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衣剂
- 格式:ppt
- 大小:9.35 MB
- 文档页数:50
教你如何选择小麦种衣剂
谭立云
【期刊名称】《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年(卷),期】2015(000)020
【摘要】<正>菌腈等药拌种,可以有效防治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全蚀病、早期纹枯病等病害;合理使用吡虫啉、噻虫嗪、丁硫克百威等药拌种,可以有效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早期蚜虫等。
将适用于防治病害和害虫的拌种剂合理混用,可以达到有效防病虫的效果。
小麦种衣剂主要防治三大病害:全蚀病、黑穗病、根腐病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谭立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99
【相关文献】
1.立克秀6%悬浮种衣剂与高巧60%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病虫害和增产效果研究[J], 陈强建
2.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 [J], 李春清;王家刚;黄家祥;刘涛;张顺繁
3.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防治小麦病虫害试验结果初报 [J], 许艳云;张广照;王家刚;黄家祥;许燕子
4.周日植保:小麦拌种需重视种衣剂的选择 [J], 顾烨;吴鸿梅
5.小麦拌种,农民怎么不用种衣剂——业内人士:种衣剂成本高,假冒伪劣产品多[J], 张小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种种衣剂防治小麦主要土传病害研究毕秋艳;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赵建江【摘要】研究了5种种衣剂对小麦土传病害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0 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综合防治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3.51%~95.05%,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为73.01%~87.41%,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5.51%~92.09%.按药效其次依次是60 g/L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多·福悬浮种衣剂.随着小麦的生长,各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但直到枯白穗期还有一定防治效果.同时230 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增产作用明显.【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4(040)004【总页数】7页(P171-176,184)【关键词】小麦;土传病害;杀菌剂;种子包衣【作者】毕秋艳;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赵建江【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大田农业耕作制度和耕作水平不断提高,小麦土传病害危害逐年加重,成为限制小麦生长和丰产的影响因子之一[1]。
小麦主要的土传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和小麦根腐病[2]。
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小麦浅耕播种和机械化跨区作业等新型耕作制度,虽然具有缩短农忙时间、提高耕作效率、减少污染、减少机械作业成本等优点,但加重了小麦病害的发生程度,使得小麦土传病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3-5]。
小麦种子包衣剂配方哎呀,说起小麦种子包衣剂配方,这可真是个让我头疼的话题。
不过,既然要写,那就得好好写,对吧?我得说,这事儿可不简单,得有点耐心和细心。
记得去年春天,我去了乡下的亲戚家,他们种了一大片小麦。
那天,我正好赶上他们给小麦种子包衣。
这包衣剂啊,就像是给种子穿上了一层保护衣,防止害虫和病菌的侵害,让小麦长得更壮实。
亲戚家的老王,是个种地的老手,他告诉我,这包衣剂的配方可讲究了。
他拿出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配料的比例。
我一看,这配方里头有杀菌剂、杀虫剂、还有种衣剂,还有啥营养剂,看得我眼花缭乱。
老王一边搅拌着那些粉末,一边给我解释。
他说,这杀菌剂啊,能防止种子在土里被病菌侵害;杀虫剂呢,就是防止那些小虫子来吃种子;种衣剂,能让种子的外皮更结实,不容易被破坏;至于营养剂,那是为了给种子提供养分,让它们发芽的时候更有力气。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粉末混合在一起,好像在做一件艺术品似的。
我看着他那专注的样子,突然觉得这包衣剂配方,就像是农民对土地的一份深情,他们用这种方式,呵护着每一粒种子,希望它们能在春天里茁壮成长。
老王把混合好的包衣剂倒在一个大盆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小麦种子倒进去。
他用双手轻轻地搅拌,确保每一颗种子都能均匀地裹上包衣剂。
我看着那些种子,它们在包衣剂的包裹下,变得闪闪发光,好像穿上了一层盔甲。
老王告诉我,这包衣剂不仅能保护种子,还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他说,以前没有包衣剂的时候,小麦的发芽率总是不高,现在用了包衣剂,发芽率提高了不少,收成也好了很多。
我看着那些被包衣剂包裹的小麦种子,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些小小的种子,承载着农民的希望和汗水,而包衣剂,就像是他们的守护神,保护着这些希望的种子,让它们在春天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所以啊,这小麦种子包衣剂配方,虽然听起来挺复杂的,但其实它背后的意义,是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
这不仅仅是一个配方,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对自然的敬畏。
小麦种子处理剂15大热门成分出炉 苯醚甲环唑登记数量最多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发病害有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根腐病等,常发虫害有蚜虫、小麦吸浆虫、红蜘蛛等,会对小麦产量构成严重威胁。
通过浸种、拌种、种子包衣等形式,能够从源头切断病害的传播,并有效防治部分虫害,是植物病害防治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成为农药行业近年来追逐的热点。
登记用于种子处理的单剂、二元复配、三元复配等具体情况见表2~表4。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登记用于小麦种子处理的农药产品总共是274个,涉及农药成分近40个,从登记数量来看,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虫啉等位居前三甲,噻虫嗪、苯醚·咯·噻虫、苯醚·吡虫啉、多·福、咯菌腈等紧随其后。
同时,呋虫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噻霉酮、噻虫胺·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等也开始出现在种子处理剂中。
表1 登记数量排名前15的农药成分表3 小麦种子处理二元复配剂登记情况表2 小麦种衣剂单剂主要成分表4 小麦种子处理三元复配种衣剂登记情况排名有效成分登记数量1苯醚甲环唑922吡虫啉613戊唑醇604咯菌腈405噻虫嗪356苯醚•咯菌腈197苯醚•咯•噻虫158苯醚•吡虫啉129多•福1010吡虫•咯•苯甲611硅噻菌胺512戊唑•吡虫啉513戊唑•福美双514甲拌•多菌灵515克•酮•多菌灵4序号登记成份序号登记成份1阿维•噻虫嗪16腈菌•戊唑醇2苯甲•毒死蜱17克百•多菌灵3苯甲•噻虫嗪18噻虫•咯菌腈4苯甲•戊唑醇19噻呋•呋虫胺5苯醚•咯菌腈20噻呋•噻虫嗪6吡虫啉•苯醚21萎锈•福美双7丁硫•戊唑醇22五硝•辛硫磷8多•甲拌23戊唑•吡虫啉9咯菌•嘧菌酯24戊唑•福美双10咯菌•噻虫胺25唑醇•福美双11咯菌•噻霉酮26唑醇·甲拌磷12咯菌·戊唑醇27唑醚•灭菌唑13甲拌•多菌灵28唑酮•福美双14甲柳•三唑醇29唑酮•甲拌磷15甲柳•三唑酮序号登记成份序号登记成份1苯醚甲环唑8醚菌酯2吡虫啉9嘧菌酯3丁硫克百威10灭菌唑4呋虫胺11噻虫胺5咯菌腈12噻虫嗪6硅丰环13戊唑醇7硅噻菌胺14几丁聚糖序号登记成份序号登记成份1苯醚•咯•噻虫8甲•戊•福美双2吡虫•毒•苯甲9克•酮•多菌灵3吡虫•咯•苯甲10克•酮•福美双4吡醚•咯•噻虫11嘧•咪•噻虫嗪5多•福•甲拌磷12噻虫•福•萎锈6多•福•唑醇13烯肟•苯•噻虫7氟环•咯•苯甲登记动态28。
如何选择小麦拌种剂及注意事项目前吴桥县小麦正值播种期,备播过程中小麦拌种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农户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拌种剂。
一、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选用25%甲·克悬浮种衣剂拌种,药种比1:100;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5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均匀撒施后再翻地播种。
二、土传、种传病害1、小麦全蚀病。
选用二氯异氰尿酸进行土壤消毒,每亩500克药剂拌20公斤细土均匀撒施。
再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0-300毫升兑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
2、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2015年吴桥县小麦此类病害危害严重)。
大力提倡生物药剂使用比例,主要选用100亿枯草芽胞杆菌50克或1000亿枯草芽胞杆菌20-30克拌麦种15公斤,其持效期长,可有效解决纹枯病、根腐病危害。
常规化学药剂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毫升兑水2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堆闷6小时,晾干后播种。
同时对于以上病害可以选择较为常见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1斤加水5斤,拌麦种500斤(严重地块返青期还要进行喷雾处理)。
三、蚜虫采用吡虫啉拌种或包衣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蚜虫发生程度,推迟蚜虫发生期,是防治关口前移,保证农药零增长的科学举措。
选用70%吡虫啉可分散粒剂70克兑水150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搅拌均匀,吸收晾干后播种。
四、注意事项对于病虫害混发区,可根据病虫种类选用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
操作规则:严格按照农药登记用量,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
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小麦茎基腐病又称小麦冠腐病(fusarium crown rot ,FCR ),是旱地小麦生产中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土传病害[1],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pseu-dograminearum )引起。
该病原菌在小麦整个生长季均摘要:为明确种子包衣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种衣剂筛选和田间多地应用试验,测定了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6种供试种衣剂均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很好的室内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均随种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28d 后的防治效果为92.6%~100.0%,其中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 在2mL/kg (种子)和4mL/kg (种子)用量下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0%。
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 在4mL/kg (种子)用量下对冬前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与病害发生程度有关,在病害较轻地块上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重病地块。
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均呈下降趋势,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均最高,分别为60.4%~100.0%和45.5%~100.0%。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刀菌;种子包衣;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0)02-0042-06收稿日期:2020-02-1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1707);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产业创新团队项目(HBCT2018010204)作者简介:纪莉景(1979-),女,河北深泽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Tel :************;E-mail :******************。
通讯作者:孔令晓(1964-),女,四川华阳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吡虫啉最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对蚧壳虫有效吗1、拌种:播种小麦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能有效的防治蛴螬以及蚜虫等多种害虫,持效期通常可达80-120天。
2、土壤处理:播种马铃薯前,亩用4%吡虫啉颗粒剂1000-2000g拌有机肥15-20公斤,并均匀的撒在土壤的表面上,随后播种,持效期通常可达90天以上。
一、吡虫啉最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1、拌种可在播种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蒜、花生、大豆、瓜菜等作物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通常可有效的防治蛴螬、蚜虫、蓟马、飞虱等多种害虫,持效期一般可达80-120天。
2、土壤处理在播种小麦、马铃薯、甘薯、玉米等作物前,每亩使用4%吡虫啉颗粒剂1000-2000g拌有机肥15-20公斤,均匀的撒在土壤的表面,然后再播种,持效期一般可达90天以上,能有效的预防地下害虫以及地上害虫。
3、穴施在定植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等作物前,可用4%吡虫啉颗粒剂500-1000g拌有机肥30-50公斤,随后穴施与周围土壤拌匀后再移栽幼苗,然后覆土,通常可预防多种害虫的危害。
4、灌根处理在定植番茄、茄子、辣椒、西瓜、甜瓜等作物的幼苗时,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500倍液结合浇水进行灌根,一般每株施用200-300ml,不仅可以预防害虫,还能预防病毒病。
二、吡虫啉对蚧壳虫有效吗1、吡虫啉对蚧壳虫一般有效果,通常可在4-5月蚧壳虫卵第一次盛孵期时,用10%吡虫啉2000倍喷雾防治,因为蚧壳虫喜欢聚集在果蒂、枝干和叶背面等不易接触到药剂的部位,因此打药时需额外重视这些部位。
2、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主要用来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也对鞘翅目、双翅目以及鳞翅目的某些害虫有效,比如稻负泥虫、潜叶蛾等,不过对于线虫以及红蜘蛛无效。
3、在防治梨木虱、粉虱等害虫时,既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介绍几种常见的种衣剂种子,栽培技术
种子包衣,就是在种子表面包上一层由农药、微肥、激素、缓慢释放剂及黏合剂制成的种衣剂。
种衣剂不同于浸种或拌种用的农药乳剂或粉剂,它包在种子上能立即固化成膜,包衣后的种子播入土壤后,种衣遇水能迅速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保证种子发芽,种衣剂中活性成分能缓慢释放,逐步被作物幼苗吸收,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
适宜玉米的种衣剂。
17%种衣剂13号:含呋喃丹12%,多菌灵3%,三唑酮2%,微肥3%。
主要用于大田玉米或玉米制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玉米黑穗病有******,并兼治玉米茎腐病及缺素症。
药种比一般为1∶40。
适宜小麦的种衣剂。
15%种衣剂14号:含三唑酮1.5%,多菌灵10.5%,甲基异柳磷3%,微肥及稀土元素3%。
可防治小麦苗期根腐病、白粉病、锈病,同时兼治地下害虫。
药种比一般为1∶65左右。
适宜棉花的种衣剂。
30%种衣剂1号:含呋喃丹20%,多菌灵5%,五氯硝基苯5%。
常用于脱绒后的棉花种子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虫、苗期蚜虫、立枯病、炭疽病等。
药种比一般为1∶23左右。
适宜花生的种衣剂。
30%种衣剂4号:含呋喃丹25%,甲拌磷5%。
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线虫和黏虫等。
药种比一般为1∶50。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