哪朵是菊花,哪朵是月季花?2、看图,观察比较这两种花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3、描述一下自己看见过的菊花和月季花的颜色,说说他们的气味有何不同。
4、出示各种各样的菊花和月季花图:欣赏它们的美。
5、出示国槐和侧柏图:找一找哪棵是国槐,哪棵是侧柏?6、观察比较两种树的叶、花、果实、气味等形态特征。
(小组合作)7、说说自己都在那些地方见过这两种树和花。
有没有人破坏它们,谈看法。
8、教师小结这两种花和树是北京市的市花和市树。
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9、想一想:如何把秋天的景色留住?(画画、儿歌、照相、找诗……)课后反思:学生还不能准确的记住学过的知识点,还需要多复习巩固。
5、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公开课美丽的秋天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秋天收获的一些果实、种子和蔬菜,了解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大自然的养育之情。
同时,在参与观察、分类、制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验自制作品的'成就感,感受欣赏他人与被他人欣赏的愉悦。
2、通过观察秋天收获的果实和种子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3、知道几种常见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初步学会给果实和种子分类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
《美丽的秋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美丽的秋天》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观,如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蓝蓝的天空等;通过诗歌、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秋天的基本特征,如天气、植物、动物等方面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能够发现并欣赏秋天的美丽。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绘秋天的景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表达秋天的美丽。
2. 教学重点:秋天的特征及其在诗歌、故事中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黑板、粉笔。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
a. 天气变化:讲解秋天的天气特点,如晴朗、凉爽等。
b. 植物变化:讲解树叶变黄、落叶等植物现象。
c. 动物变化:讲解候鸟南飞、动物储食等动物行为。
3. 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秋天景色。
4. 例题讲解:以一首描绘秋天的诗歌为例,讲解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绘一幅秋天的画。
7. 作业布置:布置与秋天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秋天》2. 内容:a. 天气变化:晴朗、凉爽b. 植物变化:树叶变黄、落叶c. 动物变化:候鸟南飞、动物储食3. 诗歌例题:《秋天的颜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幅秋天的画。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彩笔、画纸等工具描绘出秋天的美丽景色。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秋天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a. 开展以“秋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美丽的秋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美丽的秋天》一课,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学习描写自然景色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掌握课文大意,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秋天的景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秋天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秋天的景色。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会观察自然,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讲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描写,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美丽的秋天》2. 生字词:金黄、落叶、丰收、硕果、蓝天、白云等。
3. 课文结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方法,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描写。
2. 答案示例:金黄的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树叶渐渐变黄,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秋天的果实丰收了,苹果、葡萄、柿子,一个个都笑红了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表达能力,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季节的景色,学会观察和描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秋天的景色。
《美丽的秋天》教案(通用5篇)《美丽的秋天》篇1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秋天到了一、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学习观察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的各种果实。
3,了解收获的来之不易。
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收获的季节活动要求:1.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从自己的感受里去发现秋天的美。
2.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进一步感受,欣赏秋天的丰收的景色。
活动过程:1.讨论交流:在秋天里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谈一谈。
2.朗诵儿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18页的儿歌对秋天景色的认识。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画一画秋天美丽的风景,写一写关于秋天印象的,或者把收集到的秋天的图片剪贴下来。
4.小结要点: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黄了,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像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火红的小皮球,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粒粒晶莹透亮的玛瑙。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棉花白似雪,沉甸甸的谷穗点着头,颗粒饱满的高粱红似火,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秋天多美呀。
第二课时我们一起来品尝活动要求:1.在品尝果实时要安全使用工具,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2.学生在分组活动时做好合理的分工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组之间的交流活动。
活动准备:师生准备秋天的各种果实。
活动过程:1.举办"秋天美食会"师生共同品尝秋天的果实。
2.在品尝过程中分别展示搜集到的各种果实,分小组讨论:这些果实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说说它们的味道是怎样的各小组可互相合作,集思广益。
3.设计果实小名片:根据不同果实的特点(外形,味道,颜色)为自己喜欢的果实设计一张小名片。
4.游戏《你说我猜》。
由一名学生说一种果实的颜色,味道,外形特征,其他同学猜猜果实的名称。
5.出示22页下图,提问:小男孩做的对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科天的收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述能力、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1.课前:使学生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剪报;上网;翻阅图书画册、明信片、广告宣传品等;查找资料或跟家长学会一句描写秋天的诗文和优美的句子或词语。
2.课中: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对秋天的观察、图片资料,体验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颜色,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天。
3.课后:用彩色笔描绘秋天;做秋天的游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学生热爱大自然,会赞美大自然。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颜色。
教学难点:
感知、描述秋天的季节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秋天的图片,制作课件;
2.将学生查找的电子版图片,制作成课件;
3.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佳句、歌曲等,制作课件。
4.写秋天的赞美诗。
5.绘制学生填涂用的图案并复印。
学生:
1.观察秋天:校园里、小区里、街道上、公园里,秋天植物的变化;关注秋天的天气预报;对比秋天和夏天温度的不同;人们衣着的变化,什么时候感觉凉了?
2.填写调查表。
3.查找资料:秋天的图片;描写秋天、赞美秋天的诗句等,每人学会一句赞美秋天的诗句,或者一句话。
4.捡树叶。
5.带水彩笔。
教学过程:
美丽的秋天
画一颗树画一个果篮树上可以贴各种颜色的树叶果篮里放各种秋天的收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