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11
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教学主题:讲读课文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乔海锋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让学生通过研读感受她的人格精神。
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深入感受她的内在美,她的人格精神。
在对话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她的科学精神,除了从文字中感悟以外,老师也出示了一段居里夫人演讲的视频,再来谈自己对“美丽”的感悟。
进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华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最后是联系全篇探讨课题的内涵,懂得这种美丽不仅跨越百年,而是一种永恒的美丽。
解读: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中想开去,让学生在深挖文本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
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
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
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
3.教材分析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六年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说课标、说教材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众所周知,语文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具有广泛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中只有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灵活地驾驭教材才能引领学生学好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方面与各位交流。
一、说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学段,各学段相互了解,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第三学段目标建立在第二学段目标基础上,着眼于阅读、感悟、积累,在写作上下功夫。
(1)第三学段的目标是:(一)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了解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整理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6、诵读优秀诗文并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7、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三)习作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口语实际与他人交流尊重理解对方。
抓住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对象、场合稍作准备简单发言,表达有条理,注意语言美。
(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文档主要分析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人的生活",通过研究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传统文化素养。
2. 研究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应能了解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文化传统和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等。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本单元采用了一系列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但不限于:1. 情境启发:通过情境设计和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
2. 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研究和思维交流,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古代文人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和改进。
教学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 听说读写评价: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的掌握情况。
2. 作品展示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设计和策略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以上是对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的分析和评价,希望能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棚”等8个字和“活生生”等9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知道什么叫中心句,能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或:说说围绕这句话,课文写了哪几个内容)。
3.品读第2自然段,能找出写到的动植物,以及说说它们是怎样体现出在夏天里飞快生长这个中心意思的。
盼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袖”等12个字和“斗篷”等13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3.能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语句,选出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体会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的课文,知道习作要确立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写——围绕中心意思选材;把重要部分写详细些。
2.能根据中心意思,判断材料能否表达中心意思。
3.能从给出的题目中选取一两个,说说可以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写。
习作例文和习作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和批注,能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爱订计划的爸爸;说说课文的中心意思,和怎样一步步表达中心意思,进一步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知道习作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材和写作。
2.在题目给的汉字中(也可选其他的汉字)选一个做习作题目(也可另拟一个)写一篇习作,内容可以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
3.能拟一个写作提纲,围绕想好的中心意思选择材料,习作要能表达这个中心意思。
4.写完后,让同学读读,就表现中心意思方面提建议,根据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整体教学一、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第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内容和相关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二、单元概述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天地》1.学习目标-理解《天地》的主旨和情感表达;-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2.教学活动-教师导读课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受;-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文,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讲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意义和用法;-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作文,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
第二课:《草》1.学习目标-理解《草》的意境和情感;-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教学活动-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的意境和主题;-教师讲解修辞手法和诗歌韵律的运用;-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诗歌,表达对草的赞美。
第三课:《月亮》1.学习目标-理解《月亮》的象征意义和抒情表达;-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2.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月亮,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情感;-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象征意义;-教师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以月亮为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四课:《春夜喜雨》1.学习目标-理解《春夜喜雨》的抒情和描写;-掌握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教学活动-教师导读课文,引发学生对春雨的感受和情绪;-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的抒情和描写手法;-教师讲解比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以春雨为主题,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观察与体验:利用实物、图片和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培养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美,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目标14.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会读写“援、俱、弗”3个生字。
1.1借助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
1.2利用形近字分析字义学习写“援、俱、弗”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并背诵。
2.1借助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试着自己理解句子。
2.2根据理解在需要停顿处做记号。
2.3难点句子边读边思考其意思,理解性记忆文章。
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3.1利用组词法理解“善”,联系上下文将多个“之”对比意思理解多种用法。
3.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口头表达每句意思。
3.3能用自己的话将单句连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意思。
14.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会读写“辩”3个生字。
1.1借助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
1.2利用形近字分析字义学习写“辩”这一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小儿辩日》,并背诵。
2.1借助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试着自己理解句子。
2.2根据理解在需要停顿处做记号。
2.3难点句子边读边思考其意思,理解性记忆文章。
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3.1根据注释疏通文意,3.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口头表达每句意思。
3.3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整个故事的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4.1理解文中两个小孩的对话内容,找出其中的观点。
4.2思考两个小孩用什么来论述的。
4.3结合自己所查找资料来判断他们的观点依据是否正确。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
1.1结合以往知识,借助工具书,认识“域、惯”等12个生字。
1.2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的意思。
1.3通过跟读书空学习“搜、魏”等6个易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行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