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度市区级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2018年度市区级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XX区2018年度市区级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

市XX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1 项目概况 (1)

1.1 自然及社会经济 (1)

1.2 河道概况 (4)

1.3 河道划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1.4 河道划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

2 划界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 (17)

2.1 指导思想 (17)

2.2 基本原则 (17)

2.3 主要目标 (18)

2.4 具体任务 (18)

2.5 划界依据 (19)

2.6 相关条例内容 (20)

2.7 市内相关文件、规划内容 (22)

3 划界内容 (28)

3.1 划界标准 (28)

3.2 划界成果 (32)

3.3 管理范围公告牌及界桩设置标准与流程 (35)

4 限权、确权方案 (39)

4.1 限权、确权标准 (39)

4.2 限权、确权工作流程 (41)

4.3 限权、确权工作任务和要求 (41)

4.4 对历史遗留土地问题的处理 (43)

5 经费测算 (45)

6 责任分工 (46)

6.1 组建领导小组 (46)

6.2 责任分工 (46)

7 保障措施 (48)

7.1 强化组织领导 (48)

7.2 落实工作经费 (48)

7.3 建立健全制度 (48)

7.4 加强工作指导 (48)

7.5 搞好宣传发动 (48)

8 附表 (49)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现代工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水利工程是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措施,是保障和服务民生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河湖功能和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和生态保护三大安全保障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划定XX区市、区级河道的管理范围是加强XX区河道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水利部门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件,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和加强河湖管理工作部署的重点任务,对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4]48号)、《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4]76号)、《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水规计[2014]113号)以及浙江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办河〔2015〕4 号)和《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科〔2016〕6 号)文件的要求,到2020底前,全面完成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

护范围划定工作,单项工程在标准化创建验收前须完成划界工作。划定管理与保护范围后,应及时设立界桩。XX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在基本划定市级河道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决定开展其他的市、区级河道工程的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

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这项工作,XX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委托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XX区境内的七条河(市级河道)与15条区级河道编制《XX区2018年度市区级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我院根据浙江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办河〔2015〕4 号)的要求,结合XX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对划界方案的具体编制要求,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组织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最终形成《XX 区2018年度市区级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

1 项目概况

1.1 自然及社会经济

1.1.1 地理位置

XX区隶属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中国黄金海岸中段,境域东濒东海,南接温岭,西邻黄岩,北连椒江。陆地东西长33.3公里,南北宽18.8公里。XX区内陆总面积274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9.25平方公里。辖4镇6街道,总人口41.3万。全区背山面海,丘陵与平原相间;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岛屿星罗棋布;浅海滩涂宽广辽阔,面积达21.33平方公里。

1.1.2 地形地貌

1.1.2 工程地质

工程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地面高程一般2.5m~3.2m。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成因复杂,在40m以浅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Q4)海积为主的淤泥、淤泥质软粘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呈饱和状态,其中海积分布广,厚度大,主要分布于平原与丘陵的毗连处,地表出露较少且分散;上部为浅薄第四系人工堆积杂填土层,结构松散,成分复杂,大部分地区揭露薄层冲海积粘土层,可塑,局部硬塑,中等~高压缩性,该层俗称“硬壳层”;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Q3)冲海积、冲海(洪)积粘土层及砂砾层、碎石层,其中粘土层天然含水量低,质硬,含铁锰质,分布于测区平原深部;局部揭露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基岩岩层。

工程区位于华南褶皱系(Ⅰ2)浙东南褶皱带(Ⅱ3)温州~临海拗陷(Ⅲ8)黄岩~象山断拗(Ⅳ11)东部。区内地质构造主要受温州-镇海大断裂和泰顺-黄岩大断裂控制,构造形迹表现为主要有北北东向、北东向、南北向和北西向等不同方向断裂,其中以北北东向最为发育。

1.1.3 水文气象

XX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夏季长,分别达114天和108天,春、秋季短,仅为77天和66天,盛行冬季风和夏季风。深冬有寒潮,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受冷高压控制,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本区是气象灾害频发地区之一,尤以洪涝灾害为甚。

本区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全年>0℃积温6229.7℃?日,最高的1998年在6759.2℃?日,>10℃积温平均为5327.9℃?日。本地年平均气温17.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6.1℃,极端最低气温为-6.8℃

(1970年1月16日)。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7.6℃,极端最高气温38.1℃。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平均无霜期为257天,最长达304天(1953年),最短为214天。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03.2小时。

本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467.2mm,最多年份达2375.1mm(1952年),最少年份仅912.8mm(1979年),最大降水量与最少比值为2.6,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35.5mm。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如干旱严重的1967年,连续干旱时间长达132天。本区降水量分布是陆地多于海岛,山区多于平原,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1.1.4 自然灾害

XX区位于东南沿海,主要自然灾害有涝、旱、风、潮、霜、雹、冷冻等,统称为“四灾六害”,而其中尤以台风暴潮为甚。

XX区所处的温黄平原水系为金清水系,目前正常控制水位1.4~1.6m,由于平原河网蓄泄量有限,若遇台风暴雨,出海涵闸受潮汐顶托,无法及时开启,再加上黄岩区西江洪水涌入造成河道水位暴涨,特别是西部桐屿、螺洋和XX城区等地,距出海口远,极易成涝。

从1949~2010年的统计资料中反映:XX区平均2年不到就发生一次洪涝灾害。1959年9月4日的5号台风造成山洪暴发,潮水顶托,XX地区一片汪洋,平地水深1~2m,洼地水深3~4m。1997年11号台风,XX水位3.62m,涝区平均水深1.7m,桐屿镇积涝时间156小时。2004年14号台风“云娜”,XX水位超警戒水位0.93m,XX区16个村1.15万人被洪水围困,最大水深1.5m,桐屿街道受淹农田1.6万亩。2005年15号台风“卡努”XX站降雨量247mm,XX站水位超警戒0.9m,桐屿、螺洋、路北等涝区最大水深1.5m左右,涝水排完时间达7天,农作物受淹2.6万亩。2007年13号超强台风“韦帕”,螺洋、桐屿、路北

2.5万亩农田受淹,最大水深0.9m。全区196个村庄5.65万亩农田受淹,直接经济损失1.158亿元。2010年7.26强降雨XX站总降雨量337mm,1小时降雨达101mm,为建区以来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城区最大积水深度达1.5m以上,全区共有194个村居社区受淹,受淹人口23722人,受淹房屋19424间,农田受淹69116亩,绝收2749亩,经济损失达2.86亿元。

1.1.5 社会经济状况

于1994年撤地建市,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椒江、黄岩、XX为主城区的环绿心的城市雏形。XX行政区内有4镇、6街道,分别是路南街道、XX街道、路北街道、桐屿街道、螺洋街道、峰江街道、新桥镇、横街镇、蓬街镇、金清镇,共有287个行政村。

2017年,XX区地区生产总值6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7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240.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8.07亿元,分别增长10.0%和11.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2.5︰39.9︰57.6调整为2.2︰40.0︰57.8。人均GDP为13178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9518美元),增长9.8%。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99万元/人,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提高8.8%。

1.2 河道概况

1.2.1 河流水系

XX河道属温黄平原金清水系,河道纵横交错。据XX区水域调查资料统计:XX区现状河道438条,总长709.62km。其中市级河道7条,长76.20km;区级河道16条,长119.81km;乡镇级及以下河道415条,长513.61km。河网水系分布特点:

(1)一条河以西区域,历史悠久,城镇发育,人口密集,水文化

和桥文化底蕴深厚,先天网络体系条件较好,其中山水泾属于城区外环河道,永宁河、南官河、徐山泾属于城区内环河道。以南官河为轴线的河网体系是XX城区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市区其他两城区河道相串连。大人尖、灵山以及“绿心”群山与河道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呈现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貌和特色。

(2)一条河以东区域,为近代逐步围涂形成的大片平原,地势较平坦,人口稀少。现状河道人工开挖形成网格化,横向有由西部延伸而来的长浦、青龙浦,纵向有较为顺直的一条河、二条河、三条河、七条河等,其中七条河属于市外环城河。在骨干河道之间密集着众多小河道,虽便于农业灌溉,但将土地分割的十分破碎。

(3)河道分布密度东部大于西部,河宽普遍狭小,除金清港河面宽度100m以上外,其余河道面宽均在25m以下。河道的功能以行洪排涝、灌溉供水为主,兼顾航运及生态景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用地性质的改变,河道的行洪排涝功能要求进一步加强,灌溉供水功能逐步减弱,生态景观功能更显突出。

1.2.1 市级河道(七条河)、区级河道概况

根据《关于做好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办河〔2015〕4 号)的要求,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河湖均需要进行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XX区已于2016年对境内的大部分市级河道进行了管理范围的划界工作,市级河道除了七条河未划界外,其他都已划定;XX区境内的区级河道共有16条,其中一条河已经划界,其余15条河道尚未划界。故本次计划划定的河道为其境内的七条河(市级河道)以及15条区级河道。根据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市城市蓝线规划》以及《XX区市、区、镇级河道名录》(路水海渔〔2018〕

75号)等的相关资料数据,现将七条河以及15条区级河道情况说明如下:

(1)七条河:

七条河流经XX区金清镇、篷街镇,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11.16km,水域面积0.404 km2,起自长浦河(出椒江七条河)终至五洞闸(入金清港)。现状河道宽度为25-34m,规划河道宽度50m。

七条河上有配套的五洞闸一座,净宽为15m。

(2)长浦河:

长浦河流经XX区路南街道、蓬街镇,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11.42km,水域面积0.260km2,起自秀水名苑(永宁河分流向东)终至九条河。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18m,规划河道宽度35m。

(3)上分水:

上分水流经XX区桐屿街道、螺洋街道,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通航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5.11km,水域面积0.211km2,起自枧头林村(自鉴洋湖黄岩界)终至桐屿街道人口文化园(接南官河)。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18m,规划河道宽度30-45m。

(4)下分水:

下分水流经XX区桐屿街道、螺洋街道、路北街道,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通航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4.00km,水域面积0.16km2,起自市内环线桥(接徐山泾)终至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接山水泾)。现状河道宽度为15-18m,规划河道宽度40m。

(5)新桥浦:

新桥浦流经XX区峰江街道、新桥镇,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通航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7.76km,水域面积0.165km2,起自浦口苏(自南官河分流向东)终至横龙桥。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15.3m,规划河道宽度20m。

(6)二条河:

二条河流经XX区蓬街镇、金清镇,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9.59km,水域面积0.216km2,起自竿蓬后街桥北100米(连长浦河)终至塘上(入金清港)。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23m,规划河道宽度25-35m。

(7)三条河:

三条河流经XX区蓬街镇、金清镇,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10.08km,水域面积0.20km2,起自长浦河终至五丰闸(入金清港)。现状河道宽度为20-22m,规划河道宽度25-35m。

三条河上有配套的五丰闸一座,净宽为15m。

(8)五条河:

五条河流经XX区蓬街镇、金清镇,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9.38km,水域面积0.153km2,起自青龙浦终至海晏闸(入金清港)。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15m,规划河道宽度20-25m。

五条河上有配套的海晏闸一座,净宽为2.8m。

(9)八条河:

八条河流经XX区蓬街镇、金清镇排涝,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11.06km,水域面积0.232km2,起自长浦

河终至解放闸(入金清港)。现状河道宽度为16-18m,规划河道宽度25m。

八条河上有配套的解放闸一座,净宽为2.0m。

(10)九条河:

九条河流经XX区蓬街镇、金清镇,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12.90km,水域面积0.291km2,起自长浦河终至环场西河闸(入金清港)以及起自市农垦场白剑线桥(接环场河)终至环场西河闸北450米。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23m,规划河道宽度25m。

(11)三涂直落河:

三涂直落河流经XX区金清镇,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1.80km,水域面积0.053km2,起自三涂闸(接七条河)终至之恩环保产业园(接十条河)。现状河道宽度为20-26m,规划河道宽度25-35m。

三涂直落河上有配套的三涂闸一座,净宽为10.5m。

(12)环场河:

环场河流经XX区金清镇,独流入海,具有防洪排涝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5.60km,水域面积0.166km2,起自市农垦场白剑线桥(接九条河)终至剑门港闸(入海)。现状河道宽度为13-25m,规划河道宽度25m。

(13)新横中心河:

新横中心河流经XX区新桥镇、横街镇、峰江街道,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8.37km,水域面积0.149km2,起自东泾闸南90米处(接九僧桥港)终至三才泾套闸北100米(接三才泾)。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16m,规划河道宽度20m。

(14)徐山泾(高新河):

徐山泾(高新河)流经XX区桐屿街道、路北街道,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6.74km,水域面积0.364km2,起自栅岭汪排涝隧洞口终至升谷寺往东约400米(入椒江)。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20m,规划河道宽度40m。

本次划界范围为栅岭汪排涝隧洞口至徐山泾桥,河道划界长度为3.10km。

(15)上山童泾(引水河):

上山童泾(引水河)流经XX区桐屿街道,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2.60km,水域面积0.100km2,起自坝头闸上闸上游60米处(出黄岩)终至飞龙湖。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16m,规划河道宽度25m。

(16)鲍浦:

鲍浦流经XX区XX街道、路南街道,属椒江流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重要功能。河道总长为4.20km,水域面积0.063km2,起自浃里陈大桥(出永宁河)终至下三透距三才泾387米处。现状河道平均宽度为20m,规划河道宽度25-35m。

XX区区级河道情况表

续表

注:1.河道情况引自《关于公布XX区市、区、镇级河道名录的通知》路水海渔〔2018〕75号

2.徐山泾(高新河)部分河段(徐山泾桥至升谷寺往东约400米(入椒江)约

3.64km)已经完成划界,本次不再进行划界,本次只对栅岭汪排涝隧洞口至徐山泾桥段进行划界,长度3.10km。

1.3 河道划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区级河道划界现状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上世纪90 年代,浙江省发布了《转发<关于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浙土发〔1998〕32号、浙水政〔1998〕253号)、《关于转发水利部进步一做好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工作的通知》(浙水管〔1995〕69 号)等通知,2000年后,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均明确了河道、水利工程等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并要求做好河道、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设置界桩和公告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动。

近十几年来,XX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曾多次下发相关政策文件,明

确各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XX区河道管理所,水库、水闸等管理单位积极努力,尽职尽责,确保了水利设施的安全完善,为水利工程持续高效的发挥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关于做好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办河〔2015〕4 号)的要求,为加强河道管理,明确河道的管理范围,市区级河道的划界工作正在逐步开展中。

1.3.2 区级河道划界存在问题

(1)河道规模发生变化,需重新划界

随着时代变迁,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水利本身的建设发展,一些水闸、水库经除险加固后,河道经整治疏浚后规模发生了变化,但未能及时对管理和保护范围进行重新划界确权,或者一些新增的水利工程还未来得及划界确权。由此导致一些开发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沿线单位、群众等随意侵占河道及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围,违法建设、违法耕种、违法设障等现象时有发生,干扰了正常的水事管理秩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还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导致水事矛盾纠纷多发。

(2)已有的划界成果不能满足标准化管理要求

上世纪90 年代,根据浙江省发布的《转发<关于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浙土发〔1998〕32号、浙水政〔1998〕253号)、《关于转发水利部进步一做好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工作的通知》(浙水管〔1995〕69 号)等通知,XX区开展过水利工程用地划界工作,由于当时有关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的相关法规不完备、相关技术标准低,划界确权范围不满足现行法规与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划界成果形式单一、未进行信息化,不能与国土、规划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共享,导致无法建立统一

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无法将已有划界成果转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中。

(3)河道划界长度长,任务重

本次XX区市、区级河道划界共涉及16条河道,划界长度118.13km。在河道的管理范围线内,有农村集体耕种土地,有居民房屋,有厂区有寺庙也有公路等,附近单位和个人侵占水利工程用地,从事影响水利工程安全的活动等时有发生,影响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同时加大了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开展河道划界工作的难度。

1.4 河道划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1 河道划定的必要性

(1)划定河道的管理与保护范围是政府依法履职的具体要求

按照法律法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河道等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的责任主体。《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指出,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具体划定,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规定。《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管理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等水利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划定管

理范围。建立政府负责,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的划定工作机制,切实履行政府在划定工作中的主体责任。

(2)河道划定工作是落实国家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水流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积极保护生态空间,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水

利工程的管理与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应限期退出。XX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要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明确实现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的内容和制度,完成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河道、堤防、水闸以及水库的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定桩,并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河道工程的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3)河道划定工作是XX区深化水利改革的要求

加强和创新河道管理是提高科学治水管水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美丽河湖建设,尽早完成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目标,必须加快完善河道工程管理与保护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改进管理方式,规范涉水活动,维护河道健康。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落实河道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完善河道管护标准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因地制宜推行“河长制”等管理责任机制。依法划定河道的管理范围,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登记,可以加强河道空间用途管制,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补偿制度。

(4)河道划定工作是依法加强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4〕48号)、《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4〕76号)以及《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水规计〔2014〕113号),依法加强河湖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河道划定工作是依法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河道工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河道、湖泊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土地属国家所有,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使用管理。

(5)河道划定工作是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工程

安全的要求

XX区经过几十年努力,建立了以河道、湖泊及配套水利工程为主的防洪、排涝、引水体系。近年来,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促进了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发挥,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目前,全区的区级河道没有划定管理范围,部分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被侵占,影响水利工程安全,破坏河道水生态环境。由于河道工程管理范围不明确,管理部门不能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管护权力,致使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有效制止,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不到位,执法难度加大。因此,尽快开展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工作,明确河道的管理范围,解决界限不清、权属不明、认识不统一的问题,有效开展监管和执法,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责任体系,有利于河道的安全管理和运行。

1.4.2 河道划定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力度大

为加强河湖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河湖功能和水利工程效益,水利部连发《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和《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四项文件号召、指导、宣传开展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限权与确权工作,明确了划界、限权与确权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工作安排,有力的支持了划界、限权与确权工作的切实可行。

XX区人民政府、XX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等行政主管单位一直重视区域内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强化保障,有效促进了XX区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