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传统社区更新行动规划研究--沙坡尾--左进
- 格式:pdf
- 大小:143.38 MB
- 文档页数:56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旧城居民节点空间研究--以厦门沙坡尾居民
区为例
陈劼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3(000)022
【摘要】良好的住宅区规划设计始于对设计区域充分的现场考察,对居民生活场所的理解,对区域文脉的延续。
本文以厦港沙坡尾传统居民区为例,通过对旧街区生活的居民行为分析,寻找适用于中国的新的社区建设理念。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陈劼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厦门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佩纳PS策划理论的旧城更新定位研究——以厦门沙坡尾片区为例 [J], 刘玉晨;吉世虎
2.非正式更新模式下的旧城区更新研究--以厦门沙坡尾规划为例 [J], 高媛
3.旧城更新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生活研究——以厦门沙坡尾为例 [J], 赖晓霞;黄清明
4.基于PSPL调研法的老旧居民区公共空间改造——以长沙市雨花区树木岭老旧居民区为例 [J], 朱琼;王露卿;杨柳青
5.基于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调研的旧城社区有机更新研究——以厦门市厦港旧城片区为例 [J], 吴一凡; 倪丹菲; 郭丽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年轻社群为导向的传统社区微更新行动规划研究
左进;孟蕾;李晨;邱爽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8(034)002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建设逐渐转向增存并行的城市经营.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传统产业衰落后的老旧社区为对象,剖析“产业导向”模式的传统社区更新的症结,通过厦门与台北社区营造实践的对比,提出“社群导向”的传统社区微更新的重要价值;以共同体的构建为目标,以年轻社群的聚集为引擎,通过中介者的参与式介入,拓展社群与社区网络,引导社区产业不断生长与发展,探索“社群导向”下传统社区共同缔造的创新模式与微更新的行动规划策略.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左进;孟蕾;李晨;邱爽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2
【相关文献】
1.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更新行动规划研究——以合川草花街社区为例 [J], 黄瓴;陈颖果
2.城市双修背景下的老城区社区微更新规划设计实践——以三亚市天涯区社区更新规划为例 [J], 潘洁燕
3.上海老旧社区微更新中多元参与机制优化研究
——以浦东新区四个社区微更新案例为例 [J], 程颖馨;徐磊青
4.基于沟通规划理论的参与式社区微更新过程探析
——以北京K社区为例 [J], 郑巧依;金桐妃;钱云
5.社区规划师体制与老旧社区微更新耦合关系探讨——以上海多个老旧更新社区项目案例为例 [J], 潘镜超;边克克;王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沙坡尾社区旧城更新规划实施政策与执行研究景政;武海娟【摘要】当前城市建设已经逐渐从增量空间扩张阶段走向存量提升的优化阶段,传统的物质空间更新方式已很难应对存量开发下的旧城更新问题.本文以厦门市沙坡尾社区的更新改造为例,解析城市旧城更新规划的实施政策和手段.本文对旧城更新实施政策和手段的探索可为其他旧城更新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借鉴.%At present, urban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an incremental space expansion stage to an optimized stage of stock enhancement.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updating physical space has been hard to cope with the urban renewal problem under stock development. Taking Shapowei community in Xiamen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urban renewal plannin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olicies and means of urban renewal implementation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of other old cities.【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旧城更新;存量开发;实施政策;社区营造【作者】景政;武海娟【作者单位】庄河市高级中学,庄河11640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0 引言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新常态、新机制”阶段,城乡规划和建设从城市扩张与旧城改造并重,转入城市更新为重点的时期。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5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25•【字号】厦思政办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5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市商务局:《关于促进厦门消费提质扩容的建议》(第20241051号)收悉,相关答复如下:一、措施与成效(一)紧抓节庆经济,扩大思明区购物节影响2023年思明区持续打造“思明购物节”IP,紧抓重要消费节点,强效推动节庆经济,重点围绕“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这一主旨,从商旅文三大板块入手,组织辖区各大商圈、美食商家,策划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
通过举办思明商圈跨年狂欢购、中山路新春年货创意市集、新春旅购节、思明年货节、元宵游园会、中秋国庆嘉年华、宝龙一城“COLOR FOR MAY”国际美妆启幕等活动,组织SM二期、SM三期、罗宾森广场、来雅百货等大型商超推出零售及美妆满减、消费满额赠、打折、抽奖等415场促消费活动,其中政府主办活动24场,进一步炒热消费市场。
2023年思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亿元,比增4.7%,增速全市第二,增量和占比全市第一。
(二)打造“一街一品”市集活动,全面拓展消费新场景一是制定方案,有序推进。
区商务局制定了《2023年思明区市集经济活动方案》,在时间、场次、规模、重点培育品牌等方面梳理36场市集经济活动,打造“一街一品”市集活动,推动区街联合,开展常态化、定制化等不同形式的市集主题活动。
二是激发活力,有效为商圈引流。
2023年引进国内市集标杆品牌依文中国手工坊“深山市集”在SM二期举办,取得良好的效果;区街合力,“玩‘go’莲前·花‘Young’精彩”---在宝龙一城开幕,以“思明有好市”为主题,举办筼筜咖啡一条街美食嘉年华、环岛路“夏日滨海市集”、落日途纪码头“鹭江奇妙夜市集”、后江“好市开缘中秋开罐市集”、莲花里街区“正月来我‘嘉’meet 兔”“酵醒夏夜自然醒mini集市”活动,鼓浪屿工艺美院“岛屿玩咖市集”“鼓浪屿黑白格市集”“厦港星光市集”等多种主题市集。
沙坡尾社区旧城更新规划实施政策与执行研究作者:景政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06期摘要:当前城市建设已经逐渐从增量空间扩张阶段走向存量提升的优化阶段,传统的物质空间更新方式已很难应对存量开发下的旧城更新问题。
本文以厦门市沙坡尾社区的更新改造为例,解析城市旧城更新规划的实施政策和手段。
本文对旧城更新实施政策和手段的探索可为其他旧城更新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借鉴。
Abstract: At present, urban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an incremental space expansion stage to an optimized stage of stock enhancement.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updating physical space has been hard to cope with the urban renewal problem under stock development. Taking Shapowei community in Xiamen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urban renewal plannin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olicies and means of urban renewal implementation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of other old cities.关键词:旧城更新;存量开发;实施政策;社区营造Key words: old city renewal;stock 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 policy;community building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6-0048-030 引言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新常态、新机制”阶段,城乡规划和建设从城市扩张与旧城改造并重,转入城市更新为重点的时期。
市场配置下城市传统社区更新的规划转型*——以厦门沙坡尾社区为例The Plann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 Renovation under the Market Allocation—A Case Study of Shapowei Community in Xiamen City左 进 黄晶涛 李 晨 张 娜 ZUO Jin, HUANG Jingtao, LI Chen, ZHANG Na摘 要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存量社区更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资源从行政配置走向市场配置,中央城镇化会议亦强调“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以新区建设为主的城市建设方式正逐步转向增量与存量并行的城市经营。
本文以厦门沙坡尾社区更新行动规划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存量社区的规划转型,即“从空间设计走向制度设计,从政府主导走向自发生长,从大规模重建走向小尺度更新,从快速式突变走向渐进式营造”的更新策略,建立社区营造中心、产业培育机制和空间管理系统,以创新机制引导传统社区的有机更新。
关键词 城市存量;传统社区;市场配置;制度设计;行动规划Abstract: With the urbanization rate increasing in China, updating the stock in the city community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Eigh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proposes “transferring resource allocation ways from administrative configuration to market allocation” and on the Central Meeting of Urbanization, it also emphasizes “controlling the increment, while revitalizing the stock”. The mod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new city construction as priority is gradually turning to the urban management combining increment and stock. This paper, taking the community renovation planning of Shapowei in Xiamen City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planning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increment community in the context of new era, proposes the renovation strategies of “transferring from space design to institution design, from the government-dominant model to autonomous growth, from massive rebuilding to small-sized update, from rapid mutation type to incremental construc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that the planning transformation should build community centre, industrial cultivating mechanism and spa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guide the organic renewal of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 through innovation mechanism.Keywords: Urban Stock; Traditional Community; Market Allocation; Institution Design; Action Planning0 引 言“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的和谐,尤其在城市里,它的基础就是社区。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城中村更新改造规
划成果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翔安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5.23
•【字号】厦翔政〔2024〕57号
•【施行日期】2024.05.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成果
的批复
厦翔政〔2024〕57号
大嶝街道、香山街道、马巷街道、民安街道、内厝镇、新圩镇:
经区五届政府第51次常务会政府研究,同意马巷街道郑坂社区、香山街道沙美社区、大嶝街道田墘社区、民安街道何厝社区、内厝镇赵岗村和新圩镇新圩社区的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项目方案,即日起生效。
经批准的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是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接文后,请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按程序开展规划成果的公示流程。
特此批复。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3日。
历史街区更新规划的模式与策略研究作者:邱爽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第21期文/ 邱爽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摘要】目前对于历史街区存量更新规划的主要研究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是较为关注个别案例,忽视其更新的内在一般化逻辑;较为关注传统规划的项目要素,忽视更新模式(前端)以及商业运营(后端)等实践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以上不足导致学术研究与项目实践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
本文主要基于笔者亲身参与的更新项目,立足实践,总结并梳理历史街区存量更新从“现状场地信息提取到运营招商策略”全过程、多方位的规划要点。
与其说这是一个研究,笔者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个紧贴规划实践的“手册”——即为规划师在进行存量更新项目时,提供可以迅速开展并高质量完结规划业务的思维导图与操作模板。
【关键词】历史街区;存量更新;规划要点;实践操作1、引言传统历史街区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遗存和特定的建筑风貌,但又尚不构成文物保护级别的区域。
传统历史街区在目前我国城市中广泛存在,且规模巨大;但由于其相关更新配套政策的滞后,其更新改造一直是各市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
近年来,关于传统历史街区存量更新的规划研究蔚然成风,但研究数量的急剧上升无法掩盖其研究质量的普遍疲乏无力。
其原因有二:一是绝大多数研究只是关注某个案例或者某些案例的更新改造前后的对比以及更新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而并没有对更新的内在模式、逻辑进行深入探讨。
抽象性的缺乏,导致个案的经验无法复制延伸到其他项目,特别是其他城市的项目中去。
二是绝大多数研究局限在规划研究领域,对于与存量更新密切相关的产权转换(前端)、商业运营(后端)等问题重视不够( 洪国城,邱爽,赵燕菁,2015),研究无法整体覆盖更新项目全过程、多方位、无法形成成套成系统的更新“组合拳”的问题造成了规划项目缺乏实际操作性。
本研究主要基于笔者参与过的两个存量更新项目:天津小白楼项目、厦门沙坡尾以及成都宽窄巷子的案例,分析覆盖传统历史街区存量更新从“现状场地信息提取到运营招商策略”全过程、多方位的规划要点。
厦门地区历史商业街区改造与更新曹宇【摘要】厦门位于泉州平原和漳厦平原的中心,九龙江海口,在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港风景城市,也是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民族路大学路传统商业街区位于大生里和演武路之间,南边依附于“厦门港”,更有老厦门所熟知的“沙坡尾”和“避风坞”.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现有的历史商业街区已经不能满足变化中商业模式的发展需求.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内涵,它们大多存在于阡陌古道、有生命的大街小巷里,同时也赋存着大量人文遗迹的历史商业街区上.所以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来激发商业活力的潜力以及对原有的商业空间模式进行更新改造变成了我课题方向的重点.【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历史商业街区;建筑改造;沙坡尾【作者】曹宇【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1 民族路大学路背景介绍厦门位于泉州平原和漳厦平原的中心,九龙江海口,在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港风景城市,也是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
民族路大学路传统商业街区位于大生里和演武路之间,南边依附于“厦门港”,更有老厦门所熟知的“沙坡尾”和“避风坞”。
图1 民族路骑楼图2 大学路骑楼图3 沙坡尾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现有的历史商业街区已经不能满足变化中商业模式的发展需求。
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内涵,它们大多存在于阡陌古道、有生命的大街小巷里,同时也赋存着大量人文遗迹的历史商业街区上。
2 商业街区的发展及相关感念2.1 商业空间的定义商业空间指的是经过长期无序的商业行为而自然的形成的空间,是一个具有复杂多样的功能且丰富的空间形态。
如果把传统商业街区商业空间看成是身体,那么骨架就是商业街,而商业建筑就是血肉。
而商业建筑的空间也包括了人们对其的心理反应和精神需求。
2.2 骑楼商业街的形成及特征早在我国唐宋时期就有了用于商业交易而形成的“市”廊与“坊”廊,这些就是最早骑楼的雏形。
172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16作为遗产建筑保护的价值评价原则之一[1],揭示了旧建筑在使用功能需求和精神层面对延续场所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符号、展现自然条件的约束,以及在满足使用需求层面的自身价值内涵。
本研究以既有民居的存在价值作为“适应性”与其再利用改造设计之间的深层联系桥梁,将适应性理论引入传统民居再利用的改造设计中,追寻现代建筑设计因过于追求技术的参数化而缺失的地域人文精神,从而对传统民居建筑再利用设计进行一些本质化的思考。
1研究背景1.1当前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现状新农村发展政策施行以来,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地方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
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同时,原先传统的民居居住模式和大多数建筑质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模式的需求。
在旅游行业增长趋势下,对现有民居进行改进设计,以完善现有居民的居住模式、改善居住品质为基础,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的同时,还能以民宿的方式实现户主与游客居住模式的结合,拓宽经济来源,以提高整体的经济水平。
现国内一些地区提出改进措施,将一些文化产业因素置于新村的整体规划中。
例如,厦门沙坡尾规划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对原居民的房屋进行改建,并设置不同的文化主题,将原地旧址改造成年轻人喜爱的文化艺术区,使得沙坡尾成为厦门年轻人聚集的场所,激发了整个聚落片区的活力,原本破败面临拆迁的旧民居价值因此得到了保留和提升。
传统民居建筑设计重视礼仪伦理的哲学表达,例如在地域气候方面,闽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采用骑楼形式的灰空间,体现了对人文性格的生活态度的注重。
但是,现今摘要 在传统民居活化的再利用过程中,往往联结着建筑所处地区的人文历史、场地情感和文化价值。
文章从适应性理念出发,对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再利用改造设计进行研究,分别从传统历史文化适应、地域环境适应、新空间功能主体需求适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旧城集市型社区耦合型微更新路径研究——以厦门营平片区为例张若曦;张文浩;李颖洁【摘要】集市通常是城乡发展的发源地,而旧城集市型社区既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起源,也承载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及文化记忆.目前旧城集市型社区大多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及社会问题,亟需通过更新来重新激发活力,但却难以套用简单的旧城更新模式.聚焦旧城集市型社区转型的微更新路径,以厦门市营平片区为例,基于深入的调研分析,提出"产业—人群—空间"的耦合型微更新路径及相应的设计策略,尝试应对集市自身及集市所在社区的转型发展瓶颈,试图为我国该类型社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8(004)004【总页数】7页(P15-21)【关键词】集市;旧城社区;耦合;微更新;营平片区【作者】张若曦;张文浩;李颖洁【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从集市到集镇再到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自然路径[1],集市既是城乡重要的商贸场所,也是城乡发展的发源地,为大量密集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了物质空间与交往平台。
费正清提出,集市“既是一个经济单元,又是一个社交世界”[2]。
区别于乡村中更多是周期性的传统集市,在城市中,旧城核心地区通常都存在着一个极具意义的日常性传统集市,即集中于某个街区的固定商铺,表现为专业性市场及商业街的形态[3]。
这种日常性集市在城市发展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扮演着重要的经济社会角色,凝聚了当地丰富的生活形态与文化记忆。
本文聚焦的旧城集市型社区,即依托日常性集市而生的旧城社区,其人口构成、空间形态及业态发展等方面均与集市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社会对城市中的集市空间造成了一定的冲击[1],占据着优越地理区位的旧城集市型社区,往往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迭代中显得格格不入,逐步出现了人口、环境及产业等一系列问题[3]。
“社区营造”模式下的农村社区更新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城内村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社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老旧小区、交通不便、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提出了“社区营造”模式,即以社区为主体,以居民为中心,通过鼓励居民自发参与社区更新,达到提升居住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
因此,本研究选择以“社区营造”模式为理论背景,以厦门市集美区城内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社区更新的可行性和实施机制,以期为我国农村社区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社区营造”模式下的农村社区更新,以厦门市集美区城内村为例,通过对该村内居民参与社区更新的方式、实施机制、效果等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居民自主意识和社区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社区更新的态度、愿望和需求。
接着,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居民参与社区更新的具体方式、心理和动机,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集美区城内村的实施效果和机制进行评估和总结。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深入了解农村居民的需求和想法,了解社区营造模式在农村社区更新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机制;(2)分析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更新的动机和心理,发现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3)总结集美区城内村社区更新的经验和教训,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为其他地区的农村社区更新提供参考。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探索农村社区更新的可行性和实施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2)促进农村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事务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治能力;(3)对其他地区农村社区更新提供借鉴和参考,推进我国城乡发展的均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