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走进天文馆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8
上海天文馆作文【篇1】上海天文馆作文上海天文馆,这顶全球最大天文馆的桂冠,在“连接人和宇宙”的宏伟愿景下,引领我们跨越星辰大海,体验一场前所未有的星际征程。
它不仅仅是一个科普教育的场所,更是一个激发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梦想之地。
走进天文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幕影院构成的三体结构,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
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刘慈欣笔下的三体世界,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未曾向尘世之外多看一眼,而在这里,我们可以开启星际旅行的第一个篇章。
我们首先来到了展示地球、月亮和太阳的区域。
这里,地球的46亿年演化过程被生动地展现出来,月球表面的陨击坑和褶皱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
而太阳的热吻则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它的炽热与激情。
这些展示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更加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离开家园,我们漫步于宇宙之中。
第二篇章将光影运动做到了极致,宇宙之美的轮廓在光影的变幻中渐隐渐现。
人类以智慧探知原子结构,以勇敢窥探宇宙面貌。
在星际穿越长廊中行走,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物质使时空弯曲的奇妙现象,好似拨动了“宇宙的琴弦”。
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三个篇章,这里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辉煌历程。
从观星宿、上太空、登月球到探银河,人类无一不识奥秘之无穷。
天上正在运行的中国天空号空间站核心舱的1比1模型,让人惊叹不已。
44亿年的月球土壤、近300年前的牛顿手稿以及玉兔二号、嫦娥五号等高度还原的月球表面情况,将中国航天的历程悉数展现。
上海天文馆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宇宙的奥秘和壮美,更激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它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要勇于冒险,否则你就会错过那些令人惊叹的宇宙奥秘和人类的伟大成就。
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听到群星的来信,触摸到宇宙的脉搏,感受到人类与宇宙的紧密联系。
【篇2】上海天文馆作文踏入上海天文馆,便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星际的奇幻之旅。
在这片神秘的宇宙世界中,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浩瀚与辽远的气息,让人心驰神往。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单元总结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单元总结
在天文馆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天文学的知识,包括天体的运动、星座的形成、宇宙的起源等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有机会亲身体验天文学的魅力。
首先,我们了解了天体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学习了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了解了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了解了行星的逆行现象。
其次,我们学习了星座的形成。
通过观察星空中的星座,我们了解了星座的命名和形成原因。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星座的分类和特点,了解了不同星座的故事和传说。
最后,我们还有机会亲身体验天文学的魅力。
在天文馆的观测台上,我们观察了星空中的不同天体,包括行星、星座、星云等等。
通过望远镜的观察,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天体的特点和美丽。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天文学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我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宇宙的奥秘和
美丽。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对天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探索更多的天文学知识。
走进天文馆(二)信息窗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4页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三球运动”的动画演示,和学生一起回忆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引入新课“年月日”。
老师和同学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然后老师用课件演示并向学生解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同时,地球还在不停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年、月、日(1)引导探索谈话: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2)小组讨论(3)学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31天:1、3、5、7、8、10、12 大月30天:4、6、9、11 小月一年有12个月29天:2月闰年特殊月28天:平年教师应交代清楚:二月份是28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平年。
二月份是29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闰年。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片,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现在请同学们在2007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
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再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等。
请你想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
参观上海天文馆作文三年级《参观上海天文馆》昨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天文馆,那可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一走进天文馆,我就被一个巨大的地球模型吸引住了。
它不停地转动着,上面的蓝色海洋和绿色陆地清晰可见。
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太空中的样子,真是太神奇啦!我们还去看了一场关于星星的电影。
在黑黑的房间里,屏幕上出现了好多好多的星星,它们一闪一闪的,就像在跟我眨眼睛。
我还知道了北斗七星的形状像一把勺子,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相望。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可以体验太空漫步的地方。
我穿上了特制的鞋子,走在软软的地面上,感觉自己真的像在太空里走路一样,轻飘飘的。
这一天的参观让我学到了好多关于宇宙的知识,我太开心啦!我以后还想来!《参观上海天文馆》哇塞!我终于去了上海天文馆,那是一个超级好玩的地方!一进去,我就看到了好多好多的陨石。
有的小小的,像个石头蛋;有的大大的,比我还高呢!我摸了摸它们,凉凉的,硬硬的。
然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望远镜模型。
爸爸说,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星星。
我好想用它看看外太空到底有什么。
在一个展厅里,还有好多星座的图片。
我找到了自己的星座——双鱼座,它就像两条小鱼在游来游去。
最让我兴奋的是,我体验了一把当宇航员的感觉。
我坐在模拟的飞船里,看着周围的星空,仿佛自己真的在宇宙中飞行。
这次参观天文馆,我真是太满足啦!《参观上海天文馆》小朋友们,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上海天文馆的经历,可有趣啦!刚到天文馆,我就看到一个像大圆球的建筑,特别漂亮。
走进去,里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我看到了好多星球的模型,有红红的火星,白白的金星,还有蓝色的海王星。
它们就像一个个大皮球在那里转呀转。
还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看到星星是怎么形成的。
就像变魔术一样,一点点地从小小的尘埃变成大大的星星。
我还玩了一个游戏,要把不同的星星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我可认真啦,都放对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上海天文馆真是太棒了,你们也一定要去看看哟!《参观上海天文馆》前几天,我去了上海天文馆,那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进馆,我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宇宙世界。
推荐一个好地方上海天文馆作文《推荐一个好地方——上海天文馆》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推荐一个超级好玩的地方,那就是上海天文馆!一走进天文馆,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宇宙世界。
里面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呢!比如说,有一个巨大的星空模型,就像我们晚上抬头看到的真正的星空一样,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还有一个可以让我们体验在月球上走路的地方。
我走上去的时候,感觉轻飘飘的,就像宇航员叔叔一样,真是太好玩啦!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可以看宇宙电影的地方。
我们坐在椅子上,感觉就像真的在宇宙中飞行一样,周围都是星星和行星,太神奇啦!上海天文馆真是一个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宇宙知识,又能玩得很开心的好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去看看哦!《好玩的上海天文馆》小朋友们,你们去过上海天文馆吗?如果没去过,那我一定要推荐你们去!在天文馆里,有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有一个像大圆球一样的房间,里面展示了好多星座,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我自己的星座,可兴奋啦!还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看到太阳是怎么升起和落下的。
我站在那里,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怕错过了什么。
最有趣的是,有一个可以模拟太空漫步的地方。
我穿上特制的衣服,走在那里,感觉自己真的在太空中呢,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
天文馆里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
小朋友们,快去上海天文馆玩吧!《上海天文馆,太棒啦!》小朋友们,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棒的地方,那就是上海天文馆!一进去,我就被一个大大的火箭模型吸引住了。
它高高的,立在那里,好像马上就要冲向太空一样。
天文馆里还有好多关于星星的知识。
我知道了北斗七星像一个大勺子,牛郎星和织女星隔得好远好远。
我还看到了一个超级大的屏幕,上面播放着宇宙的故事。
我坐在那里,看得入了迷,感觉自己也飞到了宇宙中。
在天文馆,我还和小伙伴一起玩了很多有趣的游戏,学到了好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上海天文馆真的太好玩啦,小朋友们一定要去!《一定要去上海天文馆》小朋友们,我要给你们推荐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那就是上海天文馆!天文馆里有好多新奇的东西。
作文上海天文馆
《作文上海天文馆》
嘿呀,说起上海天文馆,那可真是个超级棒的地方!我上次去的时候啊,可有意思了。
一走进天文馆,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眼睛都不够用了!那一个个精致的模型和奇妙的展示,真的太吸引我了。
我印象最深的呀,就是那个巨大的星空模拟厅。
我走进去坐在那,哇塞,感觉自己仿佛真的身处浩瀚星空之中了呢!头顶上的星星一颗颗闪烁着,就好像在跟我打招呼说:“嘿,朋友,来和我们一起玩耍呀!”我就那么愣愣地仰头看着,看了好久,好像自己真的遨游在宇宙里了呢,都快忘记自己还在地球上了!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有一颗星星特别亮,特别显眼,我就一直盯着它,心里还琢磨着这颗星星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啊。
在那一瞬间,我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了,只有我和那些星星在一起,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
逛完天文馆出来后,我还沉浸在那种神奇的体验中呢。
哎呀呀,这上海天文馆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好好地再感受
感受这宇宙的魅力!这就是我在上海天文馆的有趣经历啦,你们也赶紧去体验体验吧,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哟!嘿嘿!。
备课日期 3.17教案序号 13 上课日期主备人宋作伟教法学法讲解、讨论、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两种记时法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两种记时法的转换。
教具教学课件、课本情境图板书设计24时计时法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叫24时计时法15:00 下午3时下午2时 14:0024:00 夜里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课题:走进天文馆—24时计时法(1)第一部分前置作业1、15:00是几时?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这件事吗?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课件播放神六发射成功的录像)谈话: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谈话: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6页信息图)二、交流1、认识24时计时法。
⑴、谈话: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⑵、谈话: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块来研究好吗?教师出示:15:00是几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⑶、谈话: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呢?时针指着8呢?指着10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明白?⑷、小结: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⑸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用24时计时法的?三、运用。
⑴、请你说出下面时刻的实际意义。
16时21时19时⑵、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课件出示第27页三幅图)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
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是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1、素材的选取现实,新颖而富有吸引力。
本单元介绍的是学生参观天文馆的情景。
“参观天文馆”“奥妙星空”素材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新奇,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
教材从情境的创设到数据的提供都是现实的、科学的。
通过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教材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编写,结构上有变化。
以往的教材大都是先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再学习24时记时法。
而本单元的素材决定了学生先来到天文馆,然后走进天文馆。
学生在门前先看到开、闭馆时间及放映厅放映时间,进馆之后再看天体运动的内容。
所以教材在编写的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即先学习24时记时法,再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本单元教学建议: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注意将数学饿学习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时安排:5课时信息窗一 24时记时法[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23—24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教学方法:讲解法、发现法结合[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生活速算。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始,播放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音乐,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通过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目?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刻是几时?等问题引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可能会呈现:7时、晚上7时、19时、晚上19时,紧接着展示新闻联播的画面,通过屏幕上的“19:00”,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晚上7时也就是19:00,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
二、观察比较,探索新知。
1、观察节目预报,获取信息课件出示:cctv少儿节目预报单,提问:说说从这期节目预报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喜欢的节目播出的时刻,然后集体交流,师板书。
最后课件展示这些时刻的十二时计时法,让学生把对应时刻进行连线,初步检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已有水平。
再次提问:一天还有其它的时刻吗?从学生的答案中选取整时刻,分类、按顺序板书到黑板上。
2、认识24时计时法,探索24时计时法的原理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时刻,询问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比如“15时是几时这样的问题?16为什么就是下午4时?”,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然后师生借助钟表,通过拨表让学生明白十五时的含义,同时让学生理解钟表内圈和外圈数的含义及对应关系。
让学生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时针指着8呢?指着12呢?这一些列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人看得清楚、不产生误会?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小组成员讨论、探索,利用教具操作,最后师生交流,引出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然后课件演示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再次直观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小组内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小结:从午夜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到午夜12时(0时),时针又走一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小时,并且知道今天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
3、对比观察两种计时法、探究两种计时法的互换规律<小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这两种计时法,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横向、纵向对比观察,引导学生交流出以下发现:1、普通时计时法前面有文字而二十四时计时法没有。
2、普通计时法从凌晨1时到中午十二时变成24时计时法,数字没有变化3、普通计时法下午1时到午夜12时的时刻变成24时计时法,数字发生了变化。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找的非常准。
引导学生通过对板书的纵向对比,归纳、总结出两种计时法的互换规律,即:13时之后(包括13时)普通计时法 +12 = 24时计时法。
得出规律后,再问学生为什么加12就能变成24时计时法?4、联系实际,延伸知识。
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
通过“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吗?”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讨论交流后,要充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重要性及优越性。
三、灵活应用,深化新知(1)填一填:用两种方法表示时刻,这里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说一说:结合银行门牌、汽车站牌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从这些材料上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3)写一写:火车票(出示火车票)张叔叔从大连去齐齐哈尔,她下午几时前到大连火车站比较合适?请大家把想法写在本子上。
练习中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在提升对学生24时计时法的认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促进发展学生谈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反思自己学习方式的习惯。
最后安排了一道开放题,看钟面让学生大胆地说说这时老师可能在做什么,通过让学生大胆的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最后以鲁迅先生一句时间名言结束教学,激发孩子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课堂堂小测:课本24页3。
作业:课本24页1,25页6,28页4。
BC类对着钟表跟父母一起说24时计时法课后反思:24时记时法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习惯了普通记时法,所以学生提问题还可以,但解决问题时问题就很多。
学生不懂什么时候是第一圈,什么时候是第二圈。
尤其是关于时间多长的计算更成问题,这是这学期我感觉最难上的一节课。
涉及到不是在当天的计算每个班只有一半学生能掌握。
我必须从客观和主观上找问题。
信息窗二年、月、日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
2、技能目标: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建立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并对学生有机渗透热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讲解法、发现法结合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判断平、闰年。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研究记录卡学具准备每一小组准备1994年---2001年的年历卡一套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生活速算。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小组合作交流:收集的有意义的日子说给大家听。
(老师也可列举几个)2、今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3、关于年、月、日,你想知道哪些?4、一年、一月、一日是怎么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吗?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宇宙空间,感知年、月、日的来历。
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借助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
随后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课题“年、月、日”。
(二)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获取新知。
整个新授环节共分5个小环节。
1、观察年历,获取信息为孩子们准备2004年~2011年的年历卡、小组合作卡。
这里采用“小组四人合作”的方式展开研究。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任选两个年份,仔细观察年历卡,把看到的填入表格;2、填好表格后,四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时,孩子们的“发现”分为这样几个梯度。
1、学生发现一年有12个月。
2、发现年历卡中每个月份的天数。
3、发现其中一、三、五、七、巴、十、十二月相同是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30天,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交流中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2005年的2月份有28天,而2008年的2月份有29天呢?”教师在这里先不急于介绍原因,给予爱动脑筋的孩子以鼓励,告诉孩子一会儿大家就知道这个秘密了!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现的真多,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称小月,共有几个小月?二月是特殊的月份,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把二月有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这一年叫如闰年。
(伴随教师板书)教师在此结合学生的质疑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平年、闰年,大家想知道吗?课件演示为什么会出现平闰年的视频。
2、探究大、小月的记忆方法“一年中有的是大月,有的是小月,如何才能记住哪个是大月,哪个是小月呢?仔细观察表中大小月的排列规律,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将发现或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会发现:7个大月中,一三五七是单数,八十十二是双数。
有的孩子会发现7月之前的大月是单数,7月之后的大月是双数。
师介绍歌谣记忆法,问问孩子其中的“腊”和“冬”指的是哪个月份?“谁还找到别的方法了”若学生说出拳头更好,如果没有学生提及老师推荐“拳头记忆法”,课件出示左拳图。
教师示范引领孩子伸出左手数一遍,了解突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的地方表示小月,其中二月比较特殊。
3、巩固、记忆大小月这个环节是通过2个学生活动来实现巩固、记忆大小月的目的。
(1)师生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报月份,如果是大月男生起立,如果是小月女生起立。
切记:请你想好了,再起立!(师依次说一月、四月、十一月、七月、八月、二月),当最后一个月份“2月份”报出来学生没有起立的时候教师追问“二月为什么没有人起立呢?”再一次让孩子们记住这个特殊的月份。
(2)挑战卡:这里的2道填空题是对新授的前两个环节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复习。
4、小组合作解决一年的天数“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你能算出一年的天数吗?”这个环节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算一算一年的天数,通过计算更加清楚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多的这1天是在2月份中。
当然针对平年的2种计算方法,可以让孩子们交流一下感觉,感受到第二个同学的算式更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