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古代小说单元。
本文讲述了北宋末年,草莽英雄杨志、林冲等人,在梁山泊领袖宋江的策划下,巧妙地智取了官府的生辰纲,揭开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大事。
课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小说的魅力,提高阅读兴趣,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情节复杂,人物关系丰富,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文本,领略其中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古代小说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关系,理解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关系,理解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5.课堂拓展:介绍《水浒传》等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
《智取生辰纲》
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智取生辰纲》,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文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的节选篇。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叙述众好汉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表现了众好汉的勇敢和智慧,揭示了统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黑暗的不满。
整篇文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读后让人难忘。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聪明、独立、有个性,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所以,老师在讲述这一课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学习方式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的、熟练的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智取生辰纲》示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的课文,选自《水浒传》。
本课主要讲述了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展现了梁山好汉的智勇才略和英雄气概。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魅力,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白话小说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学生可能对部分情节和人物关系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故事情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掌握生词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山好汉的智勇才略和英雄气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情节的理解,人物性格的把握,古代白话小说的鉴赏。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解答疑难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其他故事,提高阅读兴趣。
7.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需简洁明了,突出课文重点内容。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吴用等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营救被官府陷害的好汉杨志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对《水浒传》这部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文中的古代习俗、用词等方面产生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析难点词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品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2.难点:课文中的古代习俗、用词等方面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情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和《智取生辰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析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古代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智取生辰纲》参赛说课稿(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水浒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杨志护送生辰纲的过程以及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这篇课文既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又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典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浒传》这部作品,部分学生可能阅读较少,对于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可能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生辰纲的故事情节,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人物和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心理描写,体会作品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作品中的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水浒传》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回顾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体会作品的人物形象。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说课: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实践拓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作品的情境。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智取生辰纲》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精彩篇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智取生辰纲》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文化背景。
本次说课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课堂互动等方面展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故事,讲述了智勇双全的梁山好汉如何巧妙地夺取生辰纲的过程。
2. 背景知识: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主题等。
3. 人物形象:分析杨志及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智取生辰纲》的主要情节,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结合注释和译文,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智取生辰纲》的主题、人物形象及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水浒传》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智取生辰纲》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结合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3. 分析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智取生辰纲》的主题、人物形象及艺术特点,每组分享讨论成果。
4. 角色扮演(10分钟):选取几名学生扮演杨志及其他主要人物,表演《智取生辰纲》中的关键场景。
5.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智取生辰纲的说课稿背景介绍《智取生辰纲》是一部历史题材剧,改编自明代小说《长生殿》和清代《生辰纲》两部作品。
该剧主要讲述了明代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情感纠葛,通过主人公魏忠贤在宫中的智斗,成功实现了对皇帝的掌控,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权臣之一。
剧情梗概该剧共45集,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魏忠贤降龙计该部分主要讲述了魏忠贤如何使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抵抗了宫中一系列的挑战和威胁,最终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其中最为经典的是他精心策划的“降龙计”,通过驾崩皇子的来龙去脉,以及巧妙引诱宫中心腹靠山岳的李台莲,让其自相残杀,最终将这一事件成功地摆脱了自己的威胁。
第二部分:魏忠贤推翻外戚在魏忠贤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后,他开始对宫中的外戚进行打压和削弱。
魏忠贤主要利用自己控制的军队和文武大臣,消除了太后宠信的外戚王珍之和宗室叔父朱国桢的影响,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实力。
第三部分:魏忠贤迎娶徐贤妃该部分主要讲述了魏忠贤如何利用自己的地位,迎娶了当时宫中最为美丽聪明的徐贤妃,进而巩固了自己对皇帝的控制。
在这一过程中,魏忠贤处理自己与徐贤妃感情纠葛的过程也是十分精彩的。
第四部分:魏忠贤失势在魏忠贤长期的权利掌控之后,他开始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最终,在一次代表时,魏忠贤的政敌们发现了他的弱点,对其进行了攻击,并最终导致了他的失势,被送到了南京的刑场上。
制作团队该剧的编剧为张跃,导演为郑晓龙,其主演包括了程皓枫、郭京飞、曹卫宇、萨日娜等一众演员。
同时,该剧在场景、服装等方面也做到了上乘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剧集的观赏效果。
知名度及评价该剧自播出以来,备受观众和业内人士认可。
在豆瓣网上,该剧的评分达到了8.3分,同时在国内外的各大奖项中,也备受重视。
可见,《智取生辰纲》已成为一部经典的历史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不断地扩大。
结语《智取生辰纲》是一部集剧情、演员、制作等各方面于一身的高水平电视剧,其主题和故事也富有时代感和思想性。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智取生辰纲》说课稿范文(通用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本文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
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本文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4)叙述方式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痕迹。
而《智取生辰纲》一文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
一、说学生和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会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
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
所以,我设想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1、《智取生辰纲》一文作为教学内容,我认为可以生成一下教学价值: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题等等。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智取生辰纲》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是“水浒”英雄反抗官府的发轫之举,讲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是《水浒》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烘托气氛。
早在解放初期,该篇就入选高中课本,这足以说明名著有着永恒的魅力。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这篇课文,是否也应有新的突破?我思考着,教什么?我认为,教什么总比怎么教重要。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品味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认识杨志的人生悲剧。
赏析“天热”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目标这个“靶子”,要一直存在于教者心中。
这好比纪昌学射,靶在心中。
这里,1、3为教学重点,2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我有一句教学心语是“教学一定要有目标意识,教学一定要为目标而行动。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之一:背一背学习活动之二:写一写学习活动之三:读一读学习活动之四:议一议学习活动之五:品一品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念是:课标: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让讲堂变学堂)洪镇涛:阅读教学,就是要立足文本,在阅读实践中吸取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这才是根本。
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清晰,教学内容优化。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尊敬的各位评委,下面我说一下教学设计中的细节。
一、说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节选《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的学习要求是5个字:背、写、读、议、品。
第17课《智取生辰纲》说课稿
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本文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
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本文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4)叙述方式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痕迹。
而《智取生辰纲》一文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
一、说学生和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会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
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
所以,我设想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
1、《智取生辰纲》一文作为教学内容,我认为可以生成一下教学价值: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在
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题等等。
通过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教学目标为:1、理解课文“智”的所在: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写
2、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
3、品鉴本文的精妙构思
而本文的教学重点则在于让学生了解课文“智”的所在以及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
三、说教学设计
针对这篇文章,我打算以“智”为中心,从分析杨志的“智”和吴用的“智”引申到作者的“智”,进而品鉴小说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间播放《好汉歌》,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梁山好汉的总体印象
……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梁山好汉的另一面。
在这里,既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也没有让人扼腕屏息的搏斗场面,有的只是智慧与智慧的较量。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3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智取生辰纲》。
(设计依据:通过播放歌曲和让学生谈自己对梁山好汉的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为课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依据:这篇课文篇幅教长,当堂课文必然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让学生复述目的是让学生以讲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
(三)问题探究
本文课题为《智取生辰纲》,全文紧紧围绕一个“智”字展开,在文中“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讨论分析杨志的“智”
2、分析杨志失去生辰纲的原因
3、分析吴用的“智”
4、分析施耐庵的“智”
(设计依据:以上四个问题设计是一个连环扣,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就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构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鲜明,还可以感受到语文之美、语言之美。
同时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答案,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分析课文的方法,因为任何架空语言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
在分析吴用的“智”的过程中,我插入了视频欣赏,这样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同时也缓解学生的课堂疲倦,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
四、布置作业
既然课题是《智取生辰纲》,那么就请大家从吴用的角度来改写故事。
(设计依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实现阅读的迁移)板书:好1、杨志的“智” 2、吴用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