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负摩阻计算程序
- 格式:xls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3
桩基负摩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桩基负摩阻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对桩基承载力和桩基施工都有着重要影响。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一、 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计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 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 填土)时;3、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4、 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 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 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乞 R a( 7-9-1)② 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并 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Q g <Ra( 7-9-2)③ 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 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二、 计算方法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 i 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 ?i = ni ;「i( 7-9-3)当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i 71ri -mm i 厶i m =2(7-9-3 )〜(7-9-5)式中:q ?i ――第i 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7-9-3)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ri ――由土自重引起的桩周第i 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面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当地面分布大面积荷载时:;★二p • c ri(7-9-4) 其中, (7-9-5)Ci ■――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i, m――分别为第i计算土层和其上第 m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Zi ---- 第 i 层土、第 m层土的厚度;p――地面均布荷载;桩周第i层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 7-9-1取值;表7-9-1 负摩阻力系数匕土类5土类5饱和软土0.15 〜0.25 砂土0.35 〜0.50粘性土、粉土0.25 〜0.40 自重湿陷性黄土0.20 〜0.35②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2、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nQ f 二n 八側(7-9-6)(7-9-7)式中,n ――中性点以上土层数;l i――中性点以上第i土层的厚度;n ――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S ax, S ay ――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q S?――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m――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单桩承载力验算一、土层分布情况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性点深度比l n /l 0=0.75,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l 0=28.84m ,则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l n =21.63m 。
根据规范可知,该处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侧阻值及端阻值。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3976)6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9883894211=⨯== 三、单桩负摩阻力第一层路堤填土和杂填土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地下水以上部分:Pa k 93.6594.6192111=⨯⨯=σ; 地下水以下部分:Pa k 06.1396.1)1019(2194.61912=⨯-⨯+⨯=σ; 则kPa 20512111=+=σσσ;第二层淤泥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kPa 26.182)54.863.21()105.15(216.1)1019(94.6192=-⨯-⨯+⨯-+⨯=σ;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24245.612053.01111=>=⨯==σξ;,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121245.3626.1822.01222=>=⨯==σξ对于单桩基础,不考虑群桩效应则1n =η;基桩下拉荷载:kN l q u Q n i i n si n ng1137))54.863.21(1254.824(10.11=-⨯+⨯⨯⨯⨯==∑=πη 四、单桩分担面积上的荷载kN N 720)2520(44k =+⨯⨯=五、验算N R N Q N a n k 1988k 185********g k =<=+=+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按照摩擦性桩验算: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2752)3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3762752211=⨯== kN N 720)2520(44k =+⨯⨯=a R N <k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一、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计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4、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a k R N ≤ (7-9-1)②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a ng k R Q N ≤+ (7-9-2)③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二、计算方法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 i 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i ni nsiq σξ'= (7-9-3) 当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ri i σσ'=' 当地面分布大面积荷载时:rii p σσ'+=' (7-9-4) 其中, i i i m m m riz z ∆∑+∆='-=γγσ1121(7-9-5) (7-9-3)~(7-9-5)式中:nsi q ——第i 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7-9-3)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ri σ'——由土自重引起的桩周第i 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面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i σ'——桩周第i 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m i γγ,——分别为第i 计算土层和其上第m 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m i z z ∆∆,——第i 层土、第m 层土的厚度;p ——地面均布荷载;ni ξ——桩周第i 层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7-9-1取值;表7-9-1 负摩阻力系数ξ注:①在同一类土中,对于挤土桩,取表中较大值,对于非挤土桩,取表中较小值;②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2、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ni i nsi n n gl q u Q 1η (7-9-6)⎪⎪⎭⎫ ⎝⎛+⋅=4d q d s s m n s ya x a n γπη (7-9-7)式中,n ——中性点以上土层数; l i ——中性点以上第i 土层的厚度;n η——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ay ax s s ,——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ns q ——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m γ——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桩侧负摩阻力
桩侧负摩阻力是指桩的竖向力矩作用下,在桩基底面的摩擦力的总和。
这个力的大小取决于桩的长度、直径和材料,以及桩基底面的土壤类型、湿度和压力。
桩侧负摩阻力是设计桩基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可以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通常有多种,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比例计算法:根据桩的长度、直径和材料,以及土壤的类
型、湿度和压力,计算出桩侧负摩阻力的相对大小。
2.圆柱桩基础计算法:根据圆柱桩的直径、长度和材料,以
及土壤的类型、湿度和压力,计算出桩侧负摩阻力的绝对大小。
3.圆锥桩基础计算法:根据圆锥桩的底部直径、顶部直径、
长度和材料,以及土壤的类型、湿度和压力,计算出桩侧负摩阻力的绝对大小。
4.土压力平衡法:通过对桩基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应力进行分
析,确定桩侧负摩阻力的大小。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桩基的承载能力,并且有助于确定桩基的位置、数量和布置方式。
考虑固结效应的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我折腾了好久考虑固结效应的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一开始,我真的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这桩侧负摩阻力肯定和地基的固结有关,但到底怎么个关系法,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我先从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着手,翻了大量的土力学书,那些公式和概念啊,看着都晕乎。
就像乱麻一样,完全分不清楚头绪。
我试过直接套用地基沉降计算的一些理论来算这个负摩阻力。
但失败得一塌糊涂,怎么算结果都和实际相差老远。
后来我才明白,高填方夯实地基有它自己的特性,不能简单套用别的模式。
我又想,那从试验的角度入手呢。
我就模拟高填方的条件做了一些小的模型试验,测量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对桩产生的作用力。
这个阶段我可是下了大功夫,仔细控制填土的压实度啊,测量土的各项物理参数啥的。
这个过程我也犯了不少错,比如填土的时候有时候压实不均匀,结果导致试验数据波动特别大。
从这个我就学到了,试验的时候基础条件的控制无比重要。
那怎么把这些试验成果和计算联系起来呢。
这是个大头啊。
我发现这个固结土体对于桩的压力,可能要考虑分层计算。
就好比一个千层饼一样,每一层的情况都不太一样,都要单独分析计算,然后汇总起来。
像最靠近桩表面的那一层土,它和桩的相互作用跟离桩远一些的土层就可能差别很大。
这时候我又意识到,土的固结速度这个因素也没考虑进去呀。
于是又开始查资料,怎么把巩固速度合理地放到计算方法里。
还有就是关于土和桩之间的摩擦系数这个参数。
我最开始用的是一些经验值,但是实际应用的时候发现误差超级大。
后来我就把不同的土层分别做摩擦系数的测定。
有些时候测量出来的值和本来以为的差别很大,这可是个警醒啊,经验值不一定靠得住。
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也觉得,把高填方地基当成一个整体来分析可能是过于简单了。
得把它看成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固结在变,负摩阻力肯定也在变。
现在我还在琢磨怎么精确地把这个动态性放到计算方法里。
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要想把考虑固结效应的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准确了,就得结合理论知识、试验数据,还要把各种复杂的因素一个一个剖析到位,一点也不能马虎。
液化土层中的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液化土层中的桩基负摩阻力计算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遇到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
其中之一就是液化土层,它是由于自然灾害或人工工程施工等原因引起的土层稳定性恶化,导致土层失去抗剪切能力而发生流态化的一种地质现象。
液化土层在地震烈度较大的地区比较常见。
因此,在桥梁、隧道、大型建筑物等工程建设中涉及到液化土层,就需要考虑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和加固方案。
桩基负摩阻力指的是桩基在土层内作用时,由于土层流动导致和桩基摩擦阻力相反的一种阻力。
桩基负摩阻力的大小和液化层的本宽度和桩基直径有关。
随着本宽度的增加和桩直径的增加,桩基负摩阻力逐渐增加。
当桩基负摩阻力超过桩身摩擦阻力时,桩基开始发生破坏。
因此,准确地计算桩基负摩阻力对于保护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液化土层的桩基负摩阻力与桩的长细比和桩的长度有关。
长细比越大,阻力越大;桩的长度越长,负摩阻力越大。
而桩基的直径对负摩阻力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因此,针对不同的设计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液化土层中的桩基负摩阻力。
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基于土-桩相互作用理论,利用桩基和固结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计算桩基负摩阻力。
这种方法适合于单桩和桩林的设计。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Qr=f(1+0.4β)(cNc+qNq+0.2γBNγ+0.5αBαNα)A 其中,Qr表示桩基负摩阻力;f为土-桩摩擦系数;β为桩的长细比;c为固结土的上覆土层的无粘性剪切强度;Nc,Nq,Nγ,Nα分别为对应的皮托挖掘系数;A为桩截面积;γ为固结土重度;α为地震力系数;B为基础横截面积。
第二种计算方法是基于相似模型试验,根据桩基在液化土层中的受力特点建立试验模型,通过模拟实际工程中桩基负摩阻力的大小和大小来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考虑桩基在液化土层中的复杂受力状态,但需要进行大量试验才能达到准确性。
总之,在液化土层中设计桩基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确保工程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桩基负摩阻力是指在土层中桩身下方产生的摩阻力,它是桩基承担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桩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准确计算和估算桩基负摩阻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并详细讲解其计算步骤和影响因素。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桩基负摩阻力。
桩基负摩阻力是当桩身插入土层时,由于土层颗粒与桩身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
根据土力学理论,负摩阻力可以分为皮摩阻力和端摩阻力。
其中,皮摩阻力是指土层对桩身侧面的阻力,而端摩阻力是指土层与桩基底面的接触面积产生的阻力。
计算桩基负摩阻力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桩的净竖向荷载。
根据工程设计和土力学原理,确定桩的设计荷载,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力。
竖向荷载能够直接作用于桩基负摩阻力的产生。
第二步:确定桩身的面积。
根据桩的形状和尺寸,计算桩身的面积。
常见的桩形状有圆形、方形和桥台形。
根据桩身形状的不同,计算桩身的面积可以采用相应的公式。
第三步:确定土层的侧面摩阻力系数。
侧面摩阻力系数是指土层对于桩身侧面摩阻力的抵抗程度。
根据土层性质、桩身表面状态和桩身形状,可以选择相应的侧摩阻力系数。
第四步:计算侧面摩阻力。
依据负摩阻力理论,计算土层对桩身侧面的摩阻力。
公式可以表示为F1 = α1 × A × P,其中F1为侧面摩阻力,α1为侧摩阻力系数,A为桩身的面积,P为施加在桩上的竖向荷载。
第五步:确定土层的底面摩阻力系数。
底面摩阻力系数是指土层与桩基底面的接触面积产生的阻力。
根据土层性质、桩身形状和底面形状,选择相应的底摩阻力系数。
第六步:计算底面摩阻力。
根据负摩阻力理论,计算土层与桩基底面的接触面积产生的摩阻力。
公式可以表示为F2 = α2 × A × P,其中F2为底面摩阻力,α2为底摩阻阻力系数,A为桩身的面积,P为施加在桩上的竖向荷载。
第七步:计算总的负摩阻力。
将侧面摩阻力和底面摩阻力相加即得到总的负摩阻力。
F = F1 + F2。
厚软土地区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和过程分析1 负摩阻力的概念正常情况下,在桩顶荷载作用下,桩侧土相对于桩产生向上的位移,因而土对桩侧产生向上的摩擦力,构成桩承载力的一部分,称为正摩阻力。
但有时候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即桩周围的土体由于一些原因发生沉降,且沉降量大于相应深度处桩的沉降量,即桩侧土相对于桩产生向下的位移,土体对桩产生向下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称为负摩阻力。
负摩阻力对桩是一种不利因素。
它降低了桩的承载力,并可能导致桩发生过大沉降。
实际工程中,因负摩阻力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或者因沉降过大而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屡有发生。
所以在可能发生负摩擦力的情况下,设计时应考虑其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4.2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3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2 负摩阻力的特点(1)中性点。
负摩阻力不一定产生于整个软弱土层中,而是在桩周土体下沉大于桩的沉降范围内。
桩的这一范围内为负摩阻力,而下部一般仍为正摩阻力。
正负摩阻力的分界点即为中性点。
在中性点处,正负摩阻力均为零,桩土相对位移也为零,同时下拉荷载在中性点处达到最大值,即在中性点处桩身轴力达到最大值。
桩顶至中性点的深度与桩周土的压缩性和变形条件以及桩的持力层性质等因素有关,理论上应按桩周土沉降与桩沉降相等的条件计算确定,但是,由于桩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稳定历时、沉降速率等都与桩周围土的沉降情况不同。
一般来说,中性点的位置在初期随着桩的沉降增加而上下移动,当沉降趋于稳定时才会稳定在某一固定的深度处。
所以要准确确定中性点的位置比较困难,一般根据现场试验所得的经验数据近似加以确定,即以与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比值的经验数据来确定。
大面积荷载下考虑时间效应的单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单桩负摩阻力是指桩体在受到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桩顶失稳前,桩侧及桩底与土壤发生的反向竖向摩阻力。
在实际工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单桩负摩阻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时间效应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面积荷载下考虑时间效应的单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
1.负摩阻力的计算原理。
单桩负摩阻力是由于桩周土体在受荷载作用下,由于剪切应变、桩的侧阻力和桩底摩阻力共同作用,发生的反向竖向摩阻力。
采用经典分析法可得出负摩阻力计算公式:Qs = γw 某 A 某某qs + γp 某 A 某某qp。
其中,Qs为负摩土阻力,γw为地基水重,γp为桩周土体重度,A为桩周土体面积,某qs为桩周土体上限密度时的负摩阻力系数,某qp为桩底摩阻力系数。
2.考虑时间效应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单桩负摩阻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时间效应的影响。
时间效应是指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桩周土体发生的初始压缩变形、渐进沉降、松弛等现象。
为了考虑时间效应的影响,可以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常用的有Peck、Reese、以及欧洲规范等方法。
其中,欧洲规范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时间效应系数α:α=1/0.5某(t/T+1)。
其中,t为荷载作用时间(单位:年),T为荷载作用下的桩周(或侧面)变形达到极限值所需的时间(一般为10年左右)。
根据该公式可得出考虑时间效应后的单桩负摩阻力计算公式:Qs(t)=Qs某α。
其中,Qs(t)为考虑时间效应后的单桩负摩阻力值,Qs为经典计算法得出的单桩负摩阻力值,α为时间效应系数。
3.结论。
在实际工程中,单桩负摩阻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时间效应的影响。
一般采用经典分析法计算单桩负摩阻力值,再根据经验公式计算时间效应系数,最终得出考虑时间效应后的单桩负摩阻力值。
桩基础负摩阻力计算
桩直径D0.5m
桩面积A0.196m2
桩周长u 1.571m
地面超载p 5.00kpa
地下水标高 2.00m
注:中性点深度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4.4-2确定。
本表格考虑地面超载和地下水共同作用下的负摩阻力。
`
负摩阻力系数ζn
对于非挤土桩,取表中较小值
2、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
中性点深度ln
中性点深度ln应按桩周土层沉降与桩沉降相等的条件计算确定,也可参照表5.4.4-2 确定。
注: 1 、ln 、l0 ——分别为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和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
2、 桩穿过自重湿陷性黄土层时,ln 可按表列值增大10%(持力层为基岩除外);
3 、当桩周土层固结与桩基固结沉降同时完成时,取ln= 0 ;
4 、当桩周土层计算沉降量小于20mm 时,ln应按表列值乘以0.4~0.8 折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