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衣剂简单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种衣剂的正确认识一、什么是种衣剂?种衣剂是一种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种子处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农药制剂。
通常的种衣剂是由农药原药(杀虫剂、杀菌剂、激素和种肥等)、成膜剂、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和其他助剂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保护膜的水基悬浮制剂。
二、种衣剂有哪些主要特点?主要作用是什么?种衣剂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种子表面固化形成被称为种衣的膜。
它在土壤中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并且允许种子正常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通过,通过里面所含的农药和种肥等物质缓慢释放而达到治虫防病的效果;种衣剂具有杀灭地下害虫、苗期害虫,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苗健康生长,减少种子用量等功效,最终达到防病治虫、保苗壮苗、提高产量的目的。
三、种衣剂最关键的技术是什么?种衣剂区别于其他种子处理剂的一个最大特征是它的成膜性。
目前应用最广泛、占总商品量90%以上的是悬浮种衣剂。
一般种衣剂的组成部分是活性组分和非活性组分,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非活性组分的筛选和应用,具体来讲它包括分散剂、悬浮剂、展着剂、防冻剂、消泡剂、警戒色等核心成分。
四、种衣剂对种子有哪些影响?对种衣剂进行包衣后,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势、发芽率,使株高、主根长、根系体积、基部茎粗、干物质的积累等有所增加,有促进生长和增产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防虫、促长、健苗、增产的效果。
五、怎么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合格呢?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合格有两个方面,一是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理化指标,需要用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试,这就要求我们农民朋友在使用过程中从感官上来看包衣后种子表面的均匀度、亮度以及晾干后把种子放在水中,看是否褪色;二是在使用后看这个产品的防效,这需要用数据来进行评判,主要看发芽率和病株率。
六、为什么用小麦包衣剂来防治病害越来越重要?现在小麦包衣剂主要针对的病害有哪些?近些年来,由于环境因素和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以及种子的频繁调拨和联合跨区收割等客观因素,加上我国特有的家庭种植方式,不利于进行统防统治,使得小麦病害发生趋势愈来愈明显,尤其是一些种传和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高产丰收。
种衣剂简介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经过先进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裹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保护膜的农药制剂。
种衣剂于播种前使用,可综合防治苗期病虫害,省药、省时、省工、省钱,有利于环境保护,包衣后又能促进作物生长,使其根系强大、抗逆性强,可保产、增产,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种子处理剂已从传统的有机氯产品发展为两元或三元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微肥等的混合种衣剂产品。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法国、丹麦、日本、以色列等拥有比较先进的种衣剂研制及应用技术,其良种包衣率达95%以上。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种子处理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其特点,首先是高效、经济、安全农药新品种的开发不断替代传统的种子处理剂。
其次是新剂型如悬浮剂、悬乳剂等的开发应用使种子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第三是薄膜包衣种子技术的研究及开发,推动着种子处理朝着产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第四是随着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制剂进行种子处理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地开展。
也是未来种子处理剂的发展方向。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和开发以克百威和多菌灵等为有效成份的一系列混配种衣剂,并开始在我国北方生产中推广应用,成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包衣技术的基础产品。
此后,种衣剂研制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为加强对种衣剂行业的管理,1995年起我国对种衣剂质量和应用状况进行市场抽查和监督。
1998年由农业部药检所主持召开了种衣剂行业标准拟订座谈会,1999年,以农业部药检所、沈阳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研究及制订了我国种衣剂产品的国家标准。
目前国内登记在册的生产种衣剂的企业已达88家,品种多以悬浮种衣剂为主。
主要应用于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及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种子包衣。
(一)玉米种衣剂玉米种子处理对苗期的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的综合防治效果。
种子处理是最重要、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植保手段之一,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病虫害春防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全省种子处理面积(折本田)达400万公顷,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
种子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药剂拌种,二是药剂闷种,三是药剂浸种,四是种衣剂技术。
种衣剂一般是由有效成份及助剂组成。
是一种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膜的农药制剂。
种衣剂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及微肥、激素等。
种衣剂由于具有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药效持久等特点,比较符合黑龙江省地多人少的省情,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往生产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如地下害虫、种传、土传病害的防治等。
因此,一经推广,即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短短几年内,已在该省普遍应用。
1黑龙江省种衣剂使用现状1.1 使用量逐年加大,应用作物进一步拓宽黑龙江省最早是从1987年开始,在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进行了种衣剂防治玉米、大豆种传、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试验及示范,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应用,据统计,1992年最早大面积推广使用种衣剂时,全省应用面积仅为6.7万公顷左右,1996年应用量迅速上升到1800t(吨),应用面积达133.3万公顷,而截至到2000年年底,全省各类种衣剂使用量已达4500t,推广应用面积超过333.3万公顷。
种衣剂所应用作物及防治对象也进一步拓宽,最初种衣剂仅用于大豆、玉米两种作物,而目前种衣剂已可应用到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甜菜、马铃薯等作物。
1.2 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已登记并在黑龙江省推广使用的种衣剂品种就达40余种,生产厂家20多家。
其中,销售量大,知名度高的厂家及品种有:江苏铜山县农药总厂的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和20%克福悬浮种衣剂、天津北方种衣剂中试厂的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中种集团黑龙江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的35%、20%克福悬浮种衣剂和11%福酮种衣剂、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化工厂的35%、30%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和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的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有限公司的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和30%多福克悬浮种衣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合成助剂厂的35%、30%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和8.1%黑穗克星、哈尔滨益农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30%多克福悬浮川衣剂和15%克福种衣剂、山东华阳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的25%克多福种衣剂和20%呋福种衣剂、黑龙江省龙达种衣剂厂的20%呋福种衣剂等。
[ 种衣剂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粉末状的;有的是预制成型长久存放,也有的现制现用。
在悬浮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要求有效成分能逐步释放而对作物发芽生长无毒害作用,种衣膜具有透水性、透气性,不影响种子生命和呼吸作用。
种衣剂具有高效、经济、安全、残效期长和多功能等特点。
种衣剂特点:在土壤中遇水膨胀透气而不被溶解(成膜剂),从而使种子正常发芽、使农药化肥缓慢释放,具有杀灭地下害虫,防治种子病菌,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种子使用量,改进作物品种。
]百度非活性成分包括:悬浮剂、乳化剂、润湿剂、渗透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稳定剂、警戒色、水是主要介质。
2、种衣剂的生产工艺目前种衣剂可分为三类:一是悬浮种衣剂:二是胶悬种衣剂;三是超微干粉种衣剂。
种衣剂(seed coating agent)是一种农药制剂,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裹于种子表面,具有快速成膜的特性,用于农作物和其他种子处理,构成了种子包衣技术的核心部分。
它具有种子消毒、防治病虫害、缓慢释放药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抗逆性等作用。
种衣剂通常有活性成分和非活性成分组成,活性成分一般由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构成;非活性成分一般由成膜剂、稳定剂、警戒色等有效助剂构成(仇维执等,1999)。
种子包衣技术是将精选后的种子作为载体,应用手工的或者机械的途径将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通过粘着剂或成膜剂均匀的粘附于种子表面好像是给种子穿上了一层保护性的外衣(达忠杰,2006)。
种子表面包裹种衣剂后,由于其中成膜剂的作用,会在种子表面立即固化成膜,其中的活性成分缓慢释放能起到防治病虫害,调节作物生长的作用,为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地下微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幼苗抗性和作物产量的目的。
种子包衣前要经过精选,剔除了干瘪、虫蚀的种子,包衣后种子的重量有所增加(李明等,2005),减少了播种量,具有省种省药省工的特点。
种衣剂是农药加工的一种剂型,是用于种子包衣、具有成膜特性的一类制剂,全称种子包衣剂。
在寒地稻种植区种衣剂的大面积应用是在本世纪初期,水稻种衣剂的大面积应用,不仅提高了药剂对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而且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对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措施,减少了药剂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秧苗素质。
这项新技术不仅能提高种子出苗率、确保苗全、苗壮、苗齐,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增加作物产量,而且能节约种子,减少用药、用工、降低成本和隐蔽用药净化环境的功效,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
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种衣剂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激素、肥料或有益微生物等,也是种衣剂中直接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其种类、组成及含量直接反映种衣剂的功效,常用的杀虫剂、杀菌剂主要有呋喃丹、多菌灵、福美双、咪鲜胺等高效广谱性农药。
通常根据作物种类及病虫害防治对象加以选择。
而在寒地稻区水稻种衣剂一般以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为主要成份,其中杀菌剂主要防治恶苗病与立枯病等苗期病害,真正的种衣剂一次包衣解决了水稻恶苗病与立枯病两种病害的防治,整个育苗期不需另防立枯病。
同时解决了苗床消毒,床土可以不消毒,对于是否调酸无要求,简化了操作规程,与应用杀菌剂浸种、床土必须消毒、播种后施药防治苗期立枯病相比,节省了生产成本,缓解了春季农时紧张等,所以近几年寒地稻作区水稻种子包衣技术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并被农民接受,种衣剂的种类与品种随之增多,但应用比较广的为含有多菌灵+福美双成份的种衣剂,应用这种种衣剂育苗,浸种时药膜不脱落,可防治立枯病、恶苗病、绵腐病、粉籽等病害,药效好、药效稳定。
水稻浸种不用加药剂、床土不用药剂消毒,提高出苗率、成苗率,根白、根多、盘根好,苗齐苗壮,对水稻安全,而且秧苗素质好于其它类种衣剂,总之应用含多菌灵、福美双成份的种衣剂,省种、省药、省工、省本、增产、增收,高效低毒、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显著。
1、种衣剂是最节约用药的农药新剂型种衣剂(Seed Dressing)是在原有农药剂型(如SC、EW、DF、WP、CS、SL)的基础上,辅以成膜成份,并根据需要添加其它成份(如微肥、激素等)制作而成。
农作物良种播种之前,根据可能会发生的芽期、苗期虫害及种传、土传病害,选择药液品种,对种子进行包衣。
一层薄薄的药膜保护了种子,犹如穿上了一种外衣,故名种衣剂。
一般包衣种子可在芽期和苗期的近45天内不需再施农药,且用药量仅为田间施药的1/50左右,因此它被称为最节约用药的农药新剂型。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种衣剂剂型有水悬浮型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剂型国际代号为FS。
从整体意义上看,可以说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是植保领域中使用农药方式的一次革命,由于种子包衣所耗用农药大幅度减少,防治和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属世界公认的要积极推广的对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剂型。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科技农业过渡的桥梁之一。
国际种子处理界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种子包衣技术是充分挖掘作物遗传基因潜力的一个重要措施(See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evolving to achieve crop genetic potential),种子包衣技术既可以当前的传统作物栽培服务,也是将来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之一,有着广泛的科技发展前途。
2、种衣剂的基本概念2.1. 种子处理剂和种衣剂种子处理剂分为三种a.拌种剂b.浸种剂c.种衣剂。
拌种剂和浸种剂属于田间施药的一种方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播种前农民根据防治的需要用固体农药或者用含有农药的水溶液来处理种子,它是一种传统的、田头的作物保护的方法之一。
而种衣剂是在植物种子外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衣膜(或保护层),我们把具有这种功能的药剂称之为种衣剂,很显然,与前两种种子处理的方式相比,种子包衣能适合现代化大农业的需要,它有利于区域性的综合防治,也有利于区域性的良种推广和统一供种。
种衣剂组成成分种衣剂是一种用于染色和处理纺织品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改变纤维材料的颜色、手感和性能。
种衣剂的成分非常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种衣剂成分及其作用。
一、染料染料是种衣剂中最常见的成分之一,它们能够赋予纺织品丰富的颜色。
染料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种。
天然染料通常来自于植物、动物或昆虫的提取物,如蓝莓、茶叶、蚕蛹等。
而合成染料则是由化学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颜色和稳定性。
二、助剂助剂是用于增强染料的附着性、均匀性和耐久性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助剂包括浸湿剂、分散剂、增稠剂、固色剂等。
浸湿剂能够使纤维材料更好地吸收染料,提高染色效果;分散剂能够将染料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避免染料团聚;增稠剂能够增加染料溶液的黏稠度,提高染料的附着性;固色剂能够使染料牢固地结合在纤维材料上,提高染色的耐久性。
三、酸碱调节剂酸碱调节剂用于调节染料溶液的酸碱度,以改善染色效果。
在染料的选择和固色过程中,酸碱度的调节非常重要。
酸性染料适用于酸性条件下染色,碱性染料适用于碱性条件下染色。
酸碱调节剂能够使染料溶液的酸碱度保持在最佳范围内,确保染色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漂白剂漂白剂是一种用于去除纺织品中色素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将有机染料分解或氧化,使其失去颜色。
漂白剂的常见成分包括氯漂白剂、过氧化氢等。
漂白剂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使纺织品恢复到原始的白色状态,为后续染色和处理工艺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抗菌剂抗菌剂是一种用于抑制纺织品中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纺织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异味、变色和织物破坏。
抗菌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纺织品的清洁和卫生。
六、防水剂防水剂是一种用于使纺织品具有防水性能的化学物质。
它能够改变纤维材料的表面特性,使其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防潮性。
防水剂广泛应用于户外服装、帐篷、雨伞等产品,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保持用户的干燥和舒适。
种衣剂的种类根据种衣剂处理种子后是否改变种子形状、种衣剂的使用时间、应用范围、组成成分、剂型、功能特性等作以下分类。
1.按种衣剂处理后种子形状是否改变分类①薄膜种衣剂:种子经薄膜种衣剂包衣后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重量一般增加2%~15%。
可能会抑制种子发芽,且此类种衣剂的一些多聚物成膜物对种子易产生毒害及抑制作用。
我国现已研究、推广应用的种衣剂基本属于此类型。
②丸化种衣剂:包衣后改变种子的形状及大小,种子重量一般增加3~50倍,便于机械化播种且可增强良种的抗逆性。
目前我国因存在价格、发芽率不能保证等问题,还没有商品化的丸化种衣剂。
2.按使用时间分类①预结合型:种子与药物先包衣成型,经历较长的贮存期,播前产后一包到底,种衣剂的作用发挥较为充分,但配方制作技术复杂,药物和种子能长期共存而又无害的机遇较少。
②现制现用型:只在播种前几小时或几天内用种衣剂包覆种子,起消毒、杀菌、健苗及防治苗期病虫害的作用,该种衣剂所涉及问题相对较少。
目前我国种衣剂多为此类型。
3.按应用范围分类①多作物种衣剂:该类种衣剂适用于多种作物。
如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种衣剂4号适用于花生、玉米、小麦等作物种子包衣,其不仅应用范围广,而且有广谱的防病治虫效力。
美国产35%呋喃丹种衣剂可用于大豆、甜菜、棉花等多种作物苗期害虫。
②单一作物种衣剂:只适用于一种作物种子包衣,用于其他作物有时可产生药害或效果下降。
如棉花、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西瓜、油菜、番茄、菠菜等专用种衣剂。
其虽只适用于一种作物,但针对性强(特别是微量元素与生长调节剂),防病治虫效果常高于多种作物种衣剂。
4.按组成成分分类①单元型种衣剂: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配制的种衣剂。
如杀虫种衣剂、防病种衣剂、除草种衣剂等。
其特点是针对性强,能及时彻底地解决生产上的某一突出问题,药用效率高、效果好。
国外种衣剂多属此类型。
②复合型种衣剂:是为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利用多种有效成分复配而成的。
种衣剂简介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种衣剂简介(龙灯优拌和拜耳的高巧)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经过先进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裹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保护膜的农药制剂。
种衣剂于播种前使用,可综合防治苗期病虫害,省药、省时、省工、省钱,有利于环境保护,包衣后又能促进作物生长,使其根系强大、抗逆性强,可保产、增产,经济、生态效益显着。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种子处理剂已从传统的有机氯产品发展为两元或三元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微肥等的混合种衣剂产品。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法国、丹麦、日本、以色列等拥有比较先进的种衣剂研制及应用技术,其良种包衣率达95%以上。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种子处理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其特点,首先是高效、经济、安全农药新品种的开发不断替代传统的种子处理剂。
其次是新剂型如悬浮剂、悬乳剂等的开发应用使种子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第三是薄膜包衣种子技术的研究及开发,推动着种子处理朝着产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第四是随着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制剂进行种子处理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地开展。
也是未来种子处理剂的发展方向。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和开发以克百威和多菌灵等为有效成份的一系列混配种衣剂,并开始在我国北方生产中推广应用,成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包衣技术的基础产品。
此后,种衣剂研制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为加强对种衣剂行业的管理,1995年起我国对种衣剂质量和应用状况进行市场抽查和监督。
1998年由农业部药检所主持召开了种衣剂行业标准拟订座谈会,1999年,以农业部药检所、沈阳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研究及制订了我国种衣剂产品的国家标准。
目前国内登记在册的生产种衣剂的企业已达88家,品种多以悬浮种衣剂为主。
主要应用于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及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种子包衣。
种衣剂名词解释(一)种衣剂名词解释1. 种衣剂种衣剂(Seed dressing)是一种用于处理种子的农药或添加剂,目的是保护种子免受病害、害虫和其他压力的影响,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作物的产量。
•例子:–种衣剂可以包含杀菌剂,用于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种衣剂也可以包含杀虫剂,用于防止昆虫对种子的侵害。
2. 杀菌种衣剂杀菌种衣剂(Fungicidal seed dressing)是一种种衣剂,主要针对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例子:–金露霉素是一种广泛用于杀菌种衣剂的抗生素,常用于保护谷物种子免受真菌感染。
3. 杀虫种衣剂杀虫种衣剂(Insecticidal seed dressing)是一种种衣剂,主要用于防止昆虫对种子的侵害。
•例子:–氯氟吡虫啉是一种常用的杀虫种衣剂,用于保护棉花种子免受棉铃虫的危害。
4. 激素种衣剂激素种衣剂(Hormone seed dressing)是一种种衣剂,包含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种子生长和发育来提高作物产量。
•例子:–赤霉素是一种激素种衣剂,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耐逆性。
5. 粘附剂粘附剂(Adhesive)是一种种衣剂中的添加剂,用于提高种子与其他添加剂的粘附力,以确保种子表面均匀附着。
•例子:–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常用的粘附剂,可提高种子与杀菌种衣剂之间的粘附力。
6. 排水剂排水剂(Drainage agent)是一种种衣剂中的添加剂,用于改善种子的排水性能,以提高种子的湿润率和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例子:–蚕油是一种常用的排水剂,可以提高种子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减少根部窒息。
7. 营养剂营养剂(Nutrient agent)是一种种衣剂中的添加剂,用于为种子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例子:–多元肥是一种常用的营养剂,含有多种元素,如氮、磷、钾等,可为植物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以上是关于种衣剂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和例子。
种衣剂的使用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种子质量和作物产量,从而为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做出贡献。
种衣剂的详细介绍
什么是种衣剂呢?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成膜剂、防冻剂和其他助剂加工制成的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层膜的制剂,它对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物健康成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均具有特定的功效。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种衣剂的推广使用力度,使用范围和面积越来越大,取得了很好的防虫、防病、增产效果。
但随着种衣剂产品市场的扩大,也出现了品种多、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种衣剂的种类及其构成的研究现状种衣剂是一种用于织物染色的化学物质,可以使织物上色均匀、持久,并具有抗褪色、抗污染、防皱和吸湿快干等功能。
种衣剂通常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每种成分都起着特定的作用。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衣剂成分的创新和性能的改进上。
一种衣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着色剂、浸染剂、香料、增白剂和抗菌剂等。
着色剂是种衣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给织物以所需的颜色。
常见的着色剂有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还原染料等。
浸染剂是用于改善织物吸水性能和加强染色的化学物质,常用的浸染剂有润湿剂、助剂等。
香料主要用于给织物增加香气,提高穿着舒适度。
增白剂可以使织物表面更加洁白明亮,常用的增白剂有荧光增白剂和雪花粉等。
抗菌剂可以抑制织物上的微生物滋生和繁殖,保持织物的洁净状态。
目前,种衣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 新型种衣剂的开发: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织物颜色、舒适度和功能性的需求,科研人员不断开发新型种衣剂。
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环保、更持久的着色剂,探索新型浸染剂和改性剂的应用,开发具有抗菌、防皱和保暖等功能的种衣剂。
2. 种衣剂的改性研究:为了提高种衣剂的性能,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改性。
通过调整着色剂的结构和配方,提高织物上色的均匀性和色牢度。
通过改变增白剂的组成和结构,提高织物的白度和洁净度。
通过添加功能性物质,提高织物的抗皱性、防静电性、防水性等。
3. 种衣剂的应用研究:为了更好地应用种衣剂,研究人员还在研究种衣剂的使用方法和条件。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种衣剂的纳米化处理,以提高其在织物上的附着性和持久性。
研究人员还在研究种衣剂的加工工艺,以提高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效率和经济性。
种衣剂是一种重要的织物染色化学剂,具有丰富的功能和应用前景。
目前,许多研究正在进行中,以开发新型的种衣剂,改进其性能,并研究其应用方法和条件,为织物染色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物种衣剂知识普及作物种衣剂知识普及什么是种衣剂 2关于种衣剂的颜色问题 2广东退运近六万吨含种衣剂巴西大豆 3广东口岸首次截获绿色种衣剂大豆 3广东口岸从进境小麦中检出包衣剂小麦 4花生种衣剂拌种防病虫 4种衣剂及其关键技术评述 5什么是种衣剂将干燥或湿润状态的种子,用含有粘结剂的农药或肥料等组合物所包,使在种子外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保护层,这一过程称为种子包衣,包在种子外边的组合物质称之为种衣剂或包衣剂。
种衣剂是在拌种剂和浸种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大优点是能在种子外面形成一层比较牢固的薄膜,因此得名种衣剂。
(1)促使良种标准化、丸粒化、商品化,用种衣剂包衣后提高种子质量,使出苗齐、全、壮得到保障,同时节省种子。
另外带有警戒色,杜绝了粮、种不分。
(2)综合防治病虫鸟、鼠害及缺素症。
包衣种子播入土中,种衣在种子周围形成防治种子的屏障,使种子消毒和防治病原菌侵染,种衣剂含有的锰、锌、钼、硼等微量元素,可有效防治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
(3)提高产量20-40%,改进产品质量,促进生根发芽,刺激植株生长。
(呋喃丹)+多菌灵+福美双,含量分别为35%、30%和25%;及克百威(呋喃丹)+福美双,含量以20%和15%等配方为主,这类产品占种衣剂总量的90%以上。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有些厂家为追求低成本,尽可能地降低种衣剂中的主要成分克百威的含量,导致种衣剂的药效下降。
关于种衣剂的颜色问题种衣剂的颜色,实际上是为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表明这些种子是用药剂处理过的,不能用来食用和作饲料。
但是,我们农民长期以来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观念,认为种衣剂颜色越深、刺激的味道越大,药效越高。
这种观念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
部分种衣剂厂家迎合农民朋友的心理,偷工减料,减少杀虫防病的农药的含量,加大染料的含量。
某些种衣剂颜色(/html/info/1222/chanpin_6826.htm)广东退运近六万吨含种衣剂巴西大豆发布时间:2004-05-3114:39:01近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广州退运近六吨含有种衣剂大豆的巴西进口大豆。
种衣剂作用原理
衣物的染色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一些化学剂来实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以达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种衣剂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用于改善染色效果和增强染料与纤维结合的化学剂。
种衣剂的主要作用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离子交换:种衣剂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的,
它们能够与纤维表面和染料分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通过
与纤维表面吸附和帮助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内部,种衣剂能
够加强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染色效果和染
色的持久性。
2.分散稳定性:种衣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分散染料和纤
维颗粒的作用。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通常以颗粒的形式存
在,种衣剂可以将颗粒稳定地分散,避免染色中颗粒的聚
集和沉积,保证染料的均匀分布,提高染色效果的一致性。
3.渗透加强:种衣剂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渗透能力,能够改善
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内部的能力。
它们能够破坏纤维表面的
氢键和范德华力,降低染料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从而提
高染料的渗透性和染色效果。
4.酸碱调节:种衣剂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调节染料和纤维之间
的酸碱平衡。
不同种类的染料对酸碱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种衣剂能够根据染料的不同特性,调节染料分子和纤维之
间的酸碱平衡,使其适应染料的染色条件。
总而言之,种衣剂通过离子交换、分散稳定性、渗透加强和酸碱调节等作用,能够改善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提高染色效果和持久性。
它在纺织品染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优化染色效果和提高染料利用率提供支持。
介绍几种常见的种衣剂
种子包衣,就是在种子表面包上一层由农药、微肥、激素、缓慢释放剂及黏合剂制成的种衣剂。
种衣剂不同于浸种或拌种用的农药乳剂或粉剂,它包在种子上能立即固化成膜,包衣后的种子播入土壤后,种衣遇水能迅速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保证种子发芽,种衣剂中活性成分能缓慢释放,逐步被作物幼苗吸收,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
适宜玉米的种衣剂。
17%种衣剂13号:含呋喃丹12%,多菌灵3%,三唑酮2%,微肥3%。
主要用于大田玉米或玉米制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玉米黑穗病有特效,并兼治玉米茎腐病及缺素症。
药种比一般为1∶40。
适宜小麦的种衣剂。
15%种衣剂14号:含三唑酮1.5%,多菌灵10.5%,甲基异柳磷3%,微肥及稀土元素3%。
可防治小麦苗期根腐病、白粉病、锈病,同时兼治地下害虫。
药种比一般为1∶65左右。
适宜棉花的种衣剂。
30%种衣剂1号:含呋喃丹20%,多菌灵5%,五氯硝基苯5%。
常用于脱绒后的棉花种子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虫、苗期蚜虫、立枯病、炭疽病等。
药种比一般为1∶23左右。
适宜花生的种衣剂。
30%种衣剂4号:含呋喃丹25%,甲拌磷
5%。
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线虫和黏虫等。
药种比一般为1∶50。
种衣剂1、种衣剂是最节约用药的农药新剂型(代码:SD、FS、EWS、SW)种衣剂(Seed Dressing)是在原有农药剂型(如SC、EW、DF、WP、CS、SL)的基础上,辅以成膜成份,并根据需要添加其它成份(如微肥、激素等)制作而成。
农作物良种播种之前,根据可能会发生的芽期、苗期虫害及种传、土传病害,选择药液品种,对种子进行包衣。
一层薄薄的药膜保护了种子,犹如穿上了一种外衣,故名种衣剂。
一般包衣种子可在芽期和苗期的近45天内不需再施农药,且用药量仅为田间施药的1/50左右,因此它被称为最节约用药的农药新剂型。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种衣剂剂型有:(1)水悬浮型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剂型国际代号为FS。
(2)水乳型种衣剂(EWS)(3)粉体种衣剂(WS)从整体意义上看,可以说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是植保领域中使用农药方式的一次革命,由于种子包衣所耗用农药大幅度减少,防治和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属世界公认的要积极推广的对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剂型。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科技农业过渡的桥梁之一。
国际种子处理界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种子包衣技术是充分挖掘作物遗传基因潜力的一个重要措施(See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evolving to achieve crop genetic potential),种子包衣技术既可以当前的传统作物栽培服务,也是将来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之一,有着广泛的科技发展前途。
2、种衣剂的基本概念2.1. 种子处理剂和种衣剂种子处理剂分为三种a.拌种剂 b.浸种剂 c.种衣剂。
拌种剂和浸种剂属于田间施药的一种方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播种前农民根据防治的需要用固体农药或者用含有农药的水溶液来处理种子,它是一种传统的、田头的作物保护的方法之一。
而种衣剂是在植物种子外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衣膜(或保护层),我们把具有这种功能的药剂称之为种衣剂,很显然,与前两种种子处理的方式相比,种子包衣能适合现代化大农业的需要,它有利于区域性的综合防治,也有利于区域性的良种推广和统一供种。
2.2. 种衣剂的分类1)按功能分:a.植保型 b.衣胞型 c.整形型植保型,即以防治芽期和苗期的主要病虫害为标的而拟定的活性物质配方,形成衣膜包裹在种子表面。
衣胞型,一般来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特种作物、特定的气候条件、或特殊的地区)为了保证种子的发芽,而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种子外表包裹了一层保护层,例如:包括供氧剂、保水剂等等,犹如给种子提供了一个小“宾馆”。
整形型,主要是针对蔬菜、花卉等价值较高作物种子进行整形处理,俗称呼丸粒化,它是种子高度商品化的一种形式。
2)按使用对象分:a.旱田种衣剂 b.水田种衣剂3)按防治对象分: a.单一型 b.复合型单一型,有单一的防病型、单一的防虫型或防缺素症型。
这种形式前几年在西方国家很普遍,使用者可根据防治需要逐一购买,混配合使用。
复合型,有药肥复合型、病虫兼治型等等,根据综合防治的需要做成一个配方,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就是以该种剂型为主。
4)按包衣层数分:a.单层包衣b.多层包衣多层包衣主要是指以上所述单一型种衣剂的衣膜按功能多层包衣,另外一种是指丸粒化的制作过程。
5)按农药加工剂型分:a.水悬浮型(FS)b.水乳型(EWS) c.悬乳型(SES) d.干胶悬型(DFS)e.微胶囊型(CS)f.水粉散粒剂型(WGS)等等。
水悬浮型种衣剂是目前我国推广种子包衣技术使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种衣剂,它是把固体的农药和其他辅助成份超微粉碎成小于4微米颗粒而做成的一种特殊的农药水悬浮剂,国际标准代号为FS。
水悬浮剂又分为普通型和浓缩型的,这种剂型的特点是使用方便,但缺点是体积、运输量和包装量很大,包装物有可能污染环境,不利于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近年来,国内又开发出浓缩型的水悬浮型种衣剂,使用时根据说明书加水稀释,然后包衣。
水乳型种衣剂是根据某些特殊作物的种子的防治需要而研制出的一种新的种衣剂剂型。
它是把农药以液体形式以一个微米左右颗粒均匀的悬浮在种衣剂中,同时配以特殊的成膜材料和渗透剂。
它的特点是活性物质的渗透性极强,能迅速穿过质地较为坚硬的种皮而被种子吸收,同时,特殊材料制成的衣膜保证了活性物质的单向渗透,具有特殊的效果。
悬乳型种衣剂是水悬浮型种衣剂和水乳型种衣剂的复配剂型。
干胶悬型种衣剂是以农药干胶悬剂为基础再配以成膜材料而研制出的一种种衣剂新剂型。
所有的活性物质等固体颗粒必须严格按照水悬浮型种衣剂的要求平均粒径小于4微米。
使用时根据说明书配以定量的水进行稀释,使之恢复成悬浮型种衣剂,然后进行包衣。
值得一提的是不能把拌种剂(WS)与该种干胶悬型种衣剂混为一谈。
前者的基础是可湿性粉剂(WP),用这种拌种剂可以湿拌种但不能形成衣膜,同时可湿性粉剂颗粒太大,一般均在8-40微米左右。
就种衣剂所允许使用的农药而言,尤其是超高效农药,采用这种剂型很难起到应有的药效。
干胶悬型种衣剂由于是固体粉末,所以运输和仓储方便,并节约包装费用,减少环境污染。
一般适用于超高效农药为配方的种衣剂。
提醒注意的是:剧毒农药不宜采用此剂型加工,例如呋喃丹,高浓缩的剧毒农药以超微固体形式存在,不管对生产者或使用者而言都是极不安全的。
微胶囊型种衣剂,这种剂型的特点是把农药以5-20微米或者更小直径的高分子小球包裹起来,形成一个一个的微胶囊,然后再按种衣剂的要求加工成水悬浮型的或干胶悬型的种衣剂,它具有控制释放的功能,从而可以延长药效,更可靠的确保种子的安全。
目前,全球正处在研制开发阶段。
水分散性粒剂剂型种衣剂是在干胶悬型种衣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而形成的,更有利于包装、运输和使用。
3、种衣剂的配方和主要技术要求3.1. 种衣剂一般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1)活性物质2)成膜剂3)其它助剂(分散剂、渗透剂、流变添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4)填料5)辅助成份: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水剂、供氧剂等(按不同需要而定)6)警戒色活性物质是种衣剂的主配方,是病虫害防治功能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它包括杀菌剂、杀虫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相应的保护剂,微量元素等。
但种衣剂配方所选用的农药活性物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如:a.不能影响种子的活性b.在土壤中必须稳定c.原药的酸碱度必须保持基本是中性 d.对环境和土壤不产生严重的污染 e.残效期适中等等。
国际上种衣剂的开发和使用在60年代左右,开始阶段所选用的活性物质种类与拌种剂接轨,主要使用的药物有多菌灵、福美双、萎锈灵、苯菌灵、甲霜灵等,杀虫剂主要有克百威、甲拌灵等,随着高效和超高效农药的问世,上述传统农药从90年代起正在逐步的从种衣剂配方中被淘汰。
而代之以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咯菌腈、灭菌唑、吡虫啉、七氟菊酯、氟虫腈、噻虫嗪等。
我国的种衣剂研究开发起步于80年代末期,推广于90年代初,其农药活性物质的选用大部分仍以传统农药为主,目前正在加速向超高效农药过渡,国家已规定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甲基环硫磷、甲拌磷等剧毒农药禁止或逐步禁止在种衣剂上使用。
2002年又规定,以呋喃丹为活性物质登记的种衣剂不再扩大登记。
成膜材料是种衣剂的一个关键成份,它必须在种子外表形成一层衣膜,具有透气透水的功能和一定的强度,但又不被水份所溶解,随着种子的发芽、生长而逐步的降解,它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上述辅助成份中微肥主要以特殊形态的锌、硼、锰、铜以及少量稀有元素为主。
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植物需要,经常选用的是多效唑、烯效唑、缩节胺、生根剂、种子萌发促进剂等。
警戒色赋予产品呈紫红色(或其它警戒色)可流动的均匀悬浮液,长期存放可能出现少量沉淀或分层,但在室温下经过不用工具的摇动就能恢复原状,不应有结块,长期存放,分层现象越明显说明种衣剂质量越差。
3.2. 主要技术要求悬浮率是判定种衣剂中固体材料粒度大小的一个间接的测定办法,粒度决定包衣的均匀性,粒度越小,产品分布越均匀,田间播种后,其防治效果越均衡。
粒度分布不均匀或严重超标就不可能均衡的发挥药效,布药过多的种子有可能产生药害,而吸药量不足的种子又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水悬浮型种衣剂其平均粒度至少应小于4微米,没有专用的仪器很难测定。
就种子公司而言,用显微镜扫描,如发现特大的颗粒出现的几率很多,可以作出一个粗略的判断,再者悬浮型种衣剂如底部出现明显的固体沉淀甚至结块,这就说明质量没有达到标准。
黏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产品的包衣效果,一般来说,对某一种特定的种子,黏度和包衣效果成负相关。
因此,一个优质的种衣剂必须具备相应的流变性,即静止的黏度大,而流动的黏度小,通过晃动产品或小试包衣可以作出一个粗略的判断。
成膜性与包衣脱落率成正相关,在种子包衣和包装贮存过程中也可能作出一个大致的判别。
种衣剂的酸碱度应严格控制在中性或6-7之间,过酸或过碱会对种子的发芽产生不良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贮存期较长(一般两年)的种衣剂酸碱度的变化较大,不宜再使用。
冷贮稳定性,种衣剂产品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要求物理性无明显变化,国家标准定为0C贮存7天,物理性状无明显变化。
特别优良的种衣剂即使在零下5-100C的条件下,长期贮存而结冰,但在室温条件下,化冰后仍能恢复原状。
热贮稳定性是检验产品配方是否合理,在保质期内是否稳定的一项指标要求。
方法是将样品在54+20C贮存2周后,其有效成份分解率应不超过该产品标准规定的分解率,各项物理指标仍应符合原标准的规定。
另外,包衣种子的发芽试验和种子活力的测定是种子公司成功进行种子包衣不可缺少的试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