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科技行业)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0年入学试卷——海洋生态学

一、填空题

1.目前生态学的发展呈现出等趋势

2.海洋浮游生物中,一般picoplankton是指,nanopankton是指,micropankton是指,而macroplankton是指大型浮游动物。

3.大多数海洋生物的最适生活温度接近于,而安全性接近于。

4.因过渡捕捞而处于资源衰退的鱼类种群,一般在年龄结构上会出现。性别比例上会出现的现象。

5.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是指。

6.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讲,K-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r-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

7.生态位分化的方式主要有、、、和。

8.补偿深度的深浅主要与相关,临界深度的深浅主要与相关。

9.大洋生态系统的平均生态效率比沿岸上升流的(高或低),是因为

10.真光层下方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和。

11.在较低营养盐浓度下,藻类对营养盐的吸收速率(v)与介质营养盐浓度(s)的关系可用公式v=v max×s/(k s+s)表示,其中v max是反映的指标,k s是反映

的指标。

12.动物食性的特化是对和的一种适应。

13.海洋河中氮的补充途径有,氮从海洋中损失途径则有。

二、名词解释

1. 优势种

2. 生物圈

3. 两级同源和热带沉降

4. 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

5. 生物学捕捞过度和经济学捕捞过度

三、何谓“梁概念”?如何理解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

四、试分析自然海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季节更替的原因

五、何谓海洋生物泵?为何说它对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有重要作用?估算海洋生物泵

效率的依据是什么?目前估计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效率是多少?

六、什么叫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饱和增长)?写出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微分形式。说

明提出这个模型的出发点(设想)和描述的机制,并举例说明模型的假设条件和缺

陷。

温带的近岸海区浮游职务的生产周期和生产力相对于外海有何差别?并根据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加以分析。

厦门大学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海洋生态学

一、填空(25%)

1、生态系统是指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2、种群是。

自然种群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3、海洋浮游生物的类别中,一般picoplankon是指,nanoplankton是指

,microplankton是指,而macroplankton是指大型浮游动物。

4、同一海区傍晚十的临界深度比正午时,一般中纬度海区临界深度冬季比夏季。

5、边缘效应是指。

6、上升流海区具有、、、和

等理化环境特征。

7、鱼雷资源的合理开发主要通过调整和来获得。

8、生态生长效率(K1)是指,组织生长效率(K2)是指

9、一般初级生产力越高的海区,真光层内生源要素(氮、磷等)的再生效率越。

10、群落比种群高一个组织层次,具有种群所没有的

等属性。

二、简答(25%0:

1、种群的结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哪方面?

2、栖息在同一棵树上(空间生态位相同)、有相同食物(营养生态位相同)的两种

鸟能否长期共存,为什么?

3、温带海区海水临时性的层次化现象对初级生产有何影响?为什么?

4、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平均生态效率有何差别?为什么?

5、何谓生态平衡?

三、论述题(50%):

1、简述生态系统生物生产过程、并举例说明生产量(production)、生物量(或现

存量,biomass or standing crop)与周转率(turnover rate)的概念及其相互

关系。(12%)

2、实数海流有哪些生态作用?(12%)

3、河口区生态群落的生境及其生物组成(植物、浮游和游泳动物、底栖动物等)有

哪些特点?(12%)

4、何谓食物链?举例说明海洋食物链的主要类型。为什么说岁写食物链在海洋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维持生态系的相对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4%)

厦门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20%)

1、新生产力(new production)(4%)

2、补偿深度和临界深度(compensation depth & critical depth)(4%)

3、平衡渔获量(equilibrium catch)(4%)

4、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4%)

5、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4%)

二、简答题(40%):

1、使用辨证统一的观点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6%)

2、简要回答海洋中碎屑的主要生态作用。(8%)

3、海洋污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

4、简述微型生物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基本作用。(8%)

5、说明14C法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为什么说以往14C法测定的结果比实际生产力低,有何改进措施?(10%)

三、综合分析题(请从下面三题中选择二题进行回答)(40%):

1、珊瑚礁生物群落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试用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的有关理论阐述海洋珊瑚礁生物群落高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的基本原因。(20%)

2、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包括农业式生产和牧业式生产两类方式,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开展水产农牧化生产是必须注意哪些环境和生态学问题?(20%)

3、什么是海洋生物泵和碳酸盐泵?试论述研究海洋生物泵的重要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20%)

2004海洋生态学(回忆版)

1、名词解释:

生物群落

优势种

限制因子

生物入侵

海洋污染

生态位

2、简答:

简要说明当代生态学研究的中心任务

简要回答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种的作用

为什么大多数保护动物属k选择动物

上升流有几种类型?上升流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海洋微形生物的主要生态作用是什么

3、论述:

如何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来以生存的基础"?试论述之

请从你熟悉的领域入手,根据生态学原理谈谈你对环境污染生态防治的设想

华师大海洋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20%)

1、新生产力(new production)(4%)

2、补偿深度和临界深度(compensation depth & critical depth)(4%)

3、平衡渔获量(equilibrium catch)(4%)

4、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4%)

5、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4%)

二、简答题(40%):

1、使用辨证统一的观点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6%)

2、简要回答海洋中碎屑的主要生态作用。(8%)

3、海洋污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

4、简述微型生物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基本作用。(8%)

5、说明14C法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为什么说以往14C法测定的结果比实际生产力低,有何改进措施?(10%)

三、综合分析题(请从下面三题中选择二题进行回答)(40%):

1、珊瑚礁生物群落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试用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的有关理论阐述海洋珊瑚礁生物群落高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的基本原因。(20%)

2、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包括农业式生产和牧业式生产两类方式,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开展水产农牧化生产是必须注意哪些环境和生态学问题?(20%)

3、什么是海洋生物泵和碳酸盐泵?试论述研究海洋生物泵的重要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2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硕士考试海洋生态学之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2*10=20)

限制性因子范霍夫定律(Q10)生物量和周转环境容量

生物地化循环放牧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生态入侵和地理隔离

同域性物种形成和异域性物种形成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二.问答思考题(16分/题)

1,试比较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差别。

2.什么是最大持续产量(MSY)?试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图解说明最大持续产量的基本原理。

3.试论群落生态学中的物种多样性概念和内涵,并讨论当今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中提出的主要科学问题有那些。

4.试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论述全球碳循环。

5.什么是全球变化?当今国际上与全球变化有关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有那些?选择其中一个论述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99年硕士考试海洋生态学之生态学

一,解释名词(1.2分/题,共30分)

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动态库模型顶级群落

厄尔尼诺(EL-NINO)生物量和周转营养级和生态效率共生和偏害作用

限制因子和关键因子种群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模型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群落和区系放牧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同域分布和异域分布

生态系统和系统生态学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生境和生态位范霍夫定律和生物学零度生态入侵和地理隔离分布(格局)和扩散 r-选择和K-选择生物地化循环 P/B和B/P 最大持续产量(MSY)和最适产量二.试用σ2 和μ 两个主要种群参数描述种群的空间分布图形并论述空间分布图形在野外取样设计中的

应用。(14分)

三,图解说明群落丰度(abundance)图形的主要类型及如何使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14分)四,何谓生物多样性?对决定一个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理论有那些?你认为当前生物多样性属于优先研究的领域有那些?(14分)

五,一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那些方面?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和人类日益增强的扰动对自然的和人为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14分)

六,试述全球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4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1998

一.概念题(2*10=20)

限制因子最适温度最大出生率社会行为乔丹定律

优势种边缘效应生态对策组织生长效率生产力

二.填空(10分)

1.恒温动物的热能调节形式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生态学意义上,光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特性最主要

3.具时滞T的logistic增长的稳定极限环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种群的内禀自然能力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生物群落命名的主要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验不同生态型之间是否有遗传性区别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生态系统观察,可把环境污染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前生态学研究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研究方法,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简答题(共44分)

1影响动物呼吸强度的有那些因素?(6分)

2.那些因素会导致动物食性变化?(6分)

3.种群鉴别的主要依据有那些?(6分)

4.请简述动物集群生活的生态学意义(4分)

5.标志重捕法的假设条件是什么?(4分)

6.生态初级生产力受那些因素制约?(6分)

7.请简述食物网的5条经验性规律(6分)

8.从生物地化循环的角度看,那种元素的生态学意义最大?为什么?(6分)

四.问答题(26分)

1.您认为“高斯假说”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域生态系统有那些特点?其中有那些特点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意义?为什么?(16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1997

一.名词解释(2*8=16)

生态演替竞争排斥原理 dominant species

habitat ligbig最低因子定律

群落净生产力动态生命表 red tide

二.填空(3*8=24)

1.生态群落的主要特征(属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具有的五大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能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保持内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顶级格局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7.寒温带生物休眠滞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高斯原则已成为一条生态学定律,它在植物种间的竞争关系中是_________

三.问答题(6*10=60)

1.请比较种群的两种基本生态对策

2.请解释生态工程及其应用

3.请论述全球变化及其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4.列出海洋生态系中植食食物链(生食食物链)的几种类型

5.影响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那些?

6.若要提高某个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应考虑从那些方面入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1996

1.请简介生态模拟(10分)

2.生物氧化塘的原理及应用(10分)

3.请比较种群的两种基本生态对策。(10分)

4.名词解释

ecological pyramid ,

ecological efficiency,

niche,biogeochemical cycle,red tide

5.假如甲乙两个物种是相互竞争的,请分别列举物种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10分)

6.请列举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公式。(7分)

7.请叙述种群演替过程的结构,机能变化,以及演替的生态学意义。(10分)

8.请解释生态工程及其应用。(7分)

9.请绘出碳的生物循环简图。(7分)

10.请介绍测定水域初级生产的叶绿素法和C14法(8分)

11请列举出两个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和其一般特征(7分)

12.请论述全球变化及其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7分)

微生物在海洋中的作用

论微生物在海洋中的作用 作者:周浩王璐 中文摘要: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尤其是海洋微生物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将从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海洋药物及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极端酶、海洋微生物在消除海洋污染物等方面给予介绍。 中文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资源生物药物资源 前言 洋中生活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是以单细胞或以群体形式存在,能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等等。但按狭意所指仅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细菌。微生物体积大多非常微,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如海洋微生物,它的直经大多仅为几个微米到零点几个微米。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颇大。如胶州湾每毫升海水中生活着几百个,多至几千万个细菌。它们对我们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它覆盖着地球表面积海水总体积占地球总水量的70%,海洋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生物活性物质种类繁多,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仅在过去10年中有近5000种新的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大多数都分离自海洋微生物,且许多是陆地生物所没有的,显示出巨大开发潜力,因此,海洋微生物资源研究已成为海洋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文 1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生态环境,包罗了高盐、高压、低温、尤其是深海低光照、寡营养等特点,还有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的极端环境,来自海洋的微生物大部分都是适应了极端环境的极端微生物,据估计海洋微生物可达0.1~2亿种,已发现的类群主要包括病毒、古菌细菌、粘细菌、微藻、真菌,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决定了其代谢产物多样性,海洋环境是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源泉 2海洋微生物药物资源

厦门大学生科院微生物学真题2002

机密*启用前 厦门大学2002年招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微生物学 招生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张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一、填空题:(第8题 3分,其余1分/题) 1.用____和____糖等成分可以制成培养真菌的半组合培养基。 2.细菌产生抗药性的3种途径分别为:染色体组上发生基因突变、____的转移和____的适应性。 3.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及其多样的,总的来说,动物病毒以____和____居多,植物病毒以____居多,而噬菌体以____居多。 4.在实验中培养化能异养型细菌时,通常以____为碳源,____为氮源,____为生长因子,以____提供矿质元素。 5.F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中决定____的质粒,其大小为____kb,约等于____%染色体DNA,其中1/3基因(tra区)与____有关。 6.病毒大小的单位是____,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____上下。 7.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放线菌无性孢子的形成,只有____方式,而无____方式。 8.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以链霉菌最典型:细胞形态呈____,营养生长期菌丝内____隔,一般呈____细胞,细胞内具有为数众多的____体:根据菌丝的结构和功能把菌丝分为____、____和____3类。其中____能分化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二、名次解释:(2分/题) 1.光能自养型(photoautotroph) 2.微体(microbody) 3.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ivation) 4.感受态因子(competence factor) 5.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 6.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 7.紫膜(purple menbrane) 8.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9.类毒素(toxoid)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2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2 题目1 1. 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有()。 A. 通过Fas/FasL途径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B. 通过释放颗粒酶杀伤肿瘤靶细胞 C. 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D. 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 E. 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答案是: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题目2 2. 发育成熟的T细胞还未接受抗原刺激时称为()。 A. 效应T细胞 B. 初始T细胞 C. 调节性T细胞 D. 细胞毒T细胞 E. 记忆性T细胞 答案是:初始T细胞 题目3 3. T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 A. TCR B. TCR-CD3 C. CD28 D. CD2 E. CD3 答案是:TCR-CD3 题目4 4. 主要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为()。 A. Th1 B. Th2 C. Th17 D. Th3 E. Treg 答案是:Th1 题目5 5. 在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辅助作用的T细胞是()。 A. Th1 B. Th2 C. Th3 D. Tfh E. Treg 答案是:Th2 题目6 6. 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表位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

B. BCR-CD79a/CD79b C. CD40 D. CD79a/CD79b E. CD3 答案是:BCR-CD79a/CD79b 题目7 7.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存活期最短的细胞是()。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NK细胞 答案是:中性粒细胞 题目8 8.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 A. 感染后0~4小时 B. 感染后4~24小时 C. 感染后4~48小时 D. 感染后4~96小时 E. 感染后96小时内 答案是:感染后0~4小时 题目9 9.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是()。 A. 巨噬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B细胞 D. 内皮细胞 E. 以上均不是 答案是:树突状细胞 题目10 10. TCR的双识别是指()。 A. 同时识别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 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Ig的复合物 D.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HC分子 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 答案是: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HC分子 题目11 11. 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4 D. TNF-β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生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氨化作用:就是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拮抗作用:由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改变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的现象。 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局限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即称为菌落。 朊病毒:朊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6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分子氮通过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系的催化而形成氨的过程。 衣原体: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根瘤:是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在植物根部共生发育形成的特殊结构。 互生作用: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以创造或改善另一种微生物生活条件,彼此促进生长。 二、填空(20分) 1.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2. 放线菌的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 霉菌的无性孢子有节孢子、胞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4.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兼性呼吸 5. 地衣是蓝细菌和真菌的共生体。 6. 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7.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关系,可以把固氮作用分为自生、共生、联合 三、简答题(30分) 1、举例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及其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例 五个共性对人类来说是既有利又有弊的。我们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能兴利除弊、趋利避害。人类利用微生物(还可包括单细胞化的动、植物)的潜力是无穷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自己努力达到能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设法联系生产实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或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打好坚实的基础。 2.简述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⑴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当微生物所处环境的温度降低到生长最低温度以下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逐渐降低,最后处以停滞状态,但微生物仍能维持较长的生命,当温度恢复到该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时,又开始正常的生长繁殖。所以可以采用低温保藏菌种,用冷藏方法保藏食品,以期限制其中的微生物活力,防止腐败。 ⑵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可以死微生物,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所以可以采用高温进行灭菌和消毒。 3.简述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其机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再加上它基本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能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出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呈紫色。 四、论述题(30分) 1.论述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海洋微生物学作业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 姓名: 班级:学号: 摘要: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海洋微生物因其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产物的巨大潜力,已受到全世界海洋研究人员的重视。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中已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其中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显示了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Abstract: The changeable and complex environment of the ocean leads to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 Marine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potential in producing novel bioactive substances. Marine-derived microorganisms are rich source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thus they receive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marine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many new structurally-unique anti-tumor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marine-derived microorganisms, and some of them have been in clinical trials and showed bett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筛选方法研究模型 Key words: marine-derived microorganisms; antitumor; bioactive substance; Method of screener; research model; 一、海洋微生物 1.海洋微生物研究意义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高压、高盐、低温、低光照、寡营养等)使海洋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代谢方式和很强的再生、防御和识别能力。海洋微生物能产生一些结构新颖、活性特异的次级代谢产物以适应周围极端的生存环境。近几年,已有近万种新的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这些海洋天然产物具有抗癌、消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活性,已成为当今世界药物研发的热点,有的药物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或已进入临床,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抗肿瘤活性物质 肿瘤是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多年来,各国学者致力于寻取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化合物。对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有关研究表明,醚类、大环内酷类、菇类、含氮杂环类、肤类、酞胺类及醌类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二、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分类(450) 1.海洋放线菌的抗肿瘤活性物质(150) 海洋放线菌的生活环境十分特殊,如高盐、高压、低营养、低温等。在这些生命的极限环境,海洋放线菌已发展出独特的代谢方式,同时提供了产生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例如,中国海洋大学药物与食品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海洋放线菌S1001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研究,并用理化手段综合分析了其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研究者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出的主要抗肿瘤活性物质,见表1。

农业微生物学本科19年12月作业考核-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本科)》19年12月作业考核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酵母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的区别是(??? )。 A.糖酵解途径不同 B.发酵底物不同 C.丙酮酸生成乙醛的机制不同 D.乙醛生成乙醇的机制不同 正确答案:A 2.将土壤接种在含放射性14C的葡萄糖培养基中,5天后检查,下列哪种情况证明土壤中有生命存在(???? )。 A.放射性土壤 B.放射性葡萄糖 C.放射性CO2 D.无放射性 正确答案:A 3.引起食物、工农业产品霉变或植物真菌病害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芽孢杆菌 C.霉菌 D.蓝细菌 正确答案:C 4.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许多著名常用的抗生素都是(??? )属的次生代谢产物。 A.链霉菌 B.小单孢菌 C.诺卡菌 D.放线菌 正确答案:A 5.(?? )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A.青霉素 B.磺胺类药物 C.四环素 D.以上所有 正确答案:B

6.属于病毒界的微生物是( ) A.放线菌 B.立克次氏体 C.噬菌体 D.藻类 正确答案:C 7.下列微生物中比较适合于干燥环境存在的是(???? )。 A.细菌 B.食用菌 C.放线菌 D.酵母菌 正确答案:C 8.在有机质过多的水稻田中,水稻会发生黑根烂根现象,这是由于( )引起的 A.反硝化作用 B.甲烷发酵 C.反硫化作用 D.硫化作用 正确答案:C 9.筛选高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是利用下列什么方法(???? )。 A.随机筛选 B.根据菌落特征筛选 C.冷敏感菌筛选 D.梯度平板法 正确答案:B 10.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固定者 正确答案:D 11.高温杀菌法适用于淘汰下列哪一种营养缺陷型菌株(???? )。 A.放线菌 B.产芽孢细菌

2020年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安徽大学200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199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199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199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1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各大高校考研试题参考解答目录2020/04/29版 各大高校考研试题参考解答目录2020/06/21版 各大高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目录2020/06/04广州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广州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3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4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5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7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8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9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0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1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2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3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4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5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6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厦门大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试卷

厦门大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试卷 医学院学院中医(海外)系04 年级中医专业 主考教师:肖彭年李晴试卷类型:(A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有。 2 抗原两特性是。 3 抗体分子的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4 MHCⅠ类分子由链组成,分布,功能。 5 通常,APC加工抗原为抗原肽与类分子结合,被识别; 6 免疫应答分三个阶段。 7 胚胎期TB接触抗原即被,机体对自身抗原,持续出生后。 8 细胞壁成分为,由等组成。 9 细菌特殊结构中,与鉴别有关的有等;与致病有关的是等。 10 对人类有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是。 11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有等。 12 细菌致病机制包括。 13 细菌变异有关物质有等。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为,生长繁殖可产生色素。 15预防脊髓灰质炎用疫苗,口服免疫类似自然感染,既可诱发血清抗体,又可刺激肠道局部产生。 16无芽胞厌氧菌是寄生于皮肤和粘膜的正常菌群,其引起内源性感染的致病条件有,,等。 17 HIV是的病原体,主要有型。 二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与骨髓无关() A 免疫细胞发生场所 B B分化成熟场所 C 体液免疫应答场所 D T分化成熟场所 2 与SIgA有关() A 调理作用 B 通过胎盘

C 粘膜保护D中和毒素 3 与趋化作用有关() A C3a B C3b C C5a D C5b 4 细胞因子发挥作用需经() A 抗体 B 补体 C 溶菌酶 D 受体 5 T细胞活化最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 A LFA1 B CD28 C CTLA-4 D CD40L 6 与B2细胞功能无关() A 产生抗体 B 提呈抗原 C 免疫调节 D 摄取颗粒抗原 7 专职APC不含() A Mφ B 内皮细胞 C B细胞 D DC 8 与CTL杀伤无关() A 穿孔素 B 颗粒酶 C Fas/FasL途径 D 非特异性杀伤 9 T细胞激活性受体() A TCR-CD3 B CTLA-4 C CD19-21-81-225 D KIR 10 非细菌胞壁功能() A 维持外形 B 抗低渗 C 物质交换 D 呼吸产能 11 内毒素毒性部位() A 脂多糖 B 脂质A C 核心多糖 D 特异多糖 12 多数病毒形态为() A 丝状 B 杆状 C 球形 D 蝌蚪状 13 与细菌生物膜无关() A 抗击免疫分子 B 抗击液态流 C 抗击毒素 D 快速传递耐药基因 14 与外毒素种类无关()

西南大学17秋[1131]《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1、细菌在下列哪个生长期中最易出现变异 1.迟缓期 2.对数期 3.稳定期 4.衰亡期 5.以上均可 2、属于细菌分解性代谢产物得就是 1.热原质 2.硫化氢 3.外毒素 4.维生素 5.抗生素 3、关于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就是由细胞产生得 2.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3.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与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4.细胞因子得作用不就是孤立存在得 5.以上均正确 4、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E抗体 1.T淋巴细胞 2.淋巴细胞 3.巨噬细胞 4.肥大细胞 5.嗜碱粒细胞 5、5种免疫球蛋白得划分就是根据 1.H链与L链均不同 2.V区不同 3.L链不同 4.H链不同 5.连接H链得二硫键位置与数目不同 6、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得片段包括Fab与 1.Fc’ 2.F(ab)' 3.Fc 4.VH 5.F(ab')2 7、人体内半衰期最长得抗体就是

1.IgG 2.IgM 3.IgA 4.IgE 5.IgC 8、预示早期感染得抗体就是 1.IgG 2.IgM 3.IgA 4.IgE 5.IgC 9、鸟类B细胞成熟得中枢免疫器官就是 1.骨髓 2.胸腺 3.法氏囊 4.淋巴结 5.脾 10、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得就是 1.破伤风痉挛毒素 2.霍乱肠毒素 3.白喉外毒素 4.肉毒毒素 5.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11、细菌内毒素得成分就是 1.H抗原 2.肽聚糖 3.O抗原 4.荚膜多糖 5.脂多糖 12、质粒在细菌间得转移方式主要就是 1.接合 2.转导 3.转化 4.突变 5.溶原性转换 13、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得就是 1.高压蒸汽灭菌法 2.流通蒸汽法 3.间歇灭菌法

农业微生物学试卷B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微生物学(B)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菌毛 2.芽胞 3.消毒: 4.灭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我国规定饮用水每毫升的菌数不超过个,每升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个。 2. 采用50~60℃温度处理产品一定时间,则可以达到防腐的目的,这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____灭菌法。 3. 细菌的运动器官是,其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是。 4. 真菌菌丝的变态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和附着枝。 5.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芽孢、鞭毛、纤毛和糖被。 6. 病毒的对称包括、、复合对称和复杂对称。 7.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包、、和化能异养型。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氨基酸的分解主要是通过脱羧作用和脱氨作用。() 2. 细菌DNA分子有2个复制点,而真核生物染色体有多个复制点,彼此会完成DNA复制。() 3. 一定时间内(一般10min)杀死微生物所需要的最高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4. 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重组体细胞,而后者性细胞的结合。() 5. 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内毒素。() 6.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机能,没有选择性。()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7. 专性厌样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8.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RNA,不含蛋白质的病毒。( ) 9. 在微生物中,冷冻温度多指-18℃以下的温度。( ) 10. 有极少数消毒剂可以用作防腐剂。() 11. 原核微生物一般有1个以上的复制起点。() 12. 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人类而言都是有害的。 ( ) 13.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能独立营养、已知最小的原核微生物。() 14. 细菌的荚膜具有保护菌体、贮藏养料、堆积某些代谢废物、作为主要表面抗原及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 ( ) 15. 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都有质配和核配阶段。( )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有何差异? 2.病毒核酸可分哪几种类型?其复制以什么链为摸板。

最新厦门大学微生物学考研试题

厦门大学微生物学考 研试题

厦门大学2007年微生物学考研试题 科目代码:622 科目名称:微生物学 招生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完全抗原 2、铁氧还蛋白 3、补体 4、基因工程 5、假菌 6、类菌体 7、MIC 8、操纵子 9、转导子 10、艾姆氏试验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4个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Trichoderma的中文俗名为: A.肠杆菌属; B.链霉菌属;

C.木霉属; D.根霉属。 2、引起DNA碱基发生氧化脱氨作用的诱变剂是: A.亚硝酸; B.烷化剂 C.5-溴尿嘧啶 D.吖啶类化合物。 3、注射白喉类毒素可使机体获得: A.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 C.细胞免疫; D.变态反应。 4、迟发型超敏T细胞产生免疫效应主要通过: A.产生细胞因子; B.直接杀伤病原; C.细胞吞噬作用; D.调节免疫功能。 5、5类抗体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为: A.IgG; B.IgE; C.IgA; D.IgD。

6、菌种复状的措施是: A.纯种分离、控制传代次数。通过宿主复壮; B. 纯种分离、创造良好培养条件、通过宿主复壮; C. 纯种分离、淘汰已衰退个体、通过宿主复壮; D. 纯种分离、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通过宿主复壮。 7、ED途径的关键酶为: A.6-PG脱水酶; B.KDPG醛缩酶; C.G-6-P脱氢酶; D.Gln合成酶。 8、刺激B细胞增殖的主要有丝分裂原是: A.PHA; B.PSH; C.ConA; D.LPS。 9、兰细菌的主要抗氧化保护机制为: A.呼吸保护; B.构象保护; C.产生异形胞; D.产生豆血红蛋白。 10、能吧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微生物是: A.硝化细菌;

微生物学作业

微生物学作业(华师生科院06函授07号李文勇)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人们把那些形体微小(<0.1mm),结构简单,在适宜环境下能生长繁殖及发生遗传变异,用肉眼难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低等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有6大特点:微生物的比表面积大、转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易变异、适应性强、分布广。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 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肽聚糖:由两种糖衍生物,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以及短胎所组成。溶菌酶:又称N-乙酰胞壁酸酶。它专攻击聚糖链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而使细胞壁解体 核区:细菌菌体中央大量遗传物质(DNA)所在的区域。无核膜核仁,由一环状DNA分子高度缠绕而成。 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粘液层:荚膜的类型,量大,而且与细胞表面的结合比较松散,没有明显边界,常扩散到培养基中。 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的群落。 2、根据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革兰氏染色法,主要过程为: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再以沙黄等红色燃料复染。染色结果为: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染成浅红色。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3、什么是芽胞?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说明芽孢的抗逆性。 芽胞杆菌生长到后期,在其菌体内形成厚壁、折光性强、具抗逆性的孢子称为芽孢。芽胞是代谢活性很低,对干燥、热、化学药物和辐射等具有高度抗性的休眠体。究表明芽孢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性主要由于其含水量低(40%)。且含有耐热的小分子酶类,富含大量特殊的吡啶二羧酸钙和带有二硫键的蛋白质,以及具有多层次厚而致密的芽孢壁等原因。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 真核微生物:具有真正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 真菌:真核微生物,有细胞壁没光合色素,寄生或腐生生活,靠渗透作用吸取营养。 酵母菌:真核单细胞生物。体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通常以出芽繁殖;有的能进行二等分分裂;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 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2.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南开大学20秋《微生物学》在线作业-1(参考答案)

1.溶原性细菌是指()。 A.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B.带有原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C.带有R因子的细菌 D.带有F因子的细菌 答案:B 2.芽孢是芽孢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结构,属于()。 A.无性孢子 B.繁殖体 C.休眠体 D.营养体 答案:C 3.细菌在接合转移中在菌体间转移的是()。 A.双链环状DNA B.单链环状DNA C.双链线状DNA D.单链线状DNA 答案:D 4.下列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遗传物质 B.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每一病毒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D.-ssRNA可作为mRNA E.核酸可分节段 答案:D 5.大肠杆菌的鞭毛类型属于()。 A.单端极生鞭毛 B.两端极生鞭毛

C.周生鞭毛 D.丛生鞭毛 答案:C 6.人类中引起鹅口疮、阴道炎或肺炎等疾病的真菌是()。 A.新型隐球酵母 B.烟曲霉 C.白假丝酵母 D.匐枝根霉 答案:C 7.在五界分类系统中,真菌放在称为()的界中。 A.原生动物 B.真菌 C.藻类 D.原核生物 答案:B 8.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 A.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B.酶不起作用 C.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 D.从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 答案:D 9.抑制噬菌体进入裂解周期的蛋白是()。 A.CI B.Cro C.N蛋白 D.Q蛋白 答案:A 10.光能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

A.氧化还原反应 B.日光 C.ATP分子 D.乙酰CoA分子 答案:B 11.需要载体但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的是()。 A.主动运输 B.扩散 C.促进扩散 D.基团转位 答案:C 12.化能自养微生物能量产生的方式是()。 A.氧化磷酸化 B.底物水平磷酸化 C.光合磷酸化 D.无氧呼吸 答案:A 13.主要由节肢动物如虱、蜱、螨等进行传播的原核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支原体 C.立克次氏体 D.螺旋体 答案:C 14.在原核微生物中,具有固定CO2功能的结构是()。 A.羧酶体 B.类囊体 C.载色体 D.迂回体 答案:A

海洋微生物学

1、在人类的肠道中存在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数量惊人和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大约有10个微生物,包括400多种重要的细菌,有100多个物种组成。 2、定居在肠道里的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好处,它们帮助人类消化食物、防御病原体、获得营养,调节脂肪含量,甚至还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更新。第一篇关于微生物功能的文章起因于来自两个不相关的,健康人的排泄物的基因组分析。参与新陈代谢的许多基因在人类肠微生物组中是富足的,例如那些参与异质、多糖和氨基酸等物质的新陈代谢的基因。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讲解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对异质物质和毒素的代谢、人类外在体型的调节、作为疾病的病因) 3、肠道微生物对外来物质的代谢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的药物被看做是外来的物质。与生物除污是类似的,这些微生物可以使有害的物质降解解毒。 4、通过上千年的选择,使得人类和微生物之间拥有一个有益的酶系统,一个例子就是共同的新陈代谢。其能产生两种影响。Good 和bad。 5、早期研究,人类可以通过肠中的微生物进行划分,因为这些微生物受到不同生活习惯、生理等条件的影响。而在这些不同的影响因素中,饮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我们摄取食物的不同改变了肠道中的微生物,然后改变了人类的外在体型。

6、进行动物研究来看待肥胖。在胖老鼠体内的微生物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能力更强,因此导致了肥胖积累。微生物代谢难以消化的多糖,将其变为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很容易被吸收并作为脂质储存在寄主脂肪组织中。 与瘦人相比较,在胖人的体内,拟杆菌所占的比列小。当给肥胖的人提供低卡路里的食物时,这个比率将要改变,并且他们的体重将减轻2-6%。这些发现显示,肠道微生物在肥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7、ppt上 8、Hooper等将微生物与寄主的关系分为互利共生、同食共生及致病3种。互利共生就是微生物寄宿在寄主内,双方都不会危害对方,且双方受益。同食共生就是在共生中不损及对方,但是也没有明显的有益作用。共生微生物的生态失衡会使寄主致病,即使在没有外来传染性微生物侵入的条件下,共生微生物的生态失衡也会引发寄主发生炎性肠病。 寄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经过几十亿年的协同进化,使得平衡向互利共生移动,在正常的情况下寄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处于一种互利共生的状态。 9、肠道微生物影响寄主的健康情况。肠道微生物在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引起免疫失调。肠易激综合症也许是最好的例子。肠易激综合征是。。。。。 10、研究表明,在患者的体内,微生物的组成发生了变化。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会产生如下几个结果。。。。。。

厦门大学微生物笔记

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2、微生物的共性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四、微生物学科发展促进了人类进步 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类群: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什么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1、) ●个体微小(<0.1mm),借助显微镜观察形体; ●结构简单:简单多细胞,单细胞或非胞●低等:进化地位低。 二、微生物的共性 1、体积小,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性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一定体积的物体,分割成越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的总表面积越大,表面积/体积比值越大。 ●优点:提供巨大的吸收面,排泄面和交换面。 ●体积小、表面积大是微生物其它四个共性的基础 2、吸收多、转化快 ●原因:表面积/体积比值大 ●例举:乳糖发酵细菌、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 3、生长旺、繁殖快 ●原因:吸收多、转化快●例举:大肠杆菌 ●利弊:有益--工业发酵、理论研究材料培养;有害--病原微生物、霉腐微生物 4、适应性强、易变异 ●适应强原因:体积小、表面积大;灵活的代谢 调控机制(诱导酶) ●极端微生物(extreme microorganism)●易变异原因:结构简单、单倍体、巨大交换面 ●利弊:有益---育种(青霉素),有害---耐药性 5、分布广、种类多 ●分布广:土壤、空气、海洋、人体肠道●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2)代谢产物种类繁多(3)微生物的种数多 ●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 微生物特有:分解天然气、石油、纤维素、 木质素能力; 多种产能方式:细菌光合作用、嗜盐菌紫 膜光合作用、自养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各种厌氧菌的产能途径 生物固氮作用; 合成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等) 能力; 对复杂有机物的生物转化能力(甾体化合 物等); 分解氰、酚、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的能力 独特的繁殖方式(病毒、类病毒、肮病毒 的复制、增殖) 2)代谢产物种类繁多 含氮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类 糖类厌气性代谢产物:酒精、乳酸、甘油、 丙酮丁醇; 糖类好气性代谢产物:柠檬酸、苹果酸、 葡萄糖酸; 微生物多糖:黄原胶、右旋糖苷; 微生物酶类:蛋白酶、淀粉酶、酯肪酶、 工具酶; --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激素、 生物碱 3)微生物的种类多 ●目前比较肯定的微生物种数大约10万 种, 随着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研究工作的 深入,新种、新属、新科、新纲陆续被发 现。 4)遗传基因多样性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种类多样性。 ●基因库资源丰富。 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三、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微生物学发展经历五个时期 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 2、初创 期(1676-1861年) 3、奠基期(1861-1897年) 4、发展期 (1897-1953年5、成熟期(1953-迄今) ●学习微物学发展历史的目的: --学习前人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培养创 新意识; --明确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突破在学科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学科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生活、生产 实践密切相连的。 四、微生物学科发展促进了人类进步 ●近代科学中,微生物学是对人类福利贡 献最大的一门科学。 1、医疗保健 2、食品和医药行业 3、微生 物学促进农业发展 4、微生物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5、基 础理论研究中的贡献 1、医疗保健 --外科消毒技术的建立--寻找人畜病原菌 --免疫防治法的应用--化学治疗剂的发明 --抗生素治疗的兴起--用工程菌生产各种 生化药物 2、食品和医药行业 --食品微生物发酵--罐头灭菌和长期保存 方法 --厌氧纯种发酵技术--深层液体通气发酵 技术 --代谢调控理论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生 物工程的兴起 3、微生物学促进农业发展 --微生物农药--菌肥--植物生长激素--高等 真菌--饲料 4、微生物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食物链中主要环节,物质循环,污水处 理 5、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贡献 --以微生物作材料,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 取得许多重大突破: --分子生物学是在生化、遗传学、微生物 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动、植物细胞应用研 究中采用微生物培养/发酵方法。 --微生物学独特实验操作技术。 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研究主要内容:从不同水平(层次)研 究生命活动五大基本规律。 ●根本任务:发掘、利用、改善有益微生 物,控制、消灭、改造有害微生物。 ●分科: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活动规律 分;按微生物应用领域分等不同分种方式。 Chap 1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 细菌(bacteria) §放线菌(actinomycetes) §3 其它原核微生物 §1 细菌(bacteria)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1)形态和染色 ●自然界中杆状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 螺旋状最少;量度细菌大小的单位是μm (微米,10-6m)作单位。亚细胞构造的 量度用nm(纳米,10-9m)作单位。

最新广东海洋大学微生物学考试

广东海洋大学微生物 学考试

绪论 ---刘晓良 科赫氏法则: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曲颈瓶实验:巴斯德设计了一个既可允许空气自由进入容器又可阻止容器内肉汤“自然发生”生命(腐败)的简便、巧妙的曲颈瓶,通过实验证实了肉汤腐败产生大量细菌的原因只有接种了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胚种”。 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微生物分解初级有机物的能力、微生物有最多样的产能方式、生物固氮作用、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等各种复杂有机物的能力、对复杂有机分子集团的生物转化能力、分解有毒和剧毒物质的能力、抵抗极端环境的能力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 个共性;②.吸收多,转化快。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③.生长旺,繁殖快。但由于营养、空间和代谢产物等条件的限制,微生物的几何级数分裂速度充其量只能维持数小时而已;④.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由于繁殖快,虽然其变异频率十分低,也可在短时间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⑤.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土壤、空气、海洋、人体肠道。种类多: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微生物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和数量多等原因,可以到处传播。而且微生物的种类多造就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