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7
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费用归集和分配。
其中,制造费用是成本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这一问题,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
一、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的归集是指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和汇总。
具体来说,制造费用的归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材料的归集: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它们的成本直接与产品相关,因此应当被归集到制造费用中。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通过领料、物料盘点等方式,将直接材料的成本进行准确地归集。
2. 直接人工的归集: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它们具有直接性和可变性。
企业应当将直接人工的成本与产品相关联,进行准确的归集。
3. 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费用,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设备折旧、工厂管理人员工资等。
这些费用虽然与产品生产有一定关联,但由于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联,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将它们进行合理的归集。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是指将已经归集的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依据和比例分配到各个产品上,从而形成产品的成本。
制造费用的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分配: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成本是与具体产品直接相关的,在分配时通常按照实际使用量或标准成本进行分配,以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是与整个生产过程相关联的费用,因此在进行分配时需要考虑到各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制造费用的实际消耗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等方法,将制造费用进行合理的分配。
3. 间接费用的分配:除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费用都属于间接费用,它们在分配时通常采用一定的分配基础和分配率进行分配,以确保分配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程序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成本会计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其基本程序:汇集和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属于间接费用。
这些费用在发生时,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有关资产类账户(如“原材料”、“银行存款”等)。
分配: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正确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将间接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通常有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直接工资、直接材料成本等。
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根据确定的分配标准,将间接费用分配给各个产品,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应分配的制造费用金额。
登记成本计算单:将各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金额登记到各有关产品成本计算单中,作为产品成本计算的一个组成部分。
计算完工产品成本:通过将各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其他直接支出与分配的制造费用相加,即可得到各产品的总成本。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当产品完工后,应及时结转其成本。
即从“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制造费用的归集方法以下是 6 条关于制造费用的归集方法:1. 直接归入法呀!就像你整理自己的宝贝一样,那些直接用于生产的费用,比如原材料,你能清楚地知道它们就是为了制造出产品而花费的呀,那就能直接归到制造费用里面啦。
比如说生产一个玩具,那用来做这个玩具的塑料,就是可以直接归入制造费用的哦!2. 按比例分配法呢!这个就好像分蛋糕一样,有些费用不能直接确定是属于哪个产品的,那就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呀。
比如车间的水电费,不可能完全只给一个产品用呀,那就根据各个产品的生产情况按比例分呗。
像有几种不同规格的家具同时在生产,那水电费就可以按比例分配到它们的制造费用里面呀!3. 累计分配法哟!这就像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宝藏呀,把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制造费用慢慢积累到一起,然后再进行分配呢。
比如一个月里生产了好多批次的货物,先把这一个月的相关费用累计起来,最后再分给这些货物的制造费用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就像是慢慢攒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4. 作业成本法哇!这就好像是给每个作业都标上了价格标签呢,根据不同的作业来归集费用呀。
比如生产线上的不同工序,每个工序都有它特定的成本,那就根据这些来归集制造费用呀。
好比做一个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个步骤花费都不一样,那对应的制造费用也就不一样啦!5. 交互分配法嘿!这就像是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分享一样呢。
有些费用在不同部门之间会有交互呀,那就来回分配一下。
就像两个车间会共用一些设备,那设备产生的费用就通过交互分配来计入各自的制造费用中呀,是不是很神奇?6. 产量分配法呀!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产量来分配制造费用嘛。
产品生产得多,那分配的费用就相对多一些呀。
假设生产手机,产量大的型号肯定要承担更多的制造费用呀,这不是很合理嘛!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制造费用的归集方法各有特点,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核算生产过程中的费用,让我们对成本的把控更加准确呀!。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它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保险费、排污费、存货盘亏费(减盘盈)及其他制造费用。
企业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应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科目可以按生产车间开设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开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费用发生时,根据支出凭证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及其所属有关明细账,但是,材料、工资、折旧以及待摊和预提费用等,要在月末时,根据汇总编制的各种费用分配表计入。
材料、产品等存货的盘盈、盘亏数,则应根据盘点报告表登记。
归集在“制造费用”科目借方的各项费用,月末时应全部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计入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科目一般月末没有余额。
在只有产品的车间里,制造费用可直接计入其产品成本。
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中,就要采用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常用的有按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机器工时、直接人工费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只有产品又有工时统计资料的车间里,可按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如果企业没有文明工时统计资料,但制定有比较准确的产品工时定额,也可以按产品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
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中,制造费用也可以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
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数×分配率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的大部分支出属于产品生产的直接费用,因而不能按照产品制定定额,而只能按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日编制制造费用计划,加以控制。
通过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能够反映和监督各项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将其正确、及时地计入产品成本。
【例】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内,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33 6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19 200小时,本月发生制造费用22 1 76元.要求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成本会计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实际分配率法预定分配率法累计分配率法预定分配率法,亦称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这是按照各生产单位年度的制造费用预算和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事先确定的预定分配率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预定分配率该种产品当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制造费用的预定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内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之和实际制造费用与按预算分配率计算分配的制造费用的差额= −实际制造费用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应分配的差异额= ×该产品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差异额分配率差异额分配率=差异额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例4-8】某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预算额为115 46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2 200件,乙产品1 50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甲产品8小时,乙产品5小时。
假定车间8月份的实际产量为:甲产品180件,乙产品120件。
则8月份制造费用分配计算如下:制造费用预定分配率=115 4602 200×8+1 500×5=4.6甲产品8月份应负担制造费用=4.6×(180×8)= 6 624(元)乙产品8月份应负担制造费用=4.6×(120×5)= 2 760(元)该车间8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6 624+2 760= 9 384(元)调整分配率=− 1 392116 000=-0.012甲产品多分配的制造费用=(—0.012)×76 000=-912(元)乙产品多分配的制造费用=(—0.012)×40 000=-480(元)调整分配会计分录如下: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912——乙产品408贷:制造费用——第一基本生产车间1392续【例4-8】,假定到本年末,采用预定分配率法已分配制造费用116 000元,其中甲产品已分配76 000元,乙产品已分配40 000元。
第09讲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知识点: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制造费用核算的归集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包括: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薪酬;车间管理用房屋和设备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一)制造费用分配的大体过程1.分配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2.分配辅助生产费用3.分配基本生产的制造费用(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提示】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果变更,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例题·多选题】(2016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制造企业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有()。
A.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B.交互分配法C.机器工时比例法D.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制造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选项B属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1.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2.计算各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分配率×该种产品的分配标准三、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例题】假定甲制造业企业2017年5月基本生产车间P产品机器工时为50 000小时,S产品机器工时为40 000小时,本月共发生制造费用900 000元。
按照机器工时总数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900 000÷(50 000+40 000)=10(元/小时)P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50 000×10=500 000(元)S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 000×10=400 000(元)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P产品 500 000——S产品 400 000贷:制造费用 900 000【例题·单选题】(2017年)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耗用机器工时50 000小时和70 000小时,当月车间设备维修费96 000元(不考虑增值税),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4 000元,该企业按照机器工时分配制造费用。
废品损失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小新点】不可修复:废品损失=不可修成本-残值-赔款可修复:废品损失=修复费用-残值-赔款【提示】经质量检查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和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均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
(2017年判断题)【小新点】能卖出去的、自找的、“三包的”不属于废品损失。
账务处理(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2)可修复废品损失【总结】1.二者转入废品损失起点不一样:不可修复废品损失,以生产成本转入废品损失;可修复废品,以返修发生费用计入废品损失。
2.不可修复:废品损失=不可修成本-残值-赔款可修复:废品损失=修复费用-残值-赔款3.净损失计入生产成本。
4.废品损失也可不单独核算,相应费用等体现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等科目中【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废品损失的有()。
(2018年)A.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B.产品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C.产品入库后因保管不善而损坏变质的产品成本,扣除回收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D.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答案】ABD【解析】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选项D)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选项B),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选项A)。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产品入库后发现可修复废品一批,生产成本为20万元,返修过程中发生直接材料2万元、直接人工3万元、制造费用4万元,废品残料作价1万元已回收入库。
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为()万元。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制造费用的归集(1)间接生产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照明费、水费、取暖费以及车间管理和辅助人员的职工薪酬、差旅费和办公费,设计制图费以及季节性停工损失和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2)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周转材料摊销生产工具摊销、产品生产耗用燃料和动力费用等(3)基本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管理用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费、修理费、车间管理用具的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办公费制造费用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并视具体情况,分别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时,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除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外,“制造费用”科目期末应无余额;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是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核算的,则应比照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核算;如果辅助生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核算,则应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账的有关成本或费用项目;制造费用是按照发生的地点或生产单位分厂、车间来归集的;1发生机物料、外购动力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等时,在月末应应该根据转账凭证、各种费用汇总表及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2发生一般费用时,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等时,应根据付款凭证或据以编制的其他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二、制造费用的分配(一)生产工时比例法适用:机械化程度较低或生产单位内生产的各产品工艺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单位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制造费用总额/ 生产工时总额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费用分配率例1:长江公司20××年6月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为元,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25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15000小时;制造费用计算分配如下:制造费用分配率= ÷25000+15000=甲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 25000×= 元乙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 15000×= 元按生产工时比例法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详见表1表1 制造费用分配表车间:基本生产车间单位:元应借科目生产工时小时分配率分配金额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25000 乙产品15000合计40000 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贷:制造费用(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适用:各种产品的工艺过程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或需要生产工人的操作技能大致相同某制造部门=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车间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某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数×制造费用分配率(三)机器工时比例法适用:适用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原始记录的单位某制造部门=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车间产品机器工时总数某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适用: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因为它不受淡季和旺季产量相差悬殊的影响,从而不会使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忽高忽低,便于进行成本分析;但是,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要求计划工作水平较高,否则会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年度= 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计划分配率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额例2:某企业第一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数为55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2600件,乙产品225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甲产品5小时,乙产品4小时;6月份实际产量为:甲产品240件,乙产品150件;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4900元;(1)各种产品的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600×5=13000小时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250×4=9000 小时(2)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55000÷13000+9000=(3)各种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甲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240×5=12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150×4=600 小时(4)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200×=3000元该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600×=1500 元合计4500元例3:假定例2中某企业第一车间的“制造费用”科目6月初贷方余额为300元,则该月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和分配转出额登记结果如图所示原材料、应付职工制造费用6月初余额6月份实际300发生额4900 6月份分配转出额45006月末余额100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时,每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金额不等,因此,“制造费用”科目一般有月末余额,可能是借方余额,也可能是贷方余额;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大于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累计的转出额,是该月超过计划的预付费用;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年度内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累计的转出额大于累计的实际发生额,是该余额按照计划应付未付费用,属于预提费用;“制造费用”科目年末余额,就是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一般应在年末调整计入12月份的产品成本;实际发生额大于计划分配额,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计划分配额,则用红字冲销,或者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费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特殊:(1)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不作为废品损失,而在计算损益时体现;(2)产品入库后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作为管理费用处理而不作为废品损失;(3)实行包退、包修、包换三包的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作为销售费用处理,也不作为废品损失;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采用这一方法,就是在废品报废时根据废品和合格品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的借方例1:某公司第二车间本月生产甲产品1000件,经验收入库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50件;合格品生产工时为26600小时,废品工时为1400小时,全部生产工时为28000小时;合格品机器工时为小时,废品机器工时为小时,全部机器工时为6050小时;按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甲产品成本计算单所列合格品和废品的全部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500000元;直接燃料和动力12100元;直接人工336000元;制造费用134400元,共计982500元;废品残料回收入库价值1500元,原材料于生产开工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按合格品数量和废品数量的比例分配;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表1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按实际成本计算产品名称:甲产品20××年×月废品数量:50件车间名称:第二车间单位:元费用总额1000 500000 28000 6050 12100 336000 134400 982500 费用分配率500 2 12废品成本50 25000 1400 605 16800 6720 49125减:废品残料1500 1500 废品损失23500 605 16800 6720 47625会计分录:(1)结转废品成本实际成本借:废品损失—甲产品49125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25000—直接燃料和动力605—直接人工16800—制造费用6720(2)回收废品残料入库价值借:原材料150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1500(3)废品损失转入该种合格产品成本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7625贷:废品损失—甲产品47625(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也称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方法,是按不可修复废品的数量和各项费用定额计算废品的计算成本,再将废品的定额成本扣除废品残料回收价值,计算出废品损失,而不考虑废品实际发生的费用;例2:长江公司20××年6月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的乙产品,在验收入库时发现不可修复废品30件,按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用定额为300元,单件生产工时定额为30小时,单件机器工时定额为6小时;每机器工时的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元,每生产工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12元,制造费用元;回收废品残料1000元;表2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按定额成本计算产品名称:甲产品20××6月废品数量:30件费用定额300 360 144废品定额成本9000 378 10800 4320 24498减:回收残值1000 1000 废品损失8000 378 10800 4320 23498不可修复废品的各项费用定额为:直接材料费用定额300元;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定额×6=元;直接人工费用定额12×30=360元;制造费用定额×30=144元会计分录:(1)结转废品成本定额成本借:废品损失—乙产品24498贷: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直接材料9000—直接燃料和动力378—直接人工10800—制造费用4320(2)回收废品残料价值借:原材料1000贷:废品损失—乙产品1000(3)废品损失转入该种合格产品成本借: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23498贷:废品损失—乙产品234982、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可修复废品损失是指废品在修复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而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在“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有关的成本明细账中不必转出,这是因为他不是废品损失;返修时发生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原材料、职工薪酬、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分配表借记“废品损失”科目,以及贷记有关科目;如有残值和应收赔款,根据废料交库凭证及其他有关结算凭证,贷记“废品损失”科目和借记“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将废品损失修理费用减残值和赔款从“废品损失”科目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及有关成本明细账的“废品损失”成本项目;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不设“废品损失”会计科目和“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在回收废品残料时,借记“原材料”科目和贷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并从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扣除残料价值;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例3:某车间生产乙产品,某月完工产量1000件,其中发现可修复废品80件,返修时耗用材料1600元,生产工时320小时,本月动力费分配率元/小时,工资分配率元/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元/小时,回收残料计价400元,则:废品净损失=1600+320×+320×+320×-400=2640元账务处理如下:①借:废品损失——乙产品3040贷:原材料1600应付账款——供电局192应付职工薪酬——工资800制造费用——××车间448②借:原材料400贷:废品损失——乙产品400③借:基本生产——乙产品——废品损失2640贷:废品损失——乙产品2640二、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分厂、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内损失的原材料费用、发生的燃料及动力费、应支付的生产工人薪酬、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特殊:1由于自然灾害等形成的,记入“营业外支出”;2季节性停产和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的停工费用,记入“制造费用”,由开工期的生产成本负担;3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人工短缺、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停电停水等原因造成的停工才是“停工损失”;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应增设“停工损失”会计科目和“停工损失”成本项目;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设置“停工损失”科目进行的,该科目应按车间和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账务处理:1发生时:借:停工损失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2过失赔款或非常损失:借:其他应收款过失人赔偿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等非常损失贷:停工损失3净损失:借:生产成本贷:停工损失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不设“停工损失”会计科目和“停工损失”成本项目;停工期间发生的属于停工损失的各项费用,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