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及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7.92 KB
- 文档页数:3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1. 引言1.1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介绍核磁共振胆总管成像(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用于评估胆总管、胰腺和周围结构的病变。
MRCP成像原理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利用磁场和无损伤的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MRCP成像技术是通过获取人体组织内的氢原子对磁场的响应,进而形成影像。
核磁共振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在强磁场中对氢原子施加无线电波,使其发生共振,然后监测其回放的信号来获取结构信息。
在MRCP成像中,成像参数的设置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影像至关重要。
对于不同的组织和病变,需要调整磁场强度、脉冲序列、分辨率等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成像效果。
成像过程包括对患者进行定位、选择适当的成像平面、对病灶进行扫描等步骤。
通过精确的操作和设备控制,可以获得清晰详细的MRCP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MRCP技术在胆道疾病、胰腺疾病、胆囊结石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MRCP成像,医生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无创全面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核磁共振原理核磁共振原理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通过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组织的影像信息。
核磁共振是利用核自旋磁矩在外加磁场和射频场的作用下产生共振吸收信号的物理现象。
在外加静态磁场的作用下,人体组织中的原子核自旋会发生进动运动,而外加射频脉冲的作用下,核自旋将吸收射频能量并发生共振。
根据核自旋的回弹过程,可以得到不同组织中核自旋的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最终形成图像。
核磁共振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的信号来生成影像,因为人体组织中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含量较高,因此核磁共振成像主要是对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进行成像。
不同组织中的水分子分布不同,因此在核磁共振图像中显示出不同的信号强度和对比度,从而可以明显地区分不同组织类型。
核磁共振原理的优势在于其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和多重成像方式,可以在不影响人体健康的前提下获取高质量的影像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胆总管恶性梗阻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研究
赵继泉;温浩茂;钟应泽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24)12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7例经MRCP诊断为胆总管恶性梗阻患者的MRCP及MRI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CP均满意地显示了梗阻及狭窄的部位和断端的形态.梗阻部位为肝门部8例,胆总管下部19例.恶性梗阻26例中胆管突然截断22例,向心性狭窄4例.结论:MRC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胆道梗阻的性质,能够较好地评价胆道系统的正常与病理解剖.是诊断胆道病变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3页(P2094-2096)
【作者】赵继泉;温浩茂;钟应泽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探讨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J], 齐玉晓
2.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征象分析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J], 焦振华;孟致辉;田
治海;秦琛琛;李媛媛
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J], 李可;于慧华
4.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J], 张世荣;施文芬;
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J], 张世荣;施文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通常用于检测胰腺、肝、胆囊和胆管等腹部器官的疾病。
MRCP利用磁共振信号来产生内部器官的高质量图像,并提供强大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
一、MRCP 成像原理MRCP成像利用磁共振信号来产生内部器官的图像。
当患者进入核磁共振仪中,磁场强度和方向将所有的质子的磁矩定向同一方向,从而产生一个总磁矩,它产生一个基于信号的图像,显示某些区域的水分子密度。
MRCP成像技术需要将磁场平均化(即为各个方向上的磁场力保持一致),因为只有这样水分子才会呈现出特定的比例,从而提供有用的信息。
这种方法被称为“均匀磁场”,也称为“均匀核磁共振”。
当均匀的磁场中的质子被暴露在较强的无线电波中时,它们会开始共振并发射信号。
这些信号被接收并转换为数字数据,最后被处理成MRCP图像。
MRCP成像可以呈现器官内和周围的结构,如胆管和胆囊。
这些结构可以被分成不同的部分,确定其基本组织结构和功能。
此外,MRCP还可以检测结石、狭窄、过度生长的肿瘤、壁的斑块状厚度和胆汁淤积等问题。
MRCP成像需要MRI扫描仪的支持,通过放置磁共振线圈来在患者的身体部位中产生局部磁场。
线圈中的通电条件模拟了身体内的信号,从而产生MRCP图像。
这种技术与其他成像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对比度,能够识别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
由于磁共振扫描对患者必须静止无动,因此针对胰腺、胆管和其他内部体液的MRCP成像需要高分辨率。
整个扫描过程大约需要30-60分钟,取决于检查的范围和复杂性。
MRI既可以用于轴向成像,也可以用于冠状面和矢状面。
三、MRCP成像的优点与局限性MRCP成像具有以下优点:1.非侵入性,对患者无副作用以及无疼痛。
2.成像质量优良,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
3.对许多疾病的检测不需要放射线诊断。
然而,在现有的技术限制下,MRCP成像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无法检测小于5毫米的病变。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其可以清晰地成像人体内的胰管和胆管等液体管道结构。
MRCP通过对人体内的水分子进行扫描,利用水分子自身的信号来成像胰管和胆管等管道结构。
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MRCP的成像原理和技术。
MRCP原理MRCP成像利用核磁共振(NMR)现象,这是由物质中存在的原子核所产生的一种信号,其可以被用于成像。
在MRCP成像中,通过让人体内的氢原子束缚在磁场环境下形成磁共振,得出胰管和胆管等管道结构的图像。
1. 选择合适的磁场强度和其他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一样,MRCP也需要选择合适的磁场强度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一般来说,使用1.5T或3T之间的磁场强度就可以得到清晰的MRCP图像。
2. 磁共振参数的选择对于MRCP成像中的磁共振参数选择非常重要。
信号/噪声比(SNR)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MRCP成像中,要选择合适的重复时间(TR)和回波时间(TE)来获得较高的信号/噪声比。
3. 开始成像在MRCP成像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例如,清空肠胃,避免进食等。
然后将患者放入磁场中,使用相关的传感器和线圈进行成像。
成像时间通常需要15-30分钟。
MRCP成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MRCP成像的最大优点就是无需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没有损害。
此外,其还能够成像非常详细的胰管和胆管等管道结构,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对于胆管结石、肿瘤等病变的检测也很有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MRCP成像对患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疼痛感,这可能会影响成像效果。
同时患者中如果有心脏起搏器等电子设备,需要告知医生,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MRCP检查。
总结MRCP成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其通过扫描人体内水分子来成像胰管和胆管等液体管道结构。
这种成像方法对于检测胆管结石、肿瘤及其他疾病有很大帮助。
成像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磁场强度和参数等,同时需要注意患者可能的疼痛感,以及对于有电子设备的患者是否可以进行MRCP检查。
•经验交流•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胆管变异的临床价值研究项万青王明杰叶国伟陈旭高【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变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本院接诊的72例考虑胆系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MRCP诊断,并以胆道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CP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72例患者接受胆道造影检查结果显示61例存在胆管变异,MRCP检查结果显示63例存在胆管变异,MRCP诊断符合率为98.61%;MRCP诊断胆管变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6%$81.25%$95.08%$ 72.77%;MRCP诊断检出胆囊管低位汇入、胆囊管内侧插入的患者人数最多,分别占比53.97%$25.40%,剩余检出胆道变异类型还有迷走胆管、平 行胆囊管、副胆管、双胆囊、胆总管囊肿等%结论应用MRCP技术实施胆管变异诊断具有良好敏感度,诊断符合率高,且胆道变异类型符合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MRC;胰胆管水成像;胆管变异;胆囊管;胆道造影【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 n.1009-7147.2021.02.101近年来,因胆胰肿瘤、胆石症等病而诱发的胆系梗阻性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而胆道相关手术量也随之出现了逐年攀升的趋势,但因手术而引起的胆汁漏、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也呈现出高增长的表现卩叫因此,为避免术后并发症除了要提升术者自身操作水平外,术前全面评估患者胆道系统也显得格外重要。
临床诊断胆管变异的金标准是经皮穿刺造影或胆道造影,但前者存在辐射剂量大、操作繁琐的,而后者不仅对操作者的术水平要高"引发胆系染、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等诸多严重发症"因此"作为的手予以推广%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术的胆管、胰影,并从多、多:全胆道胆"日益应用在临床对胆系疾病的铁本研究选取72例考虑胆系疾病行MR-CP者"并胆道造影为"评估MRCP术胆的,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本院接诊的72例考虑胆系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39/33;年龄跨度为20@71岁,平作者单位:324004丽水,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均年龄为(41.93±8.8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MRCP及胆道造影检查%纳入标准:首次发病;无胆道及腹部手术史;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及方法知晓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胰腺炎;伴幽闭恐惧症;核磁共振检查禁忌者%1.2方法:①MRCP检查:仪器为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型号为GE HDxt1.5T,检查前Ah嘱咐者禁食禁饮%检查时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头部先进,剑突设为定位中心%先进行平扫获取横断位以及冠状位T2W1影像,显示其胆管、胆囊确切位置,继而行MRCP定位成像%2DMRCP选择序列为SSFSE,将胆总管中段部位设定为定心,沿着胆管长轴处实施定位扫描,分设置TR、TE、矩阵、层厚、激励次、视野等扫描参数如下:4500ms$789ms$256x160、40mm、1、350x350;3D MRCP选择HASTE序列,将胆总部设定为定心"扫描:、胆、胰、胆总管,通过呼吸触发进行扫描,分别设置TR、TE、矩阵、层厚、激励次、视野等扫描参数如下:1600ms、650ms、256x128、1mm、1、350x350%将扫描结果传至后台工作站处理,通过薄层及投影加以分析,胰胆道系进"、部、、关系等"扫描高年实施双盲评阅%②胆道造影检查:实施胆囊切除术后,由残余胆囊管位置注入15m l30%浓度的泛影葡胺,然后通过VRC臂胆结%1.3:胆道造影为准,统计诊断符合率,并计算MRCP检查胆的灵敏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其中诊断符合率二(真阴例数+真阳例数)/总数x100%%,灵敏度二真阳例数/(+)x100%,特异度二真阴例数/(+)x100%,阳性预测值二真阳例数/(假数+)x100%,阴性预测值二真阴R(+)x100%%1.4统计学方法: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检验;以百分(%)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数据皆由SPSS22.0,检验水准$二0.05%2结果2.1MRCP胆结分:72者受胆道造影结61例存在胆管变异,MRCP检查结果显示63例存在胆管变异,MRCP诊断符合率为98.61%(71/72);MRCP诊断胆管变异的性、性、性性分别为92.06%(58/63)、81.25%(13/16)、95.08%(58/61)、72.77%(13/18)%2.2MRCP胆道造影胆道变异类型:MRCP诊断检出胆囊管低位汇入、胆囊管内侧插入的患者人数最多,分别占比53.97%(34/63)$25.40%(16/63),其余检出胆道变异类型还有迷走胆管、平行胆囊管、副胆管、双胆囊、胆总管囊肿等0见表1"3讨论胆汁由肝脏合成#并存储于胆道系统,是人体中十分重要的消化液°肝内小胆管汇聚为肝管与肝总管及胆囊°胆道变异不仅会导致胆囊手术难度有所提升#并且在术前若无准确评估易引起医源性损伤叫所以,术前针对胆道解剖图像进行详细了解并作出准确评估可增加手术安全性,避免手术损伤"MRCP无需应用造影剂,可有效利用胰液、胆汁等固有液体#与造影液类似的效果,能够在重度T2加权图像上多方位、多角度地将胆道结构清晰显示出来#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多个平面观察胆管、胰腺等组织结构,清晰地显示出胆系解剖结构,进而对胆系梗阻病变具体特征及位置加以准确评价,并对胆系变异加以细化分型,已为重要的胆系手术前评【味相关研究指出,MRCP对胆囊显示率可达到83=,而对胆管的显示率则高达99=以上,并具有无辐射、无创伤等优势,前景广阔叫本次研究中以胆果为金标准,统计MRCP技术诊断胆管变异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6=、81.25% 95.08=、72.77%"提示MRCP诊断技术具有可靠地诊断效能"本次研究中#MRCP下共发现以下7种胆管变异类型:胆囊管低位汇入、胆囊管内侧插入、平行胆囊管!副胆管、迷走胆管、双胆囊、胆总管囊肿"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胆囊管低位汇入(53.97%),胆囊管内侧插入(25.40%)次之"在胆道变异不同类型的诊断中,MRCP与胆道造影的检查结果°胆囊管变异是肝胆道系统中对手术果变类型,现阶段,针对胆囊管变异尚未形成一致分型标准#既往针对胆囊管边缘进行分类主要参照胆囊管数量、形态!长度以及与肝总管汇合角度等信息°国内有研究将胆囊管变异分为以下8种类型:①胆囊管在左!右肝管处汇合;②胆囊管先汇合于右肝管,继而汇合于左肝管形成胆总管;③胆囊管低位汇入,且汇合处〉肝总管远端的三分之一'④肝总管表1MRCP与胆道造影检查胆道变异类型对比(!,%)异MRCP胆道合胆囊管低位汇入343397.06胆囊管内侧插入161593.75胆管77100.00平行胆囊管22100.00副胆管22100.00双胆囊11100.00胆总管囊肿11100.00以及胆囊管在汇合之前并行2cm以上;⑤肝总管后内侧汇入;⑥肝总管前内汇入;⑦胆囊管表现为囊状扩张;⑧胆囊管总长在5mm以上"同时通过MRCP检查发现胆囊管在左、右肝管分叉位置汇入是最多见的一种变异类型,但随MR)CP检查技术日益革新,又发现了新的变异类型叽现阶段共有7个类型是最为常用的分型,同以上分型相比,增加了副肝管、肝管等,并保留了胆囊管高()位汇入!内侧汇入!平行胆囊管等类型,按此分型#胆囊管低位汇入则是最多见的一种变异类型"本次研究中,胆囊管低位汇入占比最高,达53.97=,胆囊管内侧插入次之,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综上,应用MRCP技术实施胆管变异诊断具有良好敏感度,诊断符合率高,且胆道变异类型符合度,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案予以推广°参考文献1马晓苏,裴仁明,章婷婷,等•比较彩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3J].实肝脏杂志,2019,22(3):136-139.2潘书贵,张亚运•腹腔镜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8,26(6):66-69.3何婵.ERCP与MRCP诊断恶性胆管狭窄价值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20,60(14):79-82.4徐畅,程庆保,吴小兵,等•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数字量化诊断法在鉴别Ic型胆总管囊肿中3J].中肝胆科杂志,2019,25(12):905-909.5,,,.MRCP在胆总管超声阴性结石及胆道变异患者LC术前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6):1058-1061.6裴新龙,谢敬霞,刘剑羽,.MRCP和DWI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导管腺癌[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5,24(4):299-304.7郑恩双,薛蕴菁,孙斌,等•单次屏气3D-SPACE序列MR胰胆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初探[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54(8):799-803.8闫迪.腹部CT与MRCP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2):48-50.[收稿日期$2020-10-28](编辑:徐锦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 C P ) 的临床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 C P ) 目前已广泛用于各种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检查前准备:禁食禁水4~6小时,检查前30分钟和扫描前分别口服T2隐性造影剂。
一、MRCP的临床应用1.胰胆管扩张的判定:①肝内胆管≥5mm ②肝总管≥8mm③胆总管≥10mm④主胰管径≥3mm2. 胆胰管先天变异是 M R C P 的重要适应症。
①先天性胆管囊肿病理分型:I型:肝外胆管囊状扩张;II型:肝外胆管憩室;III型:胆总管末端囊肿;IV型A:肝内外胆管多发囊肿;IV型B:肝外胆管多发性囊肿;V型:肝内胆管单发或多发囊肿。
②胆囊管发育畸形:胆囊管冗长、胆囊颈细小。
③胰腺分离3.胆管结石:表现为胆管高信号内的低信号充盈缺损。
4.胆囊结石:表现为胆囊内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低信号充盈缺损。
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 S C ):典型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或扩张,胆管呈“串珠样”表现,疾病晚期,周围胆管闭塞导致切断征。
6.慢性胆管炎: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呈“枯树枝”征。
7.胰腺炎①慢性胰腺炎: 胰管及分支扭曲扩张、狭窄,重度可伴有主胰管内结石、胰腺钙化或囊肿。
②急性胰腺炎:结合常规 MRI可观察相关液体储溜、坏死,胰管破裂及假性囊肿。
8.胆道蛔虫病:表现为胆道系统内条状低信号充盈缺损伴相邻胆道扩张。
9.肿瘤①胆管癌: 胆管截断,梗阻以上胆管扩张。
②胰腺导管腺癌: 导管均匀扩张伴有突然截断。
如病变在胰头,可并发胆管阻塞,导致双管征,高度提示恶性。
③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I P M N):表现为阶段性或弥漫性主胰管扩张; 单房或多房的囊性病灶是其典型表现,主胰管扩张大于 1 c m通常被认为恶性。
④胰头癌:“四管征”为特异征象,指肿块上方扩张的胆总管、胰管及肿块下方正常存在的胰管及扩张的胆总管;若侵犯胆总管,肝内外胆管扩张呈“软藤征”。
10.胆管梗阻良恶性鉴别①良性病变:以杯口状及圆形充盈缺损为主,梗阻端胆管常呈移行性狭窄。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用于显示胰胆管系统的解
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它采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对磁共振信号的获取和处理,生成高质量
的胰胆管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原子核自旋进动的性质,通过外部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获取身体各部位的图像。
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存在两种能级的分布,应用合适的射频
脉冲可以使原子核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会被探测器捕
捉到,形成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MRCP成像时,患者被置于核磁共振扫描装置中,该装置由一个强大的磁场和一套射频线圈组成。
磁场会使人体内的原子核自旋朝向相同的方向。
当射频脉冲通过被扫描部位时,原子核的自旋会发生共振,产生信号。
MRCP成像技术通常采用T2加权成像,因为这种成像模式适用于液体信号增强。
在成
像过程中,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扫描区域进行切片,以获取胰胆管不同方向的图像。
并
使用脂肪抑制等技术,使胆囊液体与周围组织更清晰的区别开来。
MRCP成像能够显示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和一些病理性变化,如结石、肿瘤、梗阻等。
该技术与传统的胰胆管造影相比,具有无创、无辐射的优点,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病理
检查的风险。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摘要】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胰管和胆总管等结构。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MRCP成像技术,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并探讨临床应用案例。
文章还将介绍MRCP成像的优势,如高分辨率、无辐射等。
在展望了核磁共振MRCP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并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全面了解核磁共振MRCP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关键词】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成像技术、影响因素、临床应用、案例、成像优势、前景展望、总结、展望1. 引言1.1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一种无创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检测人体组织中氢原子的信号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用于描绘胰胆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病变信息。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对人体内的氢原子施加局部化的强磁场及高频电磁波的激发,使氢原子发生共振,产生信号并被接收成像。
MRCP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单纯成像、胰胆管造影、血管成像等。
影响MRCP成像效果的因素有磁场强度、扫描序列、脂肪抑制技术等,这些因素影响了成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临床应用案例中,MRCP成像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胰腺炎、胆管癌等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解剖信息和病变特征,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
MRCP成像技术相比传统的造影技术有着显著的优势,如无需注射造影剂、无辐射、高分辨率、多角度观察等,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备受青睐。
核磁共振MRCP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将为医学影像学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2. 正文2.1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方法。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即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下,可以吸收和释放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