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唱腔音乐的四种型制
- 格式:pdf
- 大小:284.48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戏曲唱腔研析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其地位在中国文化艺术中无可替代。
而其中的唱腔,更是戏曲的核心和精髓。
唱腔作为中国戏曲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是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同时也涵盖了舞蹈和音乐等元素,是戏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对中国戏曲唱腔进行研析,探讨其发展及其特点。
一、唱腔的历史发展中国戏曲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但唱腔的出现时间比较晚,可以说是在元朝时期产生的。
唐传奇、宋元剧都有其唱腔的基础,但直到元朝时期,才真正形成了独立的唱腔体系,并且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态。
明清时期,唱腔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唱腔剧目,如《桃花扇》、《珠帘寨》、《邯郸游女》等。
这些唱腔剧目的出现,为唱腔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成果,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创作的基础。
二、唱腔的类型和特点1. 唱腔的类型中国戏曲的唱腔种类很多,可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南派唱腔以江浙一带为主,北派唱腔以北京、天津、山东为主。
南派唱腔讲究声音悦耳动听,情感细腻,而北派唱腔则更加豪放洒脱,气势磅礴。
除了南北派之外,还有其他的唱腔类型,如安徽花鼓戏的“大采莲”唱腔,山东梆子的“破玉盘”唱腔等。
2. 唱腔的特点唱腔在表演形式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唱腔的旋律和韵律。
唱腔的旋律变化曲折多变,协调紧密,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而韵律则是唱腔的基本跳跃方式,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节奏和莫名的魅力。
另外,唱腔在舞蹈、音乐和文学等多方面的交融,也是其独特性和特点之一。
唱腔中的舞蹈动作,往往和唱腔旋律相呼应,增强了观众对唱腔的感受和理解。
三、唱腔的表演技巧唱腔艺术虽然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表演技巧和特点,至今仍是一门不断探索和琢磨的艺术门类。
1. 声音的调节唱腔的声音调节是其表演技巧中的关键一环。
唱腔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不同性格、年龄和情感变化等因素,来适当调节声音的轻重、高低和清浊等方面,从而更好地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语文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分类根据地域的不同,中国的戏曲可以分为京剧、豫剧、越剧、粤剧、川剧、沪剧等。
其中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在表演形式、音乐演奏、剧情题材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发展最成熟、影响最大的一种,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种。
唱是指演员在表演时用腔调唱出台词,念是指演员在表演时用语音念出台词,做是指演员在表演时用动作、神态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打是指演员在表演时用武术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战斗过程。
这四种表演形式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戏曲的独特风格。
三、戏曲的音乐特点戏曲的音乐是其独特特点之一,它主要包括曲调、唱腔、伴奏、配乐等。
曲调是指戏曲中所用的音乐曲调,它包括了很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调类型。
唱腔是指演员在表演时用的腔调,它是戏曲表演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之一。
伴奏是指戏曲中的音乐伴奏,它主要由乐器演奏而成,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乐是指戏曲中的音乐配器,它主要由作曲家根据剧情和角色的不同来进行配器,以增强戏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戏曲的表演技巧戏曲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唱腔、身段、脸谱、器械、舞蹈等。
唱腔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演员在表演时用来表达感情,展现角色性格的一种表演技巧。
身段是指演员在表演时用各种动作、神态、姿势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脸谱是指演员在表演时用绘有各种图案和颜色的面具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器械是指戏曲表演中所用的各种道具和器械,它包括了很多种不同的道具和器械类型。
舞蹈是指戏曲表演中所用的各种舞蹈形式,它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五、戏曲的剧情题材戏曲的剧情题材主要包括了历史故事、传统传奇、民间传说、现代题材等。
历史故事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古代悲壮的历史事件和故事情节。
传统传奇是指戏曲表演中所使用的传统传奇故事,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学类型。
戏曲的音乐是怎样的?一、戏曲音乐的特点戏曲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独特的艺术特点。
戏曲音乐以优美的旋律、独特的节奏和独具匠心的表演方式著称于世。
戏曲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富有古典韵味戏曲音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深受中国古典音乐的影响,因此充满了古老而庄重的韵味。
这种韵味体现在旋律的选取、音调的运用以及曲调的处理等方面,使得戏曲音乐独具一格。
2. 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戏曲音乐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还集结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
例如,京剧的音乐中融入了北方音乐的豪放和刚劲,越剧的音乐则充满了南方音乐的柔美和婉转。
这种音乐元素的融合使得戏曲音乐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3. 加强了表演效果戏曲音乐与舞台表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戏曲艺术的核心。
戏曲音乐在配合表演时,能够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的变化等手法,增强演员的表演效果。
比如,在戏曲表演中,音乐能够通过变化的音高和音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角色。
二、戏曲音乐的分类戏曲音乐按照不同的剧种和风格,可以分为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等。
不同剧种的音乐风格各有千秋,具备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1. 京剧音乐京剧音乐是中国戏曲音乐的代表,它是中国古典音乐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京剧音乐的旋律庄重悠扬,节奏稳定有力,高潮迭起。
它善于运用起伏变化的音乐节奏来表现戏剧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得观众沉浸在戏曲的世界中。
2. 越剧音乐越剧音乐属于南方音乐,它以婉转柔美的旋律和细腻动人的表演闻名于世。
越剧音乐以其精细入微、抒情优美的特点,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越剧音乐能够通过变换音调、运用装饰音等手法,使整个音乐更加生动、立体,给观众带来享受。
3. 其他剧种音乐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戏曲剧种,如豫剧、黄梅戏等,它们各自具备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方式。
这些剧种的音乐以地方风情为基础,同时吸收了众多的音乐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曲音乐风格。
曲牌联缀总是情作者:赵冠民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9期摘要:中国戏曲在明清两代,迈入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在唱腔素材体制方面,昆山腔大量吸收南北曲曲调,运用曲牌联缀体完成戏剧情节的描述和戏曲人物形象的创造,是中国曲牌音乐最高水平的体现。
关键词:曲牌体;昆山腔;声腔体系中图分类号:J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91-01曲剧属于曲牌体,又叫联曲体,也就是民间俗曲小调。
它在原“南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了“海盐(浙江)、“余姚”(浙江)、“弋阳”(江西)、“昆山”(江苏)等四大声腔。
至明朝中叶,由于著名艺术家魏良辅等人的精心磨研和加工,“昆山”腔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成为戏曲声腔中成就最高、影响甚广的一种。
在唱腔素材体制方面,昆山腔大量吸收南北曲曲调,是运用曲牌体音乐最高水平的体现。
从15世纪到17世纪,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成一枝独秀,领尽一代风骚。
同时也给其他姊妹剧种以丰富的营养,使曲牌体制的戏曲称一时之盛,且沿用至今,经入不衰。
河南曲剧就是在此基础上衍变而成的。
又分大调曲和小调曲。
群众称为“高台曲儿”,也称“小调曲儿”以示区别。
为了争取听众欢迎和表演的方便,艺人们将一些曲调改编得更显活泼、俏丽、风趣、花哨,富于动作性,更多地吸收了旱船歌和山歌、渔歌、号子的特点。
此即目前风靡大江南北的河南曲剧的源起……一、声腔体系所谓声腔体系,简言之,戏曲的唱腔,就是唱腔的音乐的结构体制。
在戏曲或曲艺说唱的音乐中,凡结构体制原则相同的可划归同一类型,构成一个体系。
这样的唱腔音乐体系就是声腔体系。
无论是京剧、豫剧、越调、宛梆,还是昆曲、秦腔,都是围绕声腔体系在做文章。
二、声腔体系的类别戏曲声腔体系的类别可分为曲牌体、板腔体和综合体三种形式。
曲剧唱腔音乐的结构形式就是曲牌体。
曲牌体又叫联曲体,在曲牌内又分为单曲体和联曲体两种情况。
中国戏曲的音乐元素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音乐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戏曲音乐是通过演唱、音乐器乐和打击乐等方式表达剧情和情感的。
以下是中国戏曲中常见的音乐元素:1. 曲调:戏曲音乐的曲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高亢激昂的快曲、缓慢柔和的慢曲等。
曲调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曲调:戏曲音乐的曲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高亢激昂的快曲、缓慢柔和的慢曲等。
曲调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2. 唱腔:戏曲中的唱腔是角色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情节的一种表演形式。
不同地区和不同剧种的戏曲有各自独特的唱腔风格,如京剧的唱腔婉转优美、豫剧的唱腔豪放激昂等。
唱腔:戏曲中的唱腔是角色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情节的一种表演形式。
不同地区和不同剧种的戏曲有各自独特的唱腔风格,如京剧的唱腔婉转优美、豫剧的唱腔豪放激昂等。
3. 音乐器乐:戏曲音乐使用丰富多样的乐器来伴奏和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乐器的演奏能够增强戏曲的气氛,烘托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音乐器乐:戏曲音乐使用丰富多样的乐器来伴奏和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乐器的演奏能够增强戏曲的气氛,烘托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4. 打击乐:戏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有锣、鼓、板和钹等。
打击乐器的齐奏和变奏可以与唱腔和乐器乐相结合,增强戏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打击乐:戏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有锣、鼓、板和钹等。
打击乐器的齐奏和变奏可以与唱腔和乐器乐相结合,增强戏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5. 音律:戏曲音乐有独特的音律体系,如京剧使用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音律的运用能够凸显戏曲的特色,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音律:戏曲音乐有独特的音律体系,如京剧使用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音律的运用能够凸显戏曲的特色,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6. 音效:戏曲音乐还运用了丰富的音效手法,如鸟鸣、马蹄声、风声等。
音效能够增强观众的听觉体验,使剧情更加生动逼真。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表演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剧情、唱腔和表演方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音乐表演作为戏曲艺术的关键元素之一,起到了引导情节、塑造角色形象、增强表演效果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表演形式和特点。
一、音乐表演的基本形式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表演主要由伴奏乐器和人声组成。
戏曲伴奏乐器包括京剧的京胡、京二胡、京琵琶等,黄梅戏的笛子、二胡、三弦等,豫剧的大锣、小锣、木鱼等等。
这些乐器在表演中以不同的旋律和节奏为演员和角色的动作、情绪进行配合,起到了提前暗示、衬托和强调的作用。
而人声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唱腔、念白和口技等。
唱腔是戏曲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不同剧种有各自独特的唱腔风格,如京剧的“二黄腔”、“花脸腔”等,越剧的“梆子腔”、“高腔”等。
唱腔通过不同的音调、音质和节奏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
念白则以语调、语速和语音表情来传达剧情和角色的心理活动。
口技是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通过演员的口腔技巧和动作配合,模拟各种自然声音或特殊音效,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二、音乐表演的艺术特点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首先,音乐表演与舞台表演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演员在舞台上通过音乐的引导和配合,展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形象,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剧情的发展和高潮。
其次,音乐表演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控制。
通过音乐的节奏感受和音韵的运用,演员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起伏和心理变化,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
再次,音乐表演在传统戏曲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它链接了各个剧段,帮助观众理解剧情的转折和人物关系的发展。
同时,音乐表演还通过旋律、和声和音效等手段,为戏曲舞台的视觉表演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价值。
最后,音乐表演注重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
不同剧种的音乐表演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以及音色的丰富变化,塑造了各具特色的音乐形象,让观众能够通过听觉感受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秦腔的板式及音乐秦腔属梆子声腔系统,是以板式变化表达不同情感和内容的音乐结构。
秦腔音乐主要有三大部分:唱腔部分、打击乐(锣鼓点)部分、曲牌部分。
唱腔部分秦腔板式共分为六大类:[二六板]。
基本板式为一板一眼(四分之二节拍),以它为基础,其它板式都是由它衍变而成的。
它的节奏适中,行如流水,运用普遍,起落方便,擅长于表达叙述性、诉说性的情调。
[二六板]有很大一部分的板头用铜器起板,叫做[带板]。
用大铜器起板的叫[大带板],用小铜器起板的叫[小带板],用牙子起板的叫[摇板]等。
[慢板]。
为三眼一板(四分之四节拍),是将二六板节奏扩展一倍而成。
它是秦腔板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板式节奏严谨,旋律丰富,曲调婉转,抒情性强,擅长于揭示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
为了剧情与人物情绪需要,慢板在速度上又有慢三眼与快三眼之分。
在它的板头起法上慢速的有[大塌板]、[一锤安慢板]等;快速的有[紧塌板]、[拦头]等。
[带板]。
为有板无眼(四分之一节拍),是将[二六板]节奏紧缩一倍而成。
它是秦腔唱腔中戏剧性最强、运用很频繁的一种板式。
它的板头起法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慢带板(包括慢剁锤带板),也叫(双锤带板],长于表达开阔、豪迈、雄壮、激昂的情绪。
二是紧带板(包括“紧剁锤带板"),长于表现急躁、紧张、感情冲动的情绪。
它的节奏相当于吉或去节拍。
慢带板的散板拍号为了,紧带板的散板拍号为了,唱法属于紧打慢唱形式,可不受节拍限制,自由灵活。
但紧、慢剁锤板的节奏却很严整,有一定的格式节奏型。
带板既可独立使用,又可与其它板式相互连接,唱腔如由二六板,速度渐快、很自然的转入双锤板后,感情渐激,力度增强,有把音乐推向高潮的作用。
(箭板](尖板)。
为无板无眼的散板性质板式。
是将二六板的正规节奏去掉而成。
它的伴奏和唱腔都比较自由,每句或两句唱完后都要垫上两锤铜器,依次而得名,长于表达激越豪放、悲愤凄楚、内紧而外松的情绪。
[二倒板](二导板)。
戏曲板腔体详解板腔体板腔体是汉族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
或称“板式变化体”。
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
通过各种不同板式的转换构成一场戏或整出戏的音乐。
这种结构体式,以简练的基本音乐素材与灵活变化的发展形式为特点。
同类腔调的各种板式,可视为由一种基本版式发展变化而成。
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可作为板腔体的代表,在近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上有重大影响。
曲艺中如大鼓、河南坠子等,都属板腔体。
基本概况板腔体,是梆子、皮黄等曲调的演唱形式。
板腔体的唱词不同于曲牌体的长短句,而是以分上下句的五言、七言、十言诗的格律为基本形式。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押韵,单句最后一字为仄声,双句的最后一字为平声。
句数不限,其他字的平仄不限,所用曲调和唱腔不限,所以不用填词,不受格式、四声限制,有时可唱百多句,如京剧《哭祖庙》即是。
有时可唱两句。
同样一段唱词,可以唱一眼板,也可以唱三眼板,比较自由。
板腔体也有一定的套数。
如[导板]接[回龙]转[原板],[散板]转[原板]再转[垛板]等等。
这两种演唱体系完全是因剧种的历史不同而设置的,如来源于昆山腔、弋阳腔的即为曲牌体,如来自梆子、皮黄腔调的均采用板腔体。
发展黄梅戏板腔体的主调平词,是以其旋律平缓、长于叙述的特点而命名的。
它原名叫“七板”,是因为唱完一个完整的上下句正好七板而命名。
早期的平词是上下对仗体结构,在反复循环演唱时,使人感觉旋律过于单调,于是艺人们在进行多次循环时,将第一句的落音改变成不稳定的落音6,使人与第一次产生变化,由此形成了具有启承转合特征的四句体结构声腔。
为了在演唱时起板,落板和转为其他曲调方便,黄梅戏艺人创造出了起句、落句、用于转换其他曲调的截板等板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单曲体声腔结构。
为什么说平词有了起板、落板、截板这样的板式后还属于单曲体呢,因为一个完整的腔体系仅仅有一些简单的起落板式是不行的,正如昆曲的大量曲牌也有起板、落板、截板等简单板式结构,它也只能属于单曲体一样,当时的平词也只能属于单曲体声腔。
中国戏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
下面将根据不同类别对中国戏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系统介绍。
一、音乐表现形式中国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音乐在中国戏曲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唱腔唱腔是中国戏曲最为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它承载着人物情感、时代背景等信息,深受观众喜爱。
唱腔分为北方曲调和南方曲调两种,不同的曲调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特点。
2、乐器伴奏乐器伴奏是中国戏曲音乐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常用的乐器包括二胡、琵琶、古琴等。
乐器与唱腔结合,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情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感受。
3、音效音乐音效音乐指的是在表演中使用的一些音效,如战斗时的响声、雨声等,这些音效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二、舞蹈表现形式中国戏曲中的舞蹈是表现情节和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本动作基本动作是中国戏曲中最基本的舞蹈表现形式,包括云步、捧花、扇子等。
基本动作不仅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还能够为故事情节增添趣味。
2、群舞中国戏曲中的群舞表现形式多样,如传统的“扇子舞”、“旗袍舞”等。
群舞能够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同时也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器械舞器械舞是指在表演中使用器械进行舞蹈表演,如扇子、花鼓、长鞭等。
器械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和情感,让表演更加生动。
三、表演表现形式表演是中国戏曲中最为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重要体现方式。
表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面部表情中国戏曲中面部表情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传递观众所看到的情感。
2、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中国戏曲中另一个重要的表演手段,演员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传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生动地表现人物性格,丰富了表演内容。
3、化妆中国戏曲中的化妆是一种特殊的表演方式,不同的化妆能够突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特点,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区分不同的角色。
《戏曲鉴赏》复习资料一、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指1898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前存在于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具有一定流传时间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传统音乐是与新音乐、现代音乐相对而言的概念。
新音乐指20世纪初学堂乐歌产生以来,学习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创作的体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音乐,主要包括专业音乐作品和体现时代精神的革命音乐作品;现代音乐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习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音乐,主要包括活跃在国内外的华人音乐家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
二、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我国的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戏曲以音乐为基本表现形式(声乐、器乐伴奏两部分)适应并体现戏剧性的要求,与戏剧表演密切配合。
三、戏曲音乐继承集合了民间歌曲的抒情特征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长。
(一)构成因素: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文武场面的伴奏和各种过场音乐,声乐居于主导地位。
1、戏曲唱腔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戏剧性唱腔(散板)。
2、戏曲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组,“文场”指管弦乐部分,“武场”指打击乐部分(包括唢呐),合称“文武场”,也叫“场面”。
(二)剧种与声腔:1、剧种是根据产生、流行地区、民族特色、艺术特色等因素划分的戏曲种类。
2、声腔是指具有一定音乐特征的腔调,包括与其相关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如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明清以来流传最广泛的四大声腔)等。
一种声腔系统不止一个剧种,一个剧种也可以使用多种声腔系统。
(三)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类。
1、曲牌体又称曲牌联缀体或曲牌联套体。
2、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包括调性、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
四、昆曲艺术与昆曲音乐(一)昆曲艺术昆曲原称昆山腔,是元代后期产生的南戏四大声腔之一,明代由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进行改革,改革后的昆腔委婉细腻、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
京剧表现的四种艺术手法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在表现方式上有着独特的艺术手法,以下是其中四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一、唱腔
唱腔是京剧表演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音乐的节奏、音高、音调等元素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京剧唱腔有很多种,如“清唱”、“快板”、“慢板”等,每种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二、动作
京剧表演中的动作不仅包括肢体动作,还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达等多种方式。
动作的表现也非常丰富多彩,如“抽身”、“转身”、“跳跃”、“飞行”等,这些动作都能够生动地表现角色的内心情感。
三、化装
京剧化妆是京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化妆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表现角色的特点和性格。
京剧化妆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化妆师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和特点来设计化妆的样式和细节。
四、道具
道具在京剧表演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角色的表演提供更丰富的元素和背景。
京剧的道具也非常精致,如“锣鼓”、“旗帜”、“刀枪”等,这些道具也能够增强角色的气势和个性。
以上是京剧表现的四种常见艺术手法,这些手法都能够为京剧表演提供更丰富的元素和内涵,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现代戏曲音乐板式的发展现代戏曲音乐板式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戏曲音乐演唱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戏曲音乐已经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从以前的固定板式演唱方式,逐渐发展出不同风格的现代板式,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更加适应了现代戏曲表演的需要。
在传统戏曲音乐中,板式是指唱词乐曲的一种固定形式,古典戏曲音乐的板式一般分为六板,即起板、承板、转板、进板、高潮、收板,这种板式严格按照演出流程进行演唱。
这种传统的板式虽然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和戏曲传承的历史性,但也局限了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失去了观众的青睐。
近年来,现代戏曲音乐板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戏曲音乐的局限,使演唱方式更加多样化,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变。
现代戏曲音乐板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配置声乐和器乐现代戏曲音乐注重声乐和器乐的搭配,通过不同的配器方式,增强和改变唱腔的情感表达。
例如,在表现激烈打斗的时候,会采用强有力的鼓声和锣声,增强音乐节奏和情感激动的气氛。
2. 引入新的音乐元素现代戏曲音乐中注重引入新的音乐元素,比如通俗歌曲、民谣、流行曲等,利用流行音乐的特点和优势,提升戏曲观众群体和观感,丰富了戏曲音乐的形式和内容。
3. 融合外来文化元素现代戏曲音乐融合了外来音乐元素,比如西方古典音乐、摇滚乐等,以及民族各种古老乐器等,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戏曲音乐在当代舞台上更具多元化,充满异域风情。
4. 科技手段的应用科技手段对于现代戏曲音乐演唱录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数字化音乐技术等,可以使得戏曲音乐演唱的传统板式得到保护和延续,同时也可以为音乐演唱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便利。
总的来说,现代戏曲音乐板式的发展,是对于传统板式的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改变,同时也是对于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一次探索。
当代戏曲音乐已经开始走向丰富多彩的时代,它不断的吸取新的音乐元素和成分,使其演唱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具有现代感和吸引力,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2—0191—03 191 I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年第2期总第119期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中国戏曲唱腔音乐的四种型制 俞淑华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 要:关于中国戏曲艺术唱腔的型制,前辈学人已有不少创见,笔者在继承前人优秀 遗产的基础上,依照从简到繁、从集体无意识到个体有意识的发展路数,提出戏曲演唱的四 种型制,即【数板】型、【行腔】型、器乐型、综合型。本文对这四型唱腔从音乐时空方面入手, 上升至唱腔的情态层面予以论说。 关键词:戏曲艺术;戏曲唱腔;戏曲音乐;【数板】型;【行腔】型;器乐型;综合型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Simple Discussion upon Morality of Drama Arial YU Shu—hua (School of Music,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Shandong 252059)
我国三百余戏种间,最主要的区别是唱腔音乐。欣赏戏 曲演出时,如果不听唱腔,便很难分辨其戏种所属声腔系统。 但如果听其所唱,就能立即把握其戏种姓甚名谁。这充分显 示了唱腔音乐在戏曲声腔戏种识别中的不可或缺性。纵观戏 曲发展史不难发现,声腔戏种的盛衰,往往与其唱腔的创新和 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顾坚、魏良辅、张野塘等音乐 家们参与昆山腔反反复复的推陈出新,就绝不可能有至今已 四百余年的世界性戏曲精品——昆剧艺术;没有谭鑫培、梅兰 芳、叶盛兰、裘盛戎、李多奎等,及其数代流派传人们对京剧唱 腔艺术的出色创造,哪能有今天的国剧。今天华夏各声腔戏 种,之所以能够流派纷呈、精彩万千,必然也得归功于其历代 唱家的辛勤劳动。对于中国戏曲艺术的演唱的唱腔,本文提 出四型说。 一、【数板】型唱腔 戏曲的【数板】型唱腔,字多腔少,有小腔、少拖腔,字与 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其演唱因口语化而极具 朗诵性。与其流行地方言的声、韵、调、情、美结合紧密,具有 质朴流畅、通俗易懂的特点。其中耳熟能详者不少。京剧《女 起解》中“苏三离了洪洞县”唱段,属旦角演唱的【西皮・流 水】,易上口、好流传。这段唱腔,表现含冤被囚已久的苏三, 突遇良机,离开牢狱,来至街前,见到自由过往的行人,心中满 怀冤情涌动难抑,急于向行人倾诉,于是便有了这一【数板】型 口 唱段。其冤情、牵挂、期望……以紧凑的【流水】板式,一泄而 尽,颇能激起听众的同情、怜悯。评剧《花为媒》中“张五可用 目瞅”唱段,为一板一眼的评剧【垛坂】。具体表现张见到李月 娥后,从头到脚边看边唱,对李的头饰、五官、衣着、身材等,描 述生动,清晰明白。听罢张五可的此段演唱,李月娥宛若亲 见。该唱段,说中带唱、唱中夹说、节奏紧凑、质朴流畅、通俗 易懂,是评剧大家新凤霞的代表性【数板】型演唱段中的翘楚。 以上两段戏曲的【数板】型唱腔,都是戏种所用地方语言 的“声曲折”化。多为一字一音,好懂易唱。前者三言两语,体 现苏三的激动、急切;后者是大段绘声绘色的女性对女性的夸 赞。在我国近三百余戏种中,这种【数板】型唱腔比比皆是,只 是名称不同而已。但只要具备上述特点,均可命名为【数板】 型唱腔。诸如:高腔戏的【数板】、【放流】;京戏的【流水】;汉 戏的【快二流】、【垛子】;越剧的【清板】等等,这是中国戏曲的
一种基础性唱腔型制。
二、【行腔】型唱腔 发端于【数板】型唱腔的【行腔】型唱腔,字少腔多,曲折 迂回,委婉动听,长于抒情。如大部分戏种中的【原板】及快、 中、慢【三眼】等。【行腔】型唱腔,在各戏种中均占主体地位。 不光戏曲唱腔要以方言语调为基础,即便是文场伴奏,甚至于 武场的音色、节奏,都要受当地方言土语的影响。戏曲的【行 腔】型唱腔,是在其【数板】型唱腔基础上,放慢、加花以扩大唱
作者简介:俞淑华(1974一 ),女,汉,山东高唐人,文学(音乐学)硕士,聊城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戏曲音乐。 口 俞淑华中国戏曲唱腔音乐的四种型制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腔和过门的音乐时空,化生出华彩性腔节、分句、腔句、拖腔, 在无板无眼或一板三眼中,极尽展现声腔旋律美之能事。 新凤霞所唱评剧《花为媒》中的“报花名”,是张五可的一 段【三眼】唱段。整段的布局,相对于【数板】型唱腔来说,速 度缓慢,板眼拉开,拖腔增幅,过门加长……听来无比婉转优 美。腔句中的许多小滑音和装饰音,均生动地体现了方言声 调与戏曲唱腔的完美结合,其中不乏说唱的声腔美。如“春 季”、“桃花艳”、“李花浓”等曲文的行腔,均仍属【数板】型唱 腔。与唱段中的【行腔】型唱腔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交相辉 映。整段唱对春季里“花红叶绿”的画面,利用优美曲调的形 情、抒情、传情,藉以表现少女张五可对百花盛开的明媚春光 的无比倾心,暗示着少女对美好爱情的炽烈渴求。 京剧《贵妃醉酒》中“海岛冰轮初转腾”唱段,表现杨贵妃 兴致满怀,应明皇昭示去百花亭赴宴途中的【四平调】唱段 (【一板三眼】)。这位让后宫三千佳丽无颜色的贵妃,爱情非 常甜蜜,生活十分幸福,因此唱来“回头一笑百媚生”。过门、 唱腔、拖腔,均非常之雍容华贵,透过贵妃千娇百媚的歌唱,遥 想月宫、嫦娥的神仙幻境,虚虚实实,令听者沉醉不已。通过 “海岛冰轮初转腾”这四句虚实融汇的【四平调】唱腔,绘景抒 情,脍炙人口,颇有几分余音绕梁的意味。相对于活泼生动的 “报花名”,同为【行腔】型唱腔,这支【四平调】曲牌,在四平八 稳中,充分展现出戏曲声腔的繁复美,难能可贵。 三、器乐型唱腔 器乐型唱腔,多从其伴奏乐器的旋律中逐渐移植而成。 具有非人声的器乐性特征——音域宽阔、旋法异样、节奏多 变、音程复杂、和(huo)宫拌调……在器乐化的音乐时空里水 流云飘的唱腔,似以柳子戏中的多数【原板】唱段最为典型。 其他如:川剧中的“哈哈腔”、评剧中的“疙瘩腔”、京剧的“哪 呼呀呼咳呼咳”,晋剧中旦角所唱大段衬词花腔…… 中国的戏曲唱腔,存在“徒歌”、“帮、打、唱”、“吹、打、 唱”、“弹、打、唱”、“拉、打、唱”等形式。文场乐器作为声乐的 伴奏而存在。当器乐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戏曲唱段里逐渐 出现前奏、间奏、尾奏,随着戏曲作为“玩意儿”的娱乐性的被 强化,原来仅为伴奏的乐器,在间奏、尾奏,特别是在前奏中, 脱离声乐而独立地器乐化起来,并迅速获得蓬勃发展。在京 戏演出现场,常见观众为京胡炫技的精彩演奏热烈鼓掌的火 爆瞬间。人声和器乐,二者互相影响,在戏曲唱段中便逐渐出 现器乐型唱腔。加之,我国传统器乐历来有吹歌、吹戏的习 尚,与声乐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甚至很多民间器乐曲牌,开 始时多由直接模仿民歌、戏曲演唱而来。许多乐器还以能奏 出接近人声的音调为贵。一些乐器甚至发展出专门模仿人声 的技法,如唢呐演奏中的“咔戏”,坠胡演奏中的“唱戏文”等。 声乐和器乐在艺术活动的历史长河中长期互相影响、渗 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普遍演奏于民间音乐活动中,并 直接引导中国民间音乐的艺术思维和语言的审美取向。这其 间,流行广泛、流传久远的“广东音乐”——粤曲,堪称典范。 戏曲的器乐型唱腔,当以山东柳子戏最为典型。 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白兔记》中,李三娘所唱“井台想儿 192 哭断肠”,为【驻云飞】曲牌,在柳子戏中被称为“五大曲”,即 【驻云飞】、【黄莺儿】、【山坡羊】、【锁南枝】、【耍孩儿】。被名 为【原板】的这一唱段,当属曲牌板式变化体制。整个唱段,字 少腔多,节奏复杂、多变,多处连用十六分音符及三十二分音 符的行腔;旋律线条迂回曲折,音域宽广,增、减音程和大跳音 程频繁出现。并且宫调转换频繁——D、G、A三宫中,多种调 式在和(huo)宫伴调…… 这一段对于人声演唱来说,可谓之艰难的柳子戏的器乐 型唱腔,多源于对其戏种主要伴奏乐器——三弦旋律的移植。 三弦多以点状乐音的连弹,形成准线状旋律以体现乐思。点 状乐音在连续弹奏时,每个音点之间的间歇必是非常短促的, 形成颗粒性极强的密集乐音流,故常见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 音符等密集运动的节奏型。显然山东柳子戏《白兔记》中的 “井台想儿哭断肠”唱段,在【驻云飞】曲牌中进行板式变化, 形成器乐型演唱,全在于其有意识地模仿三弦的旋律。加之, 实际演唱时有笙与三弦烘托着,按人声歌唱常规看似很难的 唱腔,便轻而易举地洋洋洒洒起来,其中频繁地、非人声所擅 长的移宫换调,演唱起来也就自然地顺风顺水了。但乐风却 极其独特。 器乐型唱腔,基本上代表了山东柳子戏的音乐特征。戏 曲唱腔器乐化后,美态十分别致。若作为一种创腔方法,当可 推行。它可以达到其它型制唱腔达不到的艺术效果。一些特 殊的器乐化增减音程的演唱,表面看来人声较难把握,不易唱 准。但是,如果撇开曲谱的理性思维束缚,只依靠重直觉的行 为方式,通过乐器的包裹,许多看似人声迈不过的变音程的坎 儿,也能够轻松自如地开VI演唱了。反正,器乐型唱腔,可以 依照剧情发展和人物感情的变化等的需要,作为别样的载体, 与【数板】型、【行腔】型唱腔一道,深刻细致地塑造出生动鲜 明的音乐感情形象,最大限度地丰富戏曲演唱表现力。 具有器乐性特点的唱腔,在其他戏种中也并非个别,同样 也取得一般唱腔无法企及的艺术效果。我国北方冀、鲁、豫各 地唢呐高亢、嘹亮的吹奏,一般都用于热烈、欢快的场合。剧 中周凤莲的大喜之日,由唢呐吹奏出一段河南梆子腔风的前 奏,立刻营造出一种热火朝天的氛围。其实在周唱完第一句 腔后的拖腔,本属唢呐的华彩腔句。如重音都在“0 2 5 0 0 2 5 0”的“5”音上腔节,其实这本是唢呐的吐音,藉以形象地展示 凤莲随花轿颤动而手舞足蹈、喜形于色。曲中变徵音及小七 度大跳音程的出现,其演唱均显示出唢呐的管乐特征。而在 高音“re”上的长拖腔中,曲调一直在…2’和“ 1”间律动,这也 来自唢呐吹奏的滑音技法,生动体现凤莲的洋洋得意、喜出望 外。以上种种具有唢呐特征的器乐型唱腔,用很能表现人物 性格特征的衬词衬唱腔表现出来,使其“喜气盈盈”和“八面威 风”的悦愉之情,溢于言表。也唯有通过这种器乐型唱腔,方 能把其内心如火如荼的激情和盘托出。这确是非器乐型唱腔 所望尘莫及的。 在我国戏曲音乐中,声乐和器乐就是这样互相影响、渗透 着。戏曲乐队的乐师兼做民问仪式场合的乐器演奏者,在纯 器乐的演出中,必有炫技性极强的吹打弹唱来吸引受众。如 对比强烈的力度变化,大段的密集音符的连续演奏,一些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